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301L8~P302L7

手抄頁/行: #16 P204L1~P223L5

音檔起訖:   127A_0127~127B_0749

廣論時時聽:        

Reflecting on the benefit of dispelling immeasurable suffering. Reflect well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suffering,
【◎ 思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勝利者。】

說我們能夠忍受這個修行當中的種種的苦事情,去做這樣的難行能行,這樣去做的結果,能夠把無量的大苦都由此消除。是,眼前是要稍微付一點代價,出一點力,吃一點苦,哦!但是啊把大苦由此而淨除掉了,有這樣殊勝的利益。

thinking, "A man who is to be executed is overjoyed when he is freed from execution by having merely his finger cut off.
【如有一人是應殺犯,若截手指能免殺罪發大歡喜。】

就舉一個譬喻:說有一個人本來是判的死刑,要殺頭的,或者要槍斃的,結果呢現在沒有這樣的嚴重法,就把你削掉一個手,乃至一個手指。覺得:唉呀,那歡喜得不得了!我想我們人人都是這樣的。生了一點小病,本來要送命的,結果啊跑到醫院裡面去動一個手術,喔唷,我們還要出很多錢,對不對?還要受很多苦哦!但是大家好歡喜啊!哎,這個大夫好,這個醫院保險絕對行!花再多的錢跑得去,受這個苦還很高興啊!我們現在就是這樣,這是千真萬確的一個事實。

How excellent it would be if similarly, by means of this slight suffering of human hardship, I could permanently dispel the suffering of limitless cyclic existence in general and in particular the suffering of miserable rebirths such as the hells, etc."
【如是若由人間小苦,總能脫離無邊生死,別能永斷那洛迦等惡趣眾苦,極為善哉。】

現在我們這樣地修行哪,只要人間的一點小苦,就能夠把整個的生死、無邊的生 (p205) 死能夠脫離;而特別是在生死當中,這個惡道─地獄當中的苦啊,那絕大的痛苦都能夠解除,這個好得實在太好太好啦!這個實在太好太好啦!

If you do this well, you produce fearless courage with respect to hardship.
【若能善思現前久遠二苦差別,則於難行能生心力全無所畏。】

現在告訴我們,所以如果說我們能夠很善巧,這個「善巧」兩個字一定要什麼?如理、如量。要正確無誤啊!最怕的就是這個地方有了問題,不能如理,那對不起,你動不動總是把錯誤的概念帶進去了,這個毒帶進去了,那一定不行!這個「見」是最難辨別得正確的,就這個東西。然後呢正確了以後還要如量,這個叫「善」。「善思」,思什麼?眼前的跟久遠的這兩個的差別,你能夠修行的話,眼前受一點點的小苦,結果啊,哎,將來是把所有的大苦徹底解決。而且真實地來說,眼前那個小苦啊,當下就有很大的快樂,後來的快樂更是無量無邊;反之,你如果不能忍受眼前的這個小苦的話,眼前本身也並不快樂,將來啊快樂是更是一點都沒有。你把這個兩個之間的差別,要能夠分別得很清楚的話,那麼對於眼前稍微受一點小苦的這種難行啊,你就不怕了,就不怕了。這個時候啊,你對於這個難行「全無所畏」,一點不怕的這個心理生起來了,這個是一個最重要的概念。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How is it unfortunate if a man who is to be executed is freed from that by having his hand cut off? How is it unfortunate if by human suffering you are released from hell?
【如云:「若截殺人手,能脫豈非善,若以人間苦,離獄豈非善。」】

(p206) 如果說,本來這個人要被殺的,現在呢你只要把他削掉一個手,就可以把他命救活,那豈不是一件好事情嗎?同樣的,我們現在只要受一點人間的苦惱的話,把整個的地獄當中的大苦徹底解決,那豈不是一件大好事嗎?這是第二。所以從前面是兩點它的殊勝的大利益:就好的方面,以及遮止苦的比較起來的大利益上頭,有了。於是下面緊跟著開始修,修怎麼修呢?要告訴我們,它有這樣的一個次第,你修的時候,你只要一步一步地來。

