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90L3~P191L4

手抄頁/行: #11 P50L7~P65L8

音檔起訖:   82A_2549~82B_2330

廣論時時聽:  

 

 

Ascertaining the nature of the path leading to liberation : 1) The kind of life through which you halt cyclic existence

【◎ 第四決擇能趣解脫道性者。】

這個地方就來說明一下,什麼是我們該走的路,走這條路達到最後解脫這個目的。

Exhort yourself and meditate on the faults of cyclic existence. As Sri Jagan-mitrananda says: Although we have sunk into the midst of cyclic existence, An ocean of suffering with neither bottom nor shore, We are not disenchanted, we have no fear, we are pleased and exited. What is going on in our minds? Although we have entered a fire constantly blazing. With problems, poverty, hardship in acquiring food and shelter, effort in keeping and finally loss, as well as separation, illness and aging, we boast of happiness, This seems insane.

【如室利勝逝友云:「沈溺三有流,苦海無邊底,喜掉無厭畏,何物在我心。貧難求護壞,離及病老衰,入恆熾然火,覺樂寧非狂。」】

他說,先提醒我們一下,說我們現在是怎麼個狀態呢?在「沉溺」,就是溺在那個水當中、大海當中。那個大海什麼?「三有」!三有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不但是欲界一無可取,人間、天上,乃至於色界、無色界天,這麼大快樂,實際上這個還在輪迴當 (p51) 中,這個還是苦海。既無邊、也無底,說明它的深跟廣都是無法測量的,換句話,這個苦是無窮無盡的。在這樣的大苦的無窮無盡的這個環境之下,我們不了解、不厭惡,居然還去歡喜它。「掉」,掉是通常說掉舉或者掉散,就算是我現在學習了,心裡面還是散散亂亂,不認真地努力。對於這一個「世間真相無非是苦」不認識,也不怕、也不厭。唉!是什麼東西在我心裡面把我蒙蔽了呀?這樣。第一說明這個。

下面呢告訴我們,這個三有當中貧乏,實在是要求的都難得到呀!所以「難求」。你沒有什麼東西真正來保護你,處處地方、樣樣東西來失壞。「離」就是最後,它三有一切的根本體性,就是別離自性,最後總歸要死。死了之前病哪、老啊、衰呀,無非是這種大苦。這個大苦說從來不停的,所以「熾然大火」。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居然覺得快樂,唉!這個豈不是我們顛倒了、瘋啦,我們真是這個樣啊!

Alas, the worldly have eyes yet are blind; although you see the obvious, you do not think about it at all. Has your mind become hardened?

【又云:「噫,世具眼盲,雖現前常見,後仍不略思,汝心豈金剛。」】

世間人,雖然我們有眼睛,但是我們像瞎子,我們是開眼瞎子,開眼瞎子。為什麼這樣說呢?說上面這種大苦的道理呀,眼前經常出現,這事實明明擺在這裡,但是我們居然不去用功地思惟、觀察

但是我們居然不去用功地思惟、觀察。乃至於少少地思惟、觀察都不能做到,我們的心裡是什麼呀?我們的心裡,我們常常說這個心裡像個畜生,像個木頭,木頭表示木木粗粗的。我們現在呢像「金剛」,唉!這麼大的痛苦,居然了不動心啊!這個實在是我們的愚癡。所以要有這種心情啊,

p. 190 (5)

(Exhort yourself and meditate on the faults of cyclic existence.)

【當自策勵,修習生死所有過患。】

現在我們第一件事情,真正重要的,要鞭策自己、鼓勵自己,不斷地去思惟、觀察這生死當中,一切沒有一點點好的地方,種種的禍害、過失。下面,

Consequently, as Guhyadatta's 《Edifying Tale of the Seven Maidens》 states: We see the things of the world as wavering images of the moon in water. We see attachments as shadows of the hoods and coils of angry snakes. We see these beings to be ablaze with the flames of suffering. We therefore go to the cremation grounds, O King, delighting in the determination to be free.

