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216L1~P217L3

手抄頁/行: #12 P192L2~ P205LL3

音檔起訖: 94A_2719~94B_1900

廣論時時聽          

 

[27:19]

若爾於彼由修何事能斷貪瞋,謂修二事。

那麼進一步,我們說:對呀,這明明是他是親愛的人,親愛的人嘛難免喜好囉、貪著囉!明明是你的怨家,怨家嘛當然我們發瞋恚囉!你怎麼辦能夠對它捨掉呢?欸,他告訴我們哪,這裡進一步,前面先說道理,道理告訴我們了,就告訴我們怎麼個修法 ─修兩件事情:

[27:54]

就有情者,謂念一切欣樂厭苦,皆悉同故,緣於一類執為親近而興饒益,於他一類計為疏遠,或作損惱或不饒益,不應道理。

說第一個,你就對方來說 ─有情,對方來說。就他來說,你不是要利益他嗎?那麼沒有一個人例外的,沒有一個人例外的,大家都希望快樂,大家就厭惡痛苦。就他來說,沒有一點差別,人是這樣,畜生是這樣,不管是哪一個。現在你對他,說有一類要給他好處,有一類要疏遠哪;給他好處,或者疏遠,這個不合理、不合理。這個是就他那一方面,這個很明白啊!那麼另外就我自己方面,就我自己方面那怎麼辦呢?我自己說:明明是這個有情的人,我歡喜啊;這個瞋恚的人,我討厭哪!他下面就告訴我們怎麼辦呢?

[29:06]

就自己者,當作是思,從無始來於生死中,未經百返為我親屬,雖一有情亦不可得,於誰應貪,於誰當瞋,

嗯,你如果能夠這樣地觀察,我們眼前所以是凡夫,陷在眼前境界無明當中。實際上,我們無始生死當中,就在凡夫當中已經轉了不曉得多少趟了。轉了多少趟當中,大家沒有一種關係沒有發生過,各式各樣的關係都有過。所以你隨便要想找一個人,說這個人跟你沒有任何關係的,找不出來。任何一個人,都跟你有各式各樣的關係。

[00:06]

是你的最親愛的人,也你的大對頭,也你的毫不相干的人。既然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話,你然後分他、這樣分,這有什麼好分的呢?就像我們平常相處的,今天好得要命,明天吵得要命,到後天又是如此,後天又是 ……。你天天這樣,你還何必再忙這些事情?這不是毫無意思嗎?就是這樣。所以啊,如果你能夠懂得這個道理,放遠了眼光去看的話,那問題都沒有了。

[00:40]

此是《修次中篇》所說。

那這個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這個是性宗的修行的方法,特別地告訴我們有次第,這個初、中、後三篇。

[00:55]

又於親屬起貪愛時,

那麼其次「起貪愛時」,再引經上面,這個經上面:

[01:00]

如《月上童女請問經》云:「我昔曾殺汝一切,我昔亦被汝殺害,一切互相為怨殺,汝等如何起貪心?」

如果說你起貪心了,起貪心的最好的對治,就想:「唉!以前啊,我也殺過你,你也殺過我,這樣地大家互相殺,有什麼好貪著的?」

[01:25]

及如前說無定過時,一切親怨速疾變改所有道理,

在前面,我們想那個六苦當中說過了。在生死輪迴當中,沒有一定的,一下親得要命,一下怨得要命。所以當你想到親的時候,你想一想怨,想到怨的時候,想到親。你這樣一想的話,就是正好把它扳平:好囉,好囉,沒有什麼好想的。心裡面就行了嘛!這樣,很快地就把那心弄平了。

[01:52]

當善思惟,由此俱遣貪瞋二心。

你只要善巧地思惟這個的話,這兩樣心裡面哪,就把它淨除掉了。

[02:03]