How it is not difficult to bear suffering if you gradually grow accustomed to it, starting with the small.
【◎ 從微漸修無所難者。】

你只要順著次第這樣去做的話,一點都不難!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states: There is nothing whatsoever that does not become easier through habituation. So by becoming used to small harms, you will bear great harms as well.
【如云:「若習不易成,此事定非有,故修忍小苦,大苦亦能忍。」】

下面說:

After you have conceived the armor-like thought to accept suffering, you gradually blend it with suffering, starting with small sufferings. When you do this, you steadily increase your capacity to accept suffering.
【若被忍甲受苦意樂,雜諸小苦漸次修習,則忍苦力漸能增廣。】

說你只要修行,修習了以後說不成功,這樣的事情決定不會有的。所以現在我們這個地方要想修,先從忍耐小苦修起的話,自然你忍苦的力量就有了,慢慢增大,到最後呢再 (p207) 大的苦你也忍受了。其實這件事情啊,我們人人都有這個經驗,人人都有這個力量,這是千真萬確。譬如說我們習慣上來說,有的人歡喜吃辣椒,有的人歡喜吃茶。哎呀,歡喜吃辣椒的人哪,沒辣啊他實在是吃不下飯。可是第一次吃進去的時候,哇!一吃辣,「叭、叭、叭、叭!」吐了半天,用那個手,小孩子哭啊、鬧啊!欸,但是慢慢、慢慢吃,吃到後來的話,他沒有辣就吃不下飯了,「唉!今天沒辣。」

有的人歡喜吃茶,他就是剛開始第一次,我想,不會天生來的吧?你們怎麼樣我不知道,我現在也很歡喜吃茶,可是第一次吃茶的時候吃是苦苦的,「唉!這個。」欸,可是後來慢慢、慢慢地養成功習慣,是不是?千真萬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能力。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們沒有善巧,在無明當中,我們明明真有這個能力,就偏偏把這個能力冤枉用啦,還讓它送到我們地獄裡面去。所以你有了正知見,你只要改過來,一定會改得過來的!

記得前面也是《入行論》上面的一個偈子吧?「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生」,記得不記得這個?「先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說你不要說困難,困難不應該退,困難不應該退。尤其是修行哪,凡是任何事情,都是經過了修習以後,「修」,你也可以把這個「修」改為成「習慣」,不斷地練習而成功的。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怨家對頭你一聽見啊,哎呀,你就害怕;到後來啊,沒有這樣東西,嗨,你還不快樂,還放不下咧!這個人 (p208) 是如此,東西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剛才講的那個茶也好、咖啡也好、辣椒也好、香菸也好,我想我們太多人都有這個經驗的,對不對?欸,它就是這個樣,就這個樣!所以這個說明什麼?喏,你只要習,不斷地去習、習、習。

那麼,所以在這個地方特別說明一件事情,我們中國的古代的聖人告訴我們:「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說你做這件事情啊,有的人天生來,欸,他自然而然就覺得這樣去做了;有的人不是的,為了覺得這樣的有利益而去做;有的人連它這個利益都不知道,被環境逼著勉強而去做的。做到後來啊,「及其成功,一也」,到最後都改變過來了。那我們剛才講的那個辣椒等等也是一樣,比如說,我長在這個環境當中;這個印度人,對不起,他整個的就是辣椒,小孩子長大了就在那個辣椒圈子裡。譬如說,以我來說啦,當然我現在這個胃不好,那我沒辦法。假如我胃不在乎的話,第一次儘管不行,我也跟著大家,你沒理由嘛,好、好,就吃吃。吃到後來的話,這個是什麼?也會養成功這非辣不可,這個就是勉強而行之。

我為什麼要說這個話?就是諸位,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修習的時候,是的,宿生善根所使跑到這個地方來;但是我們的善根力量不強,如果善根力量強的話,你來了就不肯回去了,你來了以後就全部精神放在這個地方,我們看見祖師大德們都是這樣的。像玄奘大 (p209) 師、像憨山大師,他們很小一點點,跟著那個母親跑到廟裡,一到了廟裡他就不想回去了;然後呢到了那個廟裡以後,噢,聽到人家講好的,他就拼命地去做,壞的他就拿掉了,這個是說大善根。我們現在呢,有善根的,欸,人家勸勸聽聽,聽見了好啊,然後呢來了。來是來了,但是不是安而行之,可是我們確實曉得它利益的,那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兩種:利而行之、勉強而行之。其實這兩者是同時並用的,了解不了解?譬如說我們講這個道理的時候啊,就是讓你了解:那個你這樣做的殊勝的利益,不這樣做的大過患,然後呢推動我們。推動我們本身卻是什麼?就是勉強嘛!

