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302LL1~P303L9

手抄頁/行: #16 P239L1~P254L7

音檔起訖:   128A_0000~128A_2858

廣論時時聽:        

(5) reciting its praises in a loud, clear voice; (6) correctly reflecting on it in solitude;
【大音讚誦,獨處空閒無倒思惟。】

這個是第五,第五是就是說那麼修這個、這個,真正啊譬如說我們上殿、過堂等等,那個時候要讚歎也好、讀誦也好,這個也是一樣。譬如說我像剛才說的,我以前那個毛病覺得:哎呀!那個聲調太高,傷氣。不過現在倒是事實,我平常早晨上早殿,剛開始來的時候還是唸出來,現在我經常都很少出聲。這一點,我要特別跟大家說的,我現在很清楚,我平常這個目前的狀態是每況愈下,只有一個時候,我就一跑到課堂裡邊就提起全部精神來。下來了以後,平常的啊,常常氣都透不過來這個感覺。雖然好幾位告訴我早晚課不要上,我覺得這是難得的一個機會,至少我在這個地方的殿堂上面拜,至少嘴巴上面唸不出來,要留給大家同學的話,我心裡要跟著緣。

(p240) 這個特別大家說明一下,在你們年輕的時候,我儘量地建議大家,像我這樣,這樣年紀大了以後,我還不鬆,輕輕放過,我覺得歲月無多啊!讓那個歲月癱在那個床上癱掉的話,是太對不起這個佛法,也對不起我自己啊!所以我寧願站在那裡跌倒,跌倒在那個大殿上面,我覺得:然後跌倒了以後,到了極樂世界來拜這個骨頭,那個遠比在床上養得胖胖的,到了地獄來,來打它來得好得很多。這一點大家注意!啊,這個。

下面呢,「獨處空閒無倒思惟」,再下面那就是第六個。平常的時候真正修學佛法的時候,最怕雜染,是啊,最怕雜染。所以好歡喜大家在一塊兒的,這完全是不相應的。只有一個情況,為了諮詢佛法,為了探討佛法,那個時候他必須要一起,這個有它的特殊的功效。然後呢住在一塊兒的依眾靠眾,那個是;但是呢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家為法而增上的。所以說真正努力的時候,那個是這樣做法的。那麼在那兒幹什麼呀?不是叫你一個人獨處空閒那兒睡大覺哦─無倒思惟!要腦筋裡面就這樣,那個包括了修習很多各式各樣的。

and (7) cultivating meditative serenity and insight that is imbued with yogic attention.
【修習瑜伽作意所攝若止若觀。】

那麼「修習瑜伽作意」,「瑜伽」是相應義,所謂境、事、理等等。那麼現在我們聽懂了,如果在那兒聽,那麼從這個,怎麼從這個名字上面了解這個義理。了解了義理, (p241) 怎麼從這個不相應的染污法上面,根據這個義理,轉變成功如理的這一方面,這個叫作瑜伽,就是跟法相應。以前是跟非法相應,這個一定要經過正確的認識,然後去修習,這個時候叫「作意」,思惟、觀察。那麼這個裡邊有兩部分,屬於止的、觀的,一共七個,這個叫

When you strive at these, you accept the sufferings that arise.
【為七攝法。】

這就是我們正修行的。前面這個東西,依止處啊、世法處啊、威儀處啊,這是前行,換句話說準備工作,我們正式修學的就是那一條。這個有很多條件、困難要克服,所以,

5. Acceptance of suffering that is based on living by begging. The seven aspects of living by begging are
(1) you experience having an ugly appearance due to shaving off your hair, beard and so forth;
(2) you experience wearing cloth that is patched together and is of poor color;
(3) you live by restraining yourself from the conduct of worldly persons and act in a way other than they do;
(4) you give up farm work, etc., and then live by getting material goods from others, so you live in dependence on others;
(5) since you do not accumulate or employ material gain, you seek things such as robes, etc., from others for as long as you live;
(6) since you give up sexual intercourse, you turn away from human desires until you die; and
(7) since you give up dancing, laughter, and the like, you turn away from human merriment until you die in order to give up friends, intimate companions, childhood friends, and the like, as well as pleasures and enjoyments. You accept the suffering that comes about based on these.
【於此劬勞所生眾苦悉當忍受。乞活處者,剃鬚髮等誓受毀形,受持裁染壞色之衣,從其一切世間遊涉兢攝住故別行餘法,捨務農等從他所得而存濟故,依他存活,不應受用集所獲故,盡壽從他求衣服等,斷穢行故,盡壽遮止人間諸欲,捨離歌舞笑戲等故,及離與諸親友同齡歡娛等故,盡壽遮止人間嬉戲,為七乞活,由依此等所生眾苦應當忍受。】

