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7月
 
 
 
 
 
 
31
 
 
 
 
 

課程:親近善知識(七)

時間: 2017/07/18 ()19:00~21:30

班長:駱政廉

副班長:陳贊鴻、謝一秀、杜王平福、黃立理              

課程錄音:

 

課程摘要:

一、前行

贊鴻副班長 : 勉勵大家能在炎炎夏日的天氣,到班上學習,首先將心靜下來,將一週當中沒法好好的想想的問題,希望在這兩個半小時的學習過程中找到對您有幫助的答案!

 

密集嘛  

前行儀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開經偈

大乘皈依發心

 

贊鴻副班長:密集嘛頌時,將眼耳鼻舌身意都收攝在此唱誦中

分享自己第一次出國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去參展時,自己心情有些緊張 董事長告訴他出國很簡單,要準備三件事情: 護照、錢、機票。

(1)護照:證明我是誰,(2):帶足夠的錢出國,出問題時使用 (3)機票: 由那裡出發、準備要到哪裡; 若換為是我們生命的里程:  護照是甚麼: 我的名字 、我居住的地方、我在社會中與親戚朋友的關係,  : 當我碰到困難時我有辦法解決,但是,你如何能知道會遇到什麼困難,要帶甚麼錢(美金?日幣?... ) , 所以要知道要前往的目的地,才能準備足夠正確得錢。  所以機票告訴我們這個行程要經由的地點及要到達的目的地,但是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生命的機票嗎? 將由那裡出發?要到達的目的地? 我如何準備呢? (帶什麼樣的錢、帶什麼樣衣服… )自己是完全不清楚的。廣論中說:「豈能無師」,若你要去的地方你從來沒有去過,要去得目的地也不知道,何時要下車也不知道,如果沒有老師,該怎麼辦?

現在暑假期間在高鐵上,看到小孩子無憂無慮高興無比的心情,他並不需知道出遊的這些準備資訊(車票的行程、要到哪裡、準備夠錢嗎) 因為有爸媽在身邊帶著, 所很只要全心依靠爸媽就可放心快樂的在旅程中。所以在生命旅程中是快樂或緊張狀態,關鍵就是有沒有人帶領你。

 

:   旅程        真如 詞曲   https://youtu.be/iYjgCY7YovQ

 

白月亮 掛天上 散發著清明的光
流浪的我在曠野上 有你在身旁 有你在身旁
白月亮 明又亮 散發著溫暖的光
你在路上 靜靜唱 像那家園的光
你在路上 輕輕唱 多像那家裡的光 多像那家裡的光
啊 啊 有你在身旁 有你在身旁
白月亮 明又亮 散發著溫暖的光
躺在山頂上 耳畔聽著 悠揚的歌唱
睡在月亮旁 睡在月亮旁 睡在月亮旁 睡在月亮旁

啊 有你在身旁 有你在身旁 在身旁

 

杜王班長:上週思念是當我們遇見了師長(善知識),結束了流浪的日子,本週:旅程是善知識像白月亮一般,在我們的旅程中,一直陪伴著我,照亮著我。多年前自己和太太一同去爬山,因為估錯腳程,下山時天都暗了,才知道曠野當中時有一點螢火微光是多麼的可貴,因為樹蔭遮蔽下山是看不見路,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踩空,跌落山谷,非常危險,當時若有白月亮在天空照亮崎嶇的山路,心中就不會那麼的恐怖。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也有一顆明亮的月亮(善知識)的引導,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身邊,那是多麼幸福、溫暖的。

 

二、正行

1.法人三宗旨

(1)     佛法是唯一真正離苦得樂之道。此道雖分三乘,但究竟為一佛乘。亦即發菩提心,成就佛果。

(2)     成佛並非一蹴可成,乃是從發心開始,生生不斷淨罪集資,故大乘佛法是一條增上生道。

(3)     增上生道一定不能離開團體,必藉團體,生生不斷以佛法從斷、證中淨化身心。其所依必須是具有清淨傳承圓滿教證之師長,所緣必須是同心同願之同修大眾。如法行持,依次增長共業,自能感得佛陀依正主伴之圓滿佛位

