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34L6~P34LL3

手抄頁/行: #3 P79L10~P85LL2

音檔起訖:   19A_1028~19A_2429

廣論時時聽          

 

[10:28]

如是思已,便能獲得歡喜踴躍,於諸善法應隨順行,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上面這一個你能夠了解了以後,那好!哎呀,我們「歡喜」得不得了!當你心裡歡喜得不得了,你情不自禁地「踴躍」 ─手舞足蹈,是這樣啊!情不自禁地無比地歡喜,真實地歡喜。我們現在所以不得歡喜的話,就是內心當中都是煩惱,跟法不相應。因為跟煩惱相應,所以一點的 ……本來是很好的好事情,你把它看成壞事,害了,所以我們都隨順不善之法!他現在了解了這個以後,隨順這個善法,不善法是不隨順;現在因為我們不了解,所以我們隨順不善法,我們都是隨順那個不善法。而這個不善法究實說來是什麼啊?就是我們的知見,就是我們的無明,我們還覺得很對咧,「欸!這個傢伙莫名其妙,我憑什麼要恭敬他?」唉,阿彌陀佛,我要學佛啊!不恭敬他恭敬誰啊?人人都要恭敬,這個是我們應該了解的一點。

[11:54]

說到這裡這個地方也順便提一下。說真正的善巧好的教授,它就有這樣的好處,它不是說強迫你,讓你做一個很難做到的一個理論,哎呀,這個很艱深的一個事情要你去做,不是的!把要你做的這個事情的道理,事先先告訴你說:「你這樣做你有什麼好處,你不這樣做又有什麼壞處。」當你道理既了解了,又了解這樣做了以後的好處,不這樣做的壞處以後,自然而然,教你做起來就輕鬆容易得多!然後你去做的時候呢,它層次又很分明,不是一口氣教你做最難的,教你做容易的。等到你容易做了以後,你真的是體會到:「啊,一點都沒有錯,原來千真萬確!我以前的了解是不正確的,現在得到了這個正知見,原來有這樣的好處啊!」你是越做是越歡喜。

[13:08]

那時候心裡產生一個什麼現象?喏,自然而然對你以前錯誤的這個見解,或者不認識的這種狀態改善了。那個時候你就覺得:「哎呀,真顛倒啊!以前我一直以為這樣對、那樣對,原來是我的見惑、思惑在無明當中啊!」第一個你對自己的信賴可以慢慢地淨除、減少,而這個我是生死的根本哪!平常的時候無緣無故教它拿去,絕對拿不掉的,可是是現在非常善巧。不懂道理的時候去拿時的話,逼著你是痛苦的,欸,你懂得了道理去拿的話,你很辛苦當中,但是你覺得這個裡邊有甜頭,是越吃越甜哪!這樣。在這種狀態,障礙漸漸減少,然後你的能力是漸漸增高,這樣的呀!所以一步一步上去,在不知不覺當中,你跟佛法就相應了。

[14:22]

所以如果得不到這個,什麼現象呢?平常我們總是說一個很高的理論,講起來大家都知道的:「哎喲,佛!」什麼叫佛?「自利利他,然後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嘛!」嘿!兩句話說完了。等到做的時候,總是:「哎呀,阿彌陀佛!我是凡夫,教我怎麼做得到呀?」一點小事情都是好像太空火箭一樣,推得遠遠地。所以儘管你講得頭頭是道,始終在原地踏步,一動不動。原地踏步還算是好的,他還是肯去踏喲!或者是去拜佛,或者是念佛:「哎喲!我一天拜多少佛,我一天念多少佛,念多少經,我怎麼怎麼 ……打坐可以打一個不倒單。」嗯!煩惱是一點都沒有動。

[15:14]

現在這裡不是,現在這裡不是,還很清楚、很明白地告訴你這些道理、那些次第。也許你並沒有不倒單,乃至於佛都沒有拜一拜,但是你心裡面清楚明白了,到那個時候你發自至誠恭敬地,啊,對這個佛的無比地敬仰,無比地讚歎!如果你看見佛像,你跑得去啊那個一拜,這個力量不得了地大,到那個時候你自己會曉得。不要等到你拜佛,你心裡就歡喜呀!然後你住在這個僧團當中,你處處地方感覺得僧團之美,沒有一個地方例外的,都在給你機會淨除你的煩惱,增長你的功德,從哪裡開始?就這個地方 ─正知見。所以目前我們真正重要的,要摸到這個東西,下面繼續看,又引經:

[16:22]

《猛利問經》亦云:「長者,若諸菩薩求受聖教,及求讀誦。若從誰所聽聞受持,施戒忍進定慧相應,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相應,一四句偈,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

