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20LL2~P21L8

手抄頁/行: #2 P130L1~P136L10

音檔起訖:   12B_0712~12B_1816

廣論時時聽          

 

【第二說法軌理分四,】

說法的軌理,那麼,講應該怎麼講?講應該怎麼講?平常在大乘教法當中,這個講,有兩種方式:有一種是隨分隨力地講;有一種呢,等到你圓滿證得地講。佛陀這個是兩者是同時並行,雙管齊下的。講,固然你的究竟的目標,是幫助別人,所以最後一定講。那學的時候也講,就有兩個理由:一個,所謂對自己學來說,叫教學相長,你教別人,往往自己得到的好處比聽的人更多,這第一個。第二個,既然我們要修學的是大乘圓滿佛道的,所以你呀隨分隨力相宜的狀態當中,也多多少少講一點,因地當中也種下這個因,就是這樣。不過呢,這個差別要曉得,要曉得,自己到什麼程度可以開始講了,到什麼程度慢慢地把那個講的程度也可以加深,這個要了解。

那麼所以在這個地方說,雖然我們初機第一步也多多少少要曉得,不過曉得了這個之後,注意哦!不要我們現在剛剛學,講的條件還不夠,看了這個講的條件這樣的話,然後又拿那個高的標準去衡量別人,那又完全錯了。始終記住,佛法這個東西是淨化自己的,講說的標準,還是當我們自己去講說的時候,看看:對,我夠不夠這個條件?不夠條件,還暫時停一下,我要講說的基礎條件是這樣的。不是說我現在書本上面看了這個之後,馬 (p131) 上就跟人家講一遍,這個那完全是我們像個唱片機器一樣。人家說鸚鵡學語,鸚鵡學語,鸚鵡多多少少還有一點腦筋,唱片是個木頭。我們真像個木頭一樣。我想起來,如果這樣的話,那個是對自他都是損失。所以說,這個說法的軌理是什麼呢?分幾部分:

【①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

講說法有殊勝的利益,這個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

【②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

講的之前,心裡面要承事—「大師」就是佛—佛跟法。這個前面,那麼,真正講的時候呢?

【③ 以何意樂加行而說,】

心裡應該怎麼樣;講的時候是行持,意樂是心理,「加行」是行為應該怎麼樣。

【④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今初】

對所講的對象,在什麼情況才該講,什麼情況之下不該講,這個差別何在。現在分四部分,這個地方就所以簡單地說一下,說:

【◎ 若不顧慮利養恭敬名等染事,而說法者勝利極大。】

這個說法的殊勝利益非常大,但是必須要什麼?欸,不顧這個。如果說你為了利養 (p132) 恭敬、名聞等等的話,這種染污這叫不淨說法,這個事情做不得,這個事情做不得!不過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到倒不大容易。而真正重要的,就是我們必定要先必定要拿這個法來自己觀照自心,你不觀照不會認識的,不觀照不會認識的。我們總覺得:哎呀,我還是法師咧,還是去度人呢,這樣。的的確確也未嘗……不錯,是一番好心。他真正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內心哪,染污、清淨的行相辨不清楚,辨不清楚。你辨清楚了,到那時候很清楚、很明白,心裡一個念頭起來,你就曉得了,欸,它是什麼,那個才是最最重要的。那個時候你能夠去做的話,那有殊勝功德,殊勝功德,不得了地殊勝!

【《勸發增上意樂》中云:「慈氏,無染法施,謂不希欲,利養恭敬,而施法施。】

慈氏就是彌勒菩薩,說這個佛告訴我們的這個彌勒菩薩說呀,這個「無染法施」就是清淨的法施,清淨的法施。那麼換句話說,內心當中不要染污。平常我們常常說不淨說法,不淨說法,內心不清淨的,貪圖前面這些事情,有所求而講。這個還有一個毛病,當你有所求的時候,你會扭曲那個佛法的。比如說今天為了求什麼,那就讚歎布施,你要什麼,你就讚歎什麼。你不知不覺當中啊,那個東西是非常壞、非常壞,非常壞、非常壞!

