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20/06/25

廣論頁/行: P180L3~P180LL1

手抄頁/行: #10 冊 P159L3~P168L1

音檔起訖:   77A_2832~77B_1143

 2020  06月
 
 
 
 
 
 
 
 

 

If the being of the intermediate state does not have a desire to go to a birthplace, it will not migrate there, and having not done so, will not be reborn there.
【◎ 若於生處不欲趣赴,則必不往,若不往者定不應生。】

這個道理很容易了解。在生的地方,如果你不想去的時候,你不願意的話,你就不會去,不去的時候你不會生,這個是講我們結生相續的。我還記得上面剛才講那個,提出來這件事情吧,這個中有,現在我們生有的狀態是一樣的,如果這地方你不願意去的話,你不會去,你不會去就不會感得。那麼為什麼你不會去呢?

如果這地方你不願意去的話,你不會去,你不會去就不會感得。那麼為什麼你不會去呢?這地方我們應該想一想。有的人看見那兩個人坐在那裡的話,哇!他腳底抹了油了;有的人看見那兩個人在這個地方的話,他脖子上套了個鐵鍊拉他去也拉不去。你們相信不相信?為什麼?那就是有的人他就是歡喜,跟他相應他就要去;有的人跟他不相應,他就不去。

為什麼相應?為什麼不相應?這個我們立刻可以檢點得出來。所以前面如果是你對他有煩惱、愛染等等,以及有它業;因為你愛染平常跟他聊天,唉呀,這個如膠如漆,到那時候腳底就抹了油了。平常你如果是修厭離心、厭患的話,你覺得:唉呀,這個毫無意義啊!這個都是善知識,我可不要去啊!到那時候,像你身上綁了個鐵鍊,拉你去也拉不去。如果說在這種狀態當中的話,你一定不去,一定不去的話,你就不會跑到那個地方 (p162) 去。這個地方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我們要認識的地方哦!那麼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p. 180 (3)

Take, for example, the case of those who have committed and accumulated karma for rebirth in a hell, like those who have no vow against activities such as butchering sheep or poultry or marketing hogs. In these peoples' intermediate state they see, as if in a dream, sheep and such at their future birthplace,
【故作感那洛迦業及增長已,謂屠羊宰雞,或販豬等,諸非律儀中有,猶如夢中,於當生處見有羊等。】

那麼現在呢,前面說這個胎生的一個狀態,下面說整個的生的狀態。生為什麼會生,前面第一句話已經說明了。現在呢就是說,當你造了譬如說感得地獄的這個業,造了增長,造了增長就是順定受,換句話說,現在這個時候,中有你一定到那個地方去的。那麼舉個例子,就是說,因為你造了種種的這種惡業,這個什麼?殺豬、宰羊等等。「諸非律儀中有」,這句話什麼意思?什麼叫非律儀?非律儀它也是一種規則,換句話這種規則,它註定我們要造惡業的,註定我們造惡業的。譬如說我們現在說:啊,這個告訴你啊!現在我們為了賺錢,這個行業賺得了錢,然後你應該怎麼弄,講了個殺豬、宰羊的道理。這講起來,天經地義的,有它一套大道理,然後你照著這樣去做,這個就叫作非律儀,非律儀。

所以任何一個行業有它的行規,而這個行規,有的行規教你向上,有的行規教你向下,這個特別叫律儀。我們出家人的行規,叫作律儀戒,要告訴你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這個該做,那個該做,這樣的話讓你生天、往生極樂。殺豬、宰羊有他的行規,告訴 (p163) 他,你要這個樣、那個樣。然後呢這個心念當中一天到晚轉那個,造了這種惡業一定墮落。那麼因為造了這個業,他中有生起的時候,像夢當中,欸,就看見那個要生的地方,那個地方也有羊等,他也看見了,然後呢?

and rush there, driven by their delight in their former habits.
【由先所習熹樂馳趣。】

欸,因為他以前的喜樂,記得吧?中有的生起,以及結生都是這個。因為他的習性,欸,看見了他就歡喜,歡喜就去呀!所以整個的那點,說我們叫作戲論,平常我們的心理狀態都是這個,你就去啦!然後呢,因為他平常習慣了看見這個羊就宰,到那時候看見那個忍不住,他看見那個羊,殺那個心又生來了。那個心一生,

Then anger is aroused at the forms which attracted them to the birthplace, at which point their intermediate state ends, and they are reborn.
【次由瞋恚生處之色,中有遂滅生有續起。】

所以這個地方要說明,墮地獄,是的,有中有的,這個是這樣的過程而下去的。

Hungry ghosts with goiters, and others who are similar to hell-beings, take rebirth in a like manner.
【如是於餘似那洛迦癭鬼等中,受生亦爾。】

那麼鬼道等等都是這個樣。

If the being of the intermediate state is to be reborn as an animal, hungry ghost, human, desire realm deity, or form realm deity, it observes at its birthplace delightful beings similar to itself.
(p164) 【若生旁生餓鬼,人間欲天色天,便於生處,見己同類,可意有情。】

除了這個地獄以外,餓鬼、畜生、人,乃至於天,天是指欲天跟色天,無色界天是沒中有的。同樣地,看見自己的同類,你看見了,於是你就去了。

Then, conceiving aliking and a desire for that place, it migrates there and becomes angry upon seeing the birthplace, at which time its intermediate state ends, and it is reborn. This is according to the 《Levels of Yogic Deeds》.
【次由於彼起欣欲故,便往其所,瞋當生處,中有遂滅,生有續起,此乃《瑜伽師地論》說。】

