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236LL5~P237LL1

手抄頁/行: #13 P131L1~ P142L6

音檔起訖: 100B_0000~100B_1958

廣論時時聽          

 

[00:07]

可是比起剛剛發心的,唉,那轉輪聖王根本不算什麼,你可想而知啊!

[00:15]

而且妙咧!「若寢若狂或放逸時」,哪怕你睡覺,哪怕你身心損惱,神經失了常了,乃至於你放逸的時候,你心裡面沒有提起來的時候。但是注意哦,這個說什麼?這個心的心種的現行已經提起來了,只是那個時候並沒有精進哦!不是像我們現在這地方,乃至邊都沒碰到,還在煩惱現行當中,不是哦!這我們要了解得很清楚的。所以你們一定要把十二因緣當中這個有支啊,這次考試題目就在這個上頭,你一定要了解得清清楚楚,那個時候你在一切時處修行當中,就沒問題了。

[01:02]

現在呢,我們繼續下去。嗯,說藥叉呀,等等啊,這非人,都沒辦法來惱害你;還有,妙了!其他的咒啊,乃至於沒什麼用場的,碰到你手上的話,欸,就會有用。啊,真不可思議,真不可思議。為什麼呀?我們做任何一個業,記得吧?造業的時候啊,它有幾個條件:第一個心清淨,換句話,心的力量;第二個加行的力量;第三個田清淨,田的力量。而現在這個裡邊哪,心,你那個心,那就是跟法界相應的,最了不起的心,是一個無限大,所以你碰到,什麼東西碰到它,就什麼就產生無限的功效。這一點哪,我們一定要經常擺在腦筋裡面去思惟觀察,加深認識,產生淨信。再繼續下去。哪!不靈驗的都靈驗,何況靈驗的。

[02:11]

由此顯示息災等業,發心堅固則易成辦。

喏!所以呀,你發堅固心的話則容易成就。了解了這個我們才會知道,為什麼很多大乘經典當中啊,這個菩薩、這我們的佛在因地當中,乃至於其他的很多那種大乘經典那種菩薩,他發心,說:「我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大地應震動,應該怎麼樣 ……。」欸,他講完了,這個大地震動了。乃至於說把那身體的肉割給別人以後:「如果說我發心正確的話,這個肉就恢復如常了!」千真萬確,都是事實。因為什麼呢?哪!就是這個地方,他這個心產生了堅固的力量,而且有行的願力在這個裡頭,就這樣。

[02:58]

所以我們平常啊,注意呀!我們開始學的時候,為什麼我一直鼓勵你們:儘管現在,是,我條件不夠,這個條件不夠什麼?宿生的業力所感哪,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你現在的心千千萬萬不要被它牽去呀!「唉呀,我不行啊!」那就完了!以前不行,所以已經現在不靈光到這種程度,我現在一定要努力。所以就像那個故事當中,一拳打上去,一拳打上去,一腳踢上去,兩個腳踢上去,頭上去。「你還有什麼辦法?」「欸,我的心!」我們就要這個。現在我們就像這樣的,哎呀!我們這個頭被病綁住了,這個腳啊又被病這個苦綁住了,那宿生的業力,沒關係,這我的心你綁不住我呀!這點注意哦!所以我們處處地方就 ─我這個心!比如我今天睡在那裡頭痛,頭痛是「你」的事情,這是以前的業,我現在的心可是要一定要這個地方去做!你能夠這樣去做的話,沒錯,到了時候你自然而然這條直路。喏!你就向著這條路來走了。

[04:05]

固然啦!我們被這個身上的痛苦,不要被它綑,更重要的,還不要被煩惱所綑住。不要說人家說了你一句話,瞪了你一眼,發生了一點事情啊,嘀咕了半天。嗯,那是人家的事情,那是以前不懂得這個佛法的時候煩惱,現在不,把它一腳踢開,踢到東洋大海裡邊!就是這樣。他來罵我,欸,這個正好成就我的忍辱啊!不要說佛法啊,不要說佛法啊!昨天我們講那個〈改過之方〉當中,連世間人尚且說:「你如果懂得了道理以後啊,人家來罵你呀,豈不成就你嗎?來玉成你嗎?」這樣,所以我們哪,今天懂得了佛法以後,不管身、心兩方面 ─身上的苦、心上的煩惱,不要為它所動,不要為它所動。所以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哪,你能夠這樣的時候,哈!那就行了。說「發心堅固」,樣樣容易成辦。

