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4
全廣II 第151, 152講 課摘 by
文隆師兄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3153-130151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3154-130152 讚頌「太陽王傳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G_YQZhc8o 成芳草之兵 列翠樹之陣 舞動的春季 那是你雄渾的心曲 那是你雄渾的心曲 朝日 朝日 就那樣升起 升起 升起 萬類生機 萬類生機 萬類生機 月亮在你眼裡 悲心之湖 傾灑大地 啊...啊...啊... 八萬四千覺兵 八萬四千覺兵 出征輪迴城 出征輪迴城 救度苦海蒼生 救度苦海蒼生 出征 出征 出征 正念刀光劍影 剿滅輪迴殘夢 八萬四千煩惱滅亡 締造無死空性國城 締造無死空性國城 締造無死空性國城 成芳草之兵 列翠樹之陣 舞動的春季 那是你雄渾的心曲 那是你雄渾的心曲 正念刀光劍影 剿滅輪迴殘夢 八萬四千煩惱滅亡 締造無死空性國城 締造無死空性國城 締造無死空性國城 法師前行提策 : 希望新生第267則「正遍知之義」 佛陀又叫「正遍知」,就是對所有事情乽有正確、不顛倒的了解。他也是透過長久的修行,不斷增長內心的悲智而達到的。 *
佛陀有個稱號叫正遍知,遍是對所有周遍,正是正確、不顛倒。能達到正遍知因為長久修行,增長智慧、慈悲。有另一種描述,內心慈悲、智慧,內心障礙會除掉。 障礙有二,煩惱障及所知障,把障蔽我們的心除掉。煩惱障一般指煩惱,我們有種種煩惱。所知障是煩惱的習氣。經典中舉香,現在以樟腦丸為例。樟腦丸在衣櫥中,拿走後會有樟腦丸的味道。樟腦丸是煩惱,味道是所知障。一般而言,阿羅漢斷一切煩惱,但所知障未斷。大乘菩薩修行才能斷所知障,所知障障礙我們了解一切所知,也就是煩惱習氣。現證空性可以斷煩惱,加上發菩提心、利他心,將所知障淨化。透過二種淨化,才能成佛。不斷增長內心的悲智而斷煩惱障、所生障,達到一切智智就是成佛,讓心的本性開顯,這叫正遍知 心之勇士第267則「辨別輕重的心尺」 有什麼仇人比生起傷害他人的心更可怕?有什麼親友比生起利益他人的心更親?在我們的生命中,孰是孰非?當以菩提心為尺來丈量 *
為何說有什麼仇人比生起傷害他人的心更可怕?第一層的意思大家可能都懂,造惡業未來感惡果,傷害自己。為何說仇人傷害自己?惡業傷害自己,透過了解業果,等流、增上交互鎖死,越演越烈。之前師父有對此開示,傷害他人的業,覺得問題出現在境界那方,好像現在有人來傷害我,但不曉得過去自己傷害別人。由於過去傷害他人的造作等流再出現,會讓傷害別人的習性加重,一將來感果會更痛苦。境界現前時傷害更大,習性更重。不只現在感果傷害自己,由於不了解業果,等流、增上交互作用。增上是環境,等流是造業的習性 *
同樣的,為何親友比生起利益他人的心更親?因為造善業,回應樂果。以利他心造業,可以利益自己,等流增上一樣增長。利益人將來業感果,利人利己,因此也更想利益別人,如此習性加重,想要回饋利益他人習性加強,會有越來越大的快樂 *
對親友比生起利益他人的心更親,上師說要在我們的生命中,孰是孰非?當以菩提心為尺來丈量。所謂的對錯,是帶來痛苦或快樂,這要用菩提心丈量。符順菩提的做,相違的不該做。 生命中是非標準很重要,而此要用佛陀一切智智衡量。所謂一切智智,以前營隊說過是有全面完整的認識,只看局部、眼前,想離苦得樂,副作用很大。佛陀觀察宇宙,發現業果法則,法界所有的法,歸納成業果法則。善業樂果、惡業苦果,一切智智的觀察成為取捨標準。孰是孰非?學習全廣,不只調伏自己煩惱,終究目的要從學法種因,未來感得佛果、一切智智,沒有副作用。在圓滿中幫助自己 以前上師常引祖師所說的,佛語像孔雀羽毛,其特徵是如果越仔細去看,越美不勝收。每次越仔細看,越美不勝收。結合業果,會看到什麼是業力所感。如下士道三惡趣苦。人可以看到清涼河流、青翠的樹木;餓鬼看到乾涸的河流和枯樹,看到什麼境界和業力有關。越仔細觀察能美不勝收,是業感。背後有一個重點,像孔雀羽毛越來越美,要重視聽聞、思惟的業力,要越來越增長,如沒有增長,只能看局限和較差的 Q:只要用心去看