又引一個經,說現在這個菩薩,修學菩薩的人要求「聖教」、要「求讀誦」 ─讀誦就是先要懂得怎麼唸,然後就這個道理。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從哪一個人那一方面聽到的,不管他告訴你的是什麼內容,布施、持戒 ……六度等等,總括起來,這些無非都是積聚菩薩的「正道資糧」。不管內容是什麼,只要跟這個法相應的,少到「一四句偈」 ─通常所以說一四句偈,它有一個原因的,就是說一個偈子當中,它就能夠包含一個完整的內容,他只要是聽到一個完整的內容的話,那就對了嘛!那就是讓你積聚菩提資糧。

[18:02]

所以這一四句偈,也不一定是說一定要四句,一定要四句,也不一定是這個情形。譬如說:我們中國祖師,隨便普通的話,三句也好、兩句也好,但是他的確有一個真實的內涵,使你能夠開竅,把你引導上去,就是這個道理,這樣。有的時候乃至於話都不講,拿起個棒大喝,把你大喝一聲,一棒打下來,欸,你開了個竅了,就對了嘛!最主要的是指這個而言。那麼在這種情況,「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要恭敬、尊重,要什麼?如法,這是唯一的報答的方法,唯一的報答。你能夠如法地去恭敬尊重,妙了,卻是增長你自己法身慧命,增長你自己法身慧命!

[19:05]

所以現在處處地方我總是要特別提醒,我們一開始的時候,雖然目標曉得佛,佛要徹底去掉這「我」,但是我們學佛的時候,不是說把文字上面的「無我」兩個字盤著個口頭。把那個無我盤著口頭,你心裡害怕得要命,唉,這個我這麼大,叫你拿掉這個我,痛苦不堪!不是的。剛開始的時候,是目標放正了,然後處處地方還是為你著想。嗨!你如果得到了正知見的話,你會發現真正為你著想,這樣做最好,於是你越做越起勁。等到你越做越起勁的話,那個我相對地漸漸在減輕當中,然後你跟法相應的能力漸漸增長當中,到那個時候拿掉這個我,輕而易舉!所以說正確的教授,都有這個特質在裡頭。所以我們平常的講、聽等等,如果說結結緣,哪一個都非常好、非常讚歎,如果從這個裡邊深入的話,這個是抉擇的標準。那麼下面再看,說:

[20:22]

隨以幾許名句文身開示其偈,假使即於爾所劫中,以無諂心,以一切種,利養恭敬及諸供具,承事供養此阿闍黎。長者,於阿闍黎,作應敬重阿闍黎事,猶未圓滿,況非以法而為敬事。」

說,看那個阿闍黎給你多少開示,假定說以那麼多開示,你就把 ……譬如說跟我們講一段話,那麼你就要一劫,假定講兩段話或者這個時限來看,假定跟你講這麼一點東西的話,你就要拿這麼長的劫數,幹什麼?去供養、承事他。而這供養承事要什麼?「無諂心」、「一切種」。這個無諂心就是心裡面,的的確確不是委委屈屈的;而這個「諂」的真正是,表面上面做得恭恭敬敬,心裡面不曉得打什麼鬼主意,這個就是諂。不!你就從心底正直地覺得,一心一意要去恭敬供養,這是心理上面。行為上面呢,「一切種」,在任何情況之下,各式各樣的事情去供養他。你這樣供養、恭敬還不圓滿,為什麼?跟這個法還不相應,還不足以還報這個阿闍黎對你的真正的好處,何況你非法!現在我們不要說非法的就恭敬哪,現在我們恭敬根本談不到,我們卻是如法地去毀謗,如法地去損害我們的師長,是這樣啊!那個真是絕大的錯誤。所以現在我們常常自己覺得:「哎呀,不理想啊!」沒有別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惡因,感得現在的惡果。

[22:30]

可是我們很幸運哪!儘管哪,儘管比之正法的時候、像法的時候不如,可是我們在末法當中還是第一流,最好的佼佼者,這是千真萬確,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這一點我們自己還要自慶、自幸,努力啊!趁現在在末法,尤其是在末法的條件之下,不但出了家,而且能夠聽到這麼圓滿的教授。我想我們在座的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覺:「有很多聽儘管聽得高明,做也總歸覺得做不到呀!」現在這個地方,好在什麼地方呢?欸,這個道理聽起來是頭頭是道,然後做起來的話呢,卻你可以一步一步地踏上去!然後呢,還有這麼多事實的證明,經這麼說,祖師這麼講,祖師的行持擺在那裡,每一個地方給你一個千穩百當的證據、理路以及走法。所以在這一點上面,我們要感到無比地慶幸,然後努力去走!

[23:49]

那麼,這個是我們親近善知識,應該有什麼心理上的認識,心理上準備,以及修持這個內心上頭的狀態 ─心相。怎麼樣把以前錯誤的改正過來,怎麼樣把錯誤的習氣消除掉,怎麼樣把正確的認識增長它,使它從現行不斷地增長。第二段當中說修信,第三個呢,「隨念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