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312L10~P313L4

手抄頁/行: #17 P96L10~P114L5

音檔起訖:   131B_1927~132A_1924

廣論時時聽:        

Thus, since becoming discouraged and remaining so brings no benefit at all and only leads to further discouragement, understand well the methods for achieving enlightenment and uplift your mind. When you do this, the completion of your aims is as if in your hand.
【◎ 如是若僅怯弱而住,全無所益,反漸怯劣,故應善知諸能修證菩提方便,策舉其心,則辦諸利如在掌內。】

所以這樣,結果分析、觀察,如理地抉擇以後,我們就了解了:哎呀,你單單看見那個事情害怕、退怯,那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啊!不但沒有好處呀,反而因為你因地上面不斷地增長這個東西,你越弄越差、越弄越差。這個是為什麼我特別說明的,經常說明的:你(p97)碰見一點點事情,唉呀,縮在那裡,那一定的,你越縮是越不對,越縮是越不對!哪,我現在還記得一個很有趣的事情,離開現在二十年了,那時候我剛到同淨蘭若。那個時候有一個年輕人,那二十剛出頭─現在年輕出家的已經慢慢多了,那時出家人很少。哎喲!大家看見一個年輕人很好,但是那個仁法師啊,是一直在嘀咕,最討厭他。我以前曾經聽人家說過這個人,後來跑過去一看,欸,曉得了!為什麼原因哪?是未老先衰。天氣稍微涼了一點啊,哎呀!他這個帽子、圍巾就統統弄上來了;然後呢感冒了一點點,拿一個大棉袍;出了個汗哪……這樣。哎呀!那簡直是啊,是這種情況。

仁法師他是做樣樣事情,打起全部精神來做。那時候雖然是我很讚歎,但是我並不太了解,現在慢慢、慢慢到後來是越來越了解。我還……這個地方跟你們說一個笑話,這個雖然是個笑話,這是個事實喔!那個他老人家用那個毛巾,用那個毛巾,總歸用不到幾個、一段時候,我也不能清楚。平常我們這個毛巾,往往用得很久才用破,他沒多久都破掉了。它破的時候很妙,這個緯線都斷掉,那個經線在那裡。我那麼想不通,他這個毛巾為什麼這麼容易呀?你就算是來磨這個地上那個,它也不會那麼……何況擦那個面孔軟軟的。後來我曉得了,他原來幹什麼?他洗臉的時候,比如說搓啊,搓完了以後,搓了這個……這麼來,然後絞毛巾的時候,「嘎!」一下,就這樣。結果他那個毛巾不是擦臉擦破(p98)的,是這個東西弄壞的,人家常常笑,我剛開始的時候也覺得好笑。然後呢他跑得去開門也是一樣,拿這個鑰匙往這個裡面「嘎!」一下,插進去一定有聲音的,「鏗!」一來。欸,大家都會笑。

當時我一直不懂,現在我一直讚歎,啊!就是說,說明什麼?說明這個因地當中,他做任何事情,他心裡面先有一個堅強的意志。所以他不管做什麼事情,他心裡面先哪,這個所謂心理建設,所以他做什麼事情都咬緊牙關,這麼來!當然天下的事情沒有十全十美,不要說我們普通凡夫;成了佛,他跑到這個世間上來的,還是現出很多缺陷相來,我們一定要注意這個幾個特質。所以我的真正受用就這樣,跑到從那個地方開始。

我一直還記得,我所以能夠跟得住他的一個原因,通常他那個地方的人,去了以後實在待不住,人家也種種批評他,說他太要求。我第一天去,那個時候送我去那個法師說,某人哪,一方面嘛說這個人有什麼優越的條件,然後呢說這個人─我本來在原來這個地方,福嚴精舍住了個好幾年,兩、三年─大家覺得非常好,但是他就身體不大好,又是什麼病、什麼病,唉喲,又是肺病、又是胃病、又是肝病,一大堆病,就這樣。所以承他這個老人家的慈悲,他說,平常我們吃過早點嘛,就要出坡了,忙這個東西。他就說:「你身體不大好嘛,就休息、休息。」「喔!法師啊,你不要當我病人看哪!」我曉得我(p99)後面的所以能夠跟著他,就當時一句話,他後來跟我說。這是千真萬確的,然後呢我在那裡做。

