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265L4~P265L9

手抄頁/行: #14 P255L1~P265L7

音檔起訖:   112B_0000~112B_2121

廣論時時聽:        

I gave away my body, every resource, and all my virtue to all living beings. If I am still attached to resources, I am behaving just like an elephant, oppressed by the sun, who goes into the Water and bathes and then, back on dry land, rolls in the dirt. Then again, after it sees that it is covered in dirt, it goes back into the water and does the same thing over again.
【我將身財一切善根,於有情所先已惠施,若我今者,仍貪資財而受用者,如同諸象為日所逼,入水洗沐至乾岸已,於地滾倒,見土沾身仍下水洗次復如前,如是思已當修無貪。】

我現在的狀態,是早已發了這個誓願,是什麼誓願?菩薩戒嘛!啊,我一定要學菩薩。菩薩戒是什麼?將我一切自己的內身,外面所聚的財,以及布施所得的善根,沒有一點餘遺地,都施捨給一切有情。早就先已經施,若我現在居然仍舊貪著這些東西的話,那不是顛倒了嗎?那不是顛倒了嗎?下面舉一個比喻。就譬如那大象一樣啊,唉呀,在這個夏天,被那太陽曬得熱惱得不得了。然後呢幸運而找到一個清涼甘露之池,跑下去,啊,把身上的泥巴、髒垢洗得乾乾淨淨。就像我們無始以來,被這個煩惱─這個煩惱是貪染 (p256) 等等,種種的髒垢沾得不得了啊!現在了解了以後,修學佛法靠著三寶的威德,得到了這個戒,就是解除所有的髒垢。

所以在這個情況洗乾淨以後再爬出來,爬到那個乾岸,那個乾淨的地方去。結果啊,嘿!你爬出來了以後,又滾在地上又沾得一身,那麼再下去。那你如果這樣的話呢,完了!你一直在那兒滾,滾來滾去仍舊跳不出這個輪迴,白費氣力!所以呀,要這樣地認識,這樣地了解,然後呢根據這個了解,思惟觀察,策勵自己生起真實的對治,如理去行持。那麼,那個時候的慳貪,自然而然就可以捨掉。所以說,萬一我們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那就是我們應該修的。前面這個論又說:

p. 265 (6)

The 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ays: Recalling the superior deeds of the sages, strive at them and reflect on your commitment;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excellent thoughts in order to clear away your attachment to things: 【即前論云:「應念諸佛殊勝行,當自立誓思隨學,為除貪著攝持故,以善分別觀察心。】

那個時候我們啊,應該憶念十方一切諸佛之所以為成佛的原因,他就有這種殊勝的功德、殊勝的行持。啊,想想有這麼個好法!他之所以好,因為這樣做,所以啊,我也發誓要去跟他學。所以,把所有的這種為貪著而攝持的這種事統統捨掉。現在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啊,就是懂得了這種道理,把這種道理非常善巧地融會貫通,各方面了解得非常透徹 (p257) ─理、量、次第,整個的內容,根本何在,如何圓滿。把握住了,不斷地去深入思惟,把這個道理啊,拿來運用在自己內心上面,觀察自心。有則勸勉增上,好的方面;壞的方面,馬上把它淨除,這樣子步步上升。

"I gave away my body to all beings; then I relinquished the virtue of this gift. My being attached to external objects is senseless, like an elephant's bathing."
【我身已施諸眾生,施身果法我亦捨。我若反貪諸外物,如象洗垢非我理。」】

這樣就這個比喻,那我自己的身體啊,所有的東西,以及布施身體感得的果報,凡是這東西統統已經捨掉了。身都捨,當然財物也包括在裡頭,身、受用也捨,乃至於布施以後所感得的這個善果,也統統捨掉。既然這樣,我還反而貪著外面這東西的話,那真是顛倒極了啦!顛倒極了啦!