此取怨親差別事修,故不須遣親怨之心,是滅由執怨親為因,所起貪瞋分黨之心。

他每一個地方,他又來告訴我們,現在這個是什麼?取怨、親的差別。就是說,你在這個 ……是,這個人本身,一定的,我們人在世間當中,自然這個人比你親近一點,這個人比你疏遠一點,乃至於這個人怨家,這個是事實擺在這裡,這個也你不去管它。而真正重要的就是說,當這種境界現起的時候,你內心當中親的人哪,你對他,哎呀,貪著之心,要遣除掉這一個;怨的人,你排斥之心,要拿掉這一個。剛才說過了,在這種狀態當中,你能夠做好了,一切任何的境風,你的心裡邊就在捨當中,不為它所動。我們不要以為如如不動哦!離開如如不動,還天差地遠哦!現在我們心裡面一天到晚跟境風所轉,我們說:「不分別,如如不動。」那真是顛倒不異!所以這個次第我們,我所以這樣提的話,千萬要注意每一個地方的行相,你必定弄得清清楚楚。要不然的話呢,你隨便一開口也錯,一聽哪,也弄到不曉得哪裡去啦!嗯,下面繼續說,

[03:27]

引發一切成悅意相者。《修次中篇》云:「慈水潤澤內心相續,如濕潤田,次下悲種易於增廣,

那麼有了這個平等的心,進一步就告訴我們,怎樣辦呢?欸,那個時候引發悅意相了。要慈水,能夠潤澤你內心的相續,當你內心經過了那個慈悲潤澤了以後,像那個田哪,先滋潤了,然後滋潤了以後,下那個悲的種子,它易於增廣。

[03:57]

故心相續以慈薰習,次應修悲。」

哦!那個時候,我們在這個上頭啊,就可以先引發悅意,先修悲心。

[04:08]

所說慈者,謂於諸有情,見如愛子悅意之相。

這個慈的內容,就是對一切有情啊,就像可愛這個獨生兒子那樣的可愛法。

[04:19]

又此所說由修等捨,息滅貪瞋不平惡澀,如調善田。

那麼修這個悅意相之前,先要什麼,這所以為什麼先要修內心的這個「等捨」。先把這個內心當中不平的這個惡念,「粗澀」就是不平的那個貪瞋之念,弄乾淨。就像先把那個田,先把田弄乾淨,弄乾淨了以後,弄平了,然後加慈水,然後呢灌那個悲種。所以他這個下面說明:

[04:54]

次以見為悅意慈水而潤澤已,下以悲種,則大悲心速疾當生,應當了知極為切要。

你能夠照著這樣的次第去一步一步欲修的話,那個大悲心啊,很快生起來。「應當了知極為切要」,這個話,這樣子最快速的,這樣最快速的!所以現在我們這裡呀,修行儘管還沒有行,但是馬上用得上剛才說那個道理。喏!這個是最快的,也是唯一的,現在大家都懂了吧?這個概念我們必定要先建立起來。建立起來了以後啊,你自己曉得這個是沒有退路。不是沒有退路啊!我們所以要退的原因是什麼?求安樂。結果你發現,退下去的結果是只有苦,一條路,而且大苦!進前去雖然是苦,小苦卻是大樂!現在我們處處地方為求一點點快樂,那個時候你了解了正確的行相,正知見得到了以後,為什麼說到最後一定會走上這條路的原因,現在大家了解了沒有?喏!就是這個地方。所以如果是這個概念還不懂的話,你不必忙,只要這個概念建立起來,這個修行是一定成功!而且是最快速、最圓滿、最好!