【如《七童女因緣論》云:「見住世動搖,如水中月影,觀欲如瞋蛇,盤身舉頭影。見此諸眾生,苦火遍燒然,大王我等樂,出離往尸林。」】

(p54) 看見那個世間情況「動搖」,這個就是指無常、虛幻,就像水中的月影一樣,它本來就是虛假的。水裡邊的月影,看看像有,實際上沒有,而且還是動搖不定,一直在那無常變化當中,我們要認識這個。那麼這個實際上就是見解上面,我們要認識我們目前的狀態。然後呢我們貪著難捨這個,這個是什麼?「觀欲」,我們一切的欲望像瞋蛇,「盤身舉頭影」。這個毒蛇身體盤了、頭舉了,這是什麼狀態?攻擊的狀態。蛇在那兒遊的時候,正在那兒遊的時候,牠不危險。盤起了身,頭舉起來的時候,你不小心跑過去,牠「叭!」一下竄上來,就把你一口咬死。這個欲就這麼個厲害法,隨時待機而動,你一念欲心起來了,就完了,就害了它。我們剛剛講過十二因緣,十二因緣這個能引位當中,能引位當中這個因位識怎麼會感果的?就因為愛、取。愛、取什麼?就是欲好、貪欲,就是這樣。所以你一起這個愛取、這個欲貪的話,馬上就把這個惡因就引發,所以這個生死這樣可怕法。

「見此諸眾生,苦火徧燒然,大王我等樂,出離往尸林。」然後呢自己也見到,然後也見到眾生,真正一切的眾生,都在這一個狀態當中─就在這一個惑、業、苦,這個生死輪迴當中啊!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保任,沒有一個地方可以逃避,這樣在熾然無常大火當中啊!所以說我啊、我們現在,唉!看見了這一點,真是一無可取,深深厭患。要到哪裡 (p55) 去?「出離」,求出離,一心跳出來。那麼到哪裡去?「往尸林」,尸林就是尸陀林─墳場,這個佛一再讚歎那個地方。

我們現在人真是顛倒,人真是顛倒,大家都說進步、進步啦,當年我也一直覺得進步。後來看見那個善知識,他就告訴我:唉!這個人真是顛倒,這邪見增上的時候,前面說,明明是顛倒的事情,他還覺得進步咧!本來我們以前,他說以前譬如說住家,這個、這個很多東西不大方便,現在大家覺得方便了,把這個世間的真正的醜相掩蓋住。就像以前這個我們中國有一個故事,好像出在《儒林外史》上面什麼,說有一個人生了一個病,生了一個瘡,那麼請一個大夫。那這個大夫是個蒙古大夫,他看見生了一個瘡以後,他:「好、好,這個簡單。」然後呢,是調一點麵粉水,把那個瘡塗著糊糊,看看也滿好看,「好、好、好,他這個病治好了。」現在我們都犯這個毛病,把這個表面把它瞞住自己,說病治好了,有這種事情嗎?

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就是現在我們都在這個上面,形相上面轉。譬如說,我們這個廁所,現在感覺:哎呀!好乾淨,一點味道都沒有。那樣樣東西都方便,讓你明明不理想的地方,種種的方式來騙你,讓你覺得是安樂。乃至於人死了,唉,那個跑到殯儀館裡面去的話,哇!你覺得那個地方簡直是……。在這個地方我倒還沒有注意到過,但是那個美 (p56) 國那個殯儀館,你一進去,那個肅靜,那個場面,你簡直感覺到,好像到一個什麼地方去享受去一樣。假定是你不是那個死人的親人,你沒有這個悲切的心情的話,你還覺得赴一場宴會一樣咧,就這樣啊!所以沒有一點點地方來引發我們,說這個世間明明苦的,還騙我們。所以真正修行人不是的欸,幹什麼?到尸陀林。古來的尸陀林,人死了就丟在那個地方,你看看它,唉呀,又可怕、又髒、又臭、又爛。然後你一看,覺得人死原來這樣,到頭我也這個樣,忙了個半天哪,是一無意思!那個時候心裡面就策發了。當然修行之前已經策發了,可是剛開始必定這種心念不強。啊!一股勁,等一下過了一下,你這也就忘記掉了。欸,一看覺得:哎呀,不可以呀!策發我們努力呀!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我們千萬不要弄錯啊!這是為什麼我們前面一再說,我們來了以後,還要講究那個、講究這個,你完全錯了。愈是跑到這地方愈苦,那麼時時很多地方來策勵你們。所以說你要學佛,還是學你自己啊?學你自己用不著到這個地方來,你儘可以賺了大錢去享受,要學佛的話是另外一回事情啊!這個我們千萬要注意!

