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65L1~P65LL1

手抄頁/行: #4 P269L3~P282L10

音檔起訖:   32A_2058~32B_1356

廣論時時聽          

 

[20:58]

如是若由種種門中正思惟者,變心力大,

欸,他現在妙咧!上面不是說我們要聽、要講,怎麼辦哪?「正思惟者」,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了,這個四句話,這個四個字,記住,你們的成就與否就在這裡!得到了這個正確的認識的成就與否就在這裡。第一個思惟,然後呢正思惟。你們是真正正思惟「者」,這樣的一個人。產生什麼效果啊?嘿,「變心力大」!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心就變不過來,就變不過來,就是這個老的習性擺在這個地方。現在你透過了正確的思惟,這個心裡就轉變過來了,轉變過來了什麼現象啊?求從懈怠、放逸、造惡業,變成功精進、策勵,積善淨之業,這麼簡單!善淨之業到哪裡去?至少保持人天,然後呢到極樂世界,最好的是即身成就,都在這個上頭,都在這個上頭!

[22:22]

故應思惟如前所說。

所以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22:27]

若不能者

假如前面這個詳細的一下一條,假定一下做不到,怎麼辦呢?

[22:34]

則應攝為,

把它總綱提起來,三樣東西。

[22:38]

如何是為暇滿體性,現竟門中利大道理,因果門中難得道理。

那麼你把它分三個大綱去想它,第一個想想「暇滿的體性」,就是暇滿的特質是什麼?什麼是暇滿?要不斷地去想一想看。第二個呢,說「現竟門中」,說得到這個暇滿以後,不管眼前的受用,所謂眼前增上生,或者究竟的,或者究竟決定勝。什麼是眼前增上生啊?喏,生活一天一天比現在好啊,一天一天比現在好啊,要事先去求的。乃至於我們出家的環境,現在說善知識找不到,到那時候善知識他不但 ……找不到,你找不到他,他來找你咧!而我們現在修行的環境不理想,那時候好環境都出來了,吃的也好、穿的也好、樣樣也好,施主也送錢來了,這就是現在的利益。

[23:39]

究竟門中呢?就是眼前我們希望的究竟,說你參禪的 ─開悟,然後呢你念佛的 ─往生,而實際上這第一步,最後一步的話,成佛。都從這個地方開始的,都要得到了暇滿人身以後去努力。這第二個是不管現在的、究竟的利益來看。第三呢?「因果門中難得道理」,說這個非常難得,那麼觀察那個難得分因門跟果門,下面就告訴我們,怎麼做法。說:

[24:17]

隨所相宜從前說中,取而修習。

跟你們相應的,哪一個相宜的,你覺得哪一個好的,你就照著這個去修習它。

[24:28]

其中因門難獲得者,謂僅總得生於善趣,亦須戒等修一淨善,特若獲得暇滿具足,則須淨戒而為根本,施等助伴,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

我們看因果。說為什麼要難得呀?得到這個暇滿的人身 ─就是要什麼因?說這個因很難得,要曉得得到人身的這個主要的因,「總得善趣」,就是說得到了人身當中能不能修行不管哦,單單得到人身需要一個 ─戒。所謂戒,平常我們五戒,這個五戒就是作世間的一個好人,你要做到。要我們現在看看的話,說實在的很難做到耶,很難做到耶!不要說我們出了家了,仔細想想看。在家人更難做到,現在的世間的在家人妄語之難,哈!真是難極了。我們不要說其他的好像容易哦,你仔細去分析觀察的話,我們實在不容易哦!盜說我們不犯,粗的盜相是我們不會犯,千真萬確的,可是如果你把《五戒相經箋要》看一看的話,細的盜戒,我們還是一直在犯。然後到妄、盜、淫,這個不大容易,不大容易。我們說酒總不喝了吧?對,沒錯,酒是不會喝的,但是酒的遮的、止的意義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對不起!我們這個地方漏洞還是有。

[26:18]

