[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17.11.07
 
 
消文平台 

第三者謂於教授遵行無違,此是主要。本生論云:「報恩供養者,謂依教奉行。」設若須隨師教行者,若所依師引入非理及令作違三律儀事,如何行耶。毘奈耶經於此說云:「若說非法,應當遮止。」寶雲亦云:「於其善法隨順而行,於不善法應不順行。」故於所教,應不依行。不行非理者,本生論第十二品亦有明證。

第三、依教修行。就是依師長的教導,遵照奉行沒有違背,這是最主要的。《本生論》說:「要報答善知識的恩德,最殊勝的供養,就是依教奉行。」如果師長的教授不如法,或與三律儀戒(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相違時,該怎麼辦呢?《毘奈耶經》說:「若師長教導不如法,就不要照著做。」《寶雲經》也說:「如果上師教導的是善法,我們就應該依教奉行,若是不善法,則不應隨順去做。」所以,如果師長所教導的並不如法,就不應該照著去做。有關不如理如法的教導,就不應該隨行的道理,在本生論第十二品中也有明證。

P37L1P38L1然亦不應〜難以取勝

然亦不應以此諸理,遂於師所,不敬輕訾而毀謗等。如尊重五十頌云:「若以理不能,啟白不能理。」應善辭謝而不隨轉。如是親近時,亦如莊嚴經論云:「為受法分具功德,親近知識非為財。」是須受行正法之分。

雖然如此,但是也不應該以這些理由,對於這位師長因此有不恭敬、輕視而毁謗等行為。如《尊重五十頌》說:「假若師長交辦的事不合理,我們不能夠遵從,應向師長說明不能做的理由。」並應善巧婉轉的辭謝,而不要盲目隨錯誤而轉。親近師長時,就像《莊嚴經論》所說:「親近善知識,是為了獲得正法、增長功德,不是為了財或貪圖享受。」所以,在善知識跟前,應該以接受佛法的教導為最重要。

博朵瓦云:「差阿難陀為大師侍者時,謂若不持大師不著之衣,不食大師之餘食,許一切時至大師前,則當侍奉承事大師。如此慎重,其意是在教誨未來補特伽羅。我等於法全不計較,雖少許茶,悉計高低,謂師心中愛不愛念,此是心內腐爛之相。」幾時親近者,如博朵瓦云:「有一來者,是加我擔,若去一二,是擔減少,然住餘處,亦不能成,是須於一遠近適中經久修習。」

博朵瓦說:「佛陀在選阿難尊者做他的侍者時,阿難尊者提出三個條件:一不穿佛不穿的衣物,二不吃佛吃剩的食物,三任何時間都可以在佛的跟前受其教誨。佛陀答應之後,阿難尊者就做了佛的侍者來侍奉佛。」阿難尊者之所以慎重,就是為了教誡我們後輩的眾生,應該以法來親近善知識。結果我們現在的弟子對法完全不計較,但如果少了一點像茶這樣的小東西,都要計較多或少,說師長心中比較偏愛誰,這些都是我們內心沒有教法的腐爛跡象。」親近善知識的時間,要如何才算洽當?如博朵瓦說:「多來一位弟子,是增加我的負擔。離去一二位,是減輕我的負擔。如果弟子完全不親近善知識,又不能夠獲得成就,所以親近善知識,應遠近適中最為恰當,然後經久修習為最重要。   

丁四、依止勝利

第四親近勝利者。近諸佛位,諸佛歡喜。終不缺離大善知識。不墮惡趣。惡業煩惱悉不能勝。終不違越菩薩所行,於菩薩行具正念故,功德資糧漸漸增長。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承事師故,意樂加行悉獲善業。 作自他利資糧圓滿。

第四、依止善知識的殊勝利益:第一是能一步步往佛位邁進。第二是諸佛歡喜。第三是生生世世都不缺少、不遠離善知識。第四是不墮惡趣。第五是惡業、煩惱都不能來損害。第六永遠不違犯菩薩所行。第七是行菩薩道時,具有正念,都能和菩薩行相應,因此功德資糧漸漸增長,皆能成辦現前、究竟的一切利義安樂。第八是由於依止承事善知識的緣故,使我們的內心及行為都能獲得善業,所做自利利他的資糧果報也能圓滿

如是亦如華嚴經云:「善男子,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正所攝受,不墮惡趣。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思念者,則不違越菩薩學處。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守護者,勝出世間。若諸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者,於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攝持者,諸業煩惱難以取勝。」

如同《華嚴經》中所說:「善男子!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能為善知識所攝受,就不會墮惡趣。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能為善知識所思念,就不會違背菩薩行。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能為善知識所守護,便是勝過一切世間的守護。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承事供養善知識,就能不忘行一切菩薩行。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能為善知識所攝持,惡業煩惱就難以取勝。」

 

四家合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