 

旅程所要準備的東西,與我們學佛對照一下:

護照: 你自己 è 具有暇滿人身皈依且發菩提願心

  : 資糧   è 不斷地積集資糧

機票: 目的地 è 目標是獲得圓滿的佛位

 

法人三宗旨是我們學佛的道總。即「佛出發心、中集資糧、現證圓滿正覺」是我們追隨的不變目標,亦是師父給我們的最特殊不共的功德,在成佛的路上是不容易走的,必須準備資糧,要如何準備資糧? 要淨罪集資,必須有清淨傳承圓滿教證得師長來教你,還有同心同願的同修大眾,即是上週所說的尊重善知識、同行善知識、外護善知識,這些善知識就是幫助我們累積資糧,才能達到圓滿佛位。每日以「法人三宗旨」、「法王晨起緣念」做為提醒自己的目標。

 

2. 聽師父的音檔(手抄稿第二冊 P 246 L2 , 15B )

我們現在了解了,喔說教的人要這樣,那我們要去求他了,對不起,先不要去求,先看看自己怎麼樣,學的人要什麼樣?而這個裡邊在沒有講之前,先要特別強調一點,先要自己學的人啊,有了這個條件,那個時候才可以找,真正善知識才找得到,找到了才可以依止。要不然的話,你根本找也找不到,就算你幸運地碰到的話,你不但啊沒有好處只有害處,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就像啊玩一把寶刀一樣,拿到一個武藝高強的人手上的話,如虎添翼;如果不幸被一個小孩子拿到的話,那就要命了!那要命了!他沒有人在他身邊,他只是傷了自己,誰在他身邊誰就倒楣。這個所以我們真正學的時候,這個地方重要的是學者自己,學者自己。我剛才這個話,倒不一定是好像說笑話,也可以說,很輕鬆的這種狀態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得到。像我們啊到處地方都是這樣,常常說:「哎呀,這個很多人覺得,開始的時候啊,對這個佛法無比地敬仰,等到你出了家以後跑得去啊,常常失望!」為什麼?就是那把寶刀啊,在一個小孩子手上,誰碰到他誰就倒楣。我們到那個時候,懂得一點法,然後說你這個不對,說他這個不對,說他那個不對,說他那個不對。平常你世俗的標準本來很低,大家馬馬虎虎算了,現在你這麼高的標準跑得來要求別人的話,人人受不了, 就這樣,實際上真正傷害的還是自己。那麼現在我們看看,我們學的人應該怎麼辦呢?

杜王班長:成佛的路上除了需有十德相的善知識。自己須具備弟子相。師父提醒我們學了佛法後, 就像手中握有一把智慧寶刀,自己若不會操作就可能會傷了別人或傷了自己。若學了佛法後拿去要求別人,當對方無法達到時,自己就起瞋心,自己還自以為是為對方好,這就是不具弟子相的樣子。要將自己不正確的見解去除掉,要用正確的方法做,並且考慮此方法是否適合對方,正確的方法還要常常練習,才能再遇到境界時,使用正確的方式。接下來學習做為弟子的要有的學習態度。

 

3. 廣論 第27頁第8如其僅有一輪車,具馬於道亦不行,如是若無修行伴,有情不能獲成就。

我們在往人生智慧的道路上,馬車若只有一個輪子是無法行駛,其中一個輪子是指三寶、師法友,另一個輪子是指自己,兩者缺一不可。

 

廣論 第28頁第2~7第二能依學者。《四百論》曰:「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解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猶非止此,即於聽眾所有功德,亦即於彼補特伽羅,見為功德非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其師亦難了知。若知彼已能親近者,必須自具是諸德相。 

