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20/07/10

廣論頁/行: P184L4~P184L4

手抄頁/行: #10 冊 P229L7~P236L5

音檔起訖:   79A_2313~79B_0629

 2020  07月
 
 
 
 
 
 
 

 

那麼現在呢,我就把這一個這個圖的內涵,來給大家解釋一下。我想在這個解釋這個圖之前,不妨先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後面這個書上面也有的,你們現在也不必看那個書。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說佛世的時候有兩個大國,一個大國在菩提迦耶,一個大國在南方。那麼這兩個大國,國王都非常好,平常他們彼此之間,經常互相禮尚往來。那麼有一次,這個南方那個大國的那個國王,送了一樣東西,送給那個北方的菩提迦耶那個大王。送的什麼?一幅這個刺繡,那個時候刺繡是非常珍貴、非常珍貴。我曉得我們中國古代是以刺繡出名,這幅刺繡是不是中國去,我倒不知道了,反正是精采極了,他們印度平常是找不到的,是一個 (p230) 絕對的珍品。啊!看了很歡喜,他就派一個大臣作為最名貴的禮物,去送給那個北方那個大王。

送了以後那個北方大王一看,哎呀!那這個東西這麼珍貴,怎麼報答他呢?想來想去,想不出什麼報答他的辦法來。他自己又覺得我是一個大國,平常總是,送他的東西,因為我大嘛,總要比他更大一點。今天哪,他送了我這麼好東西,我怎麼回報他?那麼請那個大臣商量,那個大臣當然誰也想不出來,說:「欸,佛陀是一個最了不起的一切智者,我們何不問問佛陀呢?」說「好啊!」那有人跑得去問佛陀了,佛陀就叫人畫了那麼一張這個圖,就畫這個圖。那麼畫了這個圖,然後呢叫他說這個最珍貴。因為他們是信佛的,所以非常高興就拿了這張圖,送給那個南方的這個國王,送給那個南方的國王。

還沒有送去之前,就派一個大臣先去說,說:「哎呀!我們這裡承蒙你送給我們這樣珍貴的禮物,真難得之至。所以我們要想報答你,不曉得如何報答,用了種種的方法,結果找到一個無比珍貴的東西呀!現在呢你們好好等待著準備迎接。」所以那個南方的國王聽見了這個,平常就送嘛就送來,哪有那麼慎重,這樣慎重,可想這個禮物的重要啊!那麼後來他這張圖畫好了,然後呢派一個大臣,送得去的除了這個圖以外,還有一個和尚,親自捧了這份圖而去。這個南方那個國王,他沒有接觸過佛法,雖然聽說過,也不了解佛 (p231) 法是什麼,就要來接收。一看哪,一個大臣,欸!另外呢一個和尚,捧一張圖。他想,哎呀!這個東西一定是珍貴無比,所以他們用最恭敬的方式,最歡喜的心情去迎接。然後拆開來一看哪—一張圖,那個圖就是這個莫名其妙的不曉得什麼東西。嗯?這什麼啊?他當時心裡面就有被愚弄之感,就有被愚弄之感。

這個也許你們大家不一定能夠體會得到,可能有人體會得到。我記得我們那個時候,有很多這個娛樂的這個什麼,或者晚會啊什麼大家好玩,有一種開玩笑性質的。他用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禮物包包,然後呢包得外面那個裝潢非常好,然後呢通常叫你拆開來,然後你去拆,拆了一層又一層,拆了一層又一層,拆到最後的話,嗨,裡邊或者一句笑話,或者一個什麼東西。那換句話說,你當時就覺得啼笑皆非,因為是被愚弄了嘛!這是那我所感受到。

所以那個國王當時他不了解這張圖的特別因緣,心裡面第一個念頭,他就覺得愚弄了,哼!就這樣。那麼,結果那個很多大臣看見了這個國王這樣的話,也覺得奇怪。「那來來來來!你們來看,這算什麼名堂?」大家來看了以後,因為由於國王這個一個表示,大家先入為主,大家覺得:哎呀,這是什麼名堂嘛!他事先就說得這麼慎重法,結果跑得來嘛派這個人又怪怪的,他又不知道和尚是什麼,然後呢這張圖又是莫名其妙,心裡面大 (p232) 家覺得不是味道,好、好、好,也沒辦法。

這國王越想越氣,越想越氣,說我平常很尊重他,結果他這樣,他總處處地方托大,他以為來輕視我,這一下要報復。這平常的人報復也報復了,這個國王往往一個報復,那就大動干戈,是這樣這下要跟他打,這樣。於是,那當然要真正打仗也不那麼輕易啦!所以召集那些大臣大家商量。說起來兩國是差不多,雖然究實說來,的的確確是菩提迦耶對方那個國王比他強一點。正在那商量的時候,那時有一個大臣說:「欸,不!我想這個國王一向我們彼此互相親善,從來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過。那這件事情,最好先把它弄弄清楚,不妨何不先派個人去問問呢?萬一他有特別意義,那我們這樣的話,豈不顯得太冒昧,而且無知。

