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課程:聽聞軌理(十五)

時間: 2017/01/24 ()19:00~21:30

班長:駱政廉                  

副班長:陳贊鴻、謝一秀、杜王平福、黃立理

課程錄音: 

 

 

 

 

一.     前行

    三稱本師

    開經偈

    大乘皈依發心

 

二、讚頌:清涼月光  https://youtu.be/hd7WN9j_IqI

   銀色月亮 升起在東方 對我輕輕地歌唱 
  
啊~ 啊~ 湛藍天空 有你照耀 
  
清涼月光 在我心湖裡蕩漾 
  
泛著信心的波光 
  
你輕輕唱 我靜靜地凝望 
  
在你的恩光中徜徉 
  
你輕輕唱 我虔誠地祈禱 
  
在你恩光中靜靜徜徉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你恩光中靜靜徜徉 清涼月光

   

班長:在小時候12月時就開始感受到過年的氣氛,早早就到公車站牌等姐姐帶好吃的零食回來;但從小多愁善感,在大年三十晚上的日記就寫著,過年就要過了,大哥大姐就要回去了,就一直哭!一年就等家人回來團聚,但團聚後家人離去,很多時候得到就失去,我們生命中很多時候就不斷在追求,追求後又失去,就像清涼月光中的月亮,不時被烏雲所遮蓋!我們生命中大部分的快樂,就在這樣不時的在追求與失去中震盪,心就因此起起伏伏!清涼月光講得是,我們要時時刻刻憶念師長,師長就在我們身邊,這是真實升起皈依的心;清涼月光就是要找到心中那束最溫暖的光,這樣心中就有力量。我們常講身心靈,身就是講身體,心就是講心的狀況,靈就是身心產生力量;因為沒有人可以幫忙你,所以讓你的心走向無可救藥的開心、無可救藥的積極,生命就開始不一樣!

   

三、影片:佛經裡如何看「心」- 聖嚴法師

    https://youtu.be/olywUBg0-Bw

釋迦摩尼佛悟道後,知道此心同,彼心也同,是指功能相同、需求相同;人在他的生活環境中,都有他的矛盾、都有他的困難,順著困難的方向去看它都是困難的,如果逆著方向困難來看,仔細去看、認真地去看、去分析它、去面對它,就會發現這困難就不會存在,這就是佛知道如何從心得到解脫。心經的心分兩個部份,一個部份是講時間上的,一個念頭、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從前一個念頭到後一個念頭的連貫,從這一生到下一生的延續,這代表心的變化,就是心的力量,這個力量貫穿著上一個念頭帶著下一個念頭起來!另一個部份是從空間上看我們的心,我們所面對的環境是我們的心所知道的,我的身體面對的環境所產生的種種現象,我們叫做六色六根六塵,從心、身體到環境;心不完全是精神的,心沒有物質它不會動,心是跟物質、環境的接觸而產生心的現象與活動!

問:「人生難得,是否有身體才能修行佛法?」

佛法確實要用身體來修,但要用心來駕馭身體,但一般人不知道用心來駕馭身體,也不知到用身體來練習;這是互相的矛盾也是相輔相成的,矛盾時就是痛苦,當相輔相成時,就是自在,就是解脫,這是心經裡所講的心。心時時刻刻不離身體、不離環境,如果得到解脫叫做”無心”,心經所說的「無智亦無得」「心無掛礙」,是說心中不再有痕跡,也就沒有智慧、沒有得到什麼東西、也沒有失去什麼東西,這就是無心。無心是超越煩惱,超越虛無與存在,沒有存在與否的執著。

 

四、正行

我們目前學習的進度是在聽聞軌理的「六想」的前四想:於自安住如病想者;2.於法師住如醫想者;3.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4.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 。什麼是病想?病想的是「心靈的痛苦病」,這種心靈的痛苦病,需要靠心靈的專家法師來醫治,法師說的法就像藥,是治我們心病的法藥,這法藥要能療治我們的痛苦病,需要「殷重修」,也就是要不停的依著法師的教授教誡去修改我們的習性,讓心走向快樂。

 