[05:11]

諸共成就,若有此心亦得速成。

共同成就也是這樣。平常我們「三人同心,其利斷金」,啊,那個三個人同樣的這個心能夠合作的話,這個無往不利啊!所以這個僧團為什麼有這麼堅固的力量。你看佛世的時候有這麼多大菩薩,佛把那個法不交給那些人,他交給僧團,為什麼?就是這個意思,你能夠共同,力量是不得了的。所以我們現在這個地方,有幾十個人哪,真難得啊!所以我是歡喜得不得了,我是越來越歡喜。所以真正修行的話,他的的確確要靠這個力量啊!那個地方大家注意呀,你每一個人只要向前跨一步,成功了!怕就怕每一個人呢,在那個地方退一步,乃至於還扯後腿,還要後退,那就完了!千萬不要說:「哎喲,那是人家的事情。」那是我的事情!你每一個人跑得去跨一步,這個事情就成功了,這個就是共業。

[06:19]

現在所以我們動不動責備說:「唉呀,這個不理想!」為什麼不理想啊?你的共業,非常簡單。你只要在這個地方,你能夠為它盡一分心力,將來感的果自然有你的一分在裡頭。所以呀,我們以前不懂得道理總覺得:哎呀,退在後面,占了便宜了。現在我懂得啊,你倒吃了大虧了,你吃了大虧了。在那個時候,你能夠哪怕多走一步,那個一步啊,你賺回來的是不曉得多多少少啊!就這麼個好法呀!說:

[06:57]

諸共成就,若有此心亦得速成。隨所居處,於中所有恐怖鬥諍,飢饉過失非人損惱,未起不起設起尋滅,轉受餘生少病無病,不為長時重病所觸,常為眾生宣說正法,身無極倦念無忘失心無勞損。

你看!這麼多好處,這麼多好處!在我們現在的環境當中,隨便哪裡呀這種事情都慢慢地在減少,我們為什麼有這個?一則我們自己煩惱,一則我們共業。所以現在我們不是要求快樂嗎?那就從這個地方轉呀!所以尤其這個地方哪,不管你身上的病也好,心裡的煩惱也好,真正地要想解除的最好的醫生、最好的藥都在這裡了。這個是莫可奈何,以前積累的,我們呢還是要多多少少要保護它,因為要靠它修行哪!所以千萬不要被它騙過,被它騙過了以後,到那個時候啊,你到了地獄裡邊,有機會出來你還來打它一下,這千萬不要做這個事情。那我們要做什麼呢?「天人讚屍記」,就算這一生弄得垮垮的、瘦瘦的,然後短命而死;欸!到了生了天了,到那時候你就來讚歎它,向它磕頭:「哎呀,當年辛苦了你啦!我現在到了極樂世界呀,生了天啦!」這個才是我們該學的。何況現在你到了極樂世界不是個下品,還是上品哪,何況你還成佛啊,救一切眾生哪!要注意呀,都從這個地方學起。再下去:

[08:47]

菩薩安住種性之時,由其自性粗重微薄,既發心已,身心粗重轉復薄弱。

那麼,由於像前面這樣來啊,「菩薩安住種性之時」,這個種性就是我們說出身。現在我們是,不是凡夫了,是什麼?出身在佛家庭當中,當你正發願心的那個時候開始,你就是佛子了。那麼這個種性詳細分起來的時候啊,我們傳統有說,說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聖種性;也就是說,所謂住、行、向、地─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等。這個沒關係,這個只是說你慢慢地修行以後。而我們剛才開始發願心的是什麼?在這個習種性之前,所謂信位菩薩。因為你信得過這個三寶 ─淨化,所以那個自性的粗重啊,慢慢地、慢慢地微薄了;一發了心以後啊,它這個就「轉復微薄」。因為這樣的話,