,能看得多,業力會改變? A: *
有,但改變很少。持續深廣的觀察,要有業力的提昇,如人看到的河流,青翠樹木,如果餓鬼仔細看,可以看多一點,但大體仍是沙漠。在此有個問題,聽聞佛法,想要越深入,業力要持續提昇,但如何提昇? *
151講 Q: 眾生業力顯示在心的矇蔽,如果能把心靜下來,體會佛每個字的加持力,是否就能突破我的業力?如果能以此看經典,是否可以比較深入? A: *
業力淨化要得到加持,關鍵在此。經論上也如此說。廣論P24L1「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 *
能讓學佛弟子身心發起功德,斷除過失,善樂之本源是師長。要靠師長才能發起善德、斷除過失。此在其他經典中,如現觀和入中論也說。任何一個眾生,內心出現善法,是佛一切智智的加持,作為增上緣。所謂增上緣,指陽光空氣水。種子是根本因,陽光、空氣、水是增上緣。光有種子無法發芽,要有助緣才能發芽 *
眾生善法發芽,有種子不夠,要有佛陀加持作為陽光、空氣、水的增上緣,才能在心中出生善法。眾生不是想出生善法就能出生,要有佛陀一切智智的加持。類似概念在廣論中士道P172L1「第三能生煩惱之因分六。 所依者,謂煩惱之隨眠, 所緣者,謂順生煩惱境界現前, 猥雜者,謂隨學惡友非善士夫, 言教者,聽聞邪法, 串習者,謂增長煩惱昔串習力, 作意者,謂妄增益愛非愛相,及於無常妄執常等非理作意」 *
內心出生煩惱,來自六個方 *
所依是煩惱隨眠,是種子 *
所緣。順生煩惱現前 *
外在要有容易出煩惱的境界 *
猥雜:親近惡友、惡知識。如要上全廣或法師大課,但有人說不要上無聊的課 *
言教;聽聞邪法 *
串習:本來就有煩惱,反覆練習,加深加廣。如貪瞔,反覆串習,加強力量 *
作意:妄增益愛非愛相,及於無常妄執常等非理作意。如貪著境界,本來沒那麼可愛,但由作意變得更可愛,可惡境界反之。顛倒事實作意,把無常為常。如肉身會死,但很多思考覺得會永遠存在,或把無自性做有自性 *
非理作意:心由作意不合理 *
從六個方面來的因,師父以前解釋,內心出生煩惱有六因,內心出現善法也是這六種,方向反過來 *
所依:善法種子 *
所緣:順生善法境界現前 *
善友、善知識 *
聽聞正知見 *
串習善法 *
如理作意 *
善法因,內心有善根種子,不是自己有,是過法善知識幫我種下,是聽聞正法而來。所緣,會對到出現善法境,是師長加持。遇到善知識、友人,也是因為善知識;聽到善知識正法、串習正法、符順業果思考,也來自善知識。這些都來自師長、佛菩薩,都是其加持 *
希望學習佛法像看孔雀羽毛,其業力要提昇,原則在151講 3′24”「長此以往這樣地用功下去,自然我們就會習慣於遮止三門的惡業,習慣在身語意上去造作良善的念頭。慢慢地讓我們的善業像瀑流水一樣絕對不會停止,而且越來越增長、越來越增長。」當作用功的原則。得到加持,業力改善 *
學習佛法,看到業力不同,要持續改善業力。祈求加持,要「讓我們的善業像瀑流水一樣絕對不會停止」,試著以此當修持目標,當下正念,並持續增長,加持而淨化 *
上師的師長大阿克幫上師傳法,在大阿克要回去,上師送機時大阿克跟上師說,要讓善行在內心恆常相續,不是只現起一下,要持續下去。 *
一般人覺得不容易,不會當成內心的努力方向,但要以此為目標,即使沒做到但要努力,開始努力,會比以前進步很多 Q:學習一年多,理解境不好要轉心,要愛他勝自,對家人可以如此,但如果公司在群組被詆毀,要如何引導公司同仁? A: *
要澄清是可以的,這裡談的是心態,心態把握得好,澄清可以造善,否則就是造惡 *
從家人、親人可以愛他勝自,這是顯示,我們的心有此能力,可以把他人放到重要的位置。愛他勝自是對眾生。我們有此能力,但平常沒發生 *
如果要釐清,重點在要仔細想,有詆毀,痛苦原因在哪?如身上有瘡,會痛,一是人家碰,另一是自己有瘡。我們的瘡是「我們都知道我們有我愛執,所以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自他還是不公平的。我們常常讓他人退居在角落,然後把自己放在一個堂而皇之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位置」 *
我們的我愛執,以自己為重。從入行論看,有一半原因是自己身上有瘡 *
