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36L4~P36LL4

手抄頁/行: #3 P101L7~P115L1

音檔起訖:   19B_2453~20A_1237

廣論時時聽          

 

[24:53]

其中初者,

初啊,就是財物供獻。《五十頌》當中也說,

[24:58]

如《五十頌》云:「恆以諸難施,妻子自命根,事自三昧師,況諸動資財。」

「恆」這個字,不管是身、心兩方面,一直不斷絕地一念都不忘失,時間上面一直這樣。拿什麼呀?最難布施的東西 ─自己的外財,這個外財當中,最親近自己的妻兒子女,都拿來供養;乃至於內財,就是自己的身命,都拿來供養自己的「三昧師」。三昧師就是密教當中的老師,他為什麼這個地方要特別指密教的老師呢?因為真正密教的老師,那是佛示現的凡夫相,這個所以當你真正遇見這種情況之下,就應該這樣。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參的那些就是,就是這一類善知識,他的的確確,有這樣的弟子,有這樣的老師,就有這樣的成就。這個就是我們的榜樣,何況是「動資財」,何況其他的呢?

[26:16]

又云:「此供施即成,恆供一切佛,此是福資糧,從糧得成就。」

這樣的供養布施,成功什麼?「供一切佛」。哪!現在供一個佛的功德已經不得了了,你現在只要供養你的自己的老師的話,等於法界一切諸佛統統供養了!所以這個地方的證明,就是因為你得了這個資糧,有那個資糧就得成就。現在我們要求佛,要福資糧圓滿,要智資糧圓滿,你能夠供養這個你這樣的上師的話,福資糧就圓滿,真快!平常我們,哎呀,那不曉得要多少時候,現在如果真正遇見老師,你就這樣,就得到這個好處。

[27:04]

在這裡大家會問:哎呀,對呀,沒有錯啊 ……。現在暫時不了解的不談,了解了信得過了,說一點都沒有錯,那我想,我趕快去找這麼一個老師!一想,說:「我自己剃頭的這個老師可不是這樣的,那個不要去供養他。」這個概念表面上面看起來好像對,其實完全錯、完全錯!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有個層次,一定要有個層次。真正的佛菩薩在前面,你也不認識,說實在的。實際上呢,你所以能感得佛菩薩,一定要有你的業。現在剃度你的人,這個是引進門的第一個人,你對他這個恩你都不知道、不去感,你找到佛,你能找得到嗎?

[27:52]

所以剛才說的,我們世間真正最大的大恩人 ─父母。我還記得很有意思的一個公案,那出在我的家鄉,事情離開現在七十年以前大概。喔唷!那個時候,剛在這個清末民初的時候,很多人到國外去留學。那這個現在當然是,那普通的學說,普通人念大學都不稀奇。那個時候,這個念小學都不容易呀,居然一個民間的一個人,栽培一個子女,去留學。最好的中學,最好的大學 ─那是清華,我想大家還了解,到現在清華、北大的聲名都始終非常高,然後最後留學。留學回來了以後,這個父母是非常歡喜,他一生的心血,都擺在這個兒子身上。回去了以後,那個父母看見兒子回來了,好高興,招待親友給他吃飯,他不願意。說嫌那個父母,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知識也不好,什麼也不好!你們想想看,要你們看見這種人怎麼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