[10:08]

由其成就堪忍柔和,能忍他惱不惱於他,見他相惱深生悲惱,忿嫉諂覆等多不現行,設暫現起亦無彊力,不能久住速能遠離。難生惡趣,設有生時速得解脫,即於惡趣受小苦受,即由此緣深厭生死,於彼有情起大悲心。

這一段簡單地說一下。因為你粗重慢慢地、慢慢地會輕了,所謂「粗重」就是煩惱嘛,煩惱慢慢、慢慢地輕了,那個時候心就調柔了,就調柔。於是你那麼調和啦,就是能夠「忍他惱」,欸!別人來惱你,你能夠安忍,而你能夠不惱於他。反過來他來惱的時候,平常的時候別人惱我的話,我要惱他,兩個人就對起來了,到那時候你不但不惱,還要悲憫他,悲憫他。因為你以前是跟煩惱相應的,現在呢不是,跟覺心、菩提心相應的;你心裡還是有憂惱,你的憂惱是為了悲憫:「哎呀,這個人多可憐哪!」欸,你能這樣想的話,你的善法欲增長,然後呢這個忿恨瞋心當然沒有了,嫉妒當然沒有了。

[11:42]

為什麼瞋心啊?欸,他來惱你。現在他來惱你的話,你覺得:欸,他是可憐,他成就你的忍辱,你就不瞋恨了。為什麼嫉妒啊?你看見別人好了以後啊,你喔唷,覺得他好了;現在呢,你要處處地方為別人好,看見別人好正高興嘛!本來你要給別人的,現在他自己得到了,省了你氣力了,那不是更高興嗎?那嫉妒也就沒有了。然後呢「諂覆」等等,「諂」是處處地方為了自己呀!哎呀,心裡面不好意思啊,故意彎彎曲曲的,這種事情都不要了。因為你了解了真正的生死當中第一大怨敵是「我」啊,你絕對不會忙這個東西去啦!所以自然根本已經拔除,那個諂哪裡開始啊!「覆」沒有了!所以這種東西都沒有了,「多不現行」。就算因為習性在的暫時現起來的話,它力量也不會強的,不會老是停在這個煩惱當中,很快就遠離這個種種。因為你一直造的這個善淨之業,當然你不會生到惡趣去。就是由於往業的關係,有時會生到那裡來,很快地就脫離。那麼就在受那個小小的苦受的時候,苦趣的時候啊,就因為這個感到了苦啊,就更加深你的厭患生死,而同時呢對這個有情更生起大悲之心。啊,這個種種的好處!

[13:19]

實際上你好好地體驗,你真正的將來對那個菩提心哪,不要說發,就是你理解到、領解到了以後啊,你拿這個理解的菩提心對眼前的一切任何事情的話,那個煩惱就是會一點都找不到,你絕不可能找到任何煩惱。妙極了!這個還是個理論,你只要把那個理論不斷地在心裡轉的話,境界現起的時候,因為你正在這個理論上轉哪,這個煩惱就生不起來,千真萬確的事實。就是生起來了以後啊,你一下就悟到:欸,喏、喏、喏、喏!原來以前就是這個東西。正好用了這個正確的理論對治那個煩惱,把你那個煩惱就對治掉了,它有這麼了不起的力量啊!

[14:04]

現在我們一切時候啊,哎呀!苦苦惱惱啊!那為什麼呢?就主要的就在這裡,還說修行、修行。所以我常常說:修些什麼呀?真可憐!它這麼好的辦法擺在這裡,大家就不學,然後呢就去修,就越修越苦啊!你正確得到了這個東西呀,修行是真快樂極了,是越修越快樂。不要說已經發了堅固的願心,乃至於心都沒發,只是這個道理正確地認識,你用在心裡面的話,它就有這樣了不起的力量耶,就有這樣了不起的力量啊!啊,那個快樂真是啊,而且這個快樂 ─法樂,不會壞的!平常那種快樂,有快樂了以後,樂極生悲,這個東西是越來越樂。

[14:54]

菩提心福若有色形,雖太虛空亦難容受,

啊!那這個不得了,假定它有可以衡量的話,那太虛空沒辦法容納。前面說皈依的福如果有色的話,三界 ─只是我們的三界哦,這個三界比這個太虛空的話,那又是九牛一毛;拿我們的三千大千世界,擺在那個太虛空當中哪,找都找不到的小小的一點點。所以你看,那發菩提心的福 ─單單發這個心哦!

