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課程:聽聞軌理(十八)

時間: 2017/02/21 ()19:00~21:30

班長:駱政廉                  

副班長:陳贊鴻、謝一秀、杜王平福、黃立理

課程錄音:

 

 

 

一、   前行

讚頌:蓮花喻讚二  https://goo.gl/photos/M6pVgN1vQhN5DENa6

我以至誠身語意 稽首皈依三世佛

讚嘆無邊功德海 種種香花皆供養

設我口中如有千舌 

經無量劫讚如來

世尊功德不思議 最勝甚深難可說

假令我舌有百千 讚嘆一佛一功德

於中少分尚難知 況諸佛德無邊際

假使大地及諸天 乃至有頂為海水

可以毛端滴知數 佛一功德甚難量

我以至誠身語意 禮讚諸佛德無邊

所有勝福果難思 迴施眾生速成佛

迴施眾生速成佛

 

出自《金光明經.蓮華喻讚品》

 

杜王副班長:

我們跟佛學習,一定要有恭敬的心。讚頌「蓮花喻讚」影片中,師父對佛菩薩那虔誠恭敬的行誼值得我們學習。上師曾跟法師們分享,師父每每走過佛堂前, 師父那對佛菩薩恭敬的心與行誼,深深打動 上師的心。師父跟佛菩薩無二無別,當我們憶念 師父時,也同時憶念著 佛菩薩對我們的深恩。為什麼佛菩薩的功德對我們這麼重要呢?師父的功德對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為了得到智慧而學習,所有的幸福、好處也從智慧而來,也是我們所談的「正知見」,每星期我們花兩個半小時來這裡學習,是為了智慧,而智慧是從善知識而來,因此恭敬的心非常重要。

 

駱班長:

上週二上課前,唐媽媽示現無常。往生者往生後行誼會跟日常非常類似,二七之類會到他平時常去的地方,尤其是晚上的時候會常跟家人在一起。因此,當家人憶念正法時,他會跟著我們一起憶念正法。蓮花喻讚裡,有很多師父、佛菩薩的畫面,非常殊勝。我們希望唐媽媽跟著師父、跟著佛菩薩。另外,杜王副班長在昨天唐媽媽的誦經法會上播放的生命的理由影片裡加了唐媽媽字畫的作品,接下來我們一起用「生命的理由」來憶念唐媽媽。

 

影片:生命的理由(https://youtu.be/TVyGeCWIv2M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 是為了與父母相遇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 是為了與手足相遇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 是為了與朋友相遇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 是為了與我所愛的你相遇
春來花自開 秋來葉自散
為了幸福來到人世
為了在悲傷的落花後 品嚐喜悅的果實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 在不知之處傷害他人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 在不知之處為人所傷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 在不知之處為人所助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 在不知之處救贖他人
夜幕低垂 黑暗自然來臨 破曉時分 光明自然照耀
為了幸福來到人世
為了橫渡悲傷之海 品嚐盈滿的喜悅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 是為了與我所愛的你相遇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 是為了守護我有所愛的你


駱班長:

這一首日本歌曲【生命的理由】,歌詞中反覆一個問句:我來到人世的理由是甚麼?

是為了與親人相遇,是為了得到幸福快樂,是為了....如果試問自己,就算知道是這些理由,但我們到底要如何得到幸福快樂呢? 感謝唐媽媽示現,讓我們看到如何善用生命的每一刻,精勤學習,唐媽媽60歲才學習書畫,卻有驚人的成就,88歲高齡仍然到教室跟著大家一起上課。我們也要自我勉勵,生命有了目標,才有精進的學習動力,生命才得以光采!唐伯伯、唐媽媽都是我們最好的學習典範!感恩!

 

二、   正行

 

1.  研討手抄 P110 L4 ~ P111 LL2「如是亦如聽聞集云:「設雖有多聞,…. ,其禁行圓滿。」

駱班長:就像聽聞集說的:「如果有人多聞,卻不好好守戒,他在戒行上應該要受斥責, 而且他的聽聞也並不圓滿。如果有人聽聞的不多,但是對於戒律卻守護得很好, 那應該從戒行上讚歎他,而他的聽聞是圓滿的。如果有人既少聽聞又不好好持 戒,他應該要受到喝斥,因為他的行持不圓滿。如果有人多聞,也能善護戒律, 他的聽聞及戒行都值得讚歎,他的行持是圓滿的。」師父透過談「戒」這件事,提醒我們聽聞時應該有的態度。師父對弟子們談到戒,他的意思是說: 「我不能說你們不懂,但要說你們都懂,我還真不敢說! 至少我自己是都不懂!」師父講這些話的意思是希望我們在聽聞、看經論的時候,內心要生起慚愧之心,覺得自己很不足,這時候才會產生一種強烈想要學習的心,生命的品質才有向上的可能,這就是師父想告訴我們,在聽聞時,要懷抱著自己是不足的,一定要謙卑的努力的學。我們要常問自己,懂嗎? 真的懂了嗎?

