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20/07/13

廣論頁/行: P184L5~P184L5

手抄頁/行: #10 冊 P253LL2~P260L6

音檔起訖:   80A_0454~80A_1831

 2020  07月
 
 
 
 
 
 
 

 

Projecting and being projected should be understood by way of four considerations:
1) What has been projected? The four-and-a-half factors beginning with resultant period consciousness and ending with feeling have been projected.
2) What has done the projecting? Compositional activity, which is dependent on ignorance, has done the projecting.
3) How has a projection occurred? Projection has occurred by means of latent karmic propensities being infused in the causal period consciousness.
4) "Projected" means having created the effects [resultant period consciousness, name-and-form, sources, contact, and feeling] conducive to actualization once the actualizers, such as craving, are present.
【◎ 四相當知能引所引,一何為所引,謂果位識乃至其受,共四支半。二以何而引,謂依無明之行。三如何而引。】

現在正講這個。

(p254) 【謂於因位識中薰業習氣之理。】

這個怎麼引法的?就是把因位當中這個識,不斷地熏,那個習氣去熏它,這個是這樣引的。所引的呢,怎麼引法呀?

【四所引之義,謂若遇愛等能生,】

哦,就這樣。這個因位識當中熏習,遇見這個能生的這個,就是那個能生的這個愛、取等等,就有一種引發的大的力量,所以就把這個因位識,

【堪能轉成如是諸果。】

就把前面本來這個因識,這是在因位當中,轉成功當中的果,結了果了。現在了解了沒有?那個,那一段話很清楚了,對吧?下面呢,

The actualizers and the actualized should be understood by way of three considerations:
1) What does the actualizing? It is done by grasping, which is caused by craving.
2) What is actualized? Birth and aging-and-death are actualized.
3) How does actualization occur? Actualization occurs by means of the empowerment of the latent karmic propensities that were infused in consciousness by compositional activity.
【三相當知能生所生,】

那第二重因果當中的這個:

【一以何而生,謂以愛緣取。二何為所生,謂生老死。】

這個就是你為什麼前面這因當中,現在要生起來的呢?喏,就是這個因位當中,本來 (p255) 潛在這個裡頭的,它有一天哪,它這個已經引發的果一現起的時候,當這個境界現起的時候,本身 — 譬如說,你眼睛看見一個東西,這個無所謂苦不苦啊,的確是。但是呢,的的確確是感得的,前面這個感得的果,所以「觸、受」這個受用兩樣東西圓滿了以後,那個時候,你又由「愛、取」引發滋潤,這個是「以何而生」。由於這個,「所生」的呢?「生、老死」。然後他下面說如何生呀?這個道理怎麼樣的?

【三如何而生,謂由行於識,所薰業習潤此堪能令有大力之理。】

還是這句話,還是這句話。由於你現在這個愛、取以後的造的行為,然後呢,這個行為把這個因位當中的識不斷地熏,熏就是就好像我們用火來烤一樣,不斷地去做,把這個力量增長它。就像一個種子種在那個地上,把那個太陽啊、水啊,不斷地再滋潤它,於是它就有一個力量生起來了,生起來了,那就是這個引、生兩樣東西。於是在整個的生死輪迴當中輾轉地轉,你這樣輾轉地轉的結果是什麼?等到你一生下來,對不起,生完了以後他下面,背上就揹一個死屍。一生,好了!註定就是這一條路,沒有第二條路好走了。一生下來是揹一個死屍,乃至於聖者,聖者他最後還要死,就是告訴我們這件事情。他那個東西,生下來的那個東西,還是要丟掉的,這是我們要了解的,就這樣。

(p256) 如果這樣的話呢,最後既然要死的話,對不起,就是這個東西 — 閻羅王,就注定啊被他所吞食。而且這個閻羅王很有意思,你看看那個圖,啊,他這個這麼可怕!三隻眼睛,然後睜得個圓圓地;這個兩個牙齒,前面在吞食;兩隻手、下面兩隻腳,把你整個的抱得死死地,沒有一個地方可以透脫出來,逃不出去,這就是。所以這個 十二緣起,這個圖現在清楚了,然後呢,心理的行相清楚了。

在進一步說明之前,現在我們不要看書,也不要看那個圖。我們這個地方仔細地檢查一下,前前後後我們所了解的,一生當中都是什麼?喏,由於生了以後,這生的過程當中,它是個總相。那麼生的過程當中呢一定什麼?觸、受。我們目前所遇見的一切事情,都是觸、受—眼睛看,根對著境生的識;好看的起貪,所謂不離愛;你討厭的,排斥,所以說是乖離愛。否則的話呢,捨受,就是還是一種狀態,就是無記心。這個無記這個東西不是引業,卻也是滿業的因。這個就是觸,觸了以後受,我們一生當中,無非在這個上頭。

我們翻到前面182頁,看,愛那一支。看說:「愛者,謂於樂受起不離愛,於諸苦惱起乖離愛。說『由受緣生愛』者,是從無明和合觸緣,所生之受而能生愛。」這幾句話,剛才已經簡單地說過了。現在清楚不清楚?為什麼受緣生愛呀?那個受,觸了以後是一定受。那麼觸跟受之間的兩個受用的不同,我們現在也了解 (p257) 了。因為你雖然,這個是前面一重因果,但是當這個因到感果的時候,你如果了解了—到此為止,斷掉了;如果是不了解,對不起,你又來了。所以它一定是無明和合的觸緣而生的受,那個時候,又愛來了,又愛來了。

