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30L3~P131L9

手抄頁/行: #7 P223L1~P241LL1

音檔起訖: 55A_0000~55B_0545

廣論時時聽          

 

[00:03]

我現在還記得這麼一件、一個公案。有一個人造一個大廟,他是非常好的人,有一次他人家供養一個石頭,不曉得作什麼碑的,他們沒有做,供在那裡也不做嘛!那時候正好造房子,在前面缺一塊階石,他想這個碑反正沒有用,在那裡做了一個階石,就是這樣,然後就做了,做了以後就死了。死了以後就墮在地獄裡,不曉得受無比的苦。但是他畢竟還是個修行人,後來他一個特別的因緣,就來託夢給他的一個弟子,說:「我生前就犯那麼一點點,現在一直不曉得這個大石地獄當中煎熬,不得了地苦啊!然後我還有一點點什麼東西,你代我贖出來 ……。」然後把那塊石頭挖出來,擺在那個地方,經過多少人的懺悔,才得到解脫。你看,太多這種類型的公案!

[00:58]

所以我們現在啊,這種事情說起來真可怕!隨便我想到一件事情,也是隨便提一下。我第一次到淨律寺去,淨律寺有一個很好的辦法,他們那個打電話都要錢的。我那次跑得去打,打了以後,我這個同修真好,淨通法師,他也沒有跟我說,打過了,他就代我丟了個錢。當時我也不知道,後來我回過頭來想一想:好像這個地方有一個丟銅板的箱子嘛,我就一看,果然沒有錯。我心裡還想:這地方丟一點,這個打一個電話還要錢。但是,幸好我還算三寶加被,我說:「哦,不可以,不可以!」我自己還覺得種種理由,我自己覺得跑得來教書的,他們那地方,因為我的心目當中,對這個師長無比地恭敬,老師什麼東西給他;我來教書的,到那個打一個,打一個還要丟銅板。但是我心裡想:馬上懺悔,欸,這個念頭萬萬不可以!我馬上拿一個銅板擺在那地方。以後看了一看,不、不、不,不是一個銅板欸,打到台北去要好幾個。然後我每次去打的時候,看那個,我還心裡想:煩哪!後來想:啊!這個就是我的錯誤,我就懺悔了好幾次。以後高高興興,每次看看,萬一這個錢不夠,寧願多丟幾個。

[02:19]

所以我說到這地方,倒不是說我什麼,所以有很多客觀的環境,我說明了什麼?像這個,我們平常以我這個條件,我常常給你們這麼講,我自己都做不到。所以我很了解,這種地方啊,千萬注意啊,千萬注意!因為眼前這地方大家鬆鬆散散,目前已經這樣地努力向上,已經非常難得,我非常讚歎。所以我曉得一下逼得很緊的話,這個不是你們的過錯,那是我害了你們。大家肯這麼向上,一步一步努力,今天會提到這個地方,我順便一提,將來這個地方,我也要慢慢地改善。所以改善的原因,絕對不是為我,這個你們大家曉得的。這個地方,我來的時候,就是這樣來,去的時候也就這樣去,這是為了保護大家。

[03:09]

所以這個「委重」,這個是三寶的地方的話,是一點都不能錯。不要以為這反正不要錢的,坐在那地方,一個電話打個半小時。沒什麼事情,公事都不可以打,還在閒事無聊了,跟人家聊聊天,千萬不可以、千萬不可以!凡是三寶之物的話,千萬注意!所以這地方說到「盜,不與取」。不過這裡順便一提,就是因為我們常住,將來的的確確,你們有的人有錢;自己沒有錢,常住供給你們,這個沒問題,這一定沒問題,該用的一定要用。可是這地方,隨便一點小地方的話,千萬注意。啊,委信。然後呢?