恭頌廣論原文:廣論P17LL6 ~P18 LL3

依六想中,於自安住如病想者。如《入行》云:「若遭常病逼,尚須依醫言。況長遭貪等,百過病所逼。」延長難療,發猛利苦,貪等惑病,於長時中,而痛惱故,於彼應須了知是病。迦摩巴云:「若非實事,作實事修,雖成顛倒。然遭三毒,極大乾病之所逼迫,病勢極重,我等竟無能知自是病者。」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如遭極重風膽等病,便求善醫,若得會遇發大歡喜,隨教聽受恭敬承事。如是於宣說法善知識所,亦應如是尋求。既會遇已,莫覺如負擔。應持為莊嚴。依教奉行,恭敬承事。《攝德寶》中作是說故:「故諸勇求勝菩提,智者定應摧我慢,如諸病人親醫治,親善知識應無懈。」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如諸病者,於其醫師所配藥品,起大珍愛。於說法師,所說教授,及其教誡,見重要已,應多勵力,珍愛執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門,而致損壞。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猶如病者,見若不服醫所配藥,病則不瘥,即便飲服。於說法師所垂教授,若不修習,亦見不能摧伏貪等,則應殷重而起修習,不應無修,唯愛多積異類文辭,而為究竟。是亦猶如害重癩疾,手足脫落,若僅習近一二次藥,全無所濟。我等自從無始,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完足。故於圓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如大德月大阿闍黎讚悔中云:「此中心亦恆愚昧,長時習近重病疴,如具癩者斷手足,依少服藥有何益。」由是於自作病者想,極為切要。如有此想,餘想皆起。

 

若非實事,作實事修,雖成顛倒」,你認為你在人世間什麼事都看得懂,你發現這件事情該如何解決,修行這件事是完全的走錯,把不是真的事情,當做真的事情來修,就會一敗塗地。

 

立理班長公案:因小女兒叛逆,常常痛苦萬分,而將她送到國外念書,但仍每天擔心是否有到學校上課?買了許多心理學的書,想要了解、幫助小女兒,卻無所進展,且自身的痛苦沒有減少,還與日遽增!

 

班長的同學(師姐)公案:痛苦了八年的公案,在兒子娶媳婦後要兒子搬出去住,一旦兒子帶媳婦回家,就非常痛苦,都不能睡覺,會一直注視著媳婦的一言一行,都不如自己心中訂定的框架,而痛苦萬分。這個痛苦的關鍵,是心中對於"當一個媳婦"有一個自以為是的標準,而媳婦的行為與自己的標準有許多地方不符合。而立理班長的痛苦,是心中出現一個"女兒"該有的行為架構,若女兒不符合這個架構,就產生痛苦。在探索一件事的真相,要更細一點,病想是我們心中有一個自以為是的標準,對於所面對的境界,如果對方不符合我們內心的想法,不如我們的意,就會產生心的痛苦病。所以我們常說「不如意十之八九」,應該要說「不如”我意”十之八九」。真正的病,是我的標準,不是符合我意的人。所以不論面對任何境界,我們心中要先提起「我要越來越好」的心念,這才是病想我們要學的內涵。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求」,不是求「外境」的改變,而是求「心」的痛苦病能改變;可是往往我們都不會求,如公案中的師姐,都在求佛菩薩讓兒子媳婦變得符合他的意願,這樣的求就求錯了!病在自己,卻求外境的改變。

 

對於法師的教授教誡(法藥)我們要「珍愛執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門,而致損壞。」(廣論P18 L4),如何不忘念?就是要把「法藥」時時放在心上,讓自己越來越快樂,就會升起智慧,如同班長說的「無可救藥的積極、無可救藥的喜悅」!有了法藥,要如何「療病」?要反覆思惟成為習慣,把「快樂」變成等時而起的習慣與心念!

 

五、影片:回家的方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kmci3JqXk

一秀班長:新的一年在護持的班級有做”雞利接龍”的善行紀錄,看看我們要如何做?

班長:班長們都可以先在line上紀錄一兩則,也可以發願,比如說要念”般若經”5卷,做

累積善行的接龍。

 

六、朝禮法會宣導

班長:朝禮法會是過年期間到鳳山寺跟師父、佛菩薩拜年,跟師父結一個法緣。

  

手抄搞:P95LL7P99LL3

【我等自從無始,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 完足。故於圓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

說我們現在從無始以來,遭到這個煩惱大病所逼所惱。儘管我們現在得到了這個完整的教授,了解了這個佛告訴我們真正的內涵,你雖然能修,但是修一兩次,不夠,假定說我們不知道的話,更不談,更不談!所以我們真正說起來應該怎麼辦呢?應該「圓具一切道分」,要整個的內容要統統了解,統統認識,然後去修。我們在這個地方大家容或有一點疑問,說等到你樣樣了解了你做,怎麼行呀?不,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要了解的。我現在舉一個很簡單的譬喻,譬如說我們要造一個高樓大廈,造一個高樓大廈,造這個高樓大 (p96) 廈,不是叫你一口氣就把它造起來。要造高樓大廈,你必須把那高樓大廈次第步驟完全把握住,照著這個次第步驟去做的話,必定沒問題。如果你把握不住這個的話,那麼你東摸西摸的話,那個啊,摸得一無是處,一無是處,我想我們大家了解。