現在我們在這裡做了一點小事情,大家覺得,唉呀,委委屈屈。那時候,那個同淨蘭若現在還在那裡嘛,你們可以去看看,新店,就在那個地方,有六百多坪的地。然後那時候我們住的只有三個人,就是這樣,那時候只有三個人。然後呢早晨起來,當然仁法師他的確、的確地是我們哪,他是一個這個尊長,他主要的他自己用功,我們請求他。然後呢從廚房開始,上殿、過堂開始,樣樣都是我們自己做的。早晨起來嘛,然後呢燒飯。我們不是說,哎呀,輪到你燒飯了,上殿不上,哪裡有這樣的事情啊?三個人大家照作,這樣。一大早起來,先把那個電鍋裡的這個米弄好了放在那裡,然後一按按上來,然後呢菜已經切好了,這樣。然後呢就跑得去電鍋一按,跑得去作早殿,作完了早殿以後,馬上把那個菜,就把它鍋子裡鏗鏗鏗。反正你曉得我這個羅漢菜的方式,統統放進去,火一點,鏗鏗鏗燒燒開,好了,二十分鐘。所以我們那個早殿,平常上到五點鐘,算算看大概是還要早一點,然後呢這個早齋是五點半,那時間是寬寬裕裕。

吃過了以後,然後呢大家把廚房弄弄乾淨,然後呢這個、這個淨頭也是我們做,然後呢香燈也是我們做,然後呢環境的環保也是我們做,沒有一個不做的喲!現在我看看,有(p100)的時候我們好幾個人做,那個客廳裡面那個灰塵經常在這裡,我們那兒沒有這樣的事情!有的時候仁法師跑出來看,他就摸一摸,他有的時候看見你不對啊,他要來跟你教誡了。我們那個時候都是戰戰兢兢,那個檯子上弄弄得乾乾淨淨。他怎麼去摸啊?他不會摸這個檯子,他一摸,「你弄過了沒有?」「弄過了。」這兒一摸,他給你看一下。你說誰會碰到這個地方去啊?就這個樣。但是我們那時候一點都不覺得苦哦,一點都不覺得苦。

然後剛去的時候,他那個時間也是一樣,比如說打板、按鈴,這我想我都告訴過你們了。那時間的的確確是分秒必爭,那時候也沒有、沒有那個錶,沒有像現在的好。我們大殿上有一個鐘,叮叮噹噹會敲的,然後呢這個大殿後面有一個電鈴,那個電鈴現在還在,我最近去,我真歡喜那個地方。那時候就培養出我這個心志來,要豎起耳朵,有的時候外面大風還聽不見,聽不見他又跑得來:「你這個警覺心一點都沒有,這麼愚癡的、這麼遲鈍,怎麼學佛啊?」就這樣,你豎起了耳朵,前面那個大殿這麼「登!」一下,下面的一秒鐘那個板或者鈴就要按起來─就我們兩個人做啊!

另外一個,那個法師,那個也是我們這老和尚的徒弟。他下面去買菜,那個騎個腳踏車,每次上來的時候,就怕冬天一定是滿身是汗。現在已經有路,那時候沒有,那個山路啊!哪有像現在我們這麼舒服,騎了個摩托車砰砰砰砰跑得去。就這樣騎個腳踏(p101)車,下去的時候還要推,因為這個山路嘛,不是騎的哦,上來的時候也得推,這樣個弄法。所以我只說到這個地方,這個事情大家平常的時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你並沒有如理地認識,然後呢一直陷在這個我、我的習氣當中,這個不行!