[03:54]

劫盜孤貧,出家之眾及此法眾。若入聚落而行劫盜,若劫有學,羅漢,獨覺,僧伽,佛塔,所有財物。

這個是盜,這個是盜。想起來了,所以講那個盜,五台山有一個叫人皮鼓,不曉得你們聽說過沒有?可能有人聽說過了,這個鼓怎麼會人皮的呢?不是。五台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這個道場有種種神異不可思議的。有一個大廟,那個大廟有一個人,那是廟裡的一個當家。那個五台山的香火盛得不得了,非常盛,但是有很多慢慢變成子孫廟,他也莫名其妙地亂搞,那個公家的錢啊,反正人家看不見,他就拿這個錢自己私吞了。私吞了以後,他倒不一定,出家人哪有錢的?弄了那個錢,然後給了他徒弟。給了他徒弟以後,這個出家人,完了以後,就投一條牛,就在這個常住裡邊。這條牛力氣特別大,因為他們那個地方都是自己耕作的,那個工人外面雇得來的,那個農具什麼等等,往往都是常住的,牛牠們也是一樣,做起來特別勤力,特別地勤力。

[05:29]

後來有一次,他那個徒弟就夢見他的師父來告訴他:「我生前因為侵了那個常住的錢,然後買了這個田,這個田現在在這地方,所以我要投牛,還那個。」什麼時候還得清呢?他說:「這個田,就是滄海,就是這個田變成功滄海桑田,幾番以後,對不起,我這個罪還消不掉。」你想想看,那個滄海桑田要經過多少時候啊?那不曉得要多少億劫,但是他這個罪還還不清楚。

[06:08]

我們眼前貪一點點,啊!所以注意啊!眼前我們好容易這麼貪一點點,將來這個果報,這個是我們真正講業的地方,講,講得很容易,你們好好地思惟。當你想到了這一點的話,眼前這個錢,千萬不要積在抽屜裡,積在這個銀行裡邊,這個常住一點點,寧願多給它一點,對你只有好處的,絕對沒有壞處。這個事情,我們千萬注意,千萬注意!所以剛才旁邊的人,就旁邊的人,我們不要說一個旁邊的人隨隨便便,已經在這個地方,不在乎。可是我現在曉得了,所以我告訴你們,一定要保護他們,還給他們,還得清清楚楚,這個是我們千萬要注意,千萬要注意的!下面哪,這個盜,盜下面是淫。

[07:02]

由其事故重邪行者,謂行不應行中,若母,母親,委信他妻,或比丘尼,或正學女,或勤策女。非支行中謂於面門。非時行中謂受齋戒,或胎圓滿,或有重病。非處行中謂塔近邊,若僧伽藍。由其事故重妄語者,謂為誑惑多取他財而說妄語,若於父母乃至於佛,若於善賢,若於知友而說妄語,若能起重殺生等三而說妄語。為破僧故而說妄語,於一切中,此為最重。

前面其他的比較容易,最後一點啊,「為破僧故而說妄語」,一切中這個是最重。真正破僧,現在我們也說實在的,不大 ……做不到,只有佛世的時候有。可是破僧的因,我們很容易犯,這一點要特別注意。我們在這個團體當中,一點小小的不好,大家說那種離間語,萬萬不可以。所以我剛出家的時候,我的老師就告訴我,說「不會說話的兩頭搬」,搬弄是非的搬,「會說話的兩頭瞞」,我一直到現在受用不盡,一直到現在受用不盡!難免地,人家有的時候,碰見事情啊有點不大痛快,然後我們往往願意做人情,「對啊!你對啊、你對啊!」你不要去說他對,你說他對,他覺得對的,火上加油。你倒是同情他,你是害了他,也害了你自己。那時候應該怎麼辦呢?碰見這種情況的時候,如果你有這種機會的話,你不妨說:「其實他對方倒無心的,我了解,他做過了事情以後,我跟他談起來,他還覺得滿對你抱歉的。」如果你背後這麼一說,他心裡面這個也就慢慢地舒解,對不對?所以你無形當中就做了好事了,所以記到,說「不會說話的兩頭搬,會說話的兩頭瞞。」如果說為了你自己的利益要去這樣說的話,那是更可怕,更可怕!

[09:14]

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往往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然後呢,往往談佛法上面,說這個不對,這個對。所以說這個對不對,是為什麼?為你這樣。譬如說輪到我去做廚房,或者看見別人做廚房,欸!配我的胃口,然後他說種種理由,要這樣、要那樣;然後這個人要那樣、要這樣,然後呢這個團體起了個衝突了。這雖然眼前是一點小小的,可是使得這個 ……凡是你為了不管什麼理由,使得這個大家共同和合而不和合的話,你的破僧的因就在這個地方,這個是最嚴重的妄語跟離間了。我們現在修學佛法,一開口就在那地方,出毛病就在這裡啊,千真萬確!所以在這我這裡特別強調,不准大家隨便說閒話,說來說去,沒有別的,還是保護大家,你們千萬要注意!這一點是千萬注意,千萬注意!我們要想爬上去是千辛萬苦,要想墮落是容易極了,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氣,你隨便坐在那裡兩三句話一提,你不知不覺當中造了大罪惡了。

