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61L7~P161LL3

手抄頁/行: #9 P179L1~ P192LL1

音檔起訖: 70A_0201~70A_2930

廣論時時聽          

 

[02:01]

思惟宣說五種取蘊總為苦義分五。

平常我們常說「五陰熾盛」、五陰熾盛,到底怎麼個熾盛法呢?那麼這一個地方說一下。實際上呢真正這個思惟這八苦當中,真正最重要的歸結起來,就是這個最後那個五種取蘊當中的這個苦。我們修中士道的重點,重點就在這個地方,現在把這個我們好好地學一下。

[02:37]

謂是當成眾苦之器,及依已成眾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於此諸苦當數思惟。

這五個取蘊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所謂的五蘊。「色」,就是我們現在的色身,有色身,形色所成的,然後呢「受、想、行、識」,那是心蘊。「識」,最後那個識是識體,它識的心所法,它識的功效 ─受、想、行三樣東西。那麼總合起來呢,有這個五個大類的東西,合成功一種身心相續,這個身心相續在五趣當中是不斷地輪轉,所以叫「數取趣」,不斷地在這個輪迴當中輾轉,這個東西 ─五蘊、五取蘊,平常我們說的「人」。這個人擺在自己身上那就叫「我」,一切問題無不都從這個上頭出來的,這個是整個的一切問題的根本。現在我們看看,這個東西是什麼?我們平常所要求的一切一切,無非都在忙這個,無非都在忙這個,現在看看這個是什麼?

[04:13]

說這個東西,「當成」,將來還沒有成之前,那所以說將來會得到。當你得到的時候 ─眾苦之器,對於未來來說,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器」就是個器皿,譬如說我們這個茶杯裝水的,現在這個五取蘊呢是盛苦的。這個東西將來一旦成就了,幹什麼?喏,就是裝一點苦,沒有別的,它這東西就是這樣。「及依已成眾苦之器」,已經成就了呢,一切的痛苦是依這個上面而來的,這個東西有這樣的不理想,除了苦沒有別的。然後呢本身就是「苦苦器」,它本身就是苦苦,對於苦的東西當然是苦!這個苦,哪裡?就在身心上感受的。那麼還有快樂呢?對不起,快樂是「壞苦器」!它快樂是壞的,它壞的時候,你也痛苦得受不了。還有呢,「行苦器」,平常的是雖然並沒有感受到苦樂,對不起,它停不住的,諸行無常,永遠向前推衍。推衍的結果呢,你總還在這個苦當中轉,對於這個應該數數思惟。

[05:41]

我們真正應該認識的,指的苦諦,特別從這個地方,這是根本。這個各式各樣的因很多,平常我們討論問題這裡要注意喲!就是我們必定要把握住根本何在。平常我們往往學了很多東西,你所看見的也許你很有道理,可是總在枝末上面轉,結果看了半天把握不住這個根本,走遠路,乃至於越走越遠,這是我們需要了解的。同樣地,修學佛法最重要的,你必定首先要把住根本在什麼地方。平常我們真正講的苦,各式各樣的,歸納起來無非要找到:欸,是苦!那麼你要除掉苦,根本在哪裡呢?這個你必定要首先認識它。

[06:36]

同樣地,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現在這個佛法是浩如煙海;不要說佛法浩如煙海,三藏當中我們說,唉呀,我們下腳第一步 ─戒,戒又這麼多。啊!然後這個東一部、西一部,大眾部、上座部、一切有部,乃至於你的的確確不曉得從哪裡下手!是在任何一方面,你要找到它的最主要的根本,從這個地方,那麼然後呢從根本上面把握住了,慢慢接到枝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也唯有這樣才能夠解決,要不然這個問題總歸不能解決。那麼現在我們這裡看下去:

[07:22]

其中初者,

這第一個。

[07:24]

謂依受此取蘊,能引來生以後眾苦。第二謂依已成之蘊,

這只是當成的,一受了這個取蘊以後,受了這個取蘊,就因為 ……譬如說我們現在有了這個五蘊以後,我們造種種的業,將來一切的以後的苦都是現在造,然後呢引來以後的,引來以後的。然後同時對現在來說呢,一切的苦也依於現在,所以它現在固然是苦,同樣也引發以後。當你引發以後,以後這個現起的時候,它又再引發以後,永遠這樣地增長。現在的苦是什麼?