If you are able to generate intense delight as you contemplate the many benefits of giving things away and great fear as you reflect on the faults of tightfistedness, you will naturally produce a generous attitude.
【如是多思能捨勝利,若能引發廣大歡喜,及多思惟攝持過患,若能引發極大怖畏,則能任運生惠施心。】

這個下面三項,就是總結起來,怎麼樣策發我們布施的最善巧、最殊勝的方法。如果你能夠多思惟觀察布施的這個殊勝利益─這個地方的「勝利」啊,不是打仗的普通的勝利哦!這個「殊勝」也不是普通的殊勝哦!一開頭就說,這個殊勝簡直你沒辦法比的。

昨天晚上有位同學來問我,說《華嚴經》上面啊,這個普賢菩薩讚歎那個諸佛的功 (p258) 德,說假使這個十方無量無邊的佛,讚歎不可說、不可說的時間,這個佛的功德啊,說不完!他就無法想像,這個佛的功德能這樣嗎?嗯,千真萬確!不要說我們凡夫不可能,佛─他這麼了不起,他佛來讚歎佛的功德,都讚說不盡。原因:我們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是限在一個量當中,這個量啊,你再怎麼樣大,你沒有辦法超脫這個範圍。所以這個無量、無限,究竟是什麼個樣的境界?法界,那是一個究竟的,我們無法想像,你能想多大,它總歸比你大,還不曉得大多少,這個殊勝是有這樣的殊勝的利益。所以這個眼前哪,我們要經常思惟、觀察。眼前一點點小小的好處,你把你沾住了;那個時候啊,最好的事情就是,你把那個好處啊,把它擴大,加深、加遠,千萬不要眼前這種小的地方被它沾住了。並不是叫我們放棄我們的利益,恰恰相反地,告訴你啊,正因為要得到利益,所以你要認得利益的真、假。你眼前那些利益啊,是假的啊!一點點哪,害了你得到大利益、深遠的利益。而且這個深遠的利益是無量無邊的,這個才是真正的殊勝的利益,這才是我們應該了解認識的。

然後呢,根據這個認識,多思惟、觀察,否則的話,宿世的這個業力,隨時隨地它會跑得來掩蓋著你,你跟著這個老脾氣就又跑掉了。能夠這樣做的話,那個時候你覺得:哎呀,好啊!好啊!你對眼前一點小的事情都這麼放不下,反過來說,都這麼喜好貪著; (p259) 現在有這麼大殊勝的利益,當然會啟發我們的大歡喜。有這樣的大歡喜的話,做起事情來就起勁啦!眼前為這麼一點點的小好處,喔唷,忙得不得了,人家作了一個障礙啊,要跟人家吵架乃至於拼命;現在得到了這麼大的利益的話,你在任何情況之下,你都會去拼命哪!所以要發那個精進啊就很容易耶,這是第一個道理。

反過來呢,你不捨,你把它攝持了。結果啊,哈!對不起啊,這有絕大的過患,恰恰相反,有不曉得多大的害處以及過患,後患無窮;眼前又不曉得多少。而這個東西不管眼前、將來,啊,那個是產生大恐怖的。你兩者一比較以後啊,自然而然你那個心裡面,不要人家來勸你,自然你一定生起這個心,乃至於人家勸你不要布施,你也絕對做不到。

所以,我們看佛經上面很多典型的公案,當佛陀在因地當中捨頭目腦髓的時候。有一次,他是一個國王,是一個大國,非常了不起的大國,這樣。那麼人家要來侵略他,就這樣,結果啊他就送給別人了!乃至於有人要拿頭、要拿眼睛,他那個施千頭王那個公案啊,就是有人要頭,那個國王把那個頭要送給人家。他是個國王耶!很多人啊,大家都勸他,然後呢種種的理由。他就說:「我多生多劫得到了這個東西,一直為了自己啊,害了自己。前面已經告訴我們太多了,我們無始以來,一直忙自己,結果啊,你拼命保護這個東西,它就偏偏把你送下地獄去。現在我了解了絕不做這個事情,現在把那個東西,把你 (p260) 啊就送給別人了,你千萬不要為自己打算。我已經努力了這麼多生了,現在這個時候,豈可以停止?不可以、不可以!我在這裡的目的,就是這個樣!」然後呢,不管人家怎麼勸、怎麼阻礙,他就是到後來把那個頭就送給別人,就這樣啊!

