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17.05.16
 

廣論消文平台: (白話消文) 

乙三、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P23L2P23L10於完結時∼已宣說訖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者。由講聞法所獲眾善,應以猛利欲心回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若以是軌講聞正法者,雖僅一座亦定能生如經所說所有勝利。若講聞法至扼要故,依是因緣,則昔所集於法法師,不恭敬等一切業障,悉能清淨,諸新集積亦截其流。又講聞軌至於要故,所講教授於相續上,亦成饒益。總之先賢由見此故,遂皆於此而起慎重,特則今此教授,昔諸尊重殷重尤極。

在講法和聽法結束時該如何做﹖雙方應先將講法和聽法所獲得的一切功德,以猛利的善法欲心,回向眼前和究竟的所希望願求之處(無上菩提)。若能如理如法去講說及聽聞正法,雖然只有聽、講一座佛法,也能得到如經上所說的所有殊勝利益。若講聞法能把握這個重點,由於這樣因緣,則過往所累集的最嚴重對法及法師不恭敬等一切的業障,都能獲得清淨,而且因過去習氣所可能新造的業也會被截斷中止,不會再造。

又講法、聽法能如軌則的要領去做,那麼所講說的教授在學者身心相續上,也才能得到饒益。總之,先賢大德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對講說及聽聞正法都非常慎重。特別是本論的道次第教授,過去傳承祖師們對之尤其謹慎、重視。

 

 

四家合註

聽聞及講說完結時共通應該進行的軌理,分為四科:第一科、正說應該如何行持:透過講說與聽聞所生的善業,應該以強猛的渴求心,迴向到眾多階段性與究竟的希願處。
第二科、這麼做的利益:如果遵循這樣的準則來宣說與聽聞佛法,即使只有一場開示,也必定能出生如經典所說的眾多利益。
由於把握了講、聽正法的扼要,能夠淨化往昔不恭敬法及說法師所累積的一切業障,新積累的業障也能阻斷其延續。
第三科、是勝妙士夫們共通的軌理:因為把握了講、聽正法的扼要,所以宣說的教授能裨益身心。
往昔所有勝妙士夫們由於見到這一點,普遍都非常看重講、聽二法,特別是本教授的先輩上師們,對此更是尊崇備至!

 

 

師父手抄稿

http://p2.i234.me/1599d/20170426d.htm

http://p2.i234.me/1599d/20170427d.htm

http://p2.i234.me/1599d/20170429d.htm

http://p2.i234.me/1599d/20170501d.htm

http://p2.i234.me/1599d/20170503d.htm

【◎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者。】

講完了怎麼辦啊?

【由講聞法所獲眾善,應以猛利欲心回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

講法也好、聽法也好,都有絕大的功德。這個功德啊,我們不要白白地讓它去。你白白地也有的,但是你要曉得善巧地利用它,這樣才能增長無盡;你不曉得善巧地利用的話,三世怨,三世怨。我先說一個三世怨的故事。這個憨山大師,他已經成了名了,成了名了,非常了不起!然後從北方經過江南的時候,那個時候,在杭州停了一下,啊,不曉得多多少少人,不曉得杭州、是哪裡,我一下記不住了,不曉得多少人哪就來聽法。有 (p161) 一個人姓劉叫劉玉壽,他那一天來問那個憨山大師:「我今天早晨做了個夢,夢當中說有一個人長得很魁梧,但是呢他那個嘴巴凸出來,很尖地凸出來,像個豬嘴巴一樣那種味道。」他跟這個劉居士講:「我在唐朝的時候,有一次聽一個法師講一座經,我就跑得去聽了一下,因為這個功德,所以轉生就到了宋朝去投為一個大將。」誰啊?曹彬。

曹彬是宋朝宋初的一個很有名的大將,那個時候攻那個江州攻不下,久攻不下;最後把那個江州攻下來了以後啊,他發了一個大瞋心,就把城裡的那些人統統殺光,就這樣,屠城。因為這樣的因緣啊,受盡無比的痛苦,完了以後啊,生生世世投豬。「明天一大早我是要被殺的那個豬,這個跟你有緣,要祈求你救我一救。」那個夢做完了就醒過來了,真的醒的時候,就聽見,他那個時候住在船上面,江裡面來嘛,啊,聽見那個豬哇啦哇啦叫。哎呀!他就想起那個夢,趕快他就跑到那家人家去,就想去救那個豬,跑得去那條豬已經宰掉了。他就問那個大師,我這個夢是怎麼一回事情啊?大師就告訴他:「是啊,是,沒錯。那個時候聽法那個人就是被宰那個豬—就是前生那個,說法那個人就是你啊!」