[08:15]

為老病等之所依止。

前面說的生、老、病、死,然後呢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都從這個上面,所以它那個根本就在這裡。

[08:28]

第三第四,謂彼二苦粗重隨逐能生彼二。

那麼第三、第四呢,就是苦苦跟壞苦,這個兩樣東西是為什麼呀?因為由於這個當成的五取蘊,以及已成的五取蘊,這個兩個上頭「粗重隨逐」。就是這個我們的身心,是煩惱雜染所感得的,這個煩惱雜染所感得的內容,無非是異熟、等流、增上輾轉相應,一直在這個「種、現」輾轉地流轉當中,所以這個叫「粗重」,一直不斷地在這個上面。由於這個輾轉地引生,所以無非是苦苦、壞苦。那麼最後一個行苦呢,

[09:33]

第五謂初成取蘊,即便生為行苦自性,

一開始那就一直在行當中,實際上所以說一開始的時候,就是在我們感受得到的這個情況之下。那以前有沒有?有,只是我們感受不到的。實際上這個行蘊,從無始以來,一直從來沒有停過地一直在進行當中,這個真是問題的中心。

[10:06]

以一切行為宿惑業他自在轉,是行苦故。

因為我們現在的一切諸行是什麼?以前往昔的無明,由無明所造的種種雜染之業所感得的,所以必定還是按照這個惑業的行相來轉,一切都是惑業來決定的,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必然之間,會隨著這個因行而向前流轉,這個是行苦。那麼關於這個,

[10:53]

於三苦時此當詳說。

苦苦、壞苦、行苦,這個下面會詳細告訴我們。為什麼他下面還要詳細告訴我們呢?因為這個是根本,最主要的根本。你認得了這個取蘊的特質以後,那個時候你才會產生大厭離,要不然我們一天到晚就忙什麼?忙這個東西。實際上呢這個才是我們的生死根本怨家,生死根本怨家!所以佛一再告訴我們,這個東西是一無是處,一無是處啊!這唯一的好處是什麼?湊現在這個東西能夠修行。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你為了修行,你還逼不得已地要吃的、要住的。那吃怎麼辦?去討飯,討到什麼只要塞飽肚子就行;住呢,唉呀,你哪裡都可以,樹下一宿就得。現在我們呢遠不止此,因為我們不認識,所以一天到晚就講究這個東西,一天到晚講究這個。因為講究這個呢,一切的煩惱是由此而生,一切煩惱由此而生!

[12:12]

實際上我們也可以感受得到,在家人忙些什麼?說到最究竟的,這個是兩大主題之一,兩大主題之一:一個是生命的保持,一個是生命的延續。生命的保持就是為這張嘴巴,就是這樣。然後呢我們出了家以後,照理說要解脫這個東西,實際上呢因為這個根本問題沒有認識,所以一天到晚是還忙著它。那個嘴巴是啊,那真是,說起來,不管你怎麼說得頭頭是道,一跑到那地方問題都來了,問題都來了,還有種種的藉口。這個原因為什麼?就是我們對這個基本的概念不認識。

[13:07]

前面儘管講很多苦,是的,可是他找不到根本。現在這個地方,把那個根本找出來了以後,到那個時候,你把這個根本問題解決了。當這個根本問題解決了,前面所有的苦,都是由於五取蘊而產生的,當那個五取蘊的問題解決了,連根拔除了,上面的都沒有了。所以要說前面那些問題的,為什麼?就是策勵你對現在的這種狀態,感受到絕大的不如意,然後呢那個時候你努力地,去要找解決這個問題。要去找解決,然後呢你追根究底找到根本,於是就拔除了。