Thus, when you see that cyclic existence - environments and beings - is like a moon in water that is stirred by the wind - impermanent, disintegrating, not resting even for an instant; that sensory objects - like shadows of the bodies of poisonous snakes - hold little value but great danger; and that the five types of beings are scorched by the blazing fires of the three sufferings; then you give rise to a disposition like that of nothern children, a disposition that has completely turned away from attachment to cyclic existence. When this happens, there occurs the determination to be free - a longing that delights in liberation.

依正世間,剎那不住滅壞無常,猶如水月為風所動。】

下面就是說明這個,不管我們的身體也好─這是正報,以及我們所住的這個世間 (p57) 依報也好,這個剎那、剎那在變壞當中,就像水當中的月一樣。它本來就是空的、就是假的,何況還在那兒動搖。空的、假的也許你還一下看不清楚,明明動搖這個事實擺在這個地方,你居然還看不見。所以我們說雖然是具眼,雖然有眼睛,這跟瞎子一樣啊!然後呢,

【諸欲塵者利小害大,等同毒蛇身所現影。】

唉呀!這個諸欲這個塵勞,眼前看看一點點小的好處,實際上害處不得了啊!就像那個毒蛇這樣的樣啊!你一碰它馬上就喪失生命。

【又見五趣,熾然三苦大火燒惱,由見是故厭捨三有,生如北方孩童之心,欣樂欲得出離解脫。】

再進一步,我們眼前如此,而且看見整個的五趣,就算你惡道當中生到善道,生到天道,對不起,沒有用啊!仍舊在這個三苦的大火當中,沒有一個地方例外的,非常猛利的。所以真正修行對這個應該「厭捨」,由於了解它的可患,產生厭離,捨離這個。要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呢?前面已經說過了,下面舉個譬喻。說北方,那個是就是,大概我想指宗喀巴大師,或者是他們那個代的人。說他這個怎麼一個狀態呢?就是叫我們凡是任何世間的欲樂,不管用什麼形式出現,我們都不要,一心只求這個解脫。地獄、畜生、餓鬼固 (p58) 然不要,人也不要、天也不要,名也不要、利也不要、錢也不要,什麼樣都不要,只有一樣東西─要求解脫。那麼這個

The expression "northern children" is to be understood as follows: in the north, roasted barley flour in scarce, and consequently the inhabitants eat small amounts of turnips. Once, there were some children there who, being hungry and wishing to eat roasted barley flour, asker their mother for food. SInce she had no roasted barley flour, she offered them fresh turnip, which they refused. The she offered them dried turnip, but they did not want that wither, so she then give them cooked turnip. But they turned this down as well. Finally she offered them frozen cooked turnip, whereupon they turned away with a great feeling of nausea, exclaiming, "Everything is turnips!" LIkewise, with respect to whatever worldly happiness is seen, heard of, or remembered, you must, as the Kadampa teachers have said, generate the same feeling, thinking, "THis is the world," "This also is the world", "Everything is suffering," and "I want nothing to do with it".

北方孩童者,】

是怎麼呢?

【傳說北方炒麵稀貴,於日日中唯食蔓菁,孩童飢餓欲食炒麵,向母索之,母無炒麵給以生蔓菁,云我不要此,次給以乾蔓菁亦云不要,次給以新煮者又云不要,更給以熟冷者亦云此亦不要,心不喜曰,此都是蔓菁云。】

就是這個。傳說當中這個,那一個地方,那個炒麵,欸,比較好。不但好,「貴」是好,而且稀有。平常吃的都是,那個是蔓菁,這個蔓菁。那麼小孩子餓了總想吃一點好的,跟他母親說要那個炒麵。那個母親沒有這個好的東西,就給他生的這個蔓菁,他這個不要。那不要的話,那這個騙騙他,給他乾的,乾的不要。那麼再給他新煮的,新煮的也不要,煮好的冷的也不要。不管它用什麼出現,我總歸不要,總歸都是一樣的。現在我們也應該如此啊!