就是那麼普普通通聽到,就有這樣大的功德,千真萬確的。不過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不曉得怎麼迴向,這個叫三世怨。他聽了一座就得到這麼好的福報,結果得到了福報是 (p162) 造罪,造了罪啊,然後受盡地獄苦報,然後呢一世一世被人宰!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呢?「應以猛利欲心回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我想這個留著明天講,因為這兩句話,值得我們好好地認真每次去用功,對我們有很大的功德。

每次去用功,對我們有很大的功德。現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二十三頁。與這個殊勝相應的大法,應該怎麼聽、應該怎麼講。這個準備現在我們才知道,原來對我們這樣地重要!實際上呢,大乘經典上面處處都是這樣告訴我們,但是我們從來不知道,這個原來對我們有這麼大的關係。既然我們不知道前面有這麼大的關係,我們又沒有準備,你在這種狀態當中,你聽再多、聽再深的經,卻沒有用處,原因在此。那麼不但聽之前,講的之前,要有這樣的準備,有了這樣的準備,那麼你聽的時候、講的時候,馬上受用。而且聽完了以後它還有,聽完了以後還有繼續地應該這樣的做法。所以,當時固然受用,完了以後啊,繼續在身心上面不斷地增長,這是為什麼他們能夠如法如理地身心就跟佛法相應。而我們呢,就因為事前既沒有準備,中間也不曉得怎麼樣跟法相應,聽完了以後書本一闔,所以依舊如此這般,依然故我,跟 (p164) 法始終沒辦法相應。所以看!真正聽聞正法之前這麼重要。

現在呢,我們懂得了,說「由講聞法所獲眾善」—講也好,聽聞佛法也好,有這麼大的殊勝的好處。這個眾多的好處啊,後來應該怎麼辦?怎麼樣使它在我們身心上面啊,深深地種在八識田中,乃至於讓它繼續保持這個現行。如果你能夠使法繼續保持現行,那就是我們的最佳的修行,自然而然,你會二十四小時都在積聚資糧,淨除罪障,層層無窮地增上。所以他講完了以後啊,他有一個「迴向」,這個迴向,這裡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樣的一個內容相應,那麼這樣的話,才跟我們現在的所謂一個迴向有不同,產生真實的功效,產生真實的功效。

p. 23 (2)

【應以猛利欲心回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

告訴我們應該,這個是我們該做的。「猛、利」、「猛、利」,這二個字,可以作為兩個情況講,可以作為一個情況講,那麼現在說一下。「猛」呢就是勇猛,精進的一種狀態,精進的狀態。這種心理上面啊,就是充滿著一種向上、向前的這種力量,這種強勁的心志。可是單單那個莽撞地衝還不行,要什麼?要非常明利,要非常明利。你所以能夠明利,那個是什麼啊?得到正見、智慧。然後呢有了這個正見,有了這個智慧相應的,再加上強悍的、向上的推動的力量的話,事情就成功了,事情就成功了。我們做任何事情一樣,開車子,欸,一定要把那個舵— (p165) 駕駛盤把得很準,把準了以後,然後呢這個氣缸的力量很大,然後你走在那大路上面啊,那非常快速,所以這個要我們體會到的。

同時這個時候,我們當時啊,也可以拿來觀照我們的一個心理狀態。我們平常的心理是什麼?利不利?猛不猛?不,不相應!這就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使然。有的時候我們心裡也有猛的,但是我們這個猛啊,跟法不相應。平常我們最猛的時候—發大脾氣的時候,那個時候心裡很猛!實際上這個是使得我們下地獄的,所以我們要把它轉過來。還有呢,貪的時候也很猛,所以說為什麼我們修學佛法叫轉,也就是說把那個錯誤的把它轉過來—轉染成淨。你還是用同樣的一樣東西,像汽車一樣,本來呢,向那個方向開的,你把它轉過來,向那地方開。向那地方開的是壞的,三惡道,就是不在三惡道,輪迴生死;向那個地方轉的話,然後呢從善道而跳出輪迴,就是這個!然後利不利,就是拿智慧來說的話,一片迷糊。所以不是我們沒有這個能力,而是說我們用錯了地方。你了解了這一點,才曉得哦,修學佛法為什麼是正見第一。

平常我們除了這個猛、利的貪瞋以外,剩下來的時間,心裡不是癡癡呆呆,就非常惶恐,不曉得如何是好!那個時候你怎麼辦呢?不是在猛利的貪、瞋當中,剩下來的時間,大家東啊去找一個人聊聊天,西啊去找一個人望一望、打打秋風,就是這樣。所以這個情(p166) 況啊,這是一種最大的損失,最大的損失。那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氣養成功了以後,懂了這個道理,一下還改不過來,這就是修行的關鍵所在。所以現在我們懂得了,怎麼辦呢?要猛利!