[10:28]

由其事故重離間語者,謂破壞他長時親愛,及善知識父母男女,若能破僧,若能引發身三重業,所有離間語。

這個。

[10:43]

由其事故重粗惡語者,謂於父母等及餘尊長,說粗惡語,

所以前面是告訴我們哪,這一點我們常常容易犯,也是太容易了。這個世間呢,在那個什麼?在那個這次講的《大寶積經》上面就告訴我們,這個迦葉尊者就說:「平常我們對菩薩起一念瞋心,或者瞋的行為,這個東西果報不得了!」但是哪一個是菩薩,我們不知道,你怎麼曉得他是菩薩?的的確確有太多的菩薩在這個世間,我們的確認不清楚。我修學了佛法二十多年,現在總算經過善知識的引導,種種跡象看起來是,太多這種。我們現在大家了解,廣欽老和尚他就是那種再來人,他走了我們才說,不走我們不談的。有很多明確的事實,而這種不斷地一直有,既然是這樣的話,你怎麼曉得現時沒有呢?所以我們隨隨便便妄加批評,妄加那個的話,都是對我們造成絕大損害,這個地方千萬注意!平常我們總想到:我在無明當中,我總在無明當中。你能夠這樣想的話,總好!繼續下去。

[12:05]

若以非真非實妄語說粗惡語,現前毀罵,訶責於他。由其事故重綺語者,妄語等三,所有綺語,輕重如前。若諸依於鬥訟諍競所有綺語,若以染心,於外典籍,而讀誦等。若於父母親屬尊重,調弄輕笑,現作語言,不近道理。

這個我們最容易犯,最容易犯。

[12:41]

由其事故重貪欲者,謂若貪欲僧伽,佛塔所有財寶,及於己德起增上慢,乃於王等及諸聰叡同梵行所起增上欲,貪求利敬。

這個貪,這個重的是什麼呢?造寺院裡面,這是最嚴重的。你可以說積功德,這是最好的,不得了地好;反過來的話呢,是非常嚴重,一點的小便宜,貪了,不得了!然後呢,「己德起增上慢」,譬如說我們現在大家共同的話,人家講的什麼,或者人家的德行,自己總覺得:「那有什麼了不起!」哦!這一句話,不得了地可怕呀!我們處處地方要想:啊,不如人家!啊,要讚歎人家!原因就在這個地方,原因就在這個地方。下面是瞋恚。

[13:48]

由其事故重瞋恚者,謂於父母親屬尊長,無過貧苦諸可哀愍,諸誠心悔所作過者,起損害心。

這個是瞋心,對於自己的尊長,或者是貧苦的,或者他來懺悔了,你還呀心裡面放不下。

[14:16]

由其事故重邪見者,謂能轉趣謗一切事,較餘邪見此為最重。

這個是邪見當中最嚴重的一件事情。凡是你的邪見,由這個邪見,而毀謗真實的因果緣起法則的,這個是最嚴重。

[14:35]

又謂世間無阿羅漢,正至正行,此見亦爾。與上相違是輕應知。

跟上面相反的,那個就是輕的,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那麼上面說重的,關於這個輕重的相,你們要好好地自己的細細地觀察一下,自己的思惟一下。平常我們修學佛法啊,剛開始第一步真正要注意的就是這個地方,往往一點點很小的,小的這個善惡,就得到無比地大的果報。尤其是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人,尤其是近事或者居士,乃至於出家的同修們,這一點千真萬確,千真萬確!這件衣服,真是被上的是大幸、大幸,有絕大的功德!但是你弄得不對了,一被了這件衣服,造起罪來是可怕,也是不得了地可怕,不得了地可怕!所以佛經上面一直跟我們說:白衣人,白衣啊下地獄還不大容易咧,但是出家人的話,啊,那容易得不得了!當然反過來說,作功德的話,也是一樣,這個原因我們要注意。我們現在一天到晚,自己也被了,周圍的人都是這個,不是佛寶,就是法寶,就是僧寶。我想我們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

