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267LL3~P268LL4

手抄頁/行: #15 P25L4~P35L9

音檔起訖:   113B_1104~113B_2908

廣論時時聽:        

2 Divisions of generosity relative to particular persons
【◎ 第二者,】

第二呢。「別依」,這個別依就是說,我們所依的身。修菩薩道的初業行者,都是我們人。

In general it is said that lay bodhisattvas make gifts of material things and renunciate bodhisattvas make gifts of the teachings.
【總之經說在家菩薩應修財施,出家菩薩應行法施。】

個別地來說,那麼因為你所依的修行的這個身不一樣,所以布施的方法也不一樣,在家人應修的是財施,出家人應該行的法施。所以菩薩戒上面說:

The Bodhisattva Vows of Liberation says: Sariputra, the renunciate bodhisattva who teaches just a single four-line stanza produces much more merit than the lay bodhisattva who makes offerings of buddha realms filled with jewels, as many in number as the sand grains of the River Ganges, to the tathagatas, the arhats, the perfectly enlightened buddhas.
【《菩薩別解脫經》云:「舍利子,若有在家菩薩,以七珍寶充滿殑伽沙數諸佛國土,供養如來應正等覺,】

如果修菩薩的人在家人,那麼「以七珍寶充滿殑伽沙數」,殑伽沙就是恒河沙,恒河沙數「諸佛國土,供養如來應正等覺」。那麼這個是在家菩薩所應該的,他上面說供養恒河沙佛,實際上是廣利一切。

(p26) 【舍利子,若有出家菩薩,】

出家人怎麼辦呢?

Sariputra, the Tathagata does not permit renunciates to make material gift,
【開示宣說一四句頌,此所生福極多於彼。舍利子,如來未許出家菩薩修諸財施。」】

這個裡邊是講戒,特別地是告訴我們,我們真正的修行,圓滿的身相──出家人,剛開始的尤其是。所以這個戒上面真正說,說這個菩薩戒,在家人是這樣的;然後呢他這個地方是鼓勵強調法布施。那麼所以出家人那個法布施的功德,這麼個殊勝──在家菩薩有這麼大的供養啊,不如出家菩薩說一四句偈他的福多。下面一句話很重要哦!說出家人哪,如來並沒有教我們修財施哦!所以我們現在出了家以後,哎呀,忙這麼多事情啊,對不起,這不一定是我們該做的,不是不要做哦──不一定。那麼什麼東西來判斷呢?在下面,下面哪,

p. 268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s》 says the Buddha intended here
【《集學論》說,此中密意,】

這個裡面有一個內涵的,什麼內涵啊?

material gifts that would become a hindrance to study and the like. It is said that renunciates are prohibited from making offerings of material goods that they have worked to obtain,
【障礙聞等,謂遮出家特集財寶而行布施,】

(p27) 因為你真正修學的內涵,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正知見,那個東西一定要靠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現在我們真正努力要的,要忙就是忙這個東西。假定說你現在說,哎呀,修布施一天到晚忙別的事情,這個不管的話,那麼對我們正確的修行的這一條路是一個大障礙,所以這個不可以,遮止的,這個遮止的。說,所以說你特別忙了去弄了財,然後自己去布施,這個不可以,這個不可以!而另外一種狀態,

but they must give them away if they obtain many things through the force of their previous merit and without hindering their virtuous activities.
【若無妨害自善所作,由宿福力多所獲得,當行財施。】

你自己並沒有忙這個,但是因為那宿生的福德因緣,自然而然那個財就來了,來了以後這個東西你要送出去的,送出去的。譬如像我們老和尚一樣,他,我最佩服他的,他從來不忙這個事情。那個時候在這裡辦學,沒得飯吃,「沒得飯吃嘛,我們出家人該幹什麼?討飯嘛!」拿了缽到馬路上去討。這樣啊,這真了不起!欸,但是他現在,喔唷,現在那個是財源滾滾而來。這是他什麼?他這是修持,他從來沒求過,從來沒求過,這個好了不起!然後呢他一點都沒錯嘛,他只要看見什麼人家,哦,那個財拼命地送出去,對,就這樣,我們出家人要做的這樣地做,那就對啦!這個兩點啊,分得非常清楚、非常清楚。

所以說我們不要說:哎呀,我們好像做了很多功德啊!要曉得那個功德的特質在什 (p28) 麼地方,所以根本因一定要把握得住,不要在那個差別因,其他的上面弄。這一點分清楚啊,好重要、好重要!