所以真正重要的,對我們現在來說必須要的,而且究實說來沒有一個人例外,祖師也好、佛也好,沒有一個例外都走這一條路。就我們一生來看,短短的幾十年,是,有安行、有利行、有勉行;但是就整個的修學過程當中來說,任何一個人從無始以前的凡夫,到最後圓成佛道,剛開始的時候啊一定是被迫而來,然後步步上去,這個叫作修習過程,這樣。正因為如此,所以如果說我們安而行之固然好啊,我們更應該策勵自己說:人家善根這麼夠了,還在努力,我現在不夠啊,如果我現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勉強自己的話,你到哪一年哪?永遠沒成功的機會啊!所以這樣的話,就推動自己,這個裡邊就是有利而行之,就勉強而行之,這是我們現在真正重要的。

(p210) 所以碰見任何事情,萬萬不要為自己找藉口,哎呀,找了種種藉口,那個不是幫自己,這是害自己!這個概念我們是務必要認得得清清楚楚。我們自己固然不可以,這旁邊大家朋友,人家來啊好像很同情你,那時候你要很清楚:這個是惡友,這個是惡知識。這一點是絕端重要的,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概念,我們一定要把得清楚!我們也千萬不要作惡知識:哎呀,某人哪,對呀!這個地方啊,這個老師怎麼要求這麼嚴?噢,怎麼等等。他這個地方啊,好像處處地方給你開一個方便法門;我們也不要這樣去做,也千萬不要接受這種似是而非的、害人不淺的惡知識的這種言論。

下面說,假定我有了上面這個認識以後,然後「被」,這個被呀,被什麼?「被忍甲」!做任何一件事情啊,這個第一個,先要心理上面作心理建設。現在我們修行忍辱,就是心理上面要被起這個忍辱的鎧甲,然後呢跟那個敵人去打仗。所以那個時候被了以後,心理上那個心意是什麼呀?欸,覺得對!我現在要去該去受苦,不是享受快樂。為什麼要修行?修行就得受苦啊,就這樣。所以被這個受苦修行、忍種種難行能行之苦的這個鎧甲。

被好了以後,然後你去修的時候「雜諸小苦」,那種小小的地方漸次修習,你能夠這個地方慢慢地做的話,你的忍耐力慢慢地增廣。想想看對不對?的確如此,我們寫字、 (p211) 做任何事情。所以我一直跟大家說:不怕你們提問題,就怕你們不提問題。為什麼呀?就是你提問題,你開始思惟、觀察了;否則的話,你聽,聽得很對,實際上呢,你自己想得錯得不曉得哪裡,你還不知道,自己還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呢不但要提問題,而且你要去行,實際上說來,你只有在這行思的時候你這個問題才有,否則的話,的確很難改,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一個道理如果說你不實際上去體驗的話,沒有用!

所以我們平常怕錯的人,哎呀,覺得提出來呀要錯,對不起,那沒有進步的時候。沒有一個佛例外的,假定說天下的人居然有這種人一學就會的話,那十方三世諸佛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是一點用場都沒有的人。為什麼?一聽就會了你,他現在要每一個佛沒有例外的,都要經過這麼長的行持才能夠證得的。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我們這個基本概念上的錯誤,一定要改過來,從這個地方開始。