(p59) 【如是我等,見聞憶念世間安樂,一切皆應作是念云,此是世間,此亦世間,此皆是苦,非可治療,發嘔吐心。】

這個就是我們現在應該的,應該的。不管是我們看見、聽見,然後心當中起心動念,所有世間所求的這個,都要這樣說:唉呀!這個是世間法生死流轉,這個也是、那個也是、那個也是、那個也是,沒有一個例外都是苦啊!這個苦是一無可取,也無可治療,一碰到「發嘔吐心」,嘔吐心。實際上呢這是什麼狀態?一看見,厭惡到絕端的這種心情,就是嘔吐心。實際上這個地方講嘔吐心,它不是用一個好像很粗俗的,或者我們容易感受得到的,而是什麼?在我們真正修行第一步「五停心觀」,對治這個貪欲的方法,大家還記得吧?用什麼?不淨觀。這個不淨觀當中有好幾種,白骨觀、大不淨等等。你修這個不淨的時候,等到你修起來的時候,就會這樣。唉呀!你一看見那個食物,你就會覺得又髒、又爛、又臭,又會發嘔,硬是會嘔,這樣欸!所以你看見,凡是看見可愛的東西這個心情起來了,你還會不會執著?這個所以為什麼叫我們要修、修、修,就這個道理。

不過到了這裡大家一聽見了,那我們趕快去修吧!對不起,你前面的基礎沒有建立起來,不相應,不相應,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他前面每一個地方,告訴我們清清楚 (p60) 楚,我們第一個修什麼?修皈依,說皈依的時候如果你罪障未淨,資糧未聚,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不管怎麼修,修不起來。你一定要怎麼樣去淨除罪障,積聚資糧,那個時候就可以了。而且這個裡邊又說明了幾樣東西:淨障、積資,以戒為根本,廣發正願,這是我們下腳第一步,這是我們下腳第一步。

In this way, by contemplating, your previous beginningless wanderings through cyclic existence, you become disenchanted and revolted, and by contemplating the necessity of continuing to wander here indefinitely, you give rise to fear and anxiety. With a determination that transcends mere words, you must, as Nagarjuna's 《Friendly Letter》 says, stop your birth in cyclic existence, the root of all harm: Cyclic existence is like that; birth - whether in the lands of deities and humans, hell-beings, hungry ghosts, or animals - is not auspicious. Understand that birth is a vessel of much harm.

【如是思惟,昔從無始漂流生死,厭患出離及思今後仍當漂流,令實發生畏懼之心非唯空言。】

就像這個樣地如理去思惟,思惟什麼?我們從無始以來,一直在漂流在生死苦海當中。啊!對這個有種種的過患,現在認識了解了,產生無比的厭惡,一心要跳出來啊!假定你不跳出來,以後一直還在漂流在這裡。一定要到什麼程度?「發生畏懼之心」,真的對這個產生絕大的恐怖,唉呀!一想到就恐怖,讓你坐立不安,那就對了!

我們前面曾經講過好幾個公案,不管是老的也好,不管是小的也好,像難陀,佛的這個弟弟,他是王族出生,家庭又這麼富有,那個太太又這麼好。唉,叫我們那怎麼捨得呀?欸,他當然一樣地捨不得,不過他比較幸運,欸,遇見佛呀!然後帶他真正地一看這個因果緣起的事情,「哎呀,這些東西都不要了!」更進一步了解了,說你雖然能夠生了 (p61) 天了,最後還是要去。啊!那害怕得啊,還記得吧!如果他吃飯之前,先想一想所見到的,這三有當中的真實狀態的話,那這個飯根本吃不下,吃下去了馬上吐出來。這個實際上那個三有這麼可怕呀!所以我們現在睜開了眼睛,是開眼瞎子啊!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還往往說還要幫別人。你自己都幫不上忙,你還幫別人,不是顛倒到絕頂嗎?這個地方我們要痛切地反省,這一點不單單是空話。

到這個地方要提一下,是的,現在尤其在座的大家都非常精進,那是一個好現象─不過有幾位還是馬虎哦!這個不要說:「啊,好、好、好,我也馬虎了。」那幾位的的確確,也不必說他─要向他們看齊啊!大部分同學都非常精進,一精進了以後就發生一個現象,說,哎呀,自己看看一無是處,那個時候心裡面很慌張。欸,你自己能夠感覺到一無是處,那個時候你就進步了。而且我們進步的第一步就是這個現象,所以我們要注意因地上面。前面已經告訴我們了,經論上面都告訴我們了,大家記得《集法句》上面那段話嗎?這個愚癡的人曉得自己是愚癡的話,欸,這個就智者。就是我們現在愚癡的確沒有錯,但是我們見到的我們愚癡的話,那個就是智者。你為什麼見到愚癡?因為你已經見到了正確的,然後一比較、一觀照,而這個比較是一定自己回過頭來反照自己:唉呀!發現我內心一無是處,那個時候就有一個力量推動你了,那這個修行從這個地方開始的