現在我們繼續下去,這個地方特別說明,說自己如果心裡面先已經怯弱了,把事情那樣的話,這個一點沒有用場,不但沒有用場,反而這個心裡面會越來越怯弱。做任何事情也是一樣,你心裡面先自己打了退堂鼓的話,那一點辦法都沒有。打這個退堂鼓有兩種原因,那這個我們要了解、正確地認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就是宿生的習性,這個的確很難體會得到。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你碰到什麼事情,總是在這兒退縮,那個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如理的教授,然後呢認真去。還有呢眼前的客觀的環境,或者人家的非理的教授、非理的作意,非理的作意、非理的教授,千萬注意!

所以平常我自己深深地了解,這個修學佛法為什麼一定要善知識?的確,因為整個佛法的概念,的確跟我們世俗的是相反的。世俗的都是無明,它是黑暗當中摸索,那摸索的都是莫名其妙的。你一定要把這個弄得很清楚;而這個弄清楚還特別是,不是文字,一定要在這個心理的行相。所以我上面說那個,倒不一定說明什麼,就是特別地策勵大家,策勵諸位同學。你必定要有這種認識,必定要有這種認識,不要看錯了,不要看錯了。啊!(p102)真是現在我們常常有這種心理,覺得好像尤其是因為末法啦,那麼這個出家人難得啦,所以你偶然出了家了,往往會說:哎呀,你好啊!

這個出家人難得,所以你偶然出了家,往往會說,哎呀,你好呀!自己捧得飄飄然,好像捧上天,好像出了家呀,該受現成的。那對不起,那完全錯誤,完全錯了!這個基本概念,不要說你要發大乘心,就是你自己要解脫等等的話,你的的確確要全部的精神跟那個煩惱鬥。剛剛那東西都是煩惱啊!所以啊,馬馬虎虎,這樣地輕輕鬆鬆這樣的話,無有是處。

是的,我們也曾經看見過,譬如說《彌勒上生經》,上、下生經上面它說彌勒菩薩是什麼啊?嘿嘿,不修禪定,然後呢不斷煩惱。好像,喔,晃晃這樣的話。我們也說:「啊!我們也是一樣嘛,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他是什麼情況?他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到了八地以上,是不動地以後,他任運一直安住在這個上頭,他無功用行,自然如此啊!你也跟他學啊?你安住在什麼上頭啊?你完全百分之百的煩惱當中。他已經徹證無(p106)生,無煩惱可斷,無禪定可修,這個境界欸!我們現在就跟他學啊?所以啊,那完全錯了,完全錯了!我們必定要把任何事情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當你心裡面先這樣的怯弱心一來的話,你完了!唉呀,就是每況愈下、每況愈下。你只要能夠慢慢地鍛鍊、鍛鍊的話,那無有不成功者。而且這個鍛鍊,必定從小的地方慢慢地開始。

所以啊,諸位!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如果你不能從下腳的第一步,漸漸地微漸去修的話,那這個事情沒有我們份的,這個事情沒有我們份的。所以身體也好,精神也好,然後呢知識也好,如果說自己覺得不對,那個時候感覺到說:喔唷!我宿生因地當中沒有努力,現在趁這個機會趕快努力!千萬不要說:「唉呀,我不行啊!」然後退,沒有我們退路的。那麼如果在這種狀態當中,你儘量地把這個好好地,前後反覆地多思惟,然後呢,找種種的經論上面來認識,告訴自己:「欸!我跑到這地方來,我是學佛,還是學我?我是要求無邊的大勝利,所以下一點苦功,還是貪眼前的小便宜,準備下地獄?」這個概念一定要辨別得清清楚楚。