 

2.  研討廣論 P19 LL5 - P20 L1「又云:「雖聞善說知心藏...常不放逸思惟義。」

駱班長:《聽聞集》又說:「雖然聽聞了善知識所說的最完整教誡,也知道如實修行的種 種好處,卻行為放逸致使心性粗暴,那他的聽聞與了知就毫無任何意義。如果 歡喜地聽見聖者的如理言教,而且身語都如理的照著去做,這樣才能真正成為 具有轉染成淨令同行善友歡喜的修行友伴,也才能夠密護六根門頭,得到聽聞 真正的好處,到達彼岸。」《勸發增上意樂經》也說:「愚癡的人到臨終時才後悔沒有好好的修行,沒有得 到增上的基礎而產生極度苦惱恐懼,這都是因為平日貪愛空談,不好好實修的 過失。」又說:「就像在看戲的戲場裡,談論戲中勇士的功勞等等口 沫橫飛,自己平白浪費了殷重修行的機會,這就是貪愛空談的過失。」《勸發增上意樂經》又提到:「甘蔗皮完全沒有果實的甜味,人們喜歡的甜味是 在甘蔗的裡面,如果只嚼甘蔗皮是沒辦法嚐到甘蔗的美味的。言詞也像甘蔗皮一樣,唯有進入言詞的內涵意義,才能真正嚐到法的妙味,所以我們應遠離言 說的貪著,不放逸、認真思惟法義內涵。」

 

這段的重點,宗大師告訴我們,透過聽聞,第一個「知」我們知道佛法的心要;透過修定,第二個「知」我們看清了世間一切的虛無,但是如果我們仍然行為放逸,就如同朵壠巴祖師云:「若有觀慧而正觀察,如於險坡放擲線團,與法漸遠。」, 這種「知」對我們的生命是沒多大益處的。能夠具「忍」, 就是對正法的認識,了解甚麼是對我們生命真正有益的事,把心安住其上,觀察自己的身語意,善護根門,這種聽聞所得到的好處,就是有目標、有方向性的,才能真的帶我們脫離生死苦海!

 

本段中「觀戲場」這幾個字也很值得我們深思,常常在戲中的偉人或是我們生命中的典範人物,他們都很好,但為什麼激不起我們真正付出行動的效學之心,真的要覺醒啊! 學習佛法,就是要讓我們學習如何找到生命的動力! 就如祖師的教誡「常不放逸,思惟其義」常常自問,常常想!

 

手抄師父開示音檔(此段很重要,至少聽三遍): http://p2.i234.me/1599d/20170227d.htm

 

3.  影片:The sound of Silence   https://goo.gl/photos/kRpRNMWBPWzVvgsW8

同學:(孔祥雲) 自己的相狀常常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人坐在這裡聽,但並沒有真的聽進去或聽懂。

 

同學:(黃淑雯) 就像是許多的警示語、或法語降落在大家彼此不關心、冷漠的世界。那種言語是大家不接受,聽不進去的。

 

同學:(蕭丞莛) 那沈默之聲就像佛菩薩無處不在,但是我們的頻率都沒有對上;就像我們身上覆蓋太多煩惱,佛菩薩的光芒照不進我們的心。就如同班長在課堂上常說的,我們可以透過境界,進一步思惟我可以從境界中學習到什麼,透過反省自心思考怎麼改變自心,但我們總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就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同學:(旁聽的班長)

 

駱班長:在優美的The sound of Silence歌曲中,人行道、家裡有 佛菩薩的話語,但需要仔細觀察才能得到。要怎麼看懂 佛菩薩的心呢?首先,要先看懂自己的心!從自己的心,才能推及他心。怎麼樣的生命才能真正的豐富我們這一世的時間。The sound of Silence,就在境界裡。想學嗎?先反問自己,我們的生命為何而來,才能找到答案。希望同學能體會,佛法無所不在,但問題是: 我們觀察得到嗎?希望大家都能時時刻刻從境界中去體會,這個境界要教我甚麼?常常問自己,在這個境界上,我學到了些甚麼?