第二能依的弟子需要甚麼條件?《四百論》說:「具備正住、具慧與希求三種德相即為聞法之器,有這三個條件才不會把說法師的功德看成過失,也不會將其他聽眾的功德看成過失。」《四百論釋》說:「如果具備了這三項條件即堪為聞法之器,那麼對於說法師的種種功德,就能只見功德,而不見過失。不只如此,就連聽聞眾生之所有功德,也就是對其他人,也能只見功德,而不見過失。反之,如果不具足聞法的德相,就算說法師所說之法非常圓滿清淨,但是因為弟子本身的過失強烈會把法師的功德執為過失,或者對說法者的過失,却反而執為功德。」所以,即使遇到具足圓滿德相的善知識,自己若不具弟子的條件,也難以了知這位善知識具有功德,如果要確知對方是能親近的善知識,必須自己具足這三種德相。

一秀班長: 以弟子相(學的人)需具備: 「正住」、「具慧」、「希求」 這三種德相,才能成為聞法之器

弟子相最重要是:

不變說者德 è 對於教我們的人,不會觀他的過失 (觀功念恩)

亦不轉聽者 è 對於旁邊一同聞法的人,也不會視他為過失

  (例如:覺得他不如自己厲害、或是你怎麼有資格跟我一起學)

不變說者德可說為觀功念恩,觀功念恩可以解釋為 è 從另外的角度看事情,老師教我們的是我們不熟悉及未學習的,所以一定要去看他的功德, 把自己變成學習的角度,如果沒將自已變成學習的角度,你在所有生命中的抉擇永遠就只有是和非,不會有選擇題出現。

 

4. 為什麼學習需要有同行助伴?

廣論第28頁第4行【 即於聽眾所有功德,亦即於彼補特伽羅,見為功德非為見過失。】

能依學者之相,不是拿著筆去幫別人打分數,應該是你跟任何人都可以學習,最重要的是在學習時 ,我們何時認為自己是學生? 是只有老師在的時候嗎?  那一週可能只有週二來上課的2.5小時是學生,可是師父是教我們要24小時學習。為何不轉聽者,因為一般多數的時間中,我們都是跟身邊的助伴同行在學習,所以接下來要問大家,在我們學習的一年多來,有看到那些好同學,你從他身上學到東西。

 

明杰師兄分享:昔日與馬凱教授同事時,看到他對內部稽核或主持審計委員會時的認真態度及看到他學習廣論的精勤態度令人十分敬佩。自己從馬凱教授身上學習很多

 

如燕師姐分享:她與南宏師兄一同去加拿大P島時,如俊法師對於才剛學廣論一年的他所提的問題十分深入,稱讚他以前一定學過廣論,推讚南宏每日寫善行日記分享在同組,由他分享的工作與同事、日常生活中家人對待的關係,讓她看到南宏處事間都能佛法入心,點點滴滴都向內看。

 

南宏師兄分享: 每日養成習慣寫善行日記,在遇到煩惱時會特別有感受。由身邊發生的人、事,選寫為善行日記,將遇到境界(煩惱)依法如理思維,轉換為有用的自省。讚嘆同組霆瑞師兄目前身在越南工作,但學習廣論一直未中斷,也時時 在組內分享生活、工作中的對境。另讚嘆同組茂琳師兄研習廣論已深入到七十多頁,每日認真看過南宏的善行日記,都十分中肯給與回饋。

  

茂琳師兄分享:2015年參加企業營隊後,在四日的課程中感動不已,最受用的是觀功念恩心中十分感謝太太於家人及自己所做的一切,平日與太太間常會因一些日常生活中關念不同時而鬧得不愉快,於是在營隊中鼓起勇氣打電話給太太,誠心感謝太太對他及家人的用心,當下太太反而覺得不習慣,很訝異的反問他:你是怎麼了?  營隊結束後,回到家中太太對他超好的 (燒他喜歡的菜…),令他十分開心。之後一路由幸福七堂課、參加廣論研討班一路學習,深深感受廣論對於我們的幫助,由日常生活為人處世、公司治理都可以從中的找到答案。

 