所以講那個地方的「雜諸小苦」,眼前為什麼我說這個寺院裡的很多的事情,你認識了以後,每一個地方都是我們修行最佳的機會。我這個二十多年以前剛出家的時候,看見來果老和尚的語錄,他就是說跑到那個禪堂裡面去。他本來啊是河北人,湖北,不是河北,湖北人,然後這個小廟上出家。以後聽見說揚州的高旻寺是個大禪堂,他就跑得去。剛去的時候,這個禪堂裡的規矩不曉得多少,哎,一個半天下來啊,被打那個香板,還是 (p212) 楊柳條,打了幾百下。那我們無法想像的,他就半天被處罰了幾百次,換句話說,一動就錯、一動就錯。哎喲,要我們怎麼受得了?要我們哪,不要說一天打幾百下,幾天這個打一下、罵你一下就受不了,愁眉苦臉,這個所以我們根本差的原因。

他結果怎麼說啊?「欸,後來發現原來啊,這個無一個地方,無處不是鍛鍊行人斷除習氣,幫助我們的最佳的鍛鍊。」為什麼?喏,就在這裡。你別看這種小地方,我們現在往往說:啊,這是小地方!小地方你都不能做,大地方你就能做了嗎?教你做一點事情就不行,你就能夠解脫生死了嗎?你就能夠幫法界一切有情嗎?然後跑到大殿上面,「為利有情願成佛」、「眾生無邊誓願度」,喔唷,唸得聲音很響,沒有用啊!

我自己現在想想,真覺得可笑!多少年以前,那是很多年以前啊,那時候剛出家,總覺得這個修行嘛要念佛的,大家要做那個早晚課,總去嫌它。後來嘛,這個困難克服了就去做,做了以後啊,有的人有的時候,那個聲調高一點、低一點,覺得:唉,這麼高,在那個地方唱那個傷氣。現在想想,真是一天到晚不曉得忙些什麼!就是眼前那些東西,總歸隨著「我」在轉,嗯,覺得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實際上,真正的話,所以我們不要說它對不對,就是他完全錯了,你能夠跟著他的話,他卻是成就我們的忍辱波羅蜜。

現在我們不妨想一想:我們來幹什麼的?而且我常常提,經常提,我們必定要問, (p213) 說:我來幹什麼的?來學佛啊!看看,既然你學佛,佛怎樣做啊?嘿嘿,妙咧,佛不是一天到晚跟著佛後面哦!佛,是,一開頭的時候跟著他的善知識,告訴他這個道理;後來在生生世世當中,卻是跟著誰呀?跟提婆達多在一起耶,對不對?提婆達多從來沒有做一件事情如理的,結果佛就生生世世跟著他,而且他感謝:沒有提婆達多就沒有佛。這個概念,我們必定要從這個故事上面了解它的精神;從它的精神上面體驗到它的特質。要體驗到它的特質,我們一定要身體力行。

所以眼前這些小事情的話,你千萬不要說:唉呀!這個不配你胃口、這個不合理。凡是這種事情,都是成就我們這些事情,從布施開始一直到智慧,千真萬確!然後呢忍辱、精進,都從這地方,都從小事上面。所以你不要看小事覺得馬馬虎虎,你小事馬馬虎虎的話,大事你就完啦,一點辦法都沒有。小事你能夠戰戰兢兢的話,增強力量的話,你才有提高你力量的可能;然後呢你的能力就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到最後你什麼事情都可以做。

所以呀,我覺得中國人有一句話,孔老夫子說他「寧取狂狷」,這個人狂、這個人狷,欸,他好;是「不取鄉愿」。大家曉得不曉得這個故事?我們心理上也應該這樣,也應該這樣。這個為什麼要取狂狷呢?狂狷的人,就是說心裡面他有一個把握住原則,就這 (p214) 樣。這狂的人哪,就是把握住大的目標,從大的地方去做;小狷的人哪,他也有,原則有的,可是他從小的地方去做。鄉愿這種人沒有原則的,哎喲,你看起來這種好人,好得不得了,好、好、好、好,樣樣都是好,實際上做起來,裡面是樣樣一百個不好。