 

4.  研討P20L2~P20L10 「於如來所~令勝者教,久住於世。」

駱班長:

經過幾個月對「六想」的串習,大家應該都有些理解了,前四想大家應該沒有太大的疑惑,但後面兩想「於如來所住善士想者。隨念世尊是說法師,發起恭敬。」把說法師當成佛來想,時時憶念佛就是說法師,我們要對說法師起同等恭敬承事的心。「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作是思惟,何能由其聞如是法,令勝者教,久住於世。」對聖教正法起久住世間之想法。思惟如何藉著聽聞佛法的功德,使得聖教正法長久住世。其中,「於如來所住善士想者」「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是甚麼道理呢? 宗大師是要提醒我們,我們走的是大乘佛道,只要我們能在面對每個人時,都把他當作是佛,每件事都是法,相信每個境界都有我可以學習之處,自然而然,我們就已種下前往終極目標大乘佛道、究竟決定勝的因! 當我們在聽聞時,心中也要隨時問自己,是否會想到聽聞是為了要成佛的這個果相,以提策自己念念不忘在這因地上努力。

 

三、   結行

回向

2017.02.21 簡短課摘

要「學」就要「問」!
 
一開始上課時,我們聽了一首唐媽媽最愛的一首日本歌曲【生命的理由】,歌詞中反覆一個問句: 我來到人世的理由是甚麼?

是為了與親人相遇,是為了得到幸福快樂,是為了....如果試問自己,就算知道是這些理由,但我們到底要如何得到幸福快樂呢? 感謝唐媽媽示現,讓我們看到如何善用生命的每一刻,精勤學習,60歲後才學習書畫,卻有驚人的成就,88歲高齡仍然到教室,跟著大家一起上課,我們也自我勉勵,生命有了目標,才有精進的學習動力,生命才得以光采! 唐伯伯、唐媽媽都是我們最好的學習典範! 感恩!
 
師父手抄 P110 L4 ~ P111 LL2
師父透過談「戒」這件事,提醒我們聽聞時應該有的態度。師父對弟子們談到戒,他的意思是說: 「我不能說你們不懂,但要說你們都懂,我還真不敢說! 至少我自己是都不懂!」師父講這些話的意思是希望我們在聽聞、看經論的時候,內心要生起慚愧之心,覺得自己很不足,這時候才會產生一種強烈想要學習的心,生命的品質才有向上的可能,這就是師父想告訴我們,在聽聞時,要懷抱著自己是不足的,一定要謙卑的努力的學。我們要常問自己,懂嗎? 真的懂了嗎?
 
廣論 P19 LL5 - P20 L1 【又云:「雖聞善說知心藏...常不放逸思惟義。】
這段的重點,宗大師告訴我們,透過聽聞,第一個「知」我們知道佛法的心要;透過修定,第二個「知」我們看清了世間一切的虛無,但是如果我們仍然行為放逸,就如同朵壠巴祖師云:「若有觀慧而正觀察,如於險坡放擲線團,與法漸遠。」, 這種「知」對我們的生命是沒多大益處的。能夠具「忍」, 就是對正法的認識,了解甚麼是對我們生命真正有益的事,把心安住其上,觀察自己的身語意,善護根門,這種聽聞所得到的好處,就是有目標、有方向性的,才能真的帶我們脫離生死苦海!

本段中「觀戲場」這幾個字也很值得我們深思,常常在戲中的偉人或是我們生命中的典範人物,他們都很好,但為什麼激不起我們真正付出行動的效學之心,真的要覺醒啊! 學習佛法,就是要讓我們學習如何找到生命的動力! 就如祖師的教誡「常不放逸,思惟其義」常常自問,常常想!
 
經過幾個月對「六想」的串習,大家應該都有些理解了,前四想大家應該沒有太大的疑惑,但後面兩想「於如來所住善士想者 」「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是甚麼道理呢? 宗大師是要提醒我們,我們走的是大乘佛道,只要我們能在面對每個人時,都把他當作是佛,每件事都是法,相信每個境界都有我可以學習之處,自然而然,我們就已種下前往終極目標大乘佛道、究竟決定勝的因! 當我們在聽聞時,心中也要隨時問自己,是否會想到聽聞是為了要成佛的這個果相,以提策自己念念不忘在這因地上努力。
 
今天聽了優美的The sound of Silence歌曲中,也希望同學能體會,佛法無所不在,但問題是: 我們觀察得到嗎? 希望大家都能時時刻刻從境界中去體會,這個境界要教我甚麼?常常問自己,在這個境界上,我學到了些甚麼?
 
持續的學,不斷的問,祝福大家學法愉快!
 
立理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