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73L6~P74L1

手抄頁/行: #5 P129L5~P140L6

音檔起訖:   36B_2040~37A_0548

廣論時時聽          

 

[20:40]

龍猛依怙亦云:

這是龍樹菩薩的。

[20:43]

「先增上生法,決定勝後起,以得增上生,漸得決定勝。」

那麼引導的次第呢先是共下士的,共下士就是增上生,那麼然後呢決定勝以後順著次第。決定勝有兩種:共中士的決定勝,跟不共上士的特殊的決定勝。必須順著這個次第,因為你得到了前面的增上生,漸漸地自然可以得到決定勝。

[21:16]

此說增上生道及決定勝道,次第引導。

就是說明這個道理。那麼這個是性宗的祖師龍樹菩薩。下面呢?無著菩薩亦云,

[21:28]

聖者無著亦云:

這相宗的。

[21:32]

「又諸菩薩為令漸次集善品故,於諸有情,先審觀察。

那麼這個菩薩要想修集善品的話,對於所引導的眾生先仔細地觀察。怎麼觀察呀?

[21:52]

知劣慧者,為說淺法,隨轉粗近教授教誡。知中慧者,為說中法,隨轉處中教授教誡。知廣慧者,為說深法,隨轉幽微教授教誡。是名菩薩於諸有情次第利行。」

也是這樣。那先要看被引導的眾生的根器,是下等的、比較差的,跟他說最淺的,跟他相應的教授跟教誡;中等的、上等的,一步、一步地加深加廣。這個是真正菩薩,引導利益有情的次第步驟。

[22:41]

聖天亦於《攝行炬論》,成立先須修習到彼岸乘意樂,次趣密咒漸次道理。

那麼這聖天菩薩,也就是性宗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菩薩。他在這個裡邊,論當中也說,說這個次第 ─先成立這個所謂根本的共大乘的基礎,其次引導最上面的不共的密咒。

[23:17]

攝此義云:「諸初業有情,轉趣於勝義,正等覺說此,方便如梯級。」

總之一切的初發業的,就是初初修習的有情啊,那麼要慢慢地增上了達到無上的勝義。那這個「正等覺」,就是佛,告訴我們怎麼辦呢?這個有他一定的方法,這個方法就像樓梯這樣地一步、一步向上爬。

[23:55]

《四百論》中,亦說道次第極為決定,

那麼這個也同樣的,他舉各式各樣的論典來說明,說明這個引導的這個次第是確定不疑的。怎麼說啊?

[24:14]

「先遮止非福,中間破除我,後斷一切見,若知為善巧。」

「遮止非福」那就是共下士的,遮止非福造福業,造福業是什麼啊?增上生。「破除我」是什麼?那就是共中士,超脫生死輪迴。然後呢?「後斷一切見」,人、法我執徹底破除,這樣,這是大乘道。這樣的話,這是善巧地引導的必然次第。

[24:46]

此說道有決定次第。

每一個地方都這樣說的。

[24:52]

敬母善巧阿闍黎亦云:「如淨衣染色,先以施等語,善法動其心,次令修諸法。」

就這個樣。先「施等語、善法」,這是世間、共世間的,增上生,然後再進一步深廣而入。

[25:15]

月稱大阿闍黎,亦引此教為所根據,成立道之次第決定。

那麼另外有一個大論師,是月稱大論師,也引這個做為根據,說明這個道的次第。所以上面是不管是哪一個宗、哪一個派,性宗、相宗,最主要的那些祖師們也同樣的,沒有一個例外的,都說明這個重要。所以理論是這個樣,經是這個樣,論是這個樣,然後呢祖師說的也沒有一個例外,都是這樣的圓滿的次第。從這個地方啊,我們要體會一件事情:所以在印度當年的教法如日中天,乃至於像阿底峽尊者那個時候這麼圓滿。阿底峽尊者說每天有一個成就者出現,他原因何在?就是有這個圓滿的教法。那麼現在呢?這個次第正表示圓滿教法的全部內容─單單講質,不一定有;有了量,還不一定有;講到次第的話,如果你談次第,沒有質跟量,那個次等根本無從談起。你說:「我現在燒飯了。」米沒有你燒什麼?跑到那個時候,說還沒洗好,你作什麼?所以這個一定是樣樣東西圓滿,所以他能夠有這樣的一個圓滿的成就。那麼目前對我們來說,我們真正要想認識了解的就是這個。

[27:06]

所以說到這裡,也順便一提,有的人覺得:「唉呀!這樣做的話,對我們好像啊,唉!我們很難做到。」是的,是很難做到,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問題不在難不難,問題在你想不想。你想成佛嗎?你想解決這個問題嗎?如果你想的話,那麼,喏!告訴你,這是最好、最正確、最圓滿的路子。你認識了這個路子,然後照著這次第去走,就是這樣。所以上面跟我們說得清楚:你如果說對於上上的引導的話,他自然而然就願意去慢慢地走下下的去走。所以我們真正重要的,並不是拿這個上上道說了以後,讓我們害怕得停在那裡。說了這個上上的,我們才曉得:對!我們要開始去做。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然後呢?走的時候卻是從下下走起。因為你下下走,所以你對於上上的淨心也增加了,然後呢了解也增加了,你更有信心了,更能夠跑得上去,這個是正確的次第。

[28:23]