下面「欲心」,這個「欲」還是什麼?我們心理的行相,就是這個,方向不同。行相,還是跟我們的貪染之心,不過這個貪染是向那邊的,現在的欲是善法欲向那邊的,我們現在要去做的,一心要去做這個。所以他所指的方向說,「回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不但是說我們要究竟要成佛,眼前都需要!而是眼前的因對了,才能夠得到究竟的果。同樣地,你眼前做的,做對的,必定達到究竟的果;你如果眼前做錯的話,叫「三世怨」。所以分開來講是眼前、究竟是二件事情,因果不同,可是這個方向卻是一致,一定這樣,這個我們要了解的。如果你了解了這一點的話,那必然是就是這個!

那麼我們眼前受到的什麼好處呢?這個當下也可以體會得到。眼前,你如果做對的話,那個時候你的心理上的一個狀態啊,法喜充滿。也許你在這個地方做得很辛苦哦,但是你就很歡喜。如果你這樣的話,那這個結果,將來一定會步步引導你上究竟之路,這麼清楚、這麼明白。而實際上呢,不要等到究竟的這個果報出現的時候,那個花報出現的時候啊,很快的眼前,這個就是眼前所能夠感受得到的。那麼平常我們有沒有?有!佛法上 (p167) 面不一定,世法上面處處都是,世法上面處處都是。今天你跟人家做一件什麼事情,譬如說彼此有勝負可分的,你做得非常辛苦,然後你啊,把這件事情做好了,克服了困難,或者是打球當中打勝了,問你做得辛苦不辛苦?當然辛苦!可是你那個時候心裡面,非常歡喜!所以任何一個時候都是相應的。現在我們要戰的不是世間那個敵人,而是我們煩惱的敵人。辛苦不辛苦?當然辛苦了!但是那個時候你心裡很歡喜啊!就是這樣,這個就是我們眼前的,眼前的。

然後呢,同樣地因為你這樣去做,我們舉一個比喻吧!譬如說你眼前做事做得很好,人家覺得:哎呀!這個人很好。上面的人他也肯不斷地來保護你、提拔你;旁邊的人擁護你;後面的人跟著你,這就是眼前的花報啊!不是很明白嗎?然後你這樣上去的,將來最後究竟的時候,你成就的就是佛果,周圍的就是菩薩、聲聞、緣覺等等,這是究竟的。所以,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所希望的、所願求的地方啊!要這樣去迴向啊!

當你心裡面去這樣地迴向的時候,然後呢要猛利!這個「猛利」還有它特別的一個意思哦。我們真正的業力—一直講業,染也是業,淨也是業,這個業的真正的樞要在哪裡?就是我們的心念,這樣。如果你輕輕鬆鬆這樣的話,浮浮泛泛的話,這個沒有太大的力量;如果你心情比較強的話,力量就強了,你愈強,這個力量就愈大。所以你迴向的時 (p168) 候也是一樣:「啊!我聽完了,一心一意,我要這樣!要這樣。」你如果能這樣的話,這個功德就很大,就很不可思議。

【若以是軌講聞正法者,雖僅一座亦定能生如經所說所有勝利。】

假定你以這種軌則、這個道理,去聽也好,去講也好,講什麼?「正法」。這個「正」字很重要,這個「正」字不是說一定翻開佛經叫正法,就是說你是不是跟它如實相應,這個叫正法。如果講戒的話,「法」對不對,「體」得不得,「行」順不順,「相」圓不圓。這四樣東西所謂法、體、行、相,對了—正法,有一點似是而非的—像法,再不然的話就錯了,單單摸一個行相那不對,但是它也有它的好處。你只要在這種狀態當中,只要一座,你哪怕是聽一座、講一座,「亦定能生如經所說所有勝利」,他就能夠得到殊勝的大利益。經上面告訴我們,講說、聽聞一座佛法的功德不得了地大!不得了地大,不得了地大。平常我們說持戒一天一夜生天什麼等等,你如果這樣的話,一定也是一樣的,這個這麼大的功德,啊!這個佛法的珍貴,實在是無比地呀!