眼前我們這種地方就是,第一個要被這個甲,就是心理建設,然後呢有了這個心理建設,你在行持上面去下手。那行持下手的時候呢,這個時候啊我們就是,或者你把握住這個重點,大原則去做。是的,是有這種也許小的地方不大注意,譬如說現在我們來講,禪宗的祖師,噢!他這個精神那的的確確是全部精神貫注在這個裡邊,那其他的小地方都不在乎,你來打,打、你打好了,沒關係。所以,像來果老和尚一樣,跑到廟裡住了三個月,人家問他:「欸,某人哪,我們這個大殿上供的三尊什麼佛?」「哎喲,不知道。」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我常常說,如果是你們真的有這種精神,沒關係,你這裡不做好了!因為他的的確確,他心志全部貫注在這個上頭。不過這普通人我們做不到的,那我們怎麼辦呢?小地方來做起,欸,你一滴一滴從那個地方不放鬆,不過不管怎麼樣呀,這個大原則必定要把握得住,你只要認真這樣去做的話,無有不成功者!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s》 says: Once you have first grown used to small sufferings, you will become accustomed to the difficult and the very difficult.
【《集學論》亦云:「此中若修小苦為先,則於大苦及極大苦而能串習。」】

就是這樣,這個上頭也說,你先從小的地方開始,那麼你慢慢地習慣了以後,慢慢 (p215) 地增大、增大,對於大的,乃至於最大的,你都行啦!

p. 302

For example, just as all living beings have the idea that suffering is happiness through the power of conditioning, so you maintain the idea of joy whenever you experience suffering by becoming used to applying the idea of joy to these experiences.
【譬如一切有情由串習力,於諸苦上妄起樂想,如是若於一切苦上,安住樂想而漸串習,則亦能住安樂之想。】

他下面譬如,實際上不是譬如,那這個指出這個實際情況。我們所有的一切有情啊,由於無始的習氣所染,所以明明這是苦事情,我們就「妄起樂想」。這一點太清楚、太明白了!眼前的所有這些事情都是苦事情,但是我們偏偏覺得快樂得很,為什麼呀?由於無始無明的習性所使。所以你了解了,你只要能夠修習,那麼在這個情況之下,在眼前修行的這些苦事上面,你也「安住樂想」。這個所以剛開始的教我們哪,說我們修行的時候要具六想等等,具什麼想、如何觀想,就是如理地去觀察,一路上面來告訴我們的這種道理都是。是的,修行是件苦事情,但是呢你如理觀察了以後,覺得這個是個對你有大利益的,所以這樣去做的話這是好的。你剛開始的時候,安住在這個上面,而漸漸去練習它,那麼到最後啊,欸,你呀也做得越來越起勁。

我常常說的這個,比如說,我說早晨起床了,是,你一聽見那個板聲,你就「叭!」一下坐起來。坐起來了以後,那個心理很重要哦,不是就坐了就行了。然後呢也許你想: (p216) 坐了以後,唉,累了個半天!第一天可以;第二天,也許還可以;第三天哪,你就坐、就坐起來了又塌下去;第四天乾脆就不坐起來了!現在不,怎麼辦呢?你坐起來,坐起來你心裡想想:啊,你看,以前我從來做不到,今天我居然做到了!其實坐起來也就坐起來,然後呢你下床走了。你說:結果我今天提早走了,跟昨天不提早走,完了以後一樣嘛!啊,我今天做到啦!然後你能夠不斷地這樣想。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哦!修、修、修,始終是什麼?調伏自己的心,對不對?所以你必定要從這個地方,這個真的修。以後你養成功了習慣以後,它自然而然哪,一來你不但「蹦!」一下坐起來了,而且坐起來你那個心裡邊相應,這個才是我們最佳保護,我們這個必定要懂得的,這樣。

這是我自己真正一生受用的地方。要不然的話,儘管在這個地方呀,慢慢、慢慢逼它個三年、兩年,你養成習慣了,到那個時候,是;可是換一個地方,跑到那地方的話,對不起,早晨哪,你塌在那裡。我當年因為跟著我的老師的關係,剛開始的時候逼在那裡,後來慢慢、慢慢地這個概念有囉,喔唷,後來情況就不一樣了!換到一個地方去的時候,自然而然由於這個心情的策勵,它不是……。習慣本身啊,它總歸是無始以來的習氣,總歸貪那個軟暖的習氣,當那個心力本身很強,坐起來了!坐起來了以後感到歡喜啊!我今天可沒有被這個煩惱,被那個習氣所困住。嗯!儘管哪,外面的環境已經改變了,以前我 (p217) 所以成功,是外面的環境幫助我成功的,現在這個卻是我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你不但成功了,而且成功得很歡喜。