駱班長:經論中所談到的內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真的要學習就是跟旁邊的人學習,今天讚頌中的 月光指的是什麼? 在佛法中指的是空性的智慧。讚頌詞中最後所說睡在月亮旁 睡在月亮旁 睡在月亮旁”,指的是我們依師學了佛法後,不斷聽聞佛法後,當佛法入心後,在你生命旅程中就有了伴侶,時時刻刻面對任何境界都可以用空性的智慧,去面對他,不再會覺得孤單無援,都能夠隨遇而安,而得到心靈的平靜、喜樂,這就是月光。每位同學來此學佛法後,就要學到無上智慧,當面對事情時能有一個全新的想法。

即於聽眾所有功德,亦即於彼補特伽羅,見為功德非見過失。

我們在學習時的學習態度,會與四周的人有關,若對旁邊的同學不能起恭敬心,當你心中認為旁邊一同學習的同學,不怎麼樣時,會因為此種心態自認為一同學習的同學都這麼差,會讓自己產生一種老師是不錯啦!但是學習的環境水準不夠,這種心態是學習時的最大障礙。同樣的,假如你對於兄弟姊妹覺得不怎麼樣,你對自己的父母也會不夠尊敬,請同學自己好好仔細體會這件事情。所以經論中說的每一件事情講的很細,你對於一家公司的評論,對於CEO的評論、跟你的同事很有關係。當你認為同事很普通,你在這家公司就會愈待愈悶,雖然這是一家好公司,你就會不受用,關鍵在哪兒? 要有真實的學習心態,視身邊所有的人為佛菩薩à善人, 這才是真實的學習心態。 所以甚麼是不具弟子相? 你只要覺得身邊的人是凡夫、補特伽羅,就是不具弟子相。這時就學不到東西!

    我們會發現有人在這一生短短的幾十年當中進步飛快、有人無論在甚麼樣的環境就是原地踏步,後者在任何地方都吸收不到養分,任何一顆種子埋在地裡,它就必須要以附近的環境為它唯一的吸收來源,它就會成長茁壯,假如他心中一直想著這裏不是我要的,我要到一個更好的地方,這顆種子只會在這個土地枯萎而死。如果你在台灣只會抱怨台灣,你在台灣的這顆種子(就是你我),就得不到養分就會枯萎而死。所以,我們的三種善知識:「尊長善知識、同行善知識、外護善知識」外護善知識常常我們看不見。例如:我們今晚可以安心來上課,是員工將工作都做好沒出事,所以有機會坐在這裡聽法。所以佛法所說善知識,遍指在我們上面的,在我們身邊、甚至你看不見的都在護持著我們。我們要由心中升起感恩的心, 這需要好多的因緣和合,才能在此聽聞佛法 ,此謂之弟子之相。所以,師父教導我們別急著找善知識,當你弟子相具足時,身邊所有的人都是善知識。儒教是一體,儒學所講的內容都服順於佛法,師父在講佛法時發現眾生根性不同時,馬上先講論語,因為論語是佛法的基底,論語共下士的部分與佛法所說一樣。

我們問題是會怪罪於障礙我無法圓滿成辦事項的人,這也造成不具弟子相的原因。每個人都有擁有及無法擁有的,要能對擁有的充滿感恩,對這些護持我們擁有的善知識們(尊長、同行、外護)時時感恩,這樣才能在學習時,找到好老師將自己的缺點補齊,成為真正具弟子相的學習者。

 

5. 三十八攝頌: 「一切時處普攝護、諸善知識真佛身,但觀功德毋尋過,並念大恩求加持。」

駱班長:善知識一切時處都保護著我們,善知識跟佛是無二無別 、佛是法身,所以最後要以菩提心證得空性,一切時處都要觀功為先,只要你能念一切眾生的恩、善知識的恩,自然而然就能吸收善知識要教導你的東西,當你的心穩定後就會聽懂善知識告訴的,這就是加持,就能讓你的生命改變。所以要將障礙解除後,才會感受到加持。

 

6. 活動宣導 :