譬如說你隨便造個小房子,你說沒關係啦,反正地上草拔掉一點,大一點就是好了,萬一覺得不對重來,可以。你造個高樓大廈你行嗎?你一定要每個步驟弄得非常完整,絕對不是說要造房子嘛,反正我磚頭水泥統統進來嘛就算。你把它統統進來了以後,對不起,他說那個要挖地基,你怎麼辦哪?再搬出去呀?搬出去了重來。你搬了幾趟以後,錢固然花掉了,鋼筋嘛爛掉了,水泥嘛硬掉了,完啦!我們這個同樣的道理,我們這一生哪,生命是快速得很哪!你浪費,要不了多少的話,一生就完了。然後養成功這習慣,下一生這又來,匆匆忙忙地就碰上就碰,等到你碰完了,覺得不對重來的話,這一生又完了。那個還算是你沒出大毛病喔!如果出了毛病的話,下一生人身得不到,就到地獄去囉,這一轉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來喔,那是個事實欸!

所以他說的「圓具一切」,那是你把握住,像比如說我們造房子,我不急著去造。先哪,我造這個房子要多大,然後請一個好的建築師畫一個藍圖,這個次第怎麼一步步上來。表面上面你沒有動,可是你將來要嘛不動,一動的話一路上去,高樓大廈成功了,這 (p97)不是就是很簡單嗎?所以一開頭我特別告訴大家,你們記住《華嚴》、《法華》的這個真實的境界,拿著這個好好地,這樣。我們真正去做的時候,一定是一門深入,相當於我們造房子,我們真正做的時候,一定是照著這個次第步驟完完整整這樣,這條是「大王路!」本論的真正可貴的地方就在這上頭,真正可貴的地方就在這個上頭。那麼把握住這個,那去努力;做的時候呢,「如瀑流水」,這個瀑流水像瀑布一樣,萬馬奔騰,永不停馳地這樣來。

他這個地方叫我們修行啊,有意思!不是說叫我們:你趕快去拜佛,趕快叫你念佛,趕快你去參禪打坐。他叫我們幹什麼?「觀察慧而正思惟」,這是我們眼前真正應該做到的。這觀察慧跟正思惟是什麼意思?我們凡夫之所以為凡夫的話愚癡、邪見,我們要想破除它的唯一的正對治是智慧,智慧,說聞、思、修慧。聞是從善知識那裡開始的,然後從善知識得到你正確的教授,這是從外面來的。你聽懂了以後,你開始的第一步什麼?就是思惟。那個思惟,就是不斷地把聽懂的道理觀察,欸,這個對不對?這個錯不錯?這個是什麼一回事情?要觀察的什麼?要觀察自己的心行相,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它叫「內明」,所以它叫內明。

所以古來人哪,古德們總是告訴我們:銷歸自性、銷歸自性。什麼叫銷歸自性啊? (p98) 哪,就是回過頭來,你在你自己的心性上面找這個問題去,這個才真的法相,這個才真的法相。而我們心性的所以起心動念,哪來的啊?有幾個原因,簡單地說,第一個,就是心裡的種子,無始的識種,外面是外境的引誘,帶上根,「三事和合觸」。因為世間講心理的,好像是心理跟物理,內、外是兩樣事情,佛法不是,這個我們要了解的。也不是心物一元論,它是個緣起論,當我們談到一個心理行相的話,一定有外面的東西在裡邊。你看見這個人,這個人對你笑一笑,欸,你覺得很歡喜。你看見這個好吃的,你就貪;這個人對你瞪大了眼睛罵你幾句,你就瞋,所以這個瞋貪的是你內心的,可是跟外面的外境卻有這樣的關係。這個我們以後再談,我這裡順便一提。

那麼所以在這個時候都要靠什麼?觀察,觀察去思惟,這個叫作正思惟,叫做如理作意,我們修行的第一步是這個。因為我們經過觀察,經過思惟,才曉得我們現在這個心裡面哪,一天到晚無始以來的妄念如瀑流水啊!那麼現在唯一的辦法,說要阻止它,有種種: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等等。而這個裡邊一個殊勝的法門,那時候你念阿彌陀佛,那個時候你心裡面了解了,一心一意地去念。正在念的時候,當然!然後呢,你也不斷地去觀察,那個正知,觀察這個叫正知,曉得它對了,就讓它念下去,不對了,把它拉回來。然後在這地方開出來說,你要對 (p99) 治這個,產生這樣的功效是念佛;為對治這個,產生這樣的功效是拜佛;然後要叫你去經行、要叫你去打坐,它那個中心,都在從這上面開始的。所以八正道當中啊,正見下面第二個是正思惟呀!這個次第有它的必然如此的,修行的最佳指導在此。

班長問一秀副班長:學了許久廣論,圓具一切道分,是否有把握?