所以這一點特別注意,那麼無染的法施是什麼,這些東西都不需要。這個有二十種殊勝的利益,下面就列出那個利益來:

p. 21

【何等二十?謂成就念、成就勝慧、成就覺慧、成就堅固、成就智慧、隨順證達出世間慧、貪欲微劣、瞋恚微劣、愚痴微劣、魔羅於彼不能得便,】

魔羅就是魔王,魔羅是普通一般的魔,包括魔王在裡邊。

【諸佛世尊而為護念,諸非人等於彼守護,諸天於彼助發威德,諸怨敵等不能得便,其諸親愛終不破離,言教威重,其人當得無所怖畏,得多喜悅,智者稱讚,其行法施是所堪念。」】

這最後呢,這個「其行法施是所堪念」,就是說能夠隨分地一直行那個法施。這個二十種利益,這個二十種利益不詳講。

【於眾經中所說勝利,皆應至心發起勝解。】

除了這個二十種,其他的經上面處處地方,講那個說法的殊勝利益,在這一點,我們要至心地發起那個殊勝的勝解來,殊勝的勝解來,這樣。

【其中成就堅固者,】

上面有一個「堅固者」,

【《新譯集學論》中,譯為成就勝解,】

以及

【諸故譯中,】

就是以前老的譯。

【譯為成就勇進。】

這個是二十種,那麼就是說法的殊勝利益。這一點,這個點我們要隨分隨力地,從聽聞,然後有了認識了以後,說這個方面,也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啟發它,啟發它,這對我們有絕大好處。

【◎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者。】

我們怎麼樣承事供養佛跟法呢?

【如薄伽梵說《佛母》時,自設座等,】

佛講《般若》的時候,自己親自弄那個說法的法座,為什麼?他恭敬那個法呀!所以

【法者尚是諸佛所應恭敬之田,故應於法,起大尊敬及應隨念大師功德,及其深恩起大敬重。】

要曉得,「法」是佛母。諸佛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是從佛法,聽聞佛法,然後照著佛法行持,從法出生的。所以我們現在對於法要無比地恭敬,這個道 (p135) 理就是在此,這個道理就是在此。講法的人容或他自己有所高下,法卻是諸佛的教誡,法卻是諸佛的教誡,這一點我們要辨別得清楚。法本身,應機的不同,是有高下,大小三乘,從大到小,然後顯密不同,性相的差別,這個只是應機的不同,圓滿一樣。每一個有它的特別的適應性,我們千萬不要妄加是非。如果現在有這種毛病的時候,那個時候你要注意,那很明白的,就是我們現在智慧微薄,所以不了解他為什麼安排這個。你能夠有了這個認識了以後的話,對我們就不會妄加是非,對你就有好處。否則的話我們動不動啊,「這個大乘、這個小乘……」大乘謗小乘尚且不可以了,現在有很多人,以小乘來謗大乘,那更是顛倒啊!

所以我上次特別給大家說的,說過的一個故事,這個無垢友,他五印度這麼了不起的一個大成就者,就因為毀謗世親菩薩,毀謗大乘,馬上墮落地獄當中,阿鼻地獄!這麼嚴重法。所以這個謗法之障,注意啊!凡是我們起這個概念的時候,覺得:「啊,我學禪的,他這個念佛,老公公、老婆婆的事情。」你馬上說:「錯了!錯了!這我內心上面的染污。」同樣地,你念佛的也一樣的,不可以隨便輕毀任何一個人,你只有說:「啊,我現在能力不夠,我只有念這個;等到我能力夠的時候,我也要學這個。」那你就對了,那就對了。所以這個恭敬最重要,你能恭敬的話,就得到恭敬的好處。所以於法起大尊重!大恭敬!並且隨念大師的功德,以及他的深恩,你單單念到他的功德跟深恩的話,就大敬 (p136) 重。這個隨念三寶的功德對我們來說,它有無比的效應,無比的效應。因為後面,等講到皈依的時候,他會提這個事情的,所以我這裡不詳細講,不詳細講。

所以平常我們說三皈依、三皈依,真正要三皈依的時候,當你念到的時候,你心裡就跟它相應了,那時候你就會內心無比地歡喜,這個就是無限的功德。

所以皈依的的確確有無量無邊的福德,但是你要懂得怎麼皈依,你心念怎麼動法—那個時候,你不管是在幹什麼,你坐在這裡,聽,不管聽什麼,你心裡面就相應歡喜;睡覺也是一樣。你做任何事情的話你都覺得:啊,我跟法相應。你這一念跟它相應,一念的歡喜,這個功德隨時隨地就把你送到極樂世界去了,這麼好啊!所以我們要善巧運用。所以念佛是很容易的,如果你不是說要求往生的話,有其他的,一樣,你要得到的都可以從這個地方而得到。所以的的確確,世、出世間所有的功德都是從三寶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