[13:53]

這個概念為什麼一再強調?為什麼佛在前面的時候告訴我們?這是我們現在處處地方,為什麼必須要知道?說你要講修行,是的,那麼你從哪裡修行起?如果你不了解這個,你修了半天,那不是空忙嗎?因為你摸到的只是邊邊的一部分,說要修行、要修行,有很多人就是這樣:唉呀,最好我去修行,你忙這個幹什麼!你為什麼要修,修些什麼啊?他也不知道!那既然不知道你怎麼修?另外一種呢,說那我要懂道理的,忙了半天越走越遠,文字上面越扯越不曉得扯不清去了。所以在這個地方再強調一下,強調一下,你必須要把握住這一些問題,把我們有限的精力集中在這個地方!然後你把那個中堅問題解決了,好!下面自然就跟著也都解決。

[15:03]

下面再說,說現在我們了解了,原來這個問題在這裡。反過來,假定你對這個問題不了解,那什麼現象呢?

[15:16]

若於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求解脫心,無發生處。

假定關於這個問題,換句話說,五取蘊的本質是什麼東西,你根本不認識。因為它本質是苦的,你不認識是苦,既然不認識苦的話,我們還直覺得這是我,快樂得很啊!要營養,要長得胖胖,要長得肥肥,然後呢要求它舒服,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切問題都來了,當然,哪可能發生真實厭離!現在前面已經了解了,所謂解脫是什麼?就是從縛著當中解開來。什麼是縛著?惑跟業。這個惑跟業綁著什麼?就是綁著我們這個五取蘊。所以你必要在這個五取蘊上面,產生絕大的厭惡,求解脫的心。那個時候才進一步去找,它什麼原因而綁著的等等,整個的修行佛法的根本從這裡。

[16:38]

現在既然你不了解,於是就不能發起真實的厭離心;既然不能發起真實厭離心,你求解脫的心請問從哪裡發生起?因為你要解脫,所以那個時候你要去求種種解脫的方便,修那個道。那個時候才會有:啊,持戒是必須的!在這個基礎上面,念佛也好、參禪也好、學教也好。現在關於這個問題你找不到,沒有把握住,然後你說念佛、持戒,然後你說參禪、打坐,你坐,幹什麼啊?你幹什麼啊?你作了很多學問,你為什麼?我們不是在無的放矢嗎?所以前面說這個問題你沒解決,就像射箭,就像我們打靶一樣,靶在哪裡不知道,拿了槍朝天亂放。朝天亂放那最多浪費你子彈,我們現在是亂放的話打死了很多人,然後呢你就賠這個命欸!我們就是做這個事情。

[17:46]

所以這一點大家不必忙著去修行,你必須忙著 ─我為什麼要修行!然後你有了這個,然後再找你修行的方法,那個時候你覺得:啊!這個方法配我的胃口,適我的根性。然後你全部精神,你自然解決嘛!哦,曉得現在這只有念佛,於是你聽見了牢牢抱著一句佛號,不管人家天塌下來,那是人家的事情。如果你發大心,「等到我去了,然後回過頭來幫助別人」,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你持戒,你只要把握住一個,哦,那戒上面告訴你,你能夠這樣清淨的話,小則生人天,大則得解脫,你全部精神貫注在這個裡頭。乃至於,所以為什麼人家說「乘急戒緩」,它的目的在什麼?在這裡,你把握住這點的話,你乘急戒緩也可以解脫。否則的話,對不起,那一定出毛病的,因為戒是根本嘛!