這個也是七種,就是我們生活的方式。是,我們現在修行還要這個身體,這個身體要養活它。那麼所以他下面告訴我們,我們現在幹什麼?不是為了這個「我」啊,不是為了這個「壞聚」這個東西啊,在這個身上面、色殼子上面作功夫;真實了解它的虛假,所以剃除鬚髮。不要說外面這東西一切都丟掉了,連他身體上自己有的東西,頭髮剃得光光 (p242) 的,什麼都沒有;「誓受毀形」,注意喔,誓願的!哎呀,現在受這個。然後呢所以「受持」,我們真正受持的就是「裁染壞色之衣」,這個大家都了解的。換句話說,對於世間一切東西的話,哪怕這個顏色本身,一定要是壞色、壞色,那個正色不用的。

那麼,從本來以前忙世間的大家一起,這些東西統統捨棄,統統捨棄,「別行餘法」,跟那個世間完全不一樣的,這點我們必定要把握得住。所以在這個上面啊,在家的如果想真正修學的話,那麼慢慢、慢慢地遠離。不要說:呀!這個也少不了啊,那個也少不了啊!出了家了,更是注意,你出家真正地不要說:哎呀!這個也不好意思,那個也不好意思。那個,出家完全錯了,出家完全錯了!出家真正的目的幹什麼呢?欸,就是這樣做,這樣做,如法去做。啊,這樣就夠意思!那樣才夠意思!你要這樣想:對啊!以前一天到晚忙,攀那個世間的這種交情,現在要跟佛菩薩談交情了。嗯,佛菩薩告訴我怎麼做,我要怎麼做,這個,所以這行別餘法。

然後呢,下面這些告訴我們就這樣,「捨務農等從他所得而存濟故」,所以我們的種植或者什麼等等啊,都是不要。討什麼,那得到什麼就吃什麼,有什麼就用什麼。然後「不應受用集所獲故」,還有呢,這東西他們送來了以後,或者是自己想辦法,或者……這個都不應該受用,都不應該受用。「盡壽從他求衣食等,斷穢行故」,還有呢,這個 (p243) 「盡壽」,樣樣東西都是,從樣樣東西,吃的也好、穿的也好,如果說你不一樣去做的話,自己努力去弄的話,這個都是不清淨的穢行、穢行。所以現在有很多這種概念,說起來是很有意思:啊!我將來要修行的,怎麼辦?先賺一筆錢擺在銀行裡邊,然後去出家。你如果在家人這個倒是好辦法,你先賺了一筆錢,然後呢,我啊,好。我還是個在家,那個對的,因為我不必再為這個忙。如果出家的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絕對沒有說賺了一筆錢存在銀行裡邊;一刀兩斷,就這個樣,統統捨掉了!然後呢到那個時候吃的幹什麼辦?就討啊!這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典型的例子,這個是如法的。

不過跑到這地方大家千萬注意啊!這個法,只是來要求我們自己的,要求我們自己的。所以你常常記得這個話,不要看:喔,這個人、那個人。那錯了!他的對不對那他的事情,他是菩薩示現。就算他不是菩薩示現,你要修學佛法的,你自己說來批評別人對不對,那換句話說你有一個標準在。那麼現在修學佛法的標準是什麼標準?這個我們要把握得住。修學佛法的真正的標準是淨化自己煩惱,現在你在這裡管他這個長、這個短,請問這個是如法還是煩惱?如法嗎?煩惱嗎?你一想,曉得:啊!這個不如法,這個是煩惱之法。所以,別人怎麼樣不管,要了解這個道理是反過頭來照顧自己。