老師說討論轉境、轉心有其價值,思惟這個課題有其價值。轉境、轉心,目的是不要痛,所以要從比較容易的地方入手。造業主要是心,所以可以釐清 *
如教育園區要成立時找很多地方的地,但發現很多問題,最後找到古坑,台糖願意租,解決關鍵的問題。但突然聽說土地隔壁,有人要把砂石挖出放醫療癈物,這代表園區地下水源有問題。同學找師父,師父說,如果無法挽回,就再找其他地方。同學說埋醫療癈棄物是違法的,要不要開記者會?師父說可以開,但師父安立的心是如果如此,就放棄,再找一個地方,眼前可以努力的還是可以努力。凡夫一般由於我愛執,會想報復、想阻止,重點在釐清要用什麼心態?有沒有觀察自己的心? *
用調伏的狀況和不調伏,造的業會不同 *
入行論「他器與我身,二者皆苦因,由器與身出,為應於誰瞋,如人形大瘡,痛苦不耐觸‧愛盲我執此,損此而瞋誰。」 Q:老師開示對心、對境,重點要改變自己的內心。法師也開示,有對境是因為業力感受,現在常碰到問題,是從自己內心改變。改變之後,這個境也會改變?還是業力會碰到境順其自然?開始學習時,碰到朋友,對福智有不太好的評價,雖不想爭辯,現在想到別不管說什麼,要先改變自己的內心? A: *
調伏內心,境界會不會改變?最後一段「說到此,就是希望我們真能夠把佛菩薩講的教言在內心裡好好地思考、好好地珍惜」 *
生命由孰是孰非,要有一把丈量的尺。這尺是佛陀教言。用平常的方式可能是吸毒,雖然一時好,但可能越來越痛苦,像有毒癮。如同吸鴉片。改變外境,讓毒癮越來越深 *
佛陀教言「境界是業力所感」不論是否現法受,能體會會有目前境界,是以前所為而來,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心 *
忍辱度中提修行人的障礙,有一個是怯弱,沒有勇氣面對。有人覺得自己一帆風順,如何改變外境都可以,這其實從心串習怯弱。當逆境無法翻轉時,由於從小串習改變境界,心裡無方法可想,不知該怎麼對治怯弱。反之,如果有業果見,知道注意力在外境?或心?如串習業果,不論大小事,理解境界不是從他方成立,是業力所感。即便對很大的境,知道要如何調整。對治怯弱,是否有學習佛菩薩教言有很大差別 法師收攝 *
2′35”「實際上改變內心比改變外境容易多了,因為他人的心是很難把握的。可是我們如果靜下來看一看自己的心,每天看一看、每天看一看!大事看一看、小事看一看、凡事都看一看!我們就會越來越熟悉自己的心,就是會熟悉自己對境的時候那個套路」看到套路二字,覺得很感動。 *
因為對套路,我們自己很難察覺。我們會覺得境界、感受千變萬化,但其實我們面對境界,老是在某些反覆、重覆操作。如果不是師長、佛菩薩的教言,我們會重覆,反覆操作套路。 心對境,是師長佛菩薩點出來,我們才能脫離如此循環。 進入152講,師父也幫我們點出套路。師父說「譬如說我們目前來說,這個念佛是最多,實際上呢也的的確確適應我們目前的機,是最善巧的一個法門。在末法的時候,我們要想解脫這個苦惱的最善巧的法門,莫過於念佛是千真萬確,但是祖師告訴我們說這是萬修萬人去,這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為什麼我們修了半天修不去?這不是一個大問題嗎?」修不去問題很大,其問題根源,在面對境界時有老套路。沒察覺就只能迷糊,萬修一兩個去。在此,師父幫我們把耽擱我們的那個套路找出來 152講 Q:從套路來看,回歸本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需要有專門的機器聽法音? A: *
法寶用機器,恭敬是很重要的,在教理上站得住腳 Q:排斥由於沒有圓滿教法,是指廣論?自己除了廣論沒學過別的,但老師不是要我們廣學深學?幫人助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知什麼意思?要一生成佛,是否要跳過西方極樂世界? A: *
回向兩種,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一是再回善趣學宗大師教法。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建立淨土,到極樂世界不用受苦,是很好的環境。去了,可以遠離輪迴。我們再多一個回向,回到第一個問題,為何道次第如此重要?師父對念佛、參禪者,鼓勵他們也讀廣論,對念佛、參禪更好。師父說透過廣論學習比較容易避開謗法罪障。念佛說萬修萬人去,為何去不成?法門好,是念的人有問題。念佛有功德,但有一個套路,我們對不相應、不接受的會排斥,但所有法是都是要學的。有關謗法罪P