你能夠這樣去想的話,以後任何事情哪,都拿這個原則,你都做到了,就是這樣。所以等到一旦養成功了習慣,這個好習慣有很多好處在,很多好處在,這個好處只有你們自己去想了;這個不是想,只有你們自己去體驗了。所以這個修行這件事情,的的確確別人是一點替代不了,別人能夠的事情,幫助你的事情,就把那個道理告訴你。

As to how this comes about, the 《Questions of Householder Ugra Sūtra》 states: Free yourself from a mind that is like a piece of cotton.
【又生此想,復如《猛利請問經》云:「應當捨離,如樹棉心。」】

這一點重要啊!關於上面這種概念哪,你要去做的時候,要什麼?「捨離如樹棉心。」這個,就是我們講棉花有兩種,有一種叫木棉,叫草棉。這個棉花呀,那個地方是長在樹上的,所以我們這個心裡面呀,真正修行的時候,千萬不要拿著這軟趴趴的心。那個棉花就是,你看它一大堆,哦,一碰,軟軟的,沒有用!修行的這個心理的話,就是要非常堅固!非常猛利!非常殷切!所以叫「被甲」,那個甲是盔甲,盔甲!要有這樣。然後呢跟那個煩惱鬥的時候,那個、那個自己手上的工具是利劍,要這樣地銳利。這一點也是同樣非常重要的,因為習氣這個東西的力量太大了!

因為習氣這個東西的力量太大了!你這個軟趴趴地對它的話,拿它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個道理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譬如說我們現在要想去搬,不要說大的什麼東西啊,要想搬掉前面一個土堆,或者是搬掉那個水泥塊塊,你用的工具像棉花一樣,有用嗎?一點用場都沒有,一點用場都沒有!

And the 《Array of Stalks Sūtra》 says: Daughter, in order to destroy all afflictions you should develop a mind that is hard to defeat.
【《華嚴》亦云:「童女,汝為摧伏一切煩惱故,應當發起難行之心。」】

《華嚴經》上也是一樣,《華嚴經》上面後面這個,這個前前後後很多地方,那一段出在什麼地方,我不知道,因為經過了翻譯以後,更不曉得屬於哪一個。換句話說,這個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在要修行摧伏一切煩惱的話,要發起這個心,要……。不是說,哎呀,這個省事的事情、討巧的事情去做;就要在難做的事情上面要發起勇悍、猛利之心,這麼去做。

Thus, you need courage that is very firm and stable;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accept suffering with a fragile mind.
(p220) 【謂須心力最極堅穩,非心微薄之所能成。】

我們這一個地方,要把自己的認識,第一個認識,當然這個心力的話,如理的哦!怎麼辦呢?極堅、極穩。非常堅固,不為外面這種非理的事情所動搖,而絕對不是微弱,這個不行的。

If you initially develop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courage, even great suffering becomes helpful. It is just like the case of warriors entering a battle and using the sight of their own blood to increase their boldness.
【故若先發堅強志力,則諸大苦亦成助伴,譬如勇士入陣戰時見自出血,以此反能助其勇志。】

假定說你先啟發了這個堅強的意志之力的話,然後去如理去行,不怕艱難這樣去做的話,欸,妙咧!不但你能克服這個苦,而且這個苦啊,反而會幫助你,這個的的確確的。平常我們哪,不曉得你們有沒有這個運動打籃球的個經驗?我們不一定有打籃球的經驗,可是呢,我想,很多人有看球的這個經驗,或者是籃球,或者我們這裡尤其是什麼?尤其是棒球。如果說這個對手方面,一個是很強,一個是很弱的話,你看起來沒勁,打的人也沒勁,對不對?反過來,如果說這個雙方啊,這個勢均力敵的話,喔唷!看的也非常有勁,打的時候也非常來勁。所以,那個時候對方的力量越強啊,然後你跟他打的時候,這個自己的意志力、戰鬥力也越強,是不是這樣啊?