除非是說大家同修,像我們這個環境,大家曉得的。那個時候的的確確,我們容或有 (p244) 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也靠朋友來那個諫勸,我們旁邊的人也諫勸。是那個時候曉得的,我們大家同修。因為我自己一個不小心的話,又為它拉去了,那個時候靠師長策勵我。所以同樣地我看見那個同修,我對他非常好,那個時候告訴他:某人哪,你這樣錯啦!嗯,所以佛法裡面有如法的諫勸,可是那個諫勸是一定什麼啊?像剛才說的,就是你的的確確你自己是一番善意,然後告訴他。如果說我們是非莫辨的話,那個絕對不是佛法,佛法是智慧之法,所以辨那個是非要清楚,根本在什麼地方。

所以說譬如說,剛才說如果說外面這一些東西,我們還是辨,辨了以後,緊跟著自己腦筋上面策勵的什麼?說:哪一個對、哪一個不對,我應該走對的,所以我淨化我自己心裡的煩惱。然後淨化了以後憐憫他,你進一步幫助他,你絕對不會責備他,絕對不會責備他。所以持戒而覺得自己持戒,覺得人家不對,錯了!如果說我們在共同的圈子當中,然後呢這個某人不對。那個時候,如果說你看見他不對,你心裡面厭惡、瞋,那個時候你首先了解,對不起,我自己已經在煩惱當中,先把這個弄好,那時候你都不能開口。如果那個時候自己不是的,就是:哎呀!他是個很好的人,一個不小心。那時候他這麼好,我就勸他,說:某人哪,你這個不對。這樣的,每一個地方,你必定要辨別得很清楚,所以把握得住這個原則,那這一點我們這順便一提。這個上面有很多,一條、一條我們也不必細 說,不必細說。

所以凡是這個世間的一切東西,所以鄉里、國土,抉擇這種東西都是這個樣的。哎呀!這麼這個出了家了,還是嘛以前的老朋友一大堆,乃至於家裡的人什麼等等,牽牽連連哪,那真是不可以!那麼同時我也想起了,我昨天為什麼特別說,說以後凡是有人來找我的話,請你們任何一位都注意,請他到客堂,然後我去,除非熟人。這個我告訴你一件事情,離開現在已經二十年了,那時候我剛出家,住在同淨蘭若。有一天,我這個妹妹跟那個妹夫,他們夫妻兩個來看哦!那是從小我把她帶大的,也可以這麼說。那時正好生了一個病,從來我出了家以後,我到哪裡去根本不告訴他們,他們也從來找不到我。那麼那次因為動手術割胃,法師就說:「欸!這個大事情,你應該寫個信告訴你叔叔一聲。」好、好、好,那我就告訴他。哎喲,我叔叔聽見了,曉得我在哪裡,馬上趕得來。因為這樣的因緣,一住住了好幾個月養好了,他們來看我。

看我,那時候我就隨便地就讓他兩個人,我覺得這種情況之下,讓他們進來嘛,就跑到我房間裡。然後呢當時法師也沒說什麼,完了以後他跟著說:「剛才誰在你房裡?」這樣。我說:「妹妹,」我曉得他的意思,然後「妹夫。」「欸,戒律上面有沒有告訴你,這個女性哪一種例外的啊?」他沒有講別的了,我到現在一直深深地警惕這個話。他並沒 (p246) 有告訴你,乃至於母親;女性,他只是說,嗯,我們應該界線劃到什麼地方。是眼前這個環境是如此,我們不要太忽視這個環境,可是我們能夠做得到的地方是儘量做得到,這點我這地方呢順便一提。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染是非常厲害、非常厲害,你不知不覺沾在那個地方的話,到那時候,它會發酵的。

所以常常記牢,那個廣告商那個辦法。你很討厭那個廣告,欸,但是他就放在中間。明明曉得,這個廣告商也明明曉得你討厭它,但是他偏偏放進去,結果呢這個廣告就偏偏有效。對不對?為什麼?就是你識田當中落下去了以後,一旦遇緣,如果你當時、事後沒有如法對治的話,它那個一旦那個種子下去了,到那時候就觸發這個緣的,會!所以這個戒律上面從很多微細的地方防啊,這有這個特質。所以我們別看,說好像這種很多小事情啊!實際上呢前面已經告訴我們,我們真正修的話,一定要從那個小事情上修起,大的苦我們忍不住,而是小的地方,這樣,這個地方是順便一說。