那麼因為你看見了以後,所以那個時候,你由於這個心樂,所以到那個地方去。你對眼前的這個地方產生厭惡,那麼中有滅、生有起,這個《瑜伽師地論》上面說。

說到這裡又停一下,我們又要想一下「欣、厭」兩個字。他最後死了,結生的時候,還是不外乎兩樣東西—因為「欣」,對它歡喜的東西就去了;因為「厭」,排斥那個東西,他就進去了。所以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你自然了解:噢!三界之內,乃至於跳出三界的,我們這念佛的,還是這個道理。那麼這個靠什麼?靠你的業,這個業是平常的心心念念、時時刻刻。所以我們現在說要修行、要修行,喏,道理很簡單,你如果這個地方不認識……現在了解了吧!所以為什麼告訴我們如果這個地方不談,談修行,那是我們在這 (p165) 個地方還在戲論當中,現在有了根據了,對吧!很清楚,就是這個。所以一切時處都在這個上頭,都是這個時候,我們繼續下去。

Rebirth in hell for those who are not people like those mentioned above—persons who have no vow, such as poultry butchers and hog sellers—occurs in a similar fashion.
【若非宰雞及販豬等,不律儀者,生那洛迦,理同後說。】

前面說墮落這個,是指非律儀的殺雞、宰羊,如果其他的生那洛迦那不一定,像後面說。後面說的什麼呢?就是說,你跟同類那個地方看見了你就,欸,覺得歡喜的,總是又令你歡喜的,令你歡喜的你就去了,令你歡喜的你就去了。這個地方我也要特別地要說一下,因為這個地方,這個論上面並沒有說明。譬如說投餓鬼趣,我們會想:「對呀!誰我們都是貪心的。餓鬼的人是貪心特別重,他應該一天到晚想吃。他為什麼到那時候吃不到呢?」餓鬼是這樣的,他因為一天到晚想吃,所以他那個中有現起來的時候,他吃得太多了,那個時候肚子塞得飽飽的,他就看見那個人已經塞得飽飽的,你就把它再吃,到那個時候,他心裡面忿恨說:「我已經吃得這麼飽了,我吃不下!」這個一念瞋心一來,好!那個中有就消失掉了,就這樣。所以他那個時候排斥的一念心,就進入那個餓鬼道,從此以後他永遠也吃不到。

所以他生每一道當中,他都有這個力量,就是一個是欣的心,一個是厭的心,這個 (p166) 是強烈的這種狀態。而這個結生的時候是如此,實際上呢,這個業就是我們在生的時候,一直相繼續的。所以為什麼說引業跟滿業之間,引業是一定什麼?就是這種善業或者不善業,就是你這個強有力的這種心念,所以整個的生死輪迴當中。那麼我們現在了解了,哦!所以講繫縛就是這個,所以講解脫也是這個,現在這個內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了。

The 《Treasury of Knowledge》 says: You desire smells, places, or other things. In his commentary on this Vasubandhu explains that if the being of the intermediate state is to be reborn from heat and moisture, it craves smells, while if it is to be reborn spontaneously, it desires a place and is subsequently reborn there.
【《俱舍論》云:「餘求香宅舍。」謂濕生欲香,化生求舍,而受生也。】

上面胎、卵、濕、化四樣當中,每一個地方的生法,那個《俱舍論》上面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濕生他所求的呢?求到要香、聞香,化生呢?要求住的地方,那個同樣的要求那個,然後呢它找到所住的地方也是要去了。譬如說到地獄的眾生,前面已經說過了,他不是要求到地獄去,那是他妄業的顛倒。譬如說:到這個熱地獄的眾生,他是怎麼去的呢?到寒地獄的眾生,他是怎麼去的呢?那時候他覺得冷,他就要找熱,那個地方就很暖和,他就去,一去那個地方原來就是熱地獄;寒冰地獄,卻卻相反,就是要求去的地方就是這種狀態而去的。那麼現在關於這個結生的道理,我們有了一個正確的了解。把下面最後一段話也說一下。

It further explains that if this being is to be reborn in a hot hell, it craves warmth,
(p167) 【◎ 復如釋說,若是當生熱那洛迦,希求煖熱,】

這個地方就講了。

while if it is to be born in a cold hell, it longs to be cool. Egg-birth is explained similarly to womb-birth. I have followed the 《Levels of Yogic Deeds》 in explaining how you die and are reborn in unexceptional cases.
【生寒地獄,希求清涼,中有遂往。諸卵生者,俱舍論說亦同胎生,死沒及結生之理,無特外者,皆如本地分說。】

除了說明這個理由以外,還有現在我們這裡的根據,都是《瑜伽師地論》上面的〈本地分〉,這個地方說得清清楚楚。那麼現在到這裡為止呢,有關於由苦集諦當中說的這個流轉的道理,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清楚的概念。不但是前面這個理路,而且理路所指的行相,而這個行相,就是我們當下的一念。怎麼樣從我們當下的一念,由於自己的惑、無明,或者是煩惱而造業;造了業以後,這個業繼續地怎麼增長;然後呢,到死的時候怎麼現起中有;然後從中有當中怎麼再結生,有一個大概的概念。這個是從四諦上面來講,四諦上面來講,那麼下面就講 十二因緣。

這個十二因緣實際上說起來,還是這個內容的開合不同,不過這個開合他講得更細緻。如果前面這個概念有不清楚的話,等到把後面的十二因緣一清楚的話,那這個概念就完全清楚、完全明白。今天我們把 十二緣起的十二支的行相先介紹一下,至於說它流轉過程當中,明天我還有張圖會帶來。所以明天上課的時候,提醒我一下,我會把那張圖告訴 (p168) 你們,這個解釋一下,解釋一下。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六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