[15:27]

以諸財寶供養諸佛,尚不能及此福一分。

前面已經太多地方舉那個比喻:你呀,把不管無量無邊地供養一切諸佛,對不起,這個根本就沒辦法與發菩提心相比。

[15:47]

《勇授問經》云:「菩提心福德,假設若有色,徧滿虛空界,福尤過於彼。若人以諸寶,徧滿恆沙數,諸佛剎土中,供養世間依。若有敬合掌,心敬禮菩提,此供最殊勝,此福無邊際。」

哪!馬上引那個經上面證明、說明,說菩提心有福德,菩提心的福德如果可以衡量的話,拿那個太虛空都沒辦法容納,還要超過。假定那個財寶,以恆河沙數的佛剎當中去供養,「供養世間依」就是供養世尊。啊,這個福不得了啊!另外一方面呢,你呀以恭敬心合掌敬禮那個菩提,說:哎呀,這個大菩提這樣啊!你一心恭敬哪,欸,這個福德要超過供養恆河沙數一切諸佛的供養。這種校量都絕對不是比喻,絕對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16:55]

傳說覺𡁮繞金剛座時,心作是念:「當修何事而能速證正等菩提?」時諸小像起立請問諸大像曰:「欲速成佛當修何法?」答曰:「當學菩提心。」

這個《阿底峽尊者傳》上面說得很清楚,喏!阿底峽尊者繞金剛座,金剛座就是菩提迦耶,佛證道那個地方。這個金剛座有特別的意義的哦!千佛出世,一定坐在那個金剛座上的。啊,這個是無比莊嚴的這一個地方,所以它有無比的功德。繞,然後他就想:「哎,要快點成佛!」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想嗎?快點得到最好的好處,換句話說,要怎麼樣得到最好的好處最快呢?欸!繞佛的時候那個小像,因為感應哪,就問那個大的佛像。怎麼回答?「修菩提心。」你們好好地去看它,處處地方都是這樣。所以他前面這個本論完整的教授一直告訴我們,這個最重要的中心是什麼?菩提心、菩提心!從十方一切諸佛完整的,不管那一系 ─性、相的傳承,都是告訴我們,決定不移的道理。

[18:13]

又見寺上虛空之中,有一少女問一老婦,亦如前答。

這個少女、老婦啊,都是佛菩薩化現。

[18:21]

由聞是已,於菩提心,心極決定。

因為他聽見了這個以後啊,心裡面就決定了,說:「啊,原來是如此,原來是如此!」現在呢,我們自己雖然沒有像他那樣的能夠完整地修學,可是我們確確實實信得過這樣的完整傳承,高成就的大祖師們,這種大祖師、大菩薩告訴我們的,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18:54]

由是能攝大乘教授一切扼要,

所有大乘的綱要就在這裡。

[18:59]

一切成就大寶庫藏,超出二乘大乘特法,策發菩薩行廣大行,最勝依止,應知即是菩提之心。

總結起來就在這個地方,總結起來就在這個地方。

[19:15]

於修此心當漸增長勇悍歡喜,如渴聞水,乃至多劫以希有智,最極深細觀察諸道,諸佛菩薩唯見此是速能成佛勝方便故。如《入行論》云:「能仁多劫善觀察,唯見此能利世間。」

那麼這一個文我不詳細解釋,留到下一堂,因為這個文是值得我們深細地探討。至少我們眼前加深這個印象,那麼將來呀,這個成就也比較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