Also, Shara-wa said: I am not talking to you about the benefits of giving; I am talking to you about the faults of tightfistedness.
【霞惹瓦云:「我不為汝說施功德,我是宣說攝持過患。」】

嘿!那個祖師就告訴我們這一點,避免,那他們都是出家人哪,避免他們忙這些事情,要告訴你攝持的過患,你了解了去除它。

It is displeasing news when renunciates harm their ethical discipline as they strain to the utmost in their search for wealth to give away.
【是於出家辛勤追求,集積財寶而行布施,令其淨戒多生瘡尤不喜之語。】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說你出了家以後,你出家人的真正的特質要弘法嘛,要弘法你先要去了解,了解就如法,這個才是。結果你忙了半天,你自己都不如法了,請問你還談什麼?不管行財施、行法施,都是如此;財施固然不可以,法施也是如此啊!現在我們很多人哪,大家去弘法,我常常感覺得:哎呀,這個實在是,也有一點哪……我不曉得怎麼說。所以很多人來勸我,哎呀,說你老人家怎麼不出來啊?說種種道理,好像你不去法施啊!我自己曉得我當然願意法施,可是我自己對佛法沒有懂欸!我不去施,至少我沒有害人家。

我自己對佛法沒有,弄錯了,根本已經弄錯了,然後你告訴別人家,人家覺得……。如 (p29) 果是個在家人,如果是個天主教徒,我去跟人家講佛法,那沒關係啊,人家說起來──他根本就是天主教徒──亂講,不聽他的。那個在家人他信仰了佛法了,覺得:喔!那些法師們了解這道理;結果我一開口說錯了,結果呢,他們聽了,把那個錯的當作對的。當這種情況產生了,他自己覺得這個就是法,先入為主的概念,正確的辦法他就聽不進了,法就這樣衰了。我自己深深地感覺到這點,所以我非常害怕!這真正講起來,我真慚愧啊,財施固然做不到,法施也做不到。可是你們說我不做嘛,欸,我正在做,因為我為了要幫忙別人,我至少自己要弄清楚呀,然後弄清楚了你才有機會幫忙呀!這不是很清楚嗎?

所以不但是佛法如此,世間沒有一個如此,世間所有的人說:啊!小孩子長大了以後,將來希望他發大財,有高的名位。那個時候啊,不但是他沒有賺到錢,還送到學校裡邊去,還要在身上賠錢,對不對?欸,你說你養了這個兒子,希望他將來賺錢的,你怎麼還賠他錢哪?正因為將來要賺錢,所以你得培養他,這道理不很明白!然後你送到小學,這個叫小學一年級最低,正因為你將來希望他爬得很高嘛!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弄得清楚,弄得明白啊!

我們談佛法,佛法靠什麼啊?如理如量的正確內容。所以這個地方辨別得清楚啊──是,在家的忙些什麼,出家的該做的如何,這個一定要辨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下面,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divisions of actual generosity has three parts:
(p30) 【◎ 施性差別有三,】

施性差別,這第三樣。那個布施自性它有不同的,哪一個?財、法、無畏。那麼這個法施跟無畏施簡單,所以先說,財施比較內容廣泛,所以擺在最後。平常我們說的時候,是財施擺在前頭的。所以現在看:

The gift of the teachings is teaching the sublime teaching without making mistakes,
【法施者,謂無顛倒開示正法,】