當然,這個叫我們開始第一步那是做不到,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做,後面說得很清楚。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什麼呢?就是上面兩個:多思惟、觀察這樣的布施度─注意這個「度」字哦─殊勝的利益;以及你不布施,貪著、攝持的這個患害。你對這個道理確定有了認識以後的話,你那個布施的心裡面哪,自然就任運生起來了。

講到這裡啊,昨天晚上那位同修,也來跟我談起這個事情。他現在因為最近啊,我看見他很用功,我也非常歡喜、非常讚歎。那麼他就說,好的時候的確很好,但是呢壞的時候啊,他就很難抵擋,他也熬住了,就這樣。熬住了,再努力地衝。結果呢?唉!這個東西實在感覺得很辛苦。我想我們在座的很多同修們大家都有這個經驗,這樣。高興的時候固然高興,有的時候等到低潮的時候,你要想突破的話,啊!儘管這個環境大家帶著,然後呢上面是師長,周圍是同學,再加上頭也剃得光光的,你沒有辦法跑出去去放肆一下。啊!逼在那個地方啊,覺得很辛苦。

(p261) 這個地方啊,就告訴我們非常善巧地。它真正的重要─是!外面的形相可以幫助我們,譬如說你現在在這個環境當中,你要想放縱一點,上面的師長、周圍的同學、這個環境,乃至於你跑出去,人家馬路上一看,你頭剃得光光的,穿那個和尚衣服─你怎麼跑到這個地方來了!這是外面是有幫助我們的力量,而且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初機修學。但是,最主要的什麼?就是那內心上頭那個正知見,這個東西太重要了!

我自己啊,苦了一二十年,現在才多多少少體會到一點,哎呀,這個味道之美啊,甜極了,可以說。嚐到那個甜頭,你嚐到了這個甜頭,別的什麼東西你都不要啦!你問我現在這樣情況嘛,你們也看得出來,哎呀,我這個身體啊,實在是有氣無力。這兩天我為什麼早晨要去資源室(編者按:資源室三字不確定,待修訂),的確,早晨如果說,這個早課我用一點聲的話,上課的沒氣了。然後呢很多地方,那個腸胃也不好,少吃了嘛,等一下到了傍晚就冷得要命,氣力就沒有了;多吃了嘛,肚子也脹、又難過,經常都在這個上面。唉呀,這個背脊骨又受了傷了,一直在痛、一直在酸。如果在以前的話,我自己曉得啊,不要說要挺、挺不起來,就躺在床啊,還哼呀哈呀到處找醫生,到處找這個、求這個。嗯,好處從哪裡呢?佛陀,那的的確確的。

我凡是碰到這種情況,越是來,這個精進的心越強。這馬上感覺到這個什麼啊?業 (p262) 感緣起。唉呀,我宿生多生多劫呀,就為這個東西忙了半天,忙了半天啊它不但沒有保護你,沒有對你一點好處,反而讓你造了很多惡業。結果呢,到這一生,我現在已經懂得了佛法,這個還在這裡感得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多可怕呀!它現在又來了,告訴你,這個善知識哦,告訴你趕快精進哦,趕快精進!是的呀,它現在這個地方肚子一下脹、一下飽,氣也沒有,頭又痛,我是莫奈何你,我的確莫奈何你。但是我今天啊,我談不到學菩薩,我認得了你啊,我這個心就不屈服,不再為你做奴隸,不再忙你的事情,你也莫奈何我!宿生造了這個惡業,今天這樣的話,什麼時候要走,那莫可奈何的事情啊!就是如此因感如此果啊!但是呢,趁這口氣還沒有斷的時候,我要儘量地利用它。今天多拜一拜佛,多跟同學講一點,那好,這個至少下一世我可以少一點這種痛苦吧!你想對不對?佛陀告訴我們就是這個,所以這個知見本身太重要了!這平常撐我的什麼?就是這個,就是這個!