[06:26]

今天《菩提道次第廣論》兩百一十六頁,兩百一十六頁。那麼現在這個地方,就是「正修」啊,正修修習菩提心,正修菩提心。那麼正修菩提心當中呢,前面已經說了,引發這個心要什麼條件;然後呢根據這個條件,來正式地策發這個心裡面。前面所有的這個辨,這個地方現在大家已經了解了,說真正圓滿教授,真正無垢正確的這個指導,它每一個地方辨得這麼細緻。然後你把這個兩個跟以前一比的話,立刻就有這個感覺。

[07:26]

以前我們聽見了這佛法,哎呀,感到非常歡喜啊,好得不得了啊,人人想求啊!這個是非常好的現象,種一下一個種子。當你真正想努力深入,要想契入的時候啊,就不得其門而入。感受上的好的,說起來是圓融無礙的,但是呢做起來的話,卻像什麼呢?像這個摸著一個人家說水上葫蘆一樣,你碰上,它就跑掉了,碰上就跑掉了,碰上就跑,你怎麼抓也抓不住,怎麼抓也抓不住!所以弄了半天啊,就莫可奈何。幸好還有一個法門,那麼我們也只有這一個法門,說:「啊,念佛啦!」所以這個叫作末法的善方便。現在你正確地了解了這個方法以後的話,你由這個次第是步步深入。同樣地你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念佛,這個方法來念佛就上品上生,如果你修其他的法門,照樣地,任何哪一個法門,你都可以如理如量地達到要達到的量。所以達到多少,那是看你自己的認識跟精進。

[08:56]

現在呢,我們繼續地把它那個每一個部分,一步一步地順著次第來了解它。上次講到說,啊!我們正式要修的時候,先要慈水來潤澤我們的這個內心身心相續,身心相續。有了這一個,然就呢就像種田一樣,把那個田啊,先把它不平的硬塊什麼等等,把它弄乾淨了,然後呢,再以慈水來滋潤它。這樣做的話,那麼這個悲的種子就很快生起。所以兩句話,「應當了知極為切要」,那這個才是最最重要的部分,這個才是我們應當了解的。

[10:05]

所以我們剛才說,前面之所以聽得歡喜,感覺得又覺得圓融無礙,又這麼好,而所以無從下手的話,你望洋興嘆的話,實際上就是你沒有抓到這個根本。所以現在我們哪,了解了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進一步認識的。有了進一步認識以後,產生的效果是什麼呢?以前這個只是種一點的善根,現在卻是結的善果。

[10:46]

我們立刻可以回想一下,在講十二因緣的時候,說感果快則兩生,慢則三生。實際上那個三生哪,真正說起來,時限是無量阿僧祇劫。那麼這個三生就是說,你種下那個種子,要快的話兩生,慢的話第三生。第三生靠什麼?就是那個種子啊,經過如理如法地去滋潤它。那麼以前呢我們雖然聽懂了,雖然歡喜,可是你沒有方法,不曉得怎麼去滋潤它啊!不曉得怎麼滋潤它,說:「好啊!」大家說好,說了好了半天,就像天上的人造衛星一樣,好是好,你只能望望它!只能望望它,其他的就不行了。現在是不但的好,你曉得怎麼登堂入室,它就可以把你送到天外,超出我們現在這個生死輪迴的苦海!那麼這個裡邊分三部分:

[12:01]

此中有三,初修母者。

這個第一個知母,曉得這是母親。

[12:07]

生死無始,故自受生亦無始際,若生若死輾轉傳來,於生死中未受此身,未生此處決定非有,亦無未作母等親者。

我們這個生死,啊!無始以來這個時間,你根本無法想像的。所以呀,因為生死無始,所以一生一生地受生,也不曉得多長、多遠。從這樣的生死當中,不斷地來,說哪一個身體沒有受過的?沒有這樣的事情!哪一個地方沒有去過的?沒有這樣的事情!哪一個人沒有做過你母親的?沒有這樣的事情!換句話說,我們在生死當中啊,什麼樣的身都生過,從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到十八層地獄當中的這個阿鼻地獄種子,這個是六道。然後每一道當中啊,哎呀,當蜎飛、螣動,螞蟻、國王,最大的到最小的,最窮的到最富的,最苦的到最樂的,沒有一個地方沒去過,都去過。然後呢,所有的地方也都去過;還有呢沒有一個人例外的,都曾經彼此做過父母。所以在這個地方特別強調,沒有一個人不是自己的母親。

[13:42]

如〈本地分〉引經說云:

他下面特別說論、經,下面就是證成這件事情。

[13:50]

「我觀大地,難得汝等長夜於此未曾經受無量生死。

這個經上面還是說,看那個大地上面哪,沒有一個地方啊,你們沒有去過的。

[14:06]

我觀有情,不易可得長夜流轉未為汝等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軌範親教,若餘尊重,若等尊重。」

上面講次數,這個上面講人。在這個整個生死輪迴當中,找不到一個人說沒有做過你的父親、母親、兄弟、親戚、朋友 ……找不到!