那麼這個就是什麼,第五項,第五項。由這種生活的方式,所產生的種種的苦。這個苦有兩方面: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的。譬如說我們生理的這個容易了解,心理的什麼呢?平常我們歡喜沒有什麼事情啊,大家聊聊天,到那時覺得:不可以、不可以!那心裡面要阻止它,要阻止它。第六:

6. Acceptance of suffering that is based on fatigue due to perseverance. You accept the suffering that arises from mental and physical fatigue, hardship, and disturbance while you are persevering at cultivating virtues.
(p247) 【勤劬處者,勤修善品,劬勞因緣所生眾苦悉當忍受。】

這個容易,真正要修……。這個容易懂,但是呢文字容易懂,這可是做的時候很難啊!修行的時候要有勤精進,修種種的善品,這個時候有很大的苦,這個要忍受。最後,

7. Acceptance of suffering that is based on acting for the welfare of living beings. There are eleven activities for others' welfare;
【利有情處者,謂十一事。】

這個前面在戒裡邊,攝有情戒當中十一條。十一條在這個戒波羅蜜最後那個小字,詳細說明,詳細說明,這裡我不細解釋了。

you accept the sufferings that occur because of these.
【從此生苦皆應忍受。】

第八:

8 Acceptance of suffering that is based on current tasks. You accept the suffering that arises from tasks for a renunciate, such as the work associated with the begging bowl, robes, and so forth, or from the tasks for a householder, such as faultless work on a farm, in business, as a government employee, etc.
【現所作處者,謂出家者,便有營為衣缽等業,諸在家者,則有無罪營農經商仕王等業,從此生苦悉當忍受。】

我們做的事情,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在家人有在家的事情。雖然它什麼、什麼「無罪營農」,這是指在家人哪,你還要忙你的士農工商,但是呢這個要什麼?清淨的,要無罪的。同樣地,這個「無罪」兩個字,對我們出家人也是一樣。在佛世的時候,這個 (p248) 不必,因為那時候都是正法時期。眼前我們特別重要,這個兩個字特別重要,特別重要!所以千千萬萬不要說:哎呀!人家怎麼做。是的,人家怎麼做,你自己那時候要自己問:「我跑得來是學人家,還是學佛?」清楚極了!明白極了!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說:「我來幹什麼的?學佛的!」那不要說人家怎麼做。我學佛的,人家也是學佛努力,比你強,啊!你說:「人家比我強,我趕快努力。」人家做得不如法,你就記住:我是來學佛的,他不如法,哦!我可不要學他,然後我學好了我要幫人家。你應該這樣去想。不要說:人家也馬馬虎虎,我也馬馬虎虎。那你就完全錯了,完全錯、完全錯了!

至少現在這個環境之下,特別注意:是,因為這個環境非常惡劣,你要徹底地改過來,不可能。然後呢在能力範圍之內,盡你的最大努力去做,事相上面這樣。然後呢心理上面告訴自己:我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做到它!該圓滿的功德,我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圓滿,該斷除的是百分之百地斷除。你心裡面應該百分之一百斬釘截鐵的一點都不留,這個心種很重要。你能夠這樣把那個心種擺在那裡,將來你遇見什麼緣的話,它觸發的自然這個。所以我們不要一開始的時候,「哎呀!馬馬虎虎啦,現在就這個樣啦!」那心裡的種子就是這個哪!