喏,第一句話就說得清楚的,你那個法施是什麼?無顛倒啊!要沒有一點點錯誤地,把正確的方法開示。說,剛才我說的,我為什麼我不敢出去,因為我出了家以後,啊!聽見的五花八門各說各的,是大乘、小乘、性宗、相宗,然後呢這個是淨土、這個禪、這個什麼……唉!各說各的你不曉得怎麼辦。很清楚、很明白,這個裡邊是有了問題了。如果說你聽見了,隨便拿一點拿出去的話,這是在這個紛亂當中增加紛亂。現在他告訴我們的法施是「無顛倒」,正確如理的;結果你不施還好,為什麼?垃圾少一點,你越施的時候,垃圾是越多,叫人家是根本沒辦法解決,所以一句話說得這麼清楚!

前面已經告訴我們,我們尤其修學大乘佛法的,對那個大乘應該信、應該解,還要堪忍,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動搖!那個忍兩個字不容易喔!要具足兩個條件:第一個如理的 (p31) 認識,然後呢如理的思惟。一切得到了正解,勝解以後,譬如說在天台講大開圓解,到那個時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動搖了,那個時候,對了!不管人家怎麼說,天塌下來你心裡邊了不動搖,這樣哦!

現在這個是談不到,我自己本人來說,由於得到善知識的攝持指示,至少有一點我自己覺得滿高興的。不管外面說得天花亂墜,哎呀,大家懷疑,我也沒有力量幫助人家解答,說服人家,可是我至少我內心當中,的的確確沒有,再沒有什麼疑問。不是說我開了圓解,不是,只是因為啊碰見這種問題,欸,這個善知識都告訴我了,我這個只是說起碼的有一點點。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如果大開圓解哪,那我已經可以出去弘法了,現在沒有、沒有。所以我把握得住這一點,所以自己安住在裡邊,自己修行,把穩了不敢動。否則的話,連它修行不敢動這點做不到,喔唷,你也不曉得怎麼辦是好,哎呀,又要得去動啊、盪啊、西啊、弄啊,一生空過。所以這個地方啊,尤其是做為我們同修們,出家的同修、準備出家的同修,這點很重要!

那麼菩薩不但是對於這個法,菩薩是要廣通五明,還要對世間的其他的,

teaching the arts and the like (worldly occupations which are blameless and proper to learn), and involving others in upholding the fundamental precepts.
【如理教誨工巧等明,世間無罪事業邊際,令受學處。 】

廣學五明,凡是世間所有東西都要相 (p32) 應的,這世間法也要無罪的喔,要正確的喔!嗯,所有的事情,那麼特別是受該菩薩所學的,這個是法施。

The gift of fearlessness is protecting living beings from fear of humans such as kings and robbers, from fear of non-human beings such as lions, tigers, and crocodiles, and from fear of the elements such as water and fire.
【無畏施者,謂從王賊等人間佈畏,獅虎鯨等非人怖畏,水及火等大種怖畏救護有情。】

這個容易。這個無畏施,使人家能夠得到不恐怖,這樣。我們就是分這幾部分,那麼現在那個布施本身三相當中,法施、無畏施,以及第三個財施。因為財施要詳細地說,所以現在呢,緊跟著下面說財施。這個

Material gifts are explained in two parts: ① The generosity of actually giving material things ② The generosity which is just mental.
【財施分二,① 實捨財施,② 唯意樂施。】

第一個,「實捨財施」,實際上東西送;第二個「唯意樂施」,單單心裡。下面這個廣辨,啊,真妙!我們看,

The generosity of actually giving material things has three parts: ① How to give away material things ② What to do if you are unable to give ③ Relying on the remedies for the hindrances to generosity
【初中分三,① 捨財道理,② 若不能捨當如何行,③ 習近對治布施障礙。】

第一個就說布施,他有布施的正確方法的哦!還有呢,如果我們不能捨的時候,那麼應該怎麼辦?欸,他有……因為實際上你要捨嘛,有的 (p33) 時候碰見一些事情,的的確確你不能做,那麼再怎麼辦,他有一個正確的方法。還有呢,萬一有障礙的時候,你怎麼對治這個布施的障礙,一項、一項。