[16:17]

《菩提道次第廣論》一百三十一頁。關於這個業的輕重,我們同樣做一個事,結果往往因為不了解這個,雖然你做小小的一點,說業會增長廣大,固然。這個業的增長廣大是屬於我們內心的,這一點我們還容易了解,容易控制。而有很多啊,它本身因為它的這個事情的特質,就顯出了輕重很大的差別,這一點我們要特別了解。所以往往有的時候,在一個很小的小事情上面,你做好的,感得絕大的善果;惡的,也同樣地感得絕大的惡果。前面已經說了,說這個重的,哪幾樣是比較重的。後面又說〈本地分〉,《瑜伽師地論》上面也告訴我們:

[17:40]

〈本地分〉中說有六相,成極尤重。

這個六種狀態是最重、最重的,哪些?

[18:06]

加行故者,謂由猛利三毒,或由猛利無彼三毒,發起諸業。

這第一個。由於加行而產生的業,重,或者是你加行的時候,由於三毒,猛利的三毒 ─很大的貪心,很大的瞋心跟癡心。現在貪瞋癡的行相,我們已經了解了,那麼如果說跟三毒相應,那個是最重的惡業。下面是「猛利無彼三毒」,那個是善業,恰恰相反,第一。第二:

[18:50]

串習故者,謂於長夜親近修習,若多修習善惡二業。

這就是習慣。這長夜的話,就是我們無始以來,這個目前我們不管是張開眼睛、閉上眼睛,那心理上面,你很清楚或者不清楚,都是。這一個習慣養成功了,真是很難改。現在我們常常自己找個藉口:「哎呀!這個習性難改啊,佛菩薩告訴我們習性難改。」那好像我們領了那個令箭一樣的,說佛菩薩告訴你習性難改,你就不要改,這完全錯了。你要修學佛菩薩,因為要修學佛菩薩,佛菩薩就告訴你這個很難改,你要注意喔!我們要聽懂這個話,你聽不懂的話,一句很好的話,你把它轉過來了。告訴你:「這個是很難改的,所以你要拼命努力去改,才可以改得過來!」這個才是佛菩薩的原意。所以我們現在弄錯了以後,說這個難改的,啊,你就不去改它了,那你修學佛法修些什麼啊?這是我們要了解的,要去了解的。

[20:09]

所以這個習氣還是最重要的,而且這個習氣啊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們自己不知道,你一天到晚就害在這個裡邊。所以我們剛開始修行,一定要真正努力地去克服這個習氣。然後呢要克服這個習氣,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了解這個錯了,然後哪一個是對的。這個錯、對,不是文字上的認識,必定要把文字所指的,就是我們內心當中這種行相你認識。改的時候不是講文字,所以講文字,你講得頭頭是道,然後講完了,變一個大法師,哎喲,這個名氣很大,然後呢這麼多人擁護你,一點用場都沒有。如果你不能在內心上面這個地方淨化的話,那個都是染污的事情,這一點我們要了解。第三:

[21:04]

自性故者,

它本身就是這樣。

[21:08]

謂屬身語七支,前前重於後後,屬意三支,後後重於前前。

這個身口七支當中,殺最重,盜其次,淫第三,越是前面,這個本質越重。然後呢,意:貪瞋癡三樣東西,越後越重,這個我們要了解的,這個我們要了解的。這個貪瞋二相容易了解,這個癡相、邪見,尤其是邪見啊,最難了解。不要說外道這種邪見,就是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很多同修佛弟子們,這個基本的概念都弄不清楚,這個基本的概念都弄不清楚。

[21:58]

我現在聽見太多這種似是而非的那種說法,今天早上還有一位同修跟我談起這個問題,其實這個話我聽見不曉得多少遍了,太多人都犯這個毛病。他常常說我們現在這地方,譬如說我們要努力去做,他總覺得這個有護法,他如果做得不對,護法會護持他、會排斥他,把那個責任都推到護法頭上。然後呢,有的人做得很成功了,其實他做錯了,他完全是做的世間那個事情,然後說,他如果說做得不好的話,護法怎麼會護持他呀?這個概念你們說對不對?表面聽起來好像很對,表面聽起來好像很對,實際上這裡邊大有問題。

[22:49]