而要想更進一步獲得暇滿具足的人身,那單單這個不夠,還要什麼呀?要「淨戒為根本」。上面只說戒,現在那個這地方要淨戒。什麼叫作淨戒啊?我們這個戒經,略戒經當中,一共有三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個叫戒,下面一句叫「自淨其意」。你有這個 ─淨戒!現在我們想想看:「自淨其意」我們淨到了嗎?至少我自己回想回想,觀察觀察的話,簡直啊做不到啊!這個是根本喔,還不夠喔!還要什麼?「施等助伴」,不單單一樣,還要施等就是六度,還要這一個。夠不夠?還不夠!還「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還要這無垢的淨願。做的之前你先要這個願,做了以後要有迴向,這個願跟迴向要無垢。不是說我們現在:「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不是唸一下,不是,而是心裡面跟它如實相應的這個狀態。

[27:45]

這如實相應的狀態就比較難哦!平常我們常常跟人家談話的時候,我們往往看見對方,要勸他的時候,我們常常說:「我這樣說可是為了你好喔!」這個話倒是很動聽的,你自己心裡想一想你真的為了人家好嗎?為了人家好需要什麼條件?我在這裡跟你們簡單說一下。平常的時候單單有厭離心,你厭離心不管它外面天塌下來,你一心一意只要解決你的問題,你根本不會注意!

[28:17]

進一步你很清楚地了解,說,唉!現在世間的一切是一無可貪,所以你捨棄,但是不忍自己一個人獨享這個寂滅之樂,所以進一步要幫助別人。明明曉得這個事情,一切的好事情是一無可取,然後你有張開眼睛往水裡跳這種精神,或者「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個精神,你心裡就是一片慈悲心,同情憐憫他。絕對不是說他那個東西辦法你看不上眼,不配你的胃口,那時候你勸他,說「我對你好」。不,這個完全騙人;不是騙人,騙自己!心裡面就是這樣 ─啊,我現在是一個悲心,的確是他這麼做跟我根本了不相干,可是我看見他這樣去做的話對他不好,那時候浪費自己的時間勸他去,這個叫作無垢淨願。有嗎?我想這個很難,要這些善根。

[00:11]

要以淨戒,這是單單根本哪,然後還要所謂隨分的行種種的善法,布施、持戒六度等,還要無垢的這個願,平常我們真正的大乘佛法,那就是菩提願,菩提願。這個願一發那就相應了,這一點說起來,說起來真容易,現在我們不要說做到,連那真正菩提心是什麼內容,知道的人是寥寥無幾。名詞大家都知道,不錯,總算有個種子,真實的內涵還有一段距離,還有一段距離。要把這些東西整個地結合起來,要這樣多的善根,要這樣多的善根。那麼說到這個地方,哎呀!這個不容易啊,所以他說這個情形,這是因。

[01:14]

現見修積如是因者,極為希少,

眼前看看積這樣因的人真稀少。

[01:22]

比此而思善趣身果,若總若別,皆屬難得。

以這個推比、比度,然後思惟得到善趣人身這個果報的時候,「若總若別」,「總」是單單得到人身,單單得到人身都不容易,「別」的話是特別得到暇滿人身是難得極了。到現在這個時候,因為我們對於真正上面說的淨戒,然後施、無垢淨願,它那個行相並不了解,平常我們一般的習慣總在文字上面轉,這樣。所以我前面不斷地提出來,到現在為止,我也曉得,不是說讓我們認識內容,可是這個裡面有一點重要的概念,這個是我們要認識的。指出來,我們應該自己了解,至少曉得我們自己無知,你有了這一點本錢,下面才有機會能夠修學佛法。這個行相指出來以後,反省一下:哎呀,對呀!我在文字上面轉哪,真實的內容還不知道啊!你有了這個,就肯上進,去學了,否則總覺得自己很懂得道理,實際上在門外轉。

[02:44]

這個經上面一直告訴我們,這個自己曉得錯的,那這個是個有智慧的人,他至少曉得自己錯的;而我們凡夫渾身都是錯誤,還自己覺得智者,那真是愚中之愚啊!這兩個不大容易。我自己覺得很多年以前,那麼,那時候自己看了,覺得好高興,懂了:哎呀,那正知見,正見的重要。有一次法師就跟我說:正見,你真的懂了正見啦?我想了半天,我覺得 ……這個好像懂了嘛?他就說了些道理,噢!對了,真正的正見說起來大乘要到初地菩薩,那應該怎麼說呢?叫正知見,那我就謙虛一點說正知見。後來他又跟我說:你,得到了正知見嗎?第二次我就不像第一次那樣的,自己反省反省,好像似是而非,但是自己還是心裡面覺得很懂的樣子。

