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72L3~P72L8

手抄頁/行: #5 P90LL1~P102LL1

音檔起訖:   35B_1432~35B_2930

廣論時時聽          

 

[14:32]

《道炬論》說,如是建立道之正體,故道次第亦如是導,

那麼《道炬論》上面告訴我們這麼說─凡是談到《道炬論》,我們處處地方應該體會、了解到,這個就是從我們本師釋迦世尊以來,經過彌勒菩薩、文殊菩薩二大傳承,再經過龍樹、無著二位菩薩,這是圓滿的師承。不管是性相、大小、顯密,換句話說這條是最正確、最直接的這個一條道路,不管是理論上面、經論上面以及實際地從印度乃至於一路傳下來,西天東土歷代最完整的師承,告訴我們最正確的道路。那麼所以這前面,就是說明了道的那個整體,那個道的整體是這樣;同時呢,在我們修行上去的次第,也就是按著這個次第。所以它不論就質、量來說,這樣地圓滿;而且它在告訴我們這個質、量之前,那個次第的本身,也一點都不錯,這個是它真正最圓滿、最精采的地方。

[16:42]

大覺𡁮師,於餘論中亦嘗宣說。

那麼《道炬論》以外,阿底峽尊者在其他的論典當中,也曾經說明過這個道理。不過呢,「餘論」就是或著順便帶及,或者約略一提,而《道炬論》是專門針對著整個大綱而說的,不同。

[17:17]

《攝修大乘道方便論》云:「欲得不思議,勝無上菩提,賴修菩提故,樂修為心要。已得極難得,圓滿暇滿身,後極難獲故,勤修令不空。」

除了上面說的,他的根本的依據師承以外,還有大阿底峽尊者其他的地方也說。那下面呢?引證其他的一些論典來說明同樣的內容。你要想得到無上不可思議的大菩提果,那麼它根本在什麼呢?根本在修行,而修行的重心就是菩提心。那麼這個菩提心靠什麼呢?是靠我們得到極難得的暇滿人身。這個暇滿人身,意義是非常重大而又這麼難得,所以現在得到了要趕快努力啊,絕對不要讓它白白浪費呀,白白浪費啊,那以後就很難得。

[18:54]

前面已經一再說過,所以這是為什麼正式修行之前,先說勸取心要的時候,要告訴我們這一點。當我們有了這個認識,說一切都靠修行,修行必須要得到暇滿人身,這個暇滿人身如果現在不修的話,以後是很難得到。那你這樣一來的話,你就會全心全意地策勵自己。有了這個策勵的心情,然後你得到了正法,你才能夠走得上去。要不然你沒有這種心情的話,儘管再高的大法擺在那裡,你就沒辦法修。

[19:47]

這一點,我們在座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是的,說這個法很好,好是好,叫你提就是提不起來,為什麼?他就沒有這種推動的心力,總覺得這個也少不了啊,那個也少不了啊,這個也不行啊,那個也不行啊!他主要的是沒有認識這個暇滿人身的重要。剛開始的同修們,也許還心情比較猛利一點,過了一些時候,這種毛病都會來了。他根本原因就是一開頭的時候,前面這個次第就沒弄對,儘管聽見了高高的大法 ─不要說這個高高的大法,有很多大法,法是大的,不得其門而入,這種也不必談啦!像我們談人造衛星,哦,這個是美不可言,怎麼上去啊?不知道,反正它在天上我在地上,羨慕、羨慕算了!這種我們不談。就算是我們能夠把握得住眼前的東西,我們往往都是不能修,原因就是缺少這種推動的力量。

[20:59]

所以他這個地方特別告訴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要多思惟觀察這個暇滿的人身,如果我們這個暇滿的人身,真正地能夠如理如量地修起來了以後,眼前說實在的,什麼事情都丟得掉,什麼事情都丟掉了!不管再大的事情。唉呀!等一下外面這個事情放不下,那個事情放不下,絕對不可能!不要說外面的事情,裡邊的事情啊 ……我看見太多這種真正典型的修行人。我們現在碰見一點小小的病啦,說不行!唉,我自己覺得這個地方真慚愧,那些祖師們都是這樣,碰見了病更拼命,為什麼?病是死因啊!啊!你快死了,你趕快還趁那一口氣還在的時候,拼命修都來不及啊!哪裡會說:唉,病了,好了、好了,躺在那裡不管了!慢慢地 ……病了都拼命了,還有其他的事情還比這個更要緊的嗎?喏,原因在哪裡?就是這個。所以現在這個地方後面又引告訴我們:雖然修行最重要的這個,但是剛開始的時候,從這個地方下手,引證這個上面。

