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17.05.09
 

廣論消文平台: (白話消文) 

丙四、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者。如《毘奈耶經》云:「未請不應說。」謂未啟請不應為說,雖其請白亦應觀器。若知是器,縱未勸請,亦可為說。如《三摩地王經》云:「若為法施故,請白於汝者,應先說是語,我學未廣博,汝是知善巧,我於大士前,如何能宣說。汝應說彼語,不應忽爾說。觀器而後行,若已知是器,未請亦應說。」

說法時,什麼對象可以講,什麼對象不可以講,有所不同。如《毘奈耶經》,也就是《戒經》說:「如果沒有請的話就不應該宣說。」雖然未請不應說,然而即使對方祈請了,還要看他是否具器(夠條件)。若已知對方具器,縱使沒來勸請,也可以為他說法。如《三摩地王經》所說:「假定為了法布施的緣故,他人來請說法時,應該先這樣說:「我的學問不廣博,而您是個大善知識啊!要在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大菩薩前面講法,我怎麼能講呀?」說法師應先這樣說,而不要匆匆忙忙地立刻就說。應該先觀察對方具器不具器再作決定,如果曉得他是一個法器,那麼即使他沒有主動請法也應為他說法。」

復次《毘奈耶經》云:「立為坐者不應說法,坐為臥者不應說法,坐於底座為坐高座不應說法,妙惡亦爾。在後行者為前行者不應說法,在道側者為道行者不應說法,為諸覆頭、抄衣、雙抄、抱肩及抱項者不應說法,為頭結髻、著帽、著冠、著鬘、纏首不應說法,為乘象馬坐輦餘乘,及著鞋覆不應說法,為手執杖、傘、器、劍、鉞及被甲者,不應說法。」返是應說,依無病也。

其次,又引《戒經》說:「站著的人不應為坐著的人說法,坐著的人不應為躺著的人說法,坐位低的人不應為坐位高的人說法,總之,說法跟聽法者之間應該有高低之分。走在後面的人不應為走在前面的人說法,走在兩側的人不應為走在中間的人說法,此外,不應為覆頭(即用布等覆蓋頭部)、抄衣(即袍子或衣服過長而捲起)、雙抄(即衣服搭於雙肩上)、抱肩(即雙手交叉搭於雙肩上)、抱項(即雙手相交頸後)的人說法;不應為結髮髻、戴帽子、著花鬘、纏頭巾的人說法,不應為正在乘象、馬、轎等交通工具以及穿鞋子的人說法,也不為手持杖、傘、兵器、劍、鉞及被鎧甲的人說法。」以上是針對正常情況而言;但反過來,如果對方有病,依其病況只能坐著、躺著,那就不受以上戒律所限,可以為他說法。

 

 

四家合註

第四科、對什麼樣的對象應該宣說與不應宣說的差別:如《毘奈耶經》中說:「還沒有祈請之前不應宣說。 」在還未祈請之前不應說法,縱使祈請了,也應該觀察其學法條件;如果知道對方具備學法條件,即使沒有祈請,也可以為他宣說。《三摩地王經》中說:「月光童子為了要行法施的緣故,假若有某些聽眾前來向你祈請道:請你宣說某某經論。」為了自謙並摧伏我慢,你最初應該要先表述:『我尚未廣泛地學過法理詞義。』為了觀察對方的信解程度,刻意表示退讓的態度而說:『您才是了解並擅長法理詞義的人。我在心懷悲憫與智慧的大士面前,怎麼能夠宣說法呢?』你應該要先這麼說,而不是輕率不察地驟然答應說法;觀察對方是否具足學法條件,之後再行允諾。另外假如已經曉得對方具備條件,縱然未經祈請,也應當為他宣說。」上述偈頌是闡述應該為能受益的人宣說,不要為不能受益的人説。

 

此外,《毘奈耶經》提到 : 「不應該對坐著的人站立說法。不應該對躺著的人端坐說法。坐在低矮的座位上,不應該為坐高座者說法。 同樣地,也不應該坐在低劣的座位上,為坐在華美座位的人說法。不應該走在後面,為走在前面的人說法。不應該走在路邊,為走在路中央的人說法。對於用衣物等蓋住頭部、將衣服下襬撩折過膝、衣服垂掛於兩肩、雙手在胸前叉抱及雙手向後交握後頸的人,都不應說法。對頭上結髻,亦即將頭髮盤束在頭上個戴鬘飾等,以及戴帽子、佩戴寶冠以瓔珞飾品裝飾頭部、戴著花鬘、以頭巾裹頭的人,不應該為他們說法。乘象、騎馬、坐轎或其他交通工具,以及穿著鞋履的人,不應為他們說法。手持杖、傘、武器、劍、鉞斧,以及身被鎧甲的人,不應為他們說法。」當與上述狀況相反時,便可以為他宣說,這是在聽眾沒有生病的前提下的原則。而為了利益病患,在上述狀況中可以有部分開許。