這個是為什麼佛就告訴我們「觀受是苦」啊!現在我們這裡真正要努力的,努力在這上面哪!因為這樣的關係,我們不要說:「哎呀,這個營養呀!哎喲,這個醫生怎麼講、這個怎麼講;這個少不了、那個少不了,這個……。」沒有一個少不了的,實際上呢,沒有一個真需要的。忙了個半天哪,到最後燒起來還得多花一點油,真可惜!讓人家多哭幾場、多耗一點錢,實在沒有意思啊!實在沒意思啊!我們要從這個地方痛切地認識,佛法是這樣啊,這個才是佛法啊!

所以我說這個十二因緣,不是把它乒乒乓乓背一遍哪!你當下要認得它,起心動念之間在什麼境界當中,這樣。所以的的確確的一定要這樣,可是呢,「現在我們雖然懂得了這個道理啦,我們大家懂是懂啦,但是做不到怎麼辦哪?」對!這個是個問題。所以記得昨天晚上,我們講那個溫習的時候吧!欸,也正講到這裡。這個俞先生聽見那個竈神講了以後,說心裡「哎喲,很警惕啊!」這第二天,大年初一,所以在佛菩薩前面磕頭,說:「我一定要改過,從此以後發誓要改過!」然後呢,改名叫「淨意道人」。我自己想 (p258) 起來,當年也是這樣,那個貪心這麼重,我就跑出去跟我師父講:「師父啊!我吃一餐,早晨不吃。」我師父就說:「唉呀,你不必啦,實際上你試試看哪!」這樣。我現在也發現,有的人是自己禁不住說閒話,他跑得來跟我說:「哎呀!師父啊,我要禁語。」我也笑笑,啊,我笑笑—最好不要禁。

實際上呢,佛在《四十二章經》上面告訴我們清楚明白,你不在形相上面,你要認得的根本在什麼地方。所以我曉得,我們每一個人未嘗不想向上努力,但是為什麼不能努力?這是我們現在要真正注意的地方啊,真正注意的地方啊!所以以我們現在的地方,這個環境來看,我的的確確是越來越歡喜,大家每一個人都的的確確都在進步當中。不過有的人哪,的確是顯得太慢了一點。有的人哪,啊!實在讚歎,我都不如他。你只要肯向上,自然見效。

那麼,向上的關鍵在什麼地方呢?(時間得注意一下。)向上的關鍵在哪裡呢?第一個正知見。還有呢?正精進。這最重要的!你沒有精進不行。精進是什麼?如理地行持。而把這個正知見 — 要獲得正知見到正精進,中間有一樣東西,必定什麼?如理作意,就是思。所以你平常一定要深入地思,這是為什麼我一直告訴你們,大家現在這個地方真正用功的,你不要說我要學打坐,我一天要坐多少, (p259) 我要拜多少拜,我要念多少佛。這種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一定要先懂得,怎麼去坐、怎麼去拜、怎麼去念,怎麼樣轉,這關鍵、功曹在什麼地方?這樣。那個時候,就先要如理作意。而眼前最重要的如理作意,必須要把空下來這個腦筋,不要讓它放逸,這最重要啊!放逸,最重要,這個是所以我策勵你們。慢慢地在溫習當中,我會特別注意的,不久、很快就要告訴大家,在這個地方閒話不准說,這是放逸之門,這是放逸之門。那麼我想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到這個地方為止。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184頁。昨天已經把十二因緣流轉的這張圖解釋了一下,當你們把這張圖的內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以後,那麼現在我們這地方講的那個文字的本身,也就很容易懂了,很容易懂了。否則的話,你單單看那個文字,真是個看個天書啊!我自己是這樣,幾位同修也是這樣,你們沒有看的人不曉得這個困苦。真正看的人,我摸索了這個東西,摸索了 十幾年,始終不曉得它說什麼!所以這一點我特別提醒大家,要珍惜這個教法。這個教法不是天上掉下來,還是你們宿生自己的善業培得的,所以很快就能得到這樣,得到那樣。

現在我們重新把184頁,第二段「四相當知」那一段,唸一下那大家概念就很清楚了。這個在唸的之前先說,這個十二支當中,總共對半、對半地分—六支是因, (p260) 六支是果。哪六支是因呢?無明、行、識,愛、取、有,這個六支是因。然後果呢?是名色、六入(或者是六處)、觸、受,生、老死,這個六支是果支。一共這樣的 十二支,分六因、六果。那麼單從這個因到果是這樣,可是這個因有兩重,一個是引,一個是生。那麼現在我們就把這個文重唸一遍。把唸過的文,跟昨天所了解的一對證,那你馬上,文字也了解了;然後這個文字所指的內容,這個內容就是我們心理的行相、相狀,乃至於為什麼我們在生死當中流轉的這個原因,就有個概念。現在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