【若講聞法至扼要故,依是因緣,則昔所集於法法師,不恭敬等一切業障,悉能清淨,諸新集積亦截其流。又講聞軌至於要故,所講教授於相續上,亦成饒益。】

(p169) 分成功這樣的三個層次。假定說你講也好、聽也好,能夠真正做對,把握住這個重點的話,由於這樣的因緣啊,你以前造的這個種種的業障,這業障當中,它一樣東西代表—不恭敬,對法跟法師的不恭敬。因為這個是最嚴重、最嚴重的,其他的再怎麼大的罪惡,比起這個來,那很小、很小。所以經上面一直說,五無間罪,佛菩薩能救你,你謗法跟這個,那個就沒辦法救你,你對法跟法師的毀謗,沒辦法救。所以平常我們這一點不大注意,這是輕忽啊!輕視那個法啊!那是好可怕、好可怕!所以說,謗法這個罪尚且能夠清除掉,何況其他的小罪,這樣啊!這個意思是這樣,那麼這第一點。所以這個業障「悉能清淨」,只要講、聽哦!我們現在要去懺悔的話,哎呀,磕頭啊!磕上多少時候,都弄不起來,但是他聽一座、講一座,就有這樣的功德。也許我們會心裡面會懷疑:會有嗎?會!確定告訴你會。問題是大家現在還不相應,你真正地如法去做的話,它就會有這樣大的功德。

還有呢,「新集積亦截其流」。既然你正式地了解了,你當然不會再犯,所以再犯的原因,因為你的習氣還在,這個業習氣很大。現在你能夠清淨的話,那個業習氣,就把它斬除掉了;那你既然斬除掉,你理路也懂了,它自然,修,後面就不會跟上來了!這樣啊!平常的時候我們聽懂了,做不到,現在你如果前者做到了的話,下面的跟著也做到 (p170) 了,就有這麼大的好處。

這個話要再說一遍的,平常我們所以聽懂了做不到的原因,就是理路你雖然懂了,可是因為你的習氣,我們的習性啊,還是跟以前老習慣相應的。聽完了書本一闔,那個腦筋裡面的現行的心識,還是這個老習氣相應的,這個就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所謂「業習氣」,這個就是一種障礙,這個障礙。所以這個業的習氣它有個特別的名字叫「等流習氣」,或者就是「等流的果」,所謂異熟、等流、士用增上,這個情況,這樣。你假定說照著這樣去做的話,能夠懺悔乾淨的話,欸!它那個等流的習氣就截斷了!截斷了的時候,它不會再繼續地向前推動。所以你只要第一點做到了,你停下來了以後啊,那個時候你心裡面的生起的現行,就是跟法相應的現行,它也做到了!這個好處這樣大欸!那麼這第二個。

第三「又講聞軌至於要故」,因為你講對了、聽對了,所以他所講的這個重要的內涵,在你的身心上面,也能夠真正地饒益了,那個時候才真的有用,你的障礙在的話沒有用。什麼叫「饒益」?什麼好處啊?那時候就是你的的確確跟法相應了!我們修行真正地祈求的目的就是這個東西。你自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覺得是不斷地在增長功德,這個罪障就擋不住你了。

(p171) 平常的時候我們儘管說不要貪啊,但是好的、可愛的境界現起,你就是根本不曉得自己在貪,完全跟著它跑掉了都不知道。叫它不要瞋啊,你根本不曉得自己在瞋,還覺得很有道理,完全跟著它跑掉了,百分之百做了它奴隸都不知道。那個時候你如果真正地講、聽的道理在相續上面得到饒益、得到好處的話,欸,那個時候你就不跟它跑了!不要說你能夠認得它,認得已經不容易了,就是拿你莫奈何。貪心,再好的境界擺在那裡,你會很輕視它,笑笑:「哈!以前啊,老被你抓著去做你的奴隸,現在,根本不動搖。」你有了這個本事,那個時候你才可以做它的主人。現在我們眼前說起來,我們是煩惱的奴隸,我們說我、我、我,實際上我們做它的奴隸啊;世間的人來說是,我們說是金錢的奴隸。你有了這個本事,你不被它動,那個時候你進一步,才可以做它的主人啊!佛法在這個上面講的。修行也好,講說也好,弘法也好啊,就是指這個而言。總結起來,

【總之先賢由見此故,遂皆於此而起慎重。】

以前的前輩、祖師大德,見到了這個道理,所以對這一點非常慎重,非常慎重。就見到了這麼多人講法、這麼多人聽法,講了半天、聽了半天啊,戲論!為什麼?事前沒準備好。所以這個地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p172) 【特則今此教授,昔諸尊重殷重尤極。】

