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313L5~P314LL5

手抄頁/行: #17 P114L6~P130L5

音檔起訖:   132A_1924~132B_1758

廣論時時聽:        

(b) Gathering the forces of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This section has four parts:
1. Developing the power of aspiration
2. Developing the power of steadfastness
3. Developing the power of joy.
4. The power of relinquishment
【第二積集順緣護助資糧分四,① 發勝解力,② 發堅固力,③ 發歡喜力,④ 暫止息力。】

它分四部分:「發勝解力」,第一個;「發堅固力」,第二個;第三,「發歡喜力」;第四是「暫止息力」。我們一步一步深入地去看下去。

(1) Developing the power of aspiration. As it is said that yearning acts as the basis for joyous perseverance, aspiration here refers to yearning.
【◎ 諸論中說:欲為進依,此中勝能即是欲樂。】

這個所有的這個經論上面所告訴我們,我們這個精進的根由在什麼地方─欲,欲樂,這樣。那麼所以這個欲是善法欲噢!換句話說,你對你所對的這件事情,產生一個絕大的好樂之心。這個欲我們人人都有的,喔唷,是強烈得不得了,不幸的這個欲都是惡法欲,所以這個由於這個欲的推動啊,把我們送到地獄去。現在呢,我們要策發那個善法(p115)欲,有了這個善法欲就勤精進。那麼這個善法欲是什麼呢?就是勝解,所以這個地方勝解就是這個欲樂。

The need to generate it is stated in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My present destitution has arisen from my not aspiring for the teachings both now and in the past. Who would forsake aspiration for the teachings? The Sage declared aspiration - the root of all aspects of virtue.
【須發此者,如云:「我從昔至今,於法離勝能,感如此困乏,故誰棄法解,佛說一切善,根本為勝解。」】

就下面說的,祖師引的,說:「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因為沒有佛法的勝解,所以才感得眼前身心的種種困擾,種種的貧乏呀!哎呀,所以了解了這個,哪一個人肯放掉這個東西啊!這個最重要的,我們唯一應該把握得住的法的勝解啊!」

所以現在忙這、忙那個,都是開玩笑啊!當然你發了大菩提心,行大菩薩行,那是該行的時候;否則的話,這件事情我們要清楚。這個是騙得了別人,是騙不了自己;是騙得了自己,是騙不了因果,最清楚、最明白!所以說,不管你說什麼,你說自己問:「我來修行嗎?我來救人嗎?我來幹什麼嗎?」不管你要求開悟也好,要求往生也好,要持戒也好,哪!這個地方檢查一下:對於佛法的正確的認識有沒有?如果沒有的話,別的先不忙,第一個有這個,這是根本。你談到了這個根本,才能夠在這個根本上面增長,才談得到修行。

(p116)所以佛說得清清楚楚啊,一切善的根本是什麼啊?對於正法的正確的了解,而且這個了解叫「勝解」。要了解到什麼程度啊?不為外境所動!要不然你聽的時候滿好,碰見事情啊,又不行了,這個不算,這個不算勝解,這樣。現在我們哪,的的確確地宿生有大善根,聽見了這個道理,但是真正有勝解的人,說實在的還是沒有,還是沒有。真正有了勝解的話,外面什麼東西都動不了你,什麼東西都動不了你!

我記得祖師這種,有很多這種公案。有一個人去學禪,結果他因為學禪,全部精神擺在那個地方啦,結果呢,他把家裡面冷落了。哎呀,這個家裡面冷落了以後,這個實在不曉得怎麼辦是好啊,所以難免就發生了意外。那麼後來他學好了以後回去了,喔唷!回去了以後,那個丈夫回來了,啊,就是那個她這個姦夫看見原來那個主人回來了,馬上躲起來,其實他看得清清楚楚。要我們碰見這種情況,那還得了啊!結果啊,他就把他請出來,哎呀,叫他那個太太好好地:你啊這個燒一點菜……。燒好了以後,他還不吃,說叫她:嗯,床底下某人把他請出來。哎呀,她弄得個臉紅耳赤。請出來了以後,他說:「哎喲!我真感謝你,我一直在外面,我家裡沒人招呼,現在我已經哪,已經了解這種事情,那太感激你了!好,好,好,現在一切啊都送給你。」喏!這個真正修行人,雖然是個故事噢!

(p117)這個現在我們自己看看,這個是什麼?得到勝解以後的必然效果,當然可能更高。所以我們現在常常說要修行,說是說修行,哎呀,這個也放不下,哎呀,那個也放不下,喔唷,這個人情世故,牽絲扳藤一大堆。外面的嘛是這個,然後裡面的嘛,哎呀,等一下冷了不行,熱了不行,出了汗