[18:56]

為什麼講乘急戒緩也可以解脫呢?他到那個時候來講,「喔,這個是根本啊!」他一定要全部精神把那個根本問題解決。所以他把那個根本的,持這個戒本來要三具,身、口行持一點都不能錯,那時候他發現:只要把他的意把握住了,其他枝葉慢慢地再來,這樣。所以如果是念佛的話,他腦筋裡除了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了,當然解脫!然後參禪的,他一天看著是「念佛的是誰?」、「拖著這個死屍的誰?」一定要找到它。欸,結果找到它了,跟空性相應了,那當然問題解決了。所以人家古人所以說「乘急」,是從這個地方急起啊!我們現在講乘急戒緩,緩了半天,乘急不急,戒又緩掉了,不墮落,到哪裡去!反過來說,那好,我們戒急了,它戒為什麼教你急呀?它目的還是這個,告訴你這個是生死的根本,不可以做啊!要在這個地方擋住!啊!於是你內心當中戰戰兢兢,因為了解:我們對事情的真相,凡夫畢竟是凡夫,不可能了解!

[20:14]

所以有一天一位同修來跟我談,他是一個非常精采的人,哎呀,曾經弄過那個戒律。他當時告訴我:真正我們弄這個東西要到羅漢。我非常讚歎,一點都沒錯,為什麼?我們到了那個時候,心裡才不會被現行煩惱所轉,那時候你能客觀地見到這個問題。這個話是對的,可是我們現在做得到嗎?這個我們不談,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我們雖然做不到,可是我們要問現在我們因地上面忙些什麼?哪!就在忙這個。你把握住這個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儘管我們不可能把這個東西的問題,能夠圓滿地把握住,不怕!根本在哪裡你把握住了,你只要在這個地方下去,那一定問題解決!而這個戒的真正的目的在哪裡?就是這個。否則的話你如果弄不到的,然後戒行、戒相上面,喔唷,這個、這個,這個、那個,弄了個半天還是越走越遠了,這個我們必須要了解的。

[21:23]

所以在這個地方他告訴我們:假定你對這個的生死取蘊的自性,沒有真實地了解的話,你求解脫的心無發生處。現在出家修行的目的幹什麼?前面告訴我們不但是單單作一個羅漢,作羅漢你八關齋戒也可以解決,你何必這麼行?沙彌也可以解決,像均提沙彌等等,你何必弄個兩百五十條這麼難行,得到一點的義利啊?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啊!所以這個是它的根本哪!

[22:07]

於諸有情流轉生死,亦無方便能起大悲,

對自己呢,發厭離心;然後因為自己了解,原來這個東西這麼個可怕法,這個問題都在這個地方,由此而推己及人,那麼那個時候發大悲。所以大悲,必定自己深深見到這個東西的可怕,然後你憐憫別人。現在你對這個東西都貪著難捨,你憐憫,你憐憫些什麼啊?那不是完全顛倒了嗎,完全顛倒了嗎?所以這地方很明白的,是沒有厭離心絕不可能有大悲心,所謂大悲心那只是騙騙人。不過在這個地方我們有一點要注意哦!這是理路是我們清楚,然後呢行持上去的時候,必然地先了解了理路慢慢上升。所以我們是一個凡夫,你問我:你有沒有厭離心?我懂得厭離心,有的時候碰巧,碰到一點點,經常狀態只是策發自己 ─就因為自己不能厭離所以策發!但是我雖然現在連厭離心做不到,可是我的目的是要成佛,所以我時時提醒我要發大悲、大菩提心,這個絕對正確的,絕對沒有錯。就是你了解了這個理路,然後一步一步策勵自己上去,這個是正確的路子。

[23:41]