「故應善知諸能修證菩提方便,策舉其心」啊!所以這個地方啊,真正重要的,喏,「善知」哦!要對於我們所求的,以及如何去求得修證的這一個正確的內涵,要了解,要正確地了解,而且呢要非常善巧地了解。你了解了這種情況之下,你的心裡自然而然不會(p107)退怯的,那時候打起精神來。你能夠這樣去做的話,還「辦諸利」,所有下面那個大利啊,「如在掌內」,就在你手上,這千真萬確的事實,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別的事情哪,容或還要借重外面的很多東西,只有修行這樣東西簡單容易極了,就在你的起心動念之間。你心裡一動,喏,這樣轉過來,就是這樣。你心裡一動啊,哎喲,這個羅漢馬上恭恭敬敬地,讓你在他前頭;反過來,你心裡一動的話,哈!然後這個地獄的鬼就高興有事可做了,可以來燒你,可以來煎你了,就這麼差一點點哪!

所以任何時候,記住:跨一步,也只要你跨一步,但是你必須要跨這一步!你能夠這樣做的話,這剎那、剎那在除過,剎那、剎那淨罪,就這樣,這個事情絕對正確、絕對正確。平常我們碰到一點小事情,如果說在這個上面不認識,轉不過來的話,那個時候你就應該好好地警惕。

The 《Garland of Birth Stories》 says: Discouragement does not help to free you from misfortune. So, rather than torment yourself in sorrow, develop stable proficiency in the required goals, then even the very difficult becomes easy, bringing liberation. So achieve what must be done by the indicated method Without making yourself fearful and unhappy. Support yourself with stability that has the brilliance of proficiency, Then, the achievement of all aims is in your hand.
【如《本生論》云:「怯弱無益悅匱乏,是故不應徒憂惱。若依能辦利聰叡,雖極難事亦易脫,故莫恐怖莫憂惱,如其便辦所作,智者成堅而策舉,辦一切利如在掌。」】

這個就是告訴我們,說你心裡面的退怯:唉!自己呀,這個怕、又這個怕,不但沒有(p108)好處;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啊你要的這種安樂反而越離你遠、越缺乏,所以不要白白地憂惱。所以記住,「小人是枉自為小人」,現在這個小人,不是世間的說壞蛋的小人,就是我們怯弱這種心裡面,所以君子的確是「樂得為君子」啊!所以呀,如果說你在這種狀態之下,怎麼辦呢?你應該「依能辦利聰叡」,要依止正確引導,正確的、有殊勝利益的,而不是我們這種無明相應的,看起來似是而非的,愚癡的這種行為,這樣。你能夠這樣的話,再難的事情你也能夠做到,然後呢,再大的困苦你也能夠透脫出來。

所以對這件事情啊,不要怕、不要憂。像這樣的正確地了解,你了解了,就能夠去做,就能夠去做。所以在這種狀態當中,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先哪,啊!有這個認識,然後呢,策發他的心,堅固、猛利!這一種心情之下,緊跟著由於這個認識而行持。欸,所有的事情啊辦起來輕輕鬆鬆,就像他所謂舉手之勞。

Arya Asanga says repeatedly that you have both to know well the methods of training in extensive practice without being discouraged and to not be satisfied with only minimal qualities.
【聖者無著數數說為:「當具二事,一雖善了知於廣大法學習道理,應無怯弱,二於下劣功德不應喜足。」】

那麼這一個地方啊,無著菩薩經常告訴我們,我們修行的時候,這個地方要特別兩件事情。第一個呢,喏,應該「善了知」,這個要善巧地了解,那麼這個廣大的佛法怎麼(p109)去學、怎麼去習。了解了這個東西以後啊照著去做,破除自己怯弱之心。這個具足了夠不夠?還不夠,還要「於下劣功德不應喜足」,這一點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否則的話,我們得到一點點呢沾沾自喜,我們現在有太多這種情況。我記得上一次曾經跟你們說過一個事情,就是我早幾年,那現在也有十幾年以前了,在美國,跟你們談的這一位洋人。他剛開始的時候,他是學生當中最好的一個,懂得也多,平常的時候,哇,出力也多。但是到最後啊,是最糟糕的一個,為什麼?就得少為足,他動不動就說,哎呀,他已經懂了,就是這個樣囉!你叫他進步啊,他就是進不上;我們現在就是這個樣,的的確確地,那是太糟糕、太糟糕!