所以記著哦!我前面告訴你們的這個十二因緣,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鋼骨,用在濟度 (p249) 大家還是它;用在自己身上,你時時刻刻體驗到,說:這個下一念、下一生,乃至下一件事情,怎麼來的,都是這個上頭。就是說,你前面先把那個種已經擺在這裡,前面那個種什麼?無明、行、識,這個識擺在那裡。以後你遇緣去滋長它的話,然後呢這個識經過了愛、取的滋潤,下面生起來的就是它。下一生如此,下一念是如此,下一件事情是也是如此。

那麼我們目前,雖然是如法修了,還是集諦所攝,還記得吧!所以這個時候還是無明相應的,但是呢已經隨順於智慧的。要破無明,要見道以後的事情,見空性以後。所以現在我們處處地方告訴自己,現在這個心裡面,以前處處地方馬馬虎虎,不如法的心念,現在一定要做到這個,這樣。你心裡面是在,雖然還在無明當中,可是隨順著善法的行,留下的識種子是這個東西。然後呢再遇見境界的時候,你仍舊是繼續不斷地觸發那東西:我要努力地去做!儘管我做不到,事相上面莫可奈何,但是我盡我最大的努力。那個時候,你以善法欲相應的這個去處理它,下面緊跟著來的就是那個果報是生生增上。修行、修行,那就是修這個,這個我們務必要知道的,務必要知道的!

所以關於這一點的話,一條路─聽聞正法,如理思惟。如理思惟另外叫無倒思惟,從反面來說,不要錯,從正面來說,如理。平常我們經常這樣,然後呢如果我們要想開口,就談論這個問題。所以我特別讚歎,你們同學來問我,我總不嫌棄的,儘管我弄得一 (p250) 點氣力都沒有,但是一談到法,我的氣力就來了。這個千萬你們不要怕,我寧願在那裡講完了以後,把它倒在這個地上送到火葬場,可是我不願意在那裡享受那個舒服。千真萬確!我但願諸位同修來幫忙我完成這個志願。那麼現在我們繼續下去,這樣的八種,

Even if you are stricken with any of the sufferings that arise in dependence on these eight bases, you do not give up your joyous perseverance at each.
【如是八處所生眾苦,隨何苦起,皆應別別精進不廢正趣菩提。】

嗯!這樣,上面所告訴我們的這個八樣東西,就是說明我們修行的時候,喏,這個大別。不管它生什麼苦,個別個別的這個苦來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哪?欸,下面─精進。精進兩個字啊,去努力,而且要如法地努力,絕對不要走錯。走錯是什麼呢?廢棄了「正趣菩提」了。換句話說,我們現在跑得來幹什麼?要走上那條菩提大道,要走上去一定有一個特質─精進,關於這點哪,絕不能隨便地忽視、廢棄!

You act for the sake of enlightenment, joyfully, not letting such sufferings become an obstacle that causes you to turn back once you have set forth.
【已正趣入不令成其退轉障礙,令意全無不喜而轉。】

那麼已經趣入的,那麼繼續地向上,千萬不要因為上面這種因緣使它產生障礙,乃至於使你退轉。下面有一句話特別重要喔!行為上面是這樣,然後呢意樂,心理上面「全無不喜而轉」,這個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處處地方要注意,做了一個東西以後,你要想一想:嗨!這下我對,這下我對!儘管你沒有做得完全對,你說:嗯,沒有錯啊,但是我在 (p251) 每一步、每一步向上跨。

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個常敗將軍!人家說「百戰百勝」,是啊,我是「百戰不退」!一直打下去。然後呢每打一次都敗,但是我敗完了以後就快樂。啊!我還在那兒打,這樣,我還在那兒打,是越打是越快樂,是越打越快樂!我曉得這樣打下去,總有一天被我打勝。而且打的時候我也快樂,固然克服了這個敵人快樂,我挨打的時候也快樂,為什麼?我並沒有被軟暖習氣所困啊!我是跟煩惱鬥,嗯,我正在精進啊!因為精進所以挨打,欸,既然是挨打的話,我只要做對了,快樂,這個很重要、很重要!你能夠這樣的話,你自自然然而發現,並不困擾,並不困擾。

這個說一件小小的有趣的事情,這種事情都是幫助我們策勵的喔!我記得小的時候打防預針,喔唷!一看見那個針就害怕得要命,躲得遠遠的,誰都不敢去弄。因為那個時候,在學校裡邊,喔,這個老師命令去見了,那個時候要找一個藉口,總是躲在後頭。然後呢一下有的嘛這個地方不對,有的小便去了什麼,排在最後,還是逃不走,還是逃不走。喔唷,痛得要命,咬緊了牙關,這樣來。