(p221) 現在我們跟誰打?我們跟那個煩惱打。跟那個煩惱打,那個煩惱的力量很大,所以它這種情況之下,它那個苦越大呀,欸,反而你這個勇悍的心是越強!所以它那個苦,它變成功幫助你的,所以這個大苦成功我們的助伴。我們剛才所舉的比喻是以球賽,現在這個地方呢像打仗,這個戰場上的勇士一樣,有的時候,自己一個不小心被人家傷了,他因為傷了,更是勇氣百倍!這千真萬確的事實。

If right from the start you belittle yourself, saying, "I have never heard of such a thing, and even if I had heard of it, I could never do something like that," then even a small suffering becomes a cause for you to turn back from the path. It is just like the case of cowards who see others' blood and, fainting, fall unconscious.
【若先未聞如是之法,雖聞云我不能行此自輕蔑者,則苦雖微亦能成彼退道之緣,譬如怯夫,雖見他血亦自驚倒。】

現在呢,另外一種狀態,假定我們沒有如理地聽聞這個正確的方法的話,那個時候,因為他不了解行持的原則,雖然他想,說我要學佛、我要成佛,但是因為不懂得怎麼修這個原因。所以一旦說真正說我要成佛,要教你去行持的話,喔唷,說這個成佛要修道,修道要這麼苦啊,哎呀!不行、不行,我怎麼可以呀?哎呀!我這個不行。自己把自己就首先打了退堂鼓了,那個地方什麼?「輕蔑」。這個輕蔑的意思就是我不行啊,自己看輕了自己。那在這種情況之下,雖然一點點小苦你也沒辦法,一點小苦也沒辦法。就好像這個那種懦夫,不要說自己身上,看見別人流了血,喔唷,他就害怕得就嚇壞掉了,嚇壞掉了!

(p222) 所以的的確確有這種人,有很嬌嫩的這種人哪,我就看見,昨天跟你說的,哎喲,怕蟑螂,老遠看見個蟑螂,哎喲,他就害怕得要命,然後最妙的是閉上眼睛哇啦哇啦大叫在那裡。我們常常笑啊,說這個竹雞,就是那種山雞,被那個鷹追的時候,牠沒地方逃了,把那個頭塞在那個草堆裡面,自己覺得很安全。我們笑那個這些動物,居然人間也有這個,喔唷,看見個小小的蟑螂,喔唷,眼睛摀嚕摀嚕,就這麼害怕。是啊,所以我們現在修行人,在這個地方務必要有正確的認識。

不要笑哦!真正如果我們仔細衡量一下的話,我們有太多人就是這樣哦!大家覺得,哎呀,要出家修行,就好像一跑到那個寺院裡面哪,樣樣……。啊,這件衣服你只要一被,喔唷,那些居士們跑得來,送錢給你還要跪在那裡,然後把最好的東西供養你,樣樣都是坐在那兒現成的。然後你跑到寺院裡面,還要所謂早晨嘛這麼幾點鐘起來、還要這麼做,「啊,要這樣的啊!喔唷,那不、不、不,那不!」這樣。所以有太多人說:「這樣,等到我老啦,然後呢賺了一點錢,然後呢買一個公寓,然後呢在那兒修行;再不然跑到廟裡邊,拿了幾十萬討一個單,在那裡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好像到那時候人家送來。」那個是一個絕大的大錯誤,絕大的大錯誤!所以這個概念哪,我們一定要了解,修學佛法如果這個上面不認識的話,那一無是處啊!是一無是處。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Some, seeing their own blood, become more intrepid. Some, seeing others' blood, fall unconscious. This comes from the minds fortitude or from its timidity.
(p223) 【如云:「有若見自血,反增其堅勇,有雖見他血,亦驚慌悶絕,此由心堅固,怯弱之所致。」】

這容易了解。那麼,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你修行的時候,怎麼辦呢?這要慢慢地來、慢慢地來。了解了這一點,現在我們就從我們的下面起足、下足,那個好重要、好重要!我們務必要注意到這個,務必要注意到這個!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