所以在這個上面我寫了,昨天講的那個精進五相,那個是出在《大智度論》上面的,今天黑板上寫的精進五相,是《瑜伽師地論》上面的─性、相二宗。今天第一個「擐甲精進」,什麼叫擐甲精進呢?就是先哪,上面說的心理建設,心理建設。你能夠把這個意志,能夠透過正確的認識建立起來,建立起來。有堅強的意志力量,對於自己該如何做法,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啊有力量!那麼然後呢,第二個叫「加行精進」,有了這個心理的建設,進一步啊,就開始這個行持─加行。

什麼叫「無下」呢?就是說對於這個下劣的事情,不耽著也不會退怯,有非常強悍的(p110)信心,在這個廣大法當中啊這樣去做,這樣去做!再下面呢,「無退」,無退是什麼呢?因為你有了前面這個力量,然後呢學這個廣大法、修廣大行,要無量無邊。在不管任何情況之下,你保持這樣,絕不為外面的困難所動,然後呢也絕不為一切障礙所障礙,這樣才能夠達到究竟圓滿的程度。最後一個叫「無足」,欸!它最後的,千萬不要得到一點點小小,就以為滿足,我們一定要這個把握得住。

所以關於這一點,真要做到的話,當然有它必然的條件,可是最重要的還是什麼呢?對完整的教理的認識。如果是你了解了正確的這個教理內容,一方面固然讓你能夠如理如法地走上去,一方面你才曉得你要走的整個的內涵是什麼。要不然的話,我們難免會產生這種現象:哦!這下拜了幾下佛囉,覺得喔唷,這個心裡面好像很清涼,哎呀,然後呢覺得個拜佛好得不得了!是念了幾聲佛啦,稍微心裡面……乃至於直坐在那個地方打瞌睡,自己覺得:喔唷,這個打坐好得不得了!實際上呢,真正的根本在那兒昏沉當中,他還不肯捨,種種的現在太多這種現象。至於說更進一步,說就算你打坐得了定了,就算你參禪開了悟了,就算你念佛得到一心不亂,乃至於得到了念佛三昧了,對不起,那還是初步。這我們必定要知道的,就沾沾自喜,那個整個的最大的限制就在這裡。

所以《瑜伽師地論》上面又告訴我們「五拘礙」,所以修學佛法最大的幾個障礙,這(p111)個最後一個,也叫「得微少善,便生喜足」。這個五拘礙以前曾經說過了,從顧戀諸欲啊,「顧戀其身,顧戀諸欲,樂相雜住,闕隨順教」,最後一個呢,「得微少善,便生喜足」。所以對於這個下劣的功德,不應喜足。所以佛到最後的話,到十八不共法當中有精進無間,他的確地,他那個精進,永遠、永遠在那兒保持著最大的這種。這樣的情況,這樣無喜足,這樣才能夠圓滿。

p. 313

At present you think, "I have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the path," when you have produced a single approximation of a good quality; even if it is an actual good quality, it is only one aspect of the path. You are content to meditate solely on it.
【然現在人,若生少分相似功德,或生少分真實功德,便覺已進極大道位,計唯修此便為滿足。】

現在那些人─那個是,不是我們現在哦,那是宗大師的時候,離開我們現在是六百多年,那時候佛法,比我們現在也不曉得好多少─說,哪怕生起一點少分的相似功德,這個是最可怕,相似的哦、錯的哦!進一步,就是說真實的,也是少分的真實功德,自己覺得:哎呀,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就覺得修這樣就滿足啦,錯了!