[03:48]

以後我自己跑出去,然後跟人家講,哎呀,很多人聽見了說歡喜,說這個佛法的中心啊 ─正知見哪!結果給他們講講啊,我自己居然把前面那個懷疑忘掉了,自己好像很懂的樣子。以後還是自己的 ……一位師兄,他就有一天告訴我,哎呀!說這個講道理真容易,做起來體會到是不容易啊!那麼又隨便談起那個正知見,談到這個「我」的行相,他說真正要體會到我這行相不容易!不要說我們細的,粗的都感覺不到,如果要細的,我們根本沒有可能。那位師兄是我一向非常佩服的,儘管他不像我那樣能說善道,可是他平常要嘛不開口,開起口來都是非常有份量的,我真正的很多好處,都是因為他的提示。我就把那句話記在心裡面東摸西摸、東摸西摸,哎,居然被我摸出一個名堂來,一看!一點都沒有錯,下次好高興跑得去,歡喜他,我說我現在才真懂了你這一句話。那懂了什麼現象?發現一個道理,我以前根本對佛法是外行。欸,他聽了滿歡喜的,他說你倒進一步說說看,我說了半天還是說大不出來,但是那時候我發現自己沒錯,稍稍有一點進步,也只是稍稍。稍稍有一點進步,發現什麼?自己原來一無所知,這是我親身的體驗。

[05:24]

我們在平常起心動念當中,都在這個我相當中轉,我相是無明的根本,都在這上面。我是什麼?你根本見不到,完全不認識它,不要說細相,那粗相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之下,唉!說起來 ……所以叫「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菩提心是什麼?覺,不要說覺他,你至少自己自覺了你才能覺他,要覺的是什麼啊?就是覺的這個東西,那時候我才懂得,啊!原來這樣的。

[05:57]

所以我在這個地方告訴你們,真正讓我們了解正確的行相,現在還不是時候,千真萬確的。現在我才所以碰到一個地方,把這個真正的行相指出來,只有一個目的,剛才說過了,假定聽見了以後你們能反省,發現自己,哎呀,的確還在門外轉,那時候我們就大進步了,就還有機會進步,現在就是個進步。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我們修學佛法去掉了三過以外,還要什麼?具六想,第一個什麼想啊?說自己有過,喔唷!這聽得很來勁,什麼過呀?書本上面。那個、那個沒有用,那是修書本,現在到這地方,你慢慢地繼續下去的話,什麼過呀?啊!就在這地方,原來我不懂!那個時候書本上道理已經用到你身上了,你修的不再是修書本了,慢慢地開始修自己了。

[06:53]

這個一步、一步,所以我在這個地方特別跟大家說一下,我所以這個地方提出來的原因。你認得了這一點你再去看的話,的的確確說我心裡不具足,然後呢再能夠仔細地觀察大家,說能夠結這個因的人哪,少極了,既然很少的話,你能得到這個果報嗎?當然難!所以這個因門當中觀察,進一步呢?果門當中。

[07:22]

由果門中難獲得者,觀非同類諸惡趣眾,僅得善趣,亦屬邊際,

說現在我們從果門當中,果就是已經結了果了,說看看它很難得,這個看看非同類 ─惡趣眾,不是同類的,我們現在人說不同類的,不曉得多多少少,不曉得多多少少。而想得到人身的話,一比之下的話,那是少之又少,所以說惡趣眾得到善趣的是僅屬邊際,只是邊上一點點哪!我們現在隨便這個地方一看,喔唷!不知道多少螞蟻,不曉得多少蚊蟲,是不曉得多少細微的。那晚上燈一亮,第二天早晨看看,哎呀,你那個燈下面是一大堆的死屍,那我們還有紗窗喔,如果你沒有紗窗的話,根本不曉得多多少少。拿我們看他們那個海裡面說打魚,幾年以前他們到南極去撈那個鱗花,一網下去,撈下來那簡直是,網都拉不動,這樣厲害啊!唉!所以這個的的確確的真正旁生、地獄的真正的它那個所依處是海裡。啊!比起來所以果位當中看看哪,人是實在是少得不能再少。