你如果認識了這一點,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聽聞了這個完整的教法以後,所產生的第一個必然的效果,或對於這個教法會產生絕大的寶愛,一心一意現在無論如何要聽到它,要努力地完整了解它,這是重要的。然後呢對於自己做的方面的話,隨分隨力,以我們眼前能做、做得到的地方去做去,而不是說一口氣,啊,我也像他一樣馬上成一個佛,它不是這個。乃至於像看《密勒日巴尊者傳》,是!看了以後你心裡想說:我也一定要像他這樣學最高、最快的路!心裡應該有這樣,一切諸佛都以這種方式走上去,然後呢走的時候,卻是跟我們相應,眼前最正確的路。因為它那個次第本身引導你很完整,對吧?所以讓你有走得進去的地方。

[00:16]

如果說你對這點把握不住,表示我們對這個教法本身哪,還沒有圓滿的認識,所以這個時候真正重要的,你要多方面地聽聞,了解這個圓滿的教法。那時候這種毛病都去除掉了。那時候你就會覺得有千穩百當之感 ─走得高,高也好;走得低,低也好。高的人哪,是不會輕視低的人,低的人哪,也不會因為自己爬不高而心裡面覺得不如人,每一個人覺得高高興興地走上去,是這樣。繼續看:

[00:57]

現見於道引導次第,諸修行者,極應珍貴,故於此理,應當獲得堅固定解。

喏,就這個現實的狀態來說,大師親眼看見,他徹底地了解、認識這件事情:引導我們修學佛法的次第,這樣的重要!所以我們修行的人啊,應該把這些東西看成最最珍貴、最最重要的!這幾句話記在心裡。現在我們不要忙說:哎喲,說我現在一天啊我要看多少經、念多少佛、拜多少佛,好的呀!不錯的啊!但是如果你想走這條圓滿直接大路的話,在我現在的了解的話,這是最好的把這個圓滿的次第把握住,然後你這樣子走上去的話,那「事半功倍」!這是用那個成語叫事半功倍喲!實際上呢,你一點點的下的功夫,得到的這個功的話,不曉得百千萬倍的大啊!這樣啊!這是很重要的事情。不過在你沒有產生確定見解之前,你也不必貿貿然地把以前的放掉,我們叫「騎著馬上找馬」。等到你確定有了這個認識以後,自然而然你會心裡覺得泰然,放掉它。

[02:24]

為什麼你現在要拜佛、要念佛?你說要修行、要成就。所以記住:你今天假定說你的目的,我的目的就在那兒拜幾拜,那沒關係你拜好了!拜完了以後,拜到哪裡去,那不去管它,你的目的本來就拜嘛!或者你的目的本來就唱那麼幾個字嘛!那你去唱它沒關係。假定你目的是要到極樂世界,欸,那你得檢查檢查 ─我這麼拜了以後、念了以後去不去哦?不去的要改變!這個很明白,對不對?假定你的目的不但要去極樂世界,要成佛哦,那更進一步。這是我們很重點喔,太重要了!

[02:59]

我們現在很多事情就是閉上眼睛做的,你不曉得!看見人家做,我也就跟著他去做,他念我也念。然後呢不但自己錯了,還教別人,嗨喲,我教:「這個好,你跟著我,我教你學。」唉,我現在覺得真顛倒啊!說實在我在這裡跟大家講,我自己只是像一個留聲機一樣 ─我老師告訴我,我只是你們這些人把那個留聲機一按,我這麼如是這般放出來而已;真的教,談不上啊!所以務請各位啊,不要自己覺得懂得很多,教別人說:「喔唷,我這個比你這個好啊!」那你這個錯到不知道哪裡去了!現在我們真正的重要的,要把這個第一個把握住,把握住然後如此的次第向上走的話,那這是快速得不得了,快速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也是。

[03:50]

好,現在呢我們有了,哦,前面已經遇到了善知識,遇到了善知識啊,那個時候就曉得,哦!這善知識真正告訴我們的,不是遇到他啊,還是什麼?遇到你自己啊!為什麼?真正善知識才告訴我們:你要得到好處要靠修行,要靠修行要得到暇滿人身,我們現在居然得到了,所以還是靠我自己。那麼要修行的時候呢,不是莽莽撞撞的。如果你莽莽撞撞地去做的話,你雖然想修啊,結果走上了岔路自己還不知道。路還是路哦,可是岔路,然後轉了十萬八千里轉回來,這划不來!所以一開頭的時候,先把走的路認識,像那個要去掘寶一樣。不是說:欸,哪裡有寶藏,我馬上出發!跑了半天,那個寶藏在哪裡啊?對不起,我不知道。到處問路,然後呢摸了半天,還是毫無消息,不是!

[04:49]

首先說,是!要的。然後把那個寶藏的地圖先找到,找到了以後,怎麼走法弄清楚,弄清楚了以後,要帶些什麼工具,然後準備些什麼資糧。你樣樣準備好了,然後你出發的話,一路馬上到達寶樹。天下沒有一個事情例外的,對不對?這個概念我們要清楚。所以我們正式開始學的時候啊,說「攝取心要」,對呀,趁得到這個暇滿人身,趕快去修!他並不是叫你馬上,喔唷,你一天要拜幾百佛,一天要,然後呢念多少佛。欸,先把這個修學的整個的、完整的次第有個認識,有了這個認識以後,然後找到自己下腳處,然後去修。所以到了這裡啊,才是「正取心要」,喏,正式要修了,那時正式要修了!所以現在看,正式修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