特別呢,現在我們本論給我們的一個教授。那個以前的,凡是前面那些「尊重」—尊重就是師長,那個傳承當中的師長,最主要的。凡是這個地方稱為的「尊重」,都是有修有證的這個傳承相應的歷代祖師—就是這樣,特別重視,特別重視。事實上有它的原因,有它的原因,我們只要輕輕一想就知道。阿底峽尊者他接受大、小、性、相、顯、密,所有各宗各派的傳承,沒有一點遺漏。他把各宗各派的長處,統統歸納起來,用上;各宗各派的缺點,統統歸納起來,能夠用在指導我們後人怎麼去避免、改善。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不妨用一個我們可以體驗得到的小事情來說一下,說這個完結的時候,應該相應是什麼狀態,相應是什麼狀態。

現在它這個地方講的法,我們現在呢,看看我們的法。我們對這個正法、淨法,的的確確還沒有相應,我們在這兒起步,要學跟它相應。那我們相應的呢,就是染污世間法,這個是相應的。而我們的心理,只是一個—你向那邊叫正法,向那邊的話呢,就是屬於世間法。我們不妨看看我們這個心裡的力量如何,譬如說我們今天在這兒看球。我說青少年棒球在美國比賽;假如你歡喜籃球的話,今天看一場籃球;假定你歡喜看電影的話, (p173) 你看一看電影。你說:「喔唷!這一場比賽是一個國際級的,然後呢,國際的爭奪的冠軍賽!」本來你無所謂的,一聽的話,「哇,那個好、好、好!」那個別的事情放一邊啊,你要想辦法去聽那個東西去了。總是引發你歡喜的,或者你歡喜看電影,或者你那個。如果你前面了解了這個,你會把那件事情排開了,去一心一意地想看這個電視,想看這個電影。我想我們可以體會得到這個心情,這是什麼?就是說,聽聞的之前,先說這個聽聞佛法的殊勝的利益。

換句話說,欸!你要勾動你心裡邊的這個善法欲,那個時候你別的事情不管了,全部精神去聽、去看!這樣。然後呢,聽的過程當中,它也有它的法的本身如何地殊勝,啊!是這樣!那個時候,更引發你。然後呢表演那些人啊,的的確確也不負所望,當然,現在表演那個佛菩薩當然不負所望。而講說的人呢,他譬如說拿著這個鏡頭,的的確確把那個精要的東西能夠啊,一一地透過這個電視表達給你。那個時候,自然而然吸引你全部精神貫注,乃至於你忘記掉你在這兒看,你全部的身心跟它在一塊兒了。他高興的時候你也鼓掌,啊!這個高興得不得了;他萬一不對的話,你也愁眉苦臉的,好像自己失敗。如果說你看電影的話,看到感動的地方啊,說不定你會流淚,我想這我們人人都有這個經驗吧!這說明什麼啊?說明什麼?你的心跟他相應了!這麼簡單,這麼簡單。

(p174) 現在,如果你聽聞佛法也這麼相應,這是什麼狀態啊?簡單極了嘛!做到了嘛!現在就是做不到啊,你聽完了書本一闔你就跟它不相應,不曉得到哪裡去了。假定說你聽的之前,事先準備好,聽的時候有勁的話,聽的時候多多少少還有一點,聽完了就不行了。可是像剛才這種東西,欸!你聽完了以後,哎呀!這心裡面真是欲罷不能啊!就是坐在這個電視機前面就捨不得,乃至於關掉了,大家還在談。回去三天當中啊,不想別的,就想這個事情,我們人人有這個經驗吧!就是這個!這是我們的心理。非常清楚,你現在只要善巧運用,我們怎麼做不到?當然做得到,絕對可以做得到!所以在佛經裡面有太多這種公案:他宿生,或者是供養,或者聽法,或者生一念隨喜心,然後呢,啊!多生多劫地受了福報,到最後福報盡了,這個因緣成熟了,小乘的證羅漢果,大乘的他也上去,大乘的不要等到後來啊!

所以這個地方看看,為什麼我們講了這麼多、聽了這麼多,一點都不得受用?哪裡呢?就是這個!所以我們看經的時候總是:「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一句話就帶過去了,有這麼大的道理,有這麼大的學問呢!我們有這麼大可學的東西在裡邊哪!這些東西都沒有的話,你講經說法說些什麼啊?聽經是聽些什麼啊?留一點種子還是好的,就是如此而已。可是當這個種子真正要發芽、增長的時候,還必須經過這個呢!那是我們現在在 (p175) 這裡正在研習的。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