(1). 2017年度CEO PEI 島請法團

在北美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上師帶領數百位僧眾學習,透過這此個活動,去了解福智的僧眾是如何依師學習。

 

活動期間 : 2017/9/28~2017/10/8

參訪內容 : 由僧團安排豐富的課程,包括法師開示的各種課程、參觀大覺佛學院、傳燈寺及其他島上景點 。

    : 機票住宿(不含個人花費)10萬元。

報名日期 : 2017/07/20 日前。

 

(2).聽花開的聲音 音樂會 

溫煥立師兄 介紹

日期: 2017/09/03 下午及晚上 兩場

費用: 1200 1000 800 600

自己母親已在廣論班學習15年之後, 自己參加企業營後,開始廣論的學習。 感謝師父勸請上師做讚頌,讓我們在此可學習讚頌,上師發願讓聽讚頌或演奏場頌讚頌的人,都可以快速證悟入三主要道,就是可以將廣論學到頂尖。自己在讚頌班學習七年,透過讚頌的學習,對於廣論的學習一日比一日開竅。

 

CEO 李文雄師兄分享自己聽讚頌的受用,如何改變他的生命。

聽讚頌讓他的心能夠安定下來,像是一種修行的感覺, 上師用他的修行所做出的讚頌,引出我們跟師長學的向上心,皈依的心。只要我們將自已管好,周遭身邊其他人都會美好。

  業的方向è決定生命è生命的方向決定命運  最重要的是

 

這次音樂會主要以上師做的花系列的讚頌為主, 希望透過這個音樂,以讚頌接引福友、學員。  並且 將音樂會收入的盈餘供養福智文教基金會。

 

7. 不見過失只見功德: 手抄第二冊  P251 ~ P253 L12  (16A)

 【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猶非止此,即於聽眾所有功德,亦即於彼補特伽羅,見為功德非為見過失。】你有了這個三樣東西以後,那麼對這個法師所有的種種的功德,你看見它,對!它是功德。下面這句話很有意思哦,「不見過失」,你不看見他的過失。反過來說,假定你沒有具足這個條件的話,法師的功德你看不見,你看見他的卻是過失。我們或者會懷疑:會嗎?嘿!就是這個樣,就是這個樣。也許我們現在已經看過《密勒日巴尊者傳》,也許 (p252) 沒有看,至少上一次我們講過中國祖師的公案,中國祖師們的公案三位同參跑得去參一位善知識,不遠千里跑到那地方去,結果他一看,門一關!把他關在門外,晚上了。到了第二天一盆冷水,一潑!那我們心裡想想:「什麼!這個大善知識,這樣殘酷的人哪!」啊,那你呀,不跟他打架,至少你到處去宣揚說:「啊,原來這個善知識,就這副德相!」處處地方去破壞他。嘿,不是,真善知識,真善知識!

平常我們最好跑得來:「哎呀,某人哪,你辛苦啦,好啊!你難得出家!哎呀,現在地方處處現成的讓你嗨,我們這個地方,有種種條件,很優厚啊,你只要來,這個地方鬆得很欸!你要出去嘛就出去,要玩嘛就玩,要來聽課就聽課,不願意嘛,你打打瞌睡也沒有關係。」「好、好、好!這個地方好,真慈悲!」然後我跑到那地方,要求這麼嚴格,動不動就呵斥你,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啊,這些人,怎麼一回事情啊!」我想我們很容易體會得到這一點,對不對?不是說一定說,哦,這樣的處處地方縱容你一定壞,而反過來說,呵斥你一定好,不是,這不是!我們一定要了解:他為什麼而縱容你?為什麼呵斥你?如果你了解這個內容,你正確了解的話,縱容你也對、呵斥你也對;你不了解的時候,縱容你也錯、呵斥你也錯,這個才是我們要了解的。那你憑什麼能夠了解他呢?你至少要自己具足,辨別他所以縱容你為什麼,辨別所以呵斥你是為什麼。你能夠辨得清楚了,對!所以他下面說,你一定要具足這個條件,那個時候,你能夠辨別得清楚是非,太重要了