[22:23]

又云:「如犯從牢獄,若有能逃時,與餘事非等,速從彼處逃。此大生死海,若有能度時,與餘事非等,應當出有宅。」

就像一個犯人一樣,我們被關在這個監牢裡邊,而這個犯的罪是死罪,這個死罪關進去是非死不可的。那麼既然現在有一個機會讓你能夠逃走的話,這個機會絕對是最重要的,其他任何重要的事情,絕不會跟這個重要的事情可以相提並論。所以有機會逃了,你拼命逃都來不及,絕對不會:「唉,對不起,我還要拿一個東西啊,還沒弄好,還有臉沒有洗,什麼東西、飯沒有吃 ……」什麼東西都不要了,拼命逃出去。那麼現在對我們來說,在那個整個的生死輪迴大海當中,只有在人身得到暇滿的時候,才能夠跳出來,而跳出來只有修行,在這種情況之下其他的任何事情啊,都不能跟它相比,都能夠捨得掉,一定要跳出來,一定要跳出來!

[23:56]

我曾經聽見過,以前呢,在我們西康有一個修行人,有一個修行人。那個修行人真是精采,他這個平常每天吃,吃過了以後,他那個東西就送給別人。送給別人哪,有人就跟他說:「你不會留著明天。」「我怎麼曉得還有明天啊,我還等到明天呀!」唉,他覺得 ……就是吃過了以後,他有一個徒弟去侍候他,他那個徒弟苦不堪言,幹什麼?就是把他吃掉的東西,一定要送,趕快送給人家去吃,「我哪裡還有明天?」他一直是這樣。最後這個人走的時候,那個跡象之好,那真是無法想像地好,所以這種都是典型的例子。你們現在看那個《密勒日巴尊者傳》,他不管任何事情,他總是說:「哎呀,我什麼時候死都不知道,我哪有這個閒工夫忙這個事情!」

[24:58]

所以這個前面暇滿人身的時候告訴我們,死也可以併在這個裡邊。換句話說,得到了這個暇滿人身你趕快修,一定要等到你修持已經達到了跳出輪迴的量了,那可以。要不然的話,你不曉得什麼時候一旦失去了這個的話,你再沒有機會修哦!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生起這樣的心情來的話,修行是絕對沒問題的。所以他告訴我們,其他任何事情絕對不能跟它相比擬,只有一件事情,跳出這個三界輪迴、三有火宅。

[25:47]

又云:「歸依增上戒,及住願根本,應受菩薩律,漸隨力如理,修行六度等,菩薩一切行。」

那麼這個修行的次第呢,是皈依,然後學戒、增上戒。這個增上戒有一點不同,平常我們的戒屬於七眾別解脫戒,從五戒開始,然後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七眾。那麼這個「增上戒」,這個戒不僅僅是普通的,還有一步一步地向上,而到最後的三聚淨戒。然後在這種情況之下,往上面「願根本」,這是什麼呢?就是大菩提心,因為我們這裡引導我們的,是走上無上大菩提這條道路,實際上也是我們要修行的,也就是這一條直路、大路。那麼這個直路、大路走上去的時候,先是發願心,然後再行心。這個願菩提心是根本,有了這個根本,修學了以後,然後受這個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就是菩薩戒,那麼隨力行這個六度行,擴而廣之,推及八萬四千一切,而圓滿無上菩提之果。

[27:40]

又云:「方便慧心要,修止觀瑜伽。」

那麼整個地把它含攝起來,不外乎兩點:一個是廣大福德資糧,所謂方便分;一個是殊勝深觀的智慧資糧,所謂慧,這兩樣東西的心要,那麼這個是什麼。然後最後是修止觀相應,這個就是一步一步地上去,到最後的時候主要說這個。乃至於最後的所謂無上瑜伽的生、圓次第都可以含攝在止觀兩樣當中,止觀兩樣當中,這也可以用那個方便廣大資糧,跟甚深智慧資糧這兩樣東西來含攝。

[28:48]

〈定資糧品〉亦云:「先固悲力生,正等菩提心,不著有報樂,背棄諸攝持。圓滿信等財,敬師等於佛,具師教律儀,善勤於修習。

這個圓滿的大乘道,根本的進入之門是什麼?大菩提心,而這個大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