(p62) 所以碰見這種情況的話,有的時候著急得不曉得怎麼是好。有的人說:「那我趕快關到山裡去修行去。」啊!有的時候「我趕快念到一心不亂。」趕快做什麼。實際上呢,這個是欲速不達,它有它一定的次第的。所以前面告訴我們,我們對那個次第要認識,那麼現在呢,就是照著這樣的一步一步次第地走上來,走上來。

p. 191

【如《親友書》云:「生死如是故當知,生於天人及地獄,鬼旁生處皆非妙,生是非一苦害器。」】

那麼這個書上面也告訴我,這是龍樹菩薩說的,說生死的真實的行相,真實的體相就是這個樣,你應該知道,這是我們應該知道的事情,不管這生死當中你生在哪裡,六道當中天、人、地獄等等,沒有一個地方好的,你只要在這個生死輪迴當中,就是非一苦害器,種種的痛苦就從這個上頭來的,種種的一切都是這樣來的。

所以在前面,修那個八苦、六苦、三苦當中啊,曾經說到五取蘊,說只要這個取蘊的重擔一天沒有放掉,一天執持,那麼這個時候苦永遠隨著的你,這是我們要了解的。現在呢我們擔著那個東西,真正的厭患厭患,厭患這個。所以不要說這個不理想、 (p63) 那個不理想,哪個都很理想,不理想就是你執著這個東西,那個是真正不理想,你根本把握不住,你不管怎麼想怎麼說,都是空話,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真正要了解的。所以真正的重點你把握得住的話,那麼進一步慢慢慢慢的順著那個根本摸上去,就很快的可以達到目的,否則你在枝末上面轉,雖然最後必定是會碰到的,但是這個畢竟是走的冤枉路

【生生死中乃是一切損害根本,故當斷除。】

要曉得,這個雜染相應的這個結生在生死當中,那就是根本,這個根本要斷除。現在這個根本的因,經過前面的,不管是用四諦、十二因緣來解釋,我們己經了解了,一定要斷除它。那麼要斷除這個呢?

What is more, you must eliminate both causes of birth in cyclic existence : karma and afflictions. Still, between these two, if you have no afflictions, you will not take birth, no matter how much karma you have. Hence, you should destroy the afflictions, by cultivating a path that is complete and without error, because, once you have afflictions, even if it were possible to eradicate previously accumulated karma, you would immediately accumulate new karma.

此復要待滅除二因,謂煩惱業。】

你要想斷除那個生死的根本,怎麼辦呢?要它的原因中,原因是什麼?二樣東西,煩惱跟業。

【此二之中,若無煩惱,縱有多業亦不受生。】

(p64) 這個我們已經了解了。

若有煩惱,縱無宿業率爾能集。】

反過來如果是你有煩惱的話,就算你沒有業,他率爾就是緊跟著,只要你有煩惱,煩惱的下面馬上就造業,造了業還是要感果。所以

【故應摧壞煩惱,】

所以我們真正現在的修行是幹什麼?摧壞那個煩惱,所以這個最後,從前面這個苦,而最後推到要脫苦到哪那裡去,摧壞那個煩惱。要壞、摧壞那個煩惱,要破那個因,

【壞煩惱者,賴修圓滿無謬之道。】

所以我們要修,但是你要修的話,要修對哦!這個很重要,要修圓滿無謬,這個裡邊有二項,第一個不錯,不錯就是要對,還要呢?圓滿,要夠,最圓滿的是佛,次圓滿的就是聲聞緣覺。如果是你弄錯了以後,對不起,儘管你在修行,你還在輪迴當中,就是弄得不好乃至於還要受惡報,所以這個正確的認識是非常重要,所以在 (p65) 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想一想《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個公案,他自己還覺得我做了這麼多善事,做了這麼多年,怎麼沒有好報反有惡報?他真的做了好事嗎?他沒有!他沒有!這是什麼?錯謬之道,他完全走錯了不知道。所以我們現在真正修學佛法的話,第一件事情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這個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那麼,好!所以現在呢我們了解了,真正的世間真象這麼個苦,要想去除一定要在因地上面解決,而這個一步一步的追溯上去,最後找到根本的因是煩惱,那麼要修煩惱,要這樣不錯,現在我們要修了,那麼怎麼修法呢?說這個裡邊要兩個,第一個你以什麼身去修,然後呢修什麼樣的道能夠除掉它。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