所以剛才講那個道理,一開頭你一定要圓滿地認識,不是圓滿 ─正確地認識,然後呢步步上升,你就不會走冤枉路,這個是它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那隨時弄錯了,欸,弄錯了,拉回來;弄錯了,拉回來,那麼那個時候大家師友之間啊,就產生了最好的互相的助力,這個根本的問題。所以現在人家說:「哎呀,我是個大乘菩薩,這個出離心這個都小乘行者做的。」我也不曉得他這個佛法是哪裡學起?至少在我是不懂的。我看見龍樹菩薩,人家都說這個是「八宗共祖」,最了不起的,無著菩薩,不管是哪一個完整的傳承當中,說得清清楚楚,他那個大悲心一定從這個上面發生的。是,等到他啟發了大悲,他主要的一天到晚,那個時候忘我而忙別人了。所以他那個形象上面,的的確確是跟那個全部精神貫注在只解決自己問題的形式,有一點差別。但是你根本地深入去探索的話,這個內涵本質是完全一模一樣。內涵是什麼?喏!這些數取趣在生死當中痛苦,他要把他從生死當中透脫出來。他深深地了解這個取蘊的本身是苦,這一點絕對共同,絕沒有例外!這一點沒有,沒有佛法!所以這一點我們必定要了解的。

[25:35]

所以現在第一個概念從這地方,我就非常歡喜,從做不到這一點來說,我常常覺得難過;從了解這一點來說,我無比地歡喜。唉呀,我覺得在今天這個末法時代,大家這麼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不曉得什麼是好,居然最完整、根本的教法在這裡,啊,感到無比地慶幸!如果我們不是宿生有相當的善根,碰不到。為什麼?業感緣起,就是這樣簡單。你沒有積這個善根絕對碰不到,想到高興啊,想到高興啊!然後推動著自己,趕快努力。既然前面告訴我們有這麼事情做不到,現在又了解了怎麼去做,這個力量就來啦!一個是拉你的,一個是推你的,又拉又推那當然上得去。

[26:38]

所以當你感著得拉了歡喜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歡喜到別的地方去了,趕快想想:唉呀,我還有這麼多錯!所以那個拉到別地方歡喜心,就被這個苦切的心情把它對治掉了,變成功推的力量。結果那推、推、推、推,推得太緊了,到那個時候心裡面又換一個想法,變成拉的力量,啊,心裡又歡喜!這樣狀態當中,不管你是歡喜也好,不管你是悲切也好,方向總歸是一路向上,這個是我們這個地方應該了解的,應該了解的。

[27:17]

然後呢方法上面,同樣地我們要認真探討,儘管,是!無不是走這個出離的路,不管是自利利他,但是那個方法萬一弄得不對的話,我們以為做對了,結果走、走、走、走,走到邊路上面去了。就像剛才說的,喔,又講修行,結果呢他自己不懂得道理;然後呢要講道理,又把握不住這個中心,諸如此類。

[27:50]

故隨轉趣大小何乘,然此意樂極為切要。

所以不管你大乘小乘,這個概念、這個認識最最重要的,這個是問題的中心。到了這裡我們大家曉得:為什麼現在我們好像要學很多東西,卻以本論為先,大家了解了,喏,就這個。你把握住這個根本,然後你才曉得:啊!那個時候我要學什麼?要學戒。戒的目的什麼?在這裡啊!嗯,那就對了。然後你曉得要念佛,哦,為什麼要念佛?原來這樣啊!那持戒等等無不在這個上頭。所以你把這個概念把握得住,學什麼就成什麼!

[28:39]

發生此者,亦隨當從無垢聖語,如量解釋,先正尋求清淨了解。

欸,曉得了,那麼又告訴我們學的次第呢?那麼這樣的一個重要的真正聖道的命根,它這個根本怎麼發生的呢?唔,必須要隨「無垢」。他不說正確而講無垢,妙了!有的時候我們正確,這個對了,但是對不起,你這個對、他那個也對、他那個也對,這個這麼多「對」當中,這一個地方也許有的是枝末,有的是根本,你要轉圈子。他反過來 ─無垢,就是說他這個絕對沒有錯的,都是正確的、正面的。所以這個用反面的反顯,跟正面的提示,兩個的差別我要說一下:正面的提示提出來了以後,有的時候有漏洞的;如果反面反顯的話,換句話說,他把錯誤的地方整個地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