第一個呢,就「捨財道理」,這個送──實際上的布施財物的時候分:

How to give away material things has four parts:
① Recipients of giving ② The motivation for giving ③ How to give ④ Things to give
【初中分四,① 惠施何田,② 何心惠施,③ 如何行施,④ 施何等物。 今初】

你布施的對象是什麼;布施的時候心理是什麼,應該以什麼樣的心理去布施;以及,然後呢以這一種心理,拿了這個東西去送給別人的時候,怎麼個送法;以及送所送的東西,什麼東西是可送不可送。他每一個地方都有很明確的說明,如理不如理,欸,這樣!現在看第一個,惠施何田:

There are ten of these:
【◎ 略有十種,】

這個比較容易。

(1) friends and relatives who help you,
【一諸親友於自有恩。】

這個。

2) enemies who harm you,
【二諸怨敵謂作損害。】

第二個。

3) ordinary people who neither harm nor help you,
【三中庸者俱無恩怨。】

平常我們送,自己好的就送,冤家不但不送,還害他,中庸的無關緊要,他現在真正布施的,三者一律平等。

4) those with good qualities such as ethical discipline, 5) those with flaws such as faulty ethical discipline,
【四有德者謂具戒等。五有過者謂戒犯等,】

五。犯戒的反過來,哦,你看,

6) those inferior to you, 7) those equal to you, 8) those superior to you,
【六劣於己。 (p34) 七與自等。八是勝於自。】

不管任何。

9) the rich and happy, and (10) the miserable and destitute.
【九者富樂。十者貧苦。】

從這個裡邊看,它是包含了一切對象,不管是從你的感情上面來說,從他德行上來說,從他的富樂來說,從他的地位、名聞來說,嗯,一切,這樣,都是我們布施的對象。這個就是田,這個就是我們成佛的資糧田。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哪,說我們恭敬佛是為什麼?因為佛能夠使得我們究竟離苦得樂。但是真正究竟離苦得樂,你要廣行六度萬行欸,現在那些人就是能夠成就你究竟離苦得樂,你為什麼不敬他呢?正是我們要恭敬的呀!

所以眼前我們平常要多觀察、多思惟這個道理,尤其是我們出家的同修。這個地方我也說,眼前我們這個團體真正和樂的原因,是,任何一個團體它一定是龍蛇混雜。在普通世間上面哪,三個人在一塊的話,大家就不行了,所以人家說,一個嘛去擔水吃,兩個嘛是扛水吃,三個啦就沒得吃了。欸,現在我們不,人卻是越多越好。我自己有力幫助別人,他沒有力──欸,這是我的資糧田啊!他懶惰──啊,成就我成佛的功德啊,我是越做越高興啊!就這樣。就是我現在力量不足的時候,心裡邊:我們跑到這裡來學什麼?學這個嘛!

就算你做了辛苦了,回頭想想:「哎呀,好得幸!好的是他呀!他現在,就是我雖 (p35) 然多做一點點,可是至少我從他身上面,曉得我以前的心裡啊是如何地顛倒。看見他了是大家嫉妒、障礙,他現在提醒我──你看,我這個心裡面啊,就什麼?慳貪哪,這麼厲害呀!」所以不會放人家不下,第一個。所以這裡說明了,萬一碰見這種情況,自己放不下人家的時候,那時候自己學──我跑得這裡來幹什麼的呀?你去問它一下,問題就解決了,問題就馬上解決。如果不解決,趕快到佛堂裡面,好好地多磕幾個頭。啊!說真正我們為什麼要懺悔,就是這個,就是這個。這樣一來的話,自然而然就算是不會做得很好,至少這個裡邊哪,大家沒有什麼諍論,對吧?從這個基礎上面,所以一定是消極的防範,才有積極的增上,根本的意趣就在這裡。那麼現在呢,這個我們了解了,進一步他說,施的時候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