 

 

師父手抄稿

【◎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者。】

什麼對象不講,什麼對象講。

【如《毘奈耶經》云:】

戒經上面說:

【「未請不應說。」】

佛法這東西要請的,佛法這東西要請的,這點我們很重要。現在送上門來自己還不願意,實在是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情,很有意思的事情。對於這一點,大家也是,真正想學的人,這一點務必要注意!總覺得好像委委屈屈啊,這個實際上說起來的話,是傷害了自己,傷害了自己。那以後如果說有機會的話,的確這個地方要把它淨除掉,要把它淨除掉。

【謂未啟請不應為說。】

如果沒有請的話不要說,不要說。也許我們說:「啊,你不是慈悲嗎?」錯了,不 (p151) 是!我們不了解真正慈悲的行相,我們常常是方便出下流。這世間很明白,母親是最慈悲的,但是母親教不好孩子的,溺愛教出來的孩子都是孽子,這個不是很明白嗎?例如我們中國的歷史上面看看,昨天說的那個道宣律祖是這樣的。欸,要我們世間的眼光來看,這個師父真不像樣,就硬是不要那個徒弟,怎麼求,不理他,最後終於把他鍛鍊成功一代偉人,這樣啊!

我們當年禪宗的「河西獅子」,這個公案也是一樣。他們三個人約定去參那個汾陽昭慶禪師,然後從南方跑得去,所謂河西就是河套以西,現在的陝西那個地方,山西、陝西,那兒冷得不得了啊!南方去啊,是千辛萬苦,冰天雪地,這樣的。不像我們現在,好簡單啊!飛機,飛機下來汽車,這樣,這樣的!雖然沒有汽車,沒有小包車嘛,有公共汽車;那時候沒有,兩隻腳硬跑啊,還得去討飯哪!跑到那個地方去已經夜裡了,夜裡了跑得去一看,「這三個冤鬼!」叭!把門一關,關在門外頭。要我們的話,說:「啊!這個大善知識,跑得去親近,就這麼個殘忍啊!」我們不把他罵一頓才怪咧!他們三個人說:「好、好,到了這個地方,那好好好,這個地方安安心心就去住一夜,明天再說。」

結果到了第二天,那個大禪師打開窗子一看—這個冤鬼還沒走!剛剛洗過臉,一盆冷水「叭!」一下潑出去倒那三個人。這一下啊,三個人當中兩個人受不了了,兩個人都 (p152) 跑掉了,最後第三個還是挨在那個地方。看見這個冤鬼還沒有走,「好好,沒有走就讓他進來。」後一跟,跟了幾年。有的時候忙了半天跑得去,一跑到老師面前,老師便將他痛呵一頓。忙了幾年!最後河西獅子—一代大善知識,都是這樣出來的。

所以我們現在不了解真正的佛法。我鼓勵你們看這個《密勒日巴尊者傳》,絕對不是說要看密宗怎麼樣,最主要的眼前一段,他經過這麼樣嚴格的鍛鍊,才鍛鍊出這樣的人才來。但是這個現在我們看過了暫時不必忙,我們一定要把那個教法內容真正了解了,那個時候你才曉得:哦,為什麼!為什麼是百鍊金鋼。天下沒有一樣東西例外的,沒有一樣東西例外的,你必須經過這樣地鍊,才鍊得出來。要不然哪,為什麼要不然不成材呢?這我們要了解。我們現在的心裡上的起心動念,請問是什麼?什麼?想想看,我想我們大家都了解吧!什麼東西啊?兩樣東西。這是我自己的感覺,我多少年來的毛病,到現在一直懊悔,一直努力做的就是這個:軟暖習氣;見煩惱、思煩惱。祖師也都是告訴我們是這個,捨不下,不但捨不下還要保護它,以種種理由,種種理由。   

我記得我剛出家的時候啊,二十多年以前了。我出家在獅頭山,獅頭山啊,我是跟我師父住在後面那個小茅篷裡面,那前面的大眾啊總承蒙他們很看得起。那時候剛出家,很固執也是很固執啊,現在想起來也是很糟糕。喔唷,我師父撿了一件破衣服穿在身上覺得(p153) 很好,好衣服就是不肯穿。現在才了解:隨分,沒有好衣服就穿破衣服,有好衣服就不妨穿個好衣服。那個時候就覺得破衣服才可以,吃東西啊都是這個樣,你還自以為修行,覺得這樣。那麼下面有人勸,說這個身體很重要啊,借假修真啊,就這樣!好,我就跟他們辯論,反對說:「借假修真,其實我們認假作真!」說得頭頭是道。等到我過了幾年想想啊,我真的像我說得那麼好嗎?不是,欸,不是欸!那時候我雖然嘴巴裡說得很對,這是什麼?見煩惱,非常厲害,非常厲害!平常我們就是這個樣,第一點難,難就是難在這個地方。

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170420d.htm http://p2.i234.me/1599d/20170421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