一秀副班長:慢慢的學習後,輪廓就會慢慢出來,慢慢生出智慧。

班長問杜王副班長:學了許久廣論,圓具一切道分,是否有把握?

副班長:慢慢的學習後,就像電腦解析度越來越清楚

班長問杜王副班長:覺得真如上師對廣論及佛法的圓具一切道分,是否有把握?  

副班長:師父在廣論的帶子上說,自己也還在學習中!

班長:所以弟子們在佛法的圓具一切道分,當然是還在學習中,要多研閱經論,行持以戒論來作為一個標準,真實的思惟觀察,是觀察內心!你有一雙眼睛,

 

討論:如何改變遇境時不看外境,而是向內觀察?

班長:面對所有的境界中,如何讓自己更好?回到基本的法門,就是離苦得樂。要如何改變習慣?要在每一個境界上真實利益自己,就會看到自己痛苦的心,就能改變過來,這就是療病想。

 

七、結行回向

2017/01/24 簡短課摘
 
 
 佛教對「心」的看法是什麼?聖嚴法師告訴我們,佛法是用來修心的。心經中將心的意思分成兩個部份:

1.從「時間」看我們的心: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前一念連到後一念的連貫,前一生到下一生的延續;這都是心的變化,心的變化帶來心的力量。

2從「空間」看我們的心:我們的環境是由我們的心而知道的。心不完全是精神的,如果沒有物質,心不能動。心因為有物質的身體及跟物質的環境接觸,才能產生心理現象的活動。

   聖嚴法師強調,離開身體不能修心,而是要用心來駕馭身體,用身體來練心,相輔相成而得自在解脫。解脫叫做「無心」,無心是超沒有煩惱,超越虛無與存在,沒有存在與否的執著。
 
   我們目前學習的進度是在聽聞軌理的「六想」的前四想:1.於自安住如病想者;2.於法師住如醫想者;3.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4.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 。(廣論P17LL6 ~P18 LL3)什麼是病想?病想的是「心的痛苦病」,這種心的痛苦病,需要靠心靈的專家 – 法師來醫治,法師說的法就像藥,是治我們心病的法藥,這法藥要能療治我們的痛苦病,需要「殷重修」,也就是要不停的依著法師的教授教去修改我們的習性,讓心走向快樂。
 
【迦摩巴云:「若非實事,作實事修,雖成顛倒。然遭三毒,極大乾病之所逼迫,病勢極重,我等竟無能知自是病者。」】(廣論P17 LL5),從立理班長及駱班長分享的兩個親身經歷的故事,可以發現我們的心痛苦的根源,是我們心中有一個自以為是的標準,對於所面對的境界,如果對方不符合我們內心的想法,不如我們的意,就會產生心的痛苦病。所以我們常說「不如意十之八九」,如像一定要如我們的意才會快樂。不論面對任何境界,我們要心中先提起「我要越來越好」的心念,這才是病想我們要學的內涵。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求」,不是求「外境」的改變,而是求「心」的痛苦病能改變。
 
   對於法師的教授教誡(法藥)我們要「珍愛執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門,而致損壞。」(廣論P18 L4),如何不忘念?就是要把「法藥」時時放在心上,讓自己越來越快樂,如同班長說的「無可救藥的積極與喜悅」! 有了法藥,要如何「療病」?要反覆思惟成為習慣,把「快樂」變成等時而起的習慣與心念!
 
   在手抄#2 P95 L7~P99 L3,師父告訴我們「圓具一切道分」是要把整個的內容要統統了解。班長帶著我們思惟,我們對於圓具一切道分,也就是整個的生命智慧的藍圖其實是沒有把握的,那麼該怎麼做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時時請教善知識,善知識不在身邊時呢?就要多研閱經典,這樣才能緊跟著善知識的腳步走向對的修行道路。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過年除了人團圓,更要心團圓,別忘了把最好最歡喜的心帶回家!預祝大家新年快樂,事事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