護法絕對會護,但是護法只要護法,不是像我們想像的護。假定說真的樣樣是護法在護的話,現在這個時候絕對是正法,對不對?是不是很清楚?非常明白,有護法要護啊,難道這個護法會不護持佛法嗎?為什麼從正法而變成像法,現在變成末法,護法到哪裡去了?這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地說明了這件事情嗎?所以我們動不動說護法,護法是什麼?就是如果你自己能夠真正如法地去做,護法會護持你的,這一個叫護法。你如果亂七八糟顛倒來的話,這護法可不一定護你喔!護法所以護的「法」喲,你跟法不相應,護什麼法?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23:44]

反過來說,如果他真的是以世間的標準來衡量護法的話,那盧勝彥應該對的了,他的事業做得這麼大,你看他一個人創出這麼大的局面來;一貫道這個事業創得這麼大,那不是護法在護他嗎?他在那裡也是拜的佛啊!這概念很明白,所以你們不要糊裡糊塗。這個邪見跟正知見兩個字,不是說我們看一點文字,啊!那隨便講一講,看一點行相啊,這個裡邊有它深刻的意義。所以首先我們修學佛法,第一個應該一個正確的了解,說我們在長夜無明當中,好好地努力啊,我們這個起心動念,實在是大成問題啊!所以這一點是我們應該特別、特別注意的地方。再下面:

[24:38]

事故者,謂於佛法僧諸尊重所,為損為益。

由於你所作這件事情的本身而判輕重,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恩田、尊敬之田,這種。譬如說佛法僧,那個是最重的地方,以及自己的父母師長等等。三寶當中就是三寶,在家的就是父母師長等。如果說你有點損的話,一點小損就大害;然後呢你益的話,好好地做一點小小的供養,就得到的大福,這個是第四點。第五類:

[25:26]

所治一類故者,謂乃至壽存,一向受行諸不善業,未曾一次受行善法。

所治就是我們所對治的,那種問題本來是修學佛法要對治的,這一類東西當然都是壞事了,這個壞事就是我們修學佛法對治的。說你「壽存」就是在你一生當中,一向你做不善,沒有做過一次好事,這個不善都是要對治的,結果你偏偏都忙這個,那是最嚴重的。所以第五個是專門講惡的那一類。第六:

[26:04]

所治損害故者,

那是專門講善的,就是說對治損害了的,經過你的對治,懺悔損害了的。

[26:13]

謂永斷除諸不善品,令諸善業離欲清淨。

當然從開始的時候,你怎麼曉得它的過患,然後呢生起了厭離,然後如法地行持,先降伏它的現行,到最後斷除它的根本,能夠把這個不善的東西統統清除掉。那個,這個第六一類是善,這個特別重。

[26:41]

《親友書》中亦云:

除了這個〈本地分〉,再引那個《親友書》。本地分是相宗,是《瑜伽師地論》上面的,是彌勒、無著菩薩傳下來的;《親友書》是龍樹菩薩,主要是性宗傳下來的。他就說: .

[26:58]

「無間貪著無對治,從德尊事所起業,是五重大善不善,其中應勤修善行。」

有五樣東西,「無間」就是時間,「貪著」就是猛利的貪心,沒有對治。那麼還有呢,從有德的,有德的,下面說就是三寶等等;尊重就是父母等等,有恩的。這五樣東西啊,做一點好的,就得到大的果報;壞的,得到大的惡報,這個都是最重的。他下面說:

[27:36]

其三寶等為具德事,其父母等為有恩事,開二成五。

這容易明白。關於這裡我提一個公案給你們看看,這個公案是在《德育古鑑》以及《感應篇彙編》。所以在正式講那個公案之前,如果你們已經看過的,你們馬上可以曉得。那個山西地方,有一個人姓王,叫王用予。那個時候古代的人,他們念書人都非常重視供養這個文昌帝君,所謂文星,的確。然後呢一方面供養,一方面遵照著這個,他非常講究世間的德行。真正古代有功名的話,都要看他所積的福德,稍微有點虧損,往往本來得到的就削掉了。那麼他們以前都組這個文昌社,大家一定行種種的好事 ─戒殺、放生,雖然不一定吃素,但是初一月半,六齋啊,乃至於不吃牛啊等等,那麼惜字啊,做很多。他也做非常多的好事,那麼他有一個同社當中,一個姓薛還是什麼,我名字忘記掉了,他很早就進了學,換句話說考取了秀才,以後怎麼爬也爬不上,這樣,怎麼爬也爬不上。