所以我想到這裡,哎呀,真歡喜啊!一歡喜、歡喜過了,過一下,頭又不痛啦,氣也來了。當然啦,實際上因為這個身體虛嘛,完了以後等一下又痛,痛也沒關係,我就躺在那裡也要去想它!所以儘管身上是苦的,心裡卻是快樂的,這樣。而對這個身上的苦,你了解得很清楚、很明白以後的話,那個苦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當然這種是小苦啊,大苦我也老老實實說,我還是擋不住,還是擋不住,那時候是怎麼辦呢?你能夠真的這樣地努 (p263) 力,不斷地去做的話,欸,生生增上,那個大苦慢慢地減輕啦!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呢,我想我們大家,這個經驗大家都有的。你本來一點小小的沒有什麼,小小的不如意,然後心裡面想,唉呀,這越想越難過、越想越氣。小小的一點事情啊,你越想越氣,想到後來啊,把你自己纏在這個裡面,幾天幾夜睡不著覺。其實呢你想開了,說實在地沒有什麼事情啊!你從這個地方就了解了,我們可以處處體會,真正重要的事情,就在這個地方。如果你能夠小處,真的能夠了解了這個法的這種殊勝利益的話,這種地方啊,你就一碰見,「啊!對了、對了、對了!」你就隨時能夠善巧地利用,善巧地利用。

尤其在這種情況有一個特別的好處,這是什麼好處呢?剛才說,你同樣布施吧,欸,世間的人布施了以後,對不起,三世怨。你能夠了解了這種心理進一層的話,現在你在這地方做的話,不要說你有病的時候開心─啊,不、不,應該這樣說的─有病的時候固然開心,沒有病更開心啊!本來你身強力壯跑到那地方做嘛,做並不辛苦嘛!

所以你看,最近為什麼我們這裡這樣地改善、這樣地好法。的確地,大家同修啊,這是我也看得出來,我以前經過的那麼多地方,很少看見幾十個人在那裡,大家這麼全部精神努力,這樣做得很有精神。為什麼?他心理上了解了:我在那個地方忙,這個才是真 (p264) 正為我自己。要不然以前的話,好像我等一下多掃了一個地,我等一下多做了一點事情,看看這個傢伙在那兒偷懶,心裡面啊就是放不下人家。這個心情哪,自然而然就減少,乃至於自然而然就消失掉了。乃至於你多做了你覺得:啊,對啊!我多賺了,我多賺了!所以你越做是越歡喜,不是嗎?還有煩惱?沒有啦!這個佛法的真正的巧妙啊!真正的巧妙啊!你不是要度眾生嗎?不是要自己救嗎,至少?乃至於最起碼的我們現在要求往生嗎?這個功德是俯拾皆是啊!俯拾皆是啊!

你的的確確地,平常我們常常說:「唉呀!我也想念一心不亂,可偏偏心裡面亂糟糟。」你不能集中起來,為什麼你要忙這麼多事情?現在你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你去忙這些事情,你隨時增長功德,拿這個功德要回向往生,一定往生,品位還不低咧!這不是很簡單嗎?然後呢,即使你能夠不回向,你在這個生死當中你也行菩薩道,更好!到淨土修一百年不如這裡修一天。整個的關鍵不在那些形相、方法上面,就在你知見上面,如何運用知見,怎麼去轉過來;你能夠轉的,善法是任運而生,現在是這個地方講惠施心,它自然而然生起來了。可是如果你在這個概念上面不認識的話,儘管你在這兒苦苦地在那兒弄的話,是!有一點效果的,但是不大,不大。

所以眼前我們要兩方面雙管齊下、雙管齊下。我們也不要說,哦!那既然懂得了這個 (p265) 道理,好囉,這個其他的形相不管啦!剛剛我們初機開始,這是大話,說起來沒有用哦!坐在這個地方講可以,不要說這個你們如何,就是我,我講得頭頭是道,這好的時候是這樣,不是一切時。經常情況之下,壞的環境當中還是把這個善法忘得乾乾淨淨,何況是諸位。諸位當中有好的固然好,但是有不太理想的同學,大家有這個經驗,聽得時候很來勁,眼睛瞪得大大的,耳朵豎得直直的,聽得很來勁,書本一闔,不行!仍後這無始以來習氣跟著流轉啦!那時候靠什麼?靠這個環境哪!所以說一定是雙管齊下,這個我們要了解的,順便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