有特別意義,那我們這樣的話,豈不顯得太冒昧,而且無知。冒昧無知,而且又冒這個險,這個種種划不來。」

大家想想:欸,也有道理呀!好、好,那就說還報。派一個大臣跟著來的,就問他,說:「你說這個很珍重的,但是我們收到這個禮物,看了半天,也看不懂這個什麼一回事情啊!」那麼,然後呢他就跟他解釋,就跟他解釋那個圖上面的那個道理,他說:「那個你既然要了解,他不是派一個和尚去嗎?你就去問那個和尚就得了。」「好,好,好,那就問那個。」既然要了解,然後問那個和尚。那個和尚就把那個 十二因緣這個流轉的這個內容,從頭至尾詳詳細細地解釋一下,詳詳細細地解釋一下。解釋了一下,那個國王越聽越有味道,越聽越有味道。聽完了以後啊就想,開悟了,大徹大悟了,「啊,一點都沒錯!好好,這國家也不要了,給兒子。」就去做和尚去了,就這張圖。後面哪,我們書本上有的,說這個仙道大王,然後弄了個 十二因緣貼在門上面,看了以後,欸,開悟了,就是 (p234) 這樣。你可想而知這個圖的真正的意義,而且這個開悟的話,那個真是什麼開悟啊?那是緣覺哦,緣這樣的。所以我先把這個因緣給大家看,說一說。 

我很早以前就聽說過 十二因緣,然後呢什麼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這麼大家都背得起來,到底說些什麼呀?啊!就是不知道。然後再聰明一點,講得很多道理。這個說憑良心話,後來我也跟人家講,也覺得把那個什麼能引、所引說了一大堆。一直到最後,我聽見我的老師跟我講了一遍,啊,那我才發現原來這麼個美!後來回過頭來,再看前面的很多概念都非常清楚,都非常清楚了,這樣。所以我了解,今天你們聽完了以後,這張圖容或了解了,可是你們要的的確確在這個地方非要努力不可,非要努力不可!你努力把前面後面的連貫起來,那個時候,那我以前告訴你們的道理去修行的概念,說為什麼前面說異熟、等流等等,當下的一念:業,這個概念都融貫起來了。

我們要曉得大乘佛法之大乘,主要的還是這個。不同的就是你把這個內涵,能夠推廣使一切眾生了解了去解決,這個不同的地方;它解決的根本,還在這個上頭。所以佛在菩提迦耶菩提樹下,哦,發現了什麼?緣起,就是流轉順逆之間關係,就把這個結打開了。當然這個是非常深細、非常深細的部分,可是粗顯的地方,就從這個地方進去的。那麼現在呢把這張圖,順著這個次第,來解釋一下。

(p235) 第一個,我們曉得,這個圖上面就是從無明開始,實際上真正是不是從無明,不一定從無明開始哦,這個裡面有它的個原因的;可是呢真正的細相,從無明開始。無明我們已經說過了,就是因為你對真實的狀態不了解,不了解,因為這個不了解,所以那個時候,對於沒有實在的東西,你執著的實在的。大家還記得吧?是「無明如非親實等」,第一個非實,不是實在的東西,然後呢你執著以為實有的;然後呢這個東西又明明是我們生死冤家,你就把它看成功親愛的東西。那麼這個說明了什麼呢?本來這個是五蘊,這個五蘊彼此間也是緣起之法,並不實在,你就在這個上面看成一個實體。而對這個實體,對我們自己個人來說,你又把它看成功「我」,或者親愛的;而偏偏這個我,我們生死冤家,就是這個,這樣。所以它分成功兩派的說明,一派呢是說你不了解真實,一派呢說執這個東西,執這個我,薩迦耶見。大家記得無明跟實之間的兩派判別嗎?

那不管你怎麼,主要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你不了解,所以你就造錯誤,這個圖上什麼?瞎子。瞎子當然嘛,就是一無所見。欸,但是你一無所見,老老實實還好,瞎子一樣地動嘛,他還拿了一個棒點點觸觸動,到處這樣。我們現在在長夜生死當中,儘管你知道得很多,可是真實的狀態一無所知。明明不實在的,你把它看成實在的;明明我們的冤家,你把它看成功我、我、我、我,這就受了這個害啊!

(p236) 因為你不了解,所以你去盲做,你一盲,因為你一盲,做嘛就做錯了。這個像什麼?像陶工一樣,就像剛才說的。欸,本來這些東西這是泥土啊、水呀、或者什麼其他的因緣,就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這個什麼?叫作「行」。說無明哪,所以就行,無明所以行。因為這個行的關係,這個業,業本身叫薰習業種力量,當行的當下,這個力量就存在的,這個業的習氣,這個是什麼?就「因位識」,這個就是因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