[00:06]

那麼有一天他晚上作夢,那夢到這個,到這個文昌帝君那個地方去,然後呢文昌帝君召見他,給他解釋一些問題。然後他就說你平常什麼地方對,什麼地方不好。哎呀!他聽了心裡上非常警惕,然後他就代自己的一個朋友,姓薛的去請求,「他這個人平常在我們社裡邊是很好的人,他做事情很認真啊,那他為什麼考中了秀才多少年來,他下面就升不上去,什麼原因啊?」文昌帝君怎麼說?他說翻開那個功德簿看看他。然後那個判官翻開來,他說他表面上做得很好,實際上心裡不相應,尤其是對他的父母。他就用兩個字來說明,叫「腹誹」,我這裡寫一下給你們看看。「腹」就是肚子裡面,腹誹,「誹」就是心裡面不同意。他父母面前,他當然,因為古來的人都很講究孝順的,父母告訴他怎麼樣,他心裡面是,不會違背他。但是他心裡面,儘管你嘴巴上面給他講,他也心裡面,好像表面上做得很好,他心裡面總歸嘀嘀咕咕不同意。說這種人怎麼談孝順呢?樣子做得很好,實際上他逃禍都來不及,還要求福啊,哪裡求起?

[01:50]

這個上面這種公案。所以我為什麼鼓勵你們去看,在這個地方講業,業的道理,可是這個業的道理,你必定要透過我們第六意識,認真地去思惟觀察,如果你不經過深刻地思惟觀察的話,這個很難得到肯定的認識。因為這個不是眼前見得到的事情,那麼為了幫助我們起見,尤其是我們現在所以做不到,原因因為什麼?因為我們平常的業太重。業的最大的原因,就是都在這個六根門頭在轉,這個心是非常之粗暴,看見那個東西就跑掉了,聽見那些又跑掉了。然後呢,望了以後吃了個東西,心心念念掛在這個上面;跟人家稍微一點點小小的事情,腦筋老記著這種事情,這個心老被著這種境界在轉。所以那個時候你幾乎沒有可能能夠靜下心來,如理如法地去思惟觀察這種事情,那時候唯一對我們的幫助,就是你多看這種書。然後呢看了這種書,就像眼睛看見,喔!說看見這個人你看,做了一點點小小的好的、壞的,馬上遭到這樣的一個,或者大的,或者是壞的,對我們內心當中生起很大的策勵,有這麼大的好處!

[03:22]

除了這個好處以外,你不看這個好的榜樣的話,你就在這個壞的榜樣當中轉。所以這個兩者之中差別,是不曉得差得多多少少,這是你們要了解的。所以別看說《德育古鑑》這種,好像這是世間的書,是的,現在我們這裡講下士道,這個就是整個修學佛法的根本。而這件事情呢,共下士、共世間的,這個行相,典型的行相都在這個地方。道理在這地方已經告訴你,然後你從這地方看見那個樣子,一看的話,你就產生很大的警惕。你才能夠從外面耳濡目染,從聲色犬馬當中,看那些莫名其妙、無關緊要的,今天天氣哈哈哈,乃至於什麼張三、李四,這種事情上面轉移過來,那個時候我們就有機會上去了。

[04:18]

所以平常的時候,如果我們除開看這個本論,理路認識之前的話,務必要多看這一種因果故事,以及祖師的傳記。祖師的傳記是策勵我們說:啊,那些祖師們是這樣啊!叫你看了真是 ……。我每看到這種祖師傳記,總沒辦法,忍不住熱淚盈眶,有的時候乾脆就放聲痛哭,也覺得高高興興一點;想想他們這樣,這是策勵自己的。然後呢看這種因果故事的話,那個典型的例子擺在這裡,叫你不能放縱啊!它那個心情就是這樣,你心裡一動,馬上來了。所以以前那個功名就是這樣,往往這個壞事還沒做,他心裡面動了一個壞念頭,或者什麼在計畫當中,完了!他那個功名就削掉了,這樣啊!所以這是我們從這個地方特別說明,我們要了解這個業的情況,業不是外來的,都是我們自己造的,而一切的苦樂都從這個上來的。現在我們繼續下去,那麼上面從兩個不同的來源、不同的傳承,告訴我們輕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