後來啊,我的先父他真好,他平常就跟我常常叫我念這個儒家的書,後來他信佛了, (p252) 就跟我談起這個事情。欸,我覺得:對啊!就像剛才說的,不管你逃也好或者弄也好,你總歸逃不了對不對?你咬緊牙關這樣嘛去對,這樣。他,不管他怎麼說,我聽也聽得很來勁,碰到那個時候,心裡面總歸不行。可是呢他不停止,他一直給我打氣。打、打、打、打,後來我自己覺得:不再他打了,我自己也在打。欸,慢慢、慢慢慢,後來居然這個我一生經驗當中最強烈的一次經驗。有一次,不是,不曉得幹什麼,我想就想起了這個念頭:對呀!我勇敢,我第一個來。然後呢咬緊牙關:我不怕!結果居然一針打下去的時候,不痛耶!哎呀!我心裡面高興了幾天,高興了幾天,以後我一生一直在受用這件事情。

以後我就受戒去了─當然中間有很多這種事情─受戒去了,受戒的戒場上面有很多同修,喔唷,看見人家害怕得要命,又不能不燒這個,我們現在的習慣哦,哎呀!然後呢有一個人燒完了以後,他自己事前誇那個勇氣,燒完了以後一直叫,皺眉苦臉以後。那時候因為我已經有過這個經驗,有過這個體會,不是單單一次,不斷地體會。所以我心裡先想:欸,好啊!今天我在這個上面鍛鍊。我看看那個《法華經》上,藥王菩薩他那個焚身那個故事,那我當然做不到,乃至於焚指也做不到,可是這個我可以做得到。哎,我覺得我沒別的供養,在這供養。我這麼大的身體,這麼一點點供養,啊,這個我是難得的啊!

(p253) 我這是先自己這麼想,也許拿現在的話來說,這種想法有點阿Q式的,但是這個妙不可言喔!我就這麼想,然後到那兒燒的時候,嗯,心裡面因為事前有準備,所以燒的時候,這個心裡也心念非常之強烈。啊,就是越想越開心、越想越開心、越想越開心……。剛剛燒的時候有點痛,等到你非常高興的時候,那個痛的感受就變得很微弱了,有很多事情就這麼克服的。乃至於後來啊,這個深一層的不說,你們不妨自己去試試看。

所以,所以因為這種經驗我才體會到,佛經上面有一個公案:佛為了求一個、半個偈子,然後呢捨頭目腦髓。其中有一件事情,有一個羅剎說,他有半個偈子,佛要求。「欸,求佛法哪那麼簡單的!」「那麼要怎麼辦呢?」「要證明你的誠心。」「怎麼證明法呢?」「喏,古來的人要燃什麼等等,你現在也是這樣,身上挖一千個洞,把油灌在裡邊─燈,你有這個誠心,我教你。」然後:「好,來呀!」就身上挖一千個洞。哎呀!這我們能夠想像嗎?絕不可能的!最後他因為得到了這個法,然後一心思惟這個法,得到無痛之定,你們好好地看看這段公案。當以前啊,我只是真正讚歎而已,欸,慢慢、慢慢地我可以體會得到。我但願你們慢慢地從這個上面去努力,你只要肯下這功夫,你們一定會體會得到。

那所以說這「微漸修」,你只要小的地方你能夠注意的話,你了解它的特質在什麼地 (p254) 方。你有了這個心,這個心會強烈地告訴你:對呀!對呀!然後呢前面說的道理都來了,你現世稍微做一點的小苦,將來這個無比的大勝利都來了。而且你有了這個經驗,很多苦來的時候,你才能夠擋得住,不但是不苦,而且是一種快樂,這個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所以說最後一句話「令意全無不喜而轉」,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說「安而行之」做不到,那怎麼辦呢?「利、勉強」兩個字,你們善巧地運用這個。平常的時候,你思惟它的利益;然後做的時候呢,因為這個利益的關係勉強它去做,做到後來你安而行之,徹底安而行之的時候,你就是佛,那我們就從這地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