15L2「《三摩地王》云:「若毀此贍部洲中一切塔,若毀謗契經,此罪極尤重。若弒盡殑伽沙數阿羅漢,若毀謗契經,此罪極尤重。」對這個,老同學比較熟。把整個南瞻部洲所有寺院毀掉的罪障,毀契經罪障更重。把恆河沙所有阿羅漢殺掉,殺一個阿羅漢就是五無間罪,但謗法罪更嚴重。P14LL3「《遍攝一切研磨經》云:「曼殊室利,譭謗正法,業障細微。曼殊室利,若於如來所說聖語,於其一類起善妙想,於其一類起惡劣想,是為謗法。」 *
謗法很微細,像空氣中的塵,因為都是佛說的法,如果覺得其中一部份比較好,一部份比較差,心裡有高下之分,謗法就成立。念頭細微,果報很重 *
萬修萬去,但去不了。念佛雖有功德,但對不熟悉、習性不同者排斥。同樣是佛法,但只對念佛有興趣,對其他沒興趣,且這念頭不只一次。這是套路,反覆操作,所以很容易造成謗法,去不了極樂世界 *
參禪、念佛,透過學習廣論,可以幫助自己得到圓滿教授,對佛法有完整,整體認識 *
佛說一切法,一切法門,從凡夫到成佛,都有其相互位置、作用,相輔相成 *
甲二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乙一
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乙二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乙三
易獲勝者密意殊勝 乙四
極大罪行自行消滅殊勝 *
學道次道,一切聖教,一切法,從凡夫到成佛,有相互位置、作用,缺一不可。佛說法不相違,只要是成佛菩薩都要學。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佛說任何法,都是實際可以拿來修行,學道次第,每一句都可以修,當下修。 勝者密意,佛陀心意很不容易了解,由於乙一乙二能獲密意。所有法都要學,當下可以修,了解佛陀本懷,其密意,可以了解。極大罪行消滅,指謗法罪可以避免,由於乙一乙二乙三,廣學多聞,所有都要學。廣論P328LL3「若先未知亦勿怯退,當隨慧力而求多聞。復非聽聞此法,別修他法,即所修處而求聞思,故又不應唯修一分,定應依止,初業菩薩所修圓滿道之次第。故凡圓滿無錯教授,略亦能攝一切經咒大小諸乘道之宗要。若廣開解亦能遍入一切教法」隨自己智慧多學,不要聽了,不照聽的修,而修自己聽的。學佛時,不要只學一部份要學初業菩薩所修的圓滿道次,所有的法都是我們學的。先學道次,如果慧力不夠,先把道次學熟。當慧力增廣時,再把道次增廣,並把佛所說的一切法都學。道次第是綱要藍圖,可以避開見樹不見林。我們說瞎子摸象,但對瞎子而言,如果先摸縮小的小象模型,之後摸大象會比較有概念,不會看成局部。道次第是縮小的小象,從綱要,不會見樹不見林。先學道次,其好處在此 *
談到謗法罪,可能有同學會問,用同樣的觀點,如果認為廣論比其他殊勝,是否也犯謗法罪?對此,師父說「佛說得清清楚楚,他為了幫助一切眾生,所以啊求各式各樣的法門。所有的法門它無非是解決一切眾生的種種方便的這個法,法無大小,本身最主要的應機、應機」 *
法華經裡提到,佛應機講各種法,對有些人講聲聞乘,證阿羅漢;對有些人講獨覺,證辟支佛;對菩薩講大乘,經菩薩行成佛。三乘成佛透過三乘法門。如同火宅喻,慈悲的父親看到孩子困在火宅裡,因此用羊車、鹿車、大白牛車應不同根器,與羊車相應者講羊車,對鹿車相應講鹿車,對大白牛車相應者講大白牛車。等孩子出火宅,發現外面只有大白牛車,這是應機。火宅裡的孩子,有的要用外面的羊車才叫得動,用大白牛車叫不動,其他亦同。大白牛車雖然比羊車好,但對某一眾生,講羊車對他最好。講聲聞、獨覺、菩薩道,也是對不同根器的眾生。廣論,是對佛法有總體了解者學習,如果程度還沒到,不覺得圓滿佛法最重要,那用廣論引導不定最好。對應機要好好思考。將來會發現對佛法一定要有總體認識,也才會體會道次第的重要與殊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