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無始以來都是在情染當中,我們總算宿生有善根,願意放棄掉世俗的享受,跑到佛門當中來,內心當中至少應該認識,我到這裡求的是什麼。想想看,對不對?假定說拋棄了世俗的這種東西,居然跑到這個地方來,還要求得吃得好、穿得暖,你來幹什麼啊?所以我一直感激我當年的老師,我老師平常不會這麼大聲地吼,有時候也會呀!可是他經常提起的,會說一句話:「某人啊!你這樣來,對得起你自己嗎?你來的目的,就是這樣嗎?」就這麼兩句話,常常跟我說,我到現在這兩句話,一直受用不盡,所以我這個地方特別地說一下。真正善知識的功德、過失,看不見啊!看不見啊!反過來,他今天這個地方需要你了,然後呢,用甜言蜜語說完了以後,然後你留在這裡哦,他倒不一定好欸!當然,他也有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悲心,有的呀!所以這個地方我特別說明一下,你一定要了解他的真正的動機、行相何處?

 

一秀副班長:師父帶著我們了解見功德不見過失的學習重點。我們一定要了解善知識為什麼而縱容你?為什麼呵斥你?如果你了解這個內容,你正確了解的話,縱容你也對、呵斥你也對;你不了解的時候,縱容你也錯、呵斥你也錯,這個才是我們要了解。要靠正住 具慧 希求,且心要平靜 你才能夠觀查清楚。我們無始以來都在情染之中,學習時要了解,我的目的是甚麼,我自己到底在哪裡。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弟子相。

 

8. 討論題目: 為什麼有正確認識以後, 老師縱容我也對,呵斥我也對?

 (1).家鐘師兄分享: 每次要出門前,太太常會找的理由請他幫她做事,自己心中會不悅,有一天忽然發現不是太太的問題,是自己心認為在出門前來太太又來了 的不喜,自己發現是自己出了問題,不是太太。老師是因材施教, 所以縱容我也對,呵斥我也對,能聞過則喜,自己則能得到教化。

(2).杜王師兄分享: 師父對兩位侍者法師的教化用不同的方法. 對如得法師經常是呵護,對如俊法師常常用喝叱要求,如得法師說:這是師父對弱者需要建立信心,所以用呵護的方式引導,對於如俊法師是希望他更上層樓而用喝叱的方法要求,都是基於因材施教。

 

駱班長收攝:什麼叫正確的認識? 師父說我們要有正確認識,生命的本質是用來學習,要以境界的人事物為師,當境界比較困難時就是呵斥,當境界比較順利時就是縱容,只要我們正確的認識,了解這一切境界都是讓我學習的,你就會了解這些境界都對我有幫助。 [舉例]: 上班時老闆罵我,我要了解一定我哪裡做錯,然後去由改進;當老闆稱讚我,我要想從當中再找出讓下次更好的方法,讓我們更上一層樓。有了正確的認識後,所以說老師縱容我也對,呵斥我也對!

老師就是境界,以一切境界為師,你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無論在工作、生活中,佛陀所說的法都是在告訴我同一件事,不是境界有問題,一切都是我的問題,當我能夠有此正確的認識,就可以從中得到無上智慧。

 

9. 影片: 從不稱讚人的爸爸   https://youtu.be/Dio3xYWY90I

片中這位父親從小就對兒子嚴厲的教導及要求,兒子長大後第一次創業,回家分享賣出的T-SHIRT 成績給父親看,父親仍然是冷酷的沒有讚美兒子。 當時,兒子心中覺得受傷,十分生氣跑回房間,母親進房間告訴兒子,父親是愛她的,並且給他看,從小他的成長的每一時刻,父親都仔細的拍照紀錄下來,打開衣櫃讓兒子看父親買了滿衣櫃的他的T-SHIRT作品,兒子終於了解父親是如何的愛他。

 父親跟母親說: 「我們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但是,孩子要了解如何自己好好活!!

                              

三、結行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