[14:33]

此復非僅昔曾為母,於未來世亦當為母,無有邊際。

過去是如此,將來呢還是如此!就這樣。

[14:43]

如是思惟,於為自母,應求堅固決定了解。

你這樣地了解了、思惟了以後啊,那麼要 ─所有的有情都曾經為自己的母親這件事情啊,應該求得決定的了解。「決定」是決定不移,這個決定不移的信念還要堅固。那麼這裡說,他為什麼別的東西啊,不講那個地方、不講別的人,講母親呢?這個道理一層一層地說下去,說到下面我們自然容易了解。

[15:17]

此解若生,次念恩等亦易發生,

當這個了解到,為自己母親的這個了解堅固了、生起了,那麼念恩也容易生起。

[15:30]

此若未生,則念恩等無所依故。

就是你如果說這個概念沒有的話,你無從念恩。現在這個地方已經很清楚,這個次第,必然的次第。說,曉得是母親,然後你在母親身上可以念她的恩。昨天有位同學,他先看了以後,他說:「欸!那個三寶不是對我們有很有恩嗎?其他很多,為什麼不念佛恩,念母恩呢?」對呀!你們大家想想看這什麼原因啊?

[16:05]

所以這個地方,它每一個地方有它特別的地方。說我們現在是什麼?我們現在是個凡夫,我們凡夫啊,儘管信得過佛,可是對佛法的真正的內涵,淨信心不一定人人有,不一定人人有。而大部分所以為凡夫的,就正因為一步一步上去,膚淺的信心是有的,淨信心可是沒有;這個淨信心,必須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反過來說,你自己思惟觀察的這個經驗,對我們產生最大的力量。這三寶啊,雖然人家說:「恩大、恩大!」可是你沒有經驗過,無從從你的經驗當中,引發它深刻的這種感受,引發不出來。所以這個不念佛,儘管佛的恩再大,是念母親,這第一個。

[17:00]

第二個呢,眼前尚且如此,在以前那對你亦復如是。他現在真正的重要的話,要引發我們大菩提心,要普緣一切眾生去救濟他。為什麼要這樣呢?還是要從這個知母、感恩、要報恩上去。要報恩,那麼你想到母親,然後呢每一個人都是你母親,你要報每一個人母親的恩,所以你這個大悲心啊,就能夠徧緣一切一無遺漏。所以這一點哪,產生這樣力量的,世間、出世間,對我們初機來說,在我們的感受上面,真實要想找到這個,只有母親,這是它的原因。所以它每一個地方啊,就那個關鍵在什麼地方,我們必定要把握得準。

[17:52]

而且呢,我們要曉得,真正初機修學佛法,一定在人道當中。那個畜生的話,儘管你告訴牠母親,那母親是什麼牠誰也不知道,誰曉得誰是母親啊?那個卵生畜生,牠根本不曉得,就是那個胎生的畜生,牠也不認識母親啊!這個人是不一樣的。而且你看同樣的動物當中,這個人間這個母親對這個子女的養護啊,那六道當中,沒有其他任何一道可以堪與相比的。再加上只有我們人道當中啊,他有這個思惟的力量。而要想跳出輪迴,要想擺脫那個,最主要的力量就是什麼呢?就是那個思惟。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18:48]

現在我們繼續下去。說有了這個,下面的根據就有了依了 ─依止著這個上頭,這個因。曉得了母親,下面怎麼辦呢?念恩哪!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