[08:55]

觀待同類諸善趣眾,殊勝暇身極屬希少。

然後呢,我們不要說惡道,然後看那個同樣的得到人身當中,儘管得到的人身,得到的人身而特別得到暇滿的又有幾個啊?作一個比例還是這麼少,這個四十億人口當中有幾個信佛的?信了佛以後真正了解佛法的有幾個?了解了佛法如說修行的有幾個?唉!絕端地稀少,絕端地稀少!所以我們自己好好地努力思惟,好好地努力思惟,這個才是我們下面應該做的。

[09:38]

如格喜鐸巴云:

說這位鐸巴告訴我們,「格喜」通常西藏話翻成我們就是說博士,就是法師,我曾經跟大家說過,真正要他們那邊考一個格喜真不簡單喔!他那個真正的,你想要學,以黃教來說,這個三大寺,三大寺的平均單單三個廟的這個出家眾有五、六萬,每一個廟平均大概有一萬多個人,然後要念十五年才能夠考,那一年當中真正的考取的,像不知道是色拉還是甘丹我就弄不清楚了,只有十五個名額,這樣啊!一千個人當中還不到一個!我們現在那個出了家,剃了個髮,跑得去就是說是法師了,唉呀,我的天哪!然後說這個念了三年,啊,那已經了不起了!他要念十五年,然後要考,一千個當中考出一個來。所以他這種法師,我們這個法師比一比的話,那的確有他的絕大的差別。這個我們要了解,所以他這個格喜告訴我們:

[10:50]

「殷重修此,餘一切法由此引生。」

教我們認真地去修,你真正這個修起來的話,下面都跟著來了。

[10:58]

故應勵力。

我想這個概念我們很清楚,真正重要的現在怎麼去思惟、觀察,如果說不能進一步學到思惟觀察之前,至少要學到一件事情,曉得:哎呀,我原來還這麼差呀!那曉得這個,下面就有希望了,下面就有希望了。好!那麼到前面為止啊,這個第二卷也告一段落。還有呢,正修的時候這個在攝取心要之前,勸勉我們應該做些工作。我們緊跟著繼續下去。

[11:42]

繼續下去之前,先看一看那個科判,那個科判還是前面第一張,第一張的反面,第一張的反面,說親近了善知識以後修行的次第,第一張的反面,這個後半部。看,乙二,這個裡面分兩部分,第一個呢,「於有暇身勸取心要」,不是說,親近了善知識馬上就修喔!這第一件事情,是!也可以說修,他修的真正重要的嘛,就這個,就這個。所以昨天晚上我們就談,談有很多說密教的儀軌,他說這密教的儀軌當中,前面第一個往往先念善知識的重要,第二呢就念那個暇滿人身。我經常用的那個是這樣的:「暇滿人身寶,難得而易失,得已應善修,莫令空無果。」這暇滿的人身這是真正最重要的大寶,然後呢很難得到,很容易失去,得到了以後要好好的努力啊,不要讓它空空的浪費啊,這樣,所以莫令空無果。

[12:57]

下面還要念,念無常,不過,平常的時候我們總覺得,哎呀,這個儀軌很好,是,你如果說真正的如法地修持,修持過了,你隨便一提的話,你心裡的量都生起來了。如果沒有修持,單單念一下的話,這個還是種一點善根,這我們要了解的,要了解的。凡是修持過的人,輕輕一碰,哎呀,他心裡面就有非常強烈這個,難得的得到的暇滿人身,拼命去修這個量就生起來了,所以他修下面這東西有絕大的力量。你如果說沒有思惟修習的話,儘管你念了說,哎呀,這個是最好的啊!對不起,它好是好它的,我們還是沒有用。那麼有了這個以後,那個下面的才緊跟著來,因為你有一心一意要去修學佛法的這個,那麼下面呢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