But then those knowledgeable in the key points of the path explain from within the guidelines of scripture and reasoning that it is indeed a fraction of virtue, but with just that alone you have not reached anywhere.
【若為智者知道扼要,依於教裡善為開曉,謂此雖是一分功德,然唯以此全無所至。】

那個時候,如果說他有幸而碰見一個真正的善知識,了解了以後啊,依照著如法如理的教授,善巧地告訴他,說:「這個不對啊!你單單這樣的話,那得不到什麼好的結果(p112)啊!」在這種狀態下常常產生一個什麼、什麼後果呢?

When you understand what they have said, you become extremely discouraged.
【果能了解意必怯退,】

碰見這種情況,一聽見:「哎喲,這樣啊!哎呀,那這麼難行,我怎麼辦哪!」就怯弱了。

Thus, those who do not remain satisfied with just some portion of virtue, who seek higher distinction, and who are not discouraged even with the necessity to learn limitless trainings are extremely rare.
【是故能於一分功德不執為足,要求上勝,及知須學無邊學處而無怯弱,極為稀少。】

所以真實說起來啊,能夠不像上面這樣,得到了一點點繼續上進,得到了一點點上進。能夠這樣做,而對這件事情不怯弱的,這種人是非常難能可貴。而實際上呢,我們就要如此,就要如此。

說起來這個事情也並不難,所以本論一開頭的時候說,本論真正殊勝當中,四點當中,就告訴我們,說我們現在修學的是第一個,對道的總體有一個認識。然後呢,當然這個前面一定是,外緣是依善知識,裡邊哪,認識了以後,現在能修的就下去,不能修的不要棄捨。正因為不能修─現在修下面的,所以努力積這個因,增長了結果的話,你步步上昇。所以你只要一開頭能夠這樣有了這個認識,步步上昇的話,他就不會產生像限在那裡這種狀態,說得到了一點啊,就以為喜足,就不求上進。如果人家告訴他了以後啊,他(p113)不是怯弱嘛,還有一種就執著的時候啊,還反對別人,這個這種狀態都是自己傷害自己!這個所以難能可貴。

所以這種地方我們又重新可以想一想,為什麼《華嚴》當中,雖然說的圓滿的大法,可是啊,走這一條路的人很少。而《法華》同樣地,佛說每一個眾生最後都成佛,卻是無量無邊……。那這個事實擺在這裡,然後呢原因何在?原因何在─再說一遍。所以呀,諸位一定有機會去看一看,我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帶著大家念一遍,重要的關鍵指出來。那麼在這個地方我先指出來,佛一再說,說:「我無量劫以來,一直就把圓滿的教法告訴大家,可是不幸得很,你們都不能如理如量接受我圓滿的教法,只跟你們自己相應的,就找你們歡喜的。」這樣。所以他說的小根小草,中草中根,大草大根,天上是普雨甘露,無有不滋潤的地方,偏偏你那個根,你只有受那麼一點點,就注定你呀就這個,這樣。

現在我們經過了這一番研討以後,現在了解:你這樣去做的結果,是不但對我們沒有幫助啊,反而是大大損害我們!這種道理啊,我們一定要善巧了知,不是聽過就完,那個時候自然而然,會能夠策發我們,策發我們。所以現在我們哪,的的確確不必忙著一定要修,哎喲,趕快要修一個什麼;啊,要打坐呀、要學定啊、要得什麼一心不亂哪!倒是應該把完整的教法,先應該正確地認識;然後呢不斷地去加探討、如理思惟,產生堅固的定(p114)解。到那個時候,你的的確確地,一定會產生像經上所說的必然這種效果。那個時候成佛啊,就像在你手上一樣,就像在你手上一樣。

前面說破除這個精進的違緣,換句話說,這些違緣會障礙我們精進的,不外這個幾個理由,現在一一如法如理地破除了。下面進一步還要順緣,欸!對呀,還要資糧。後面這個障礙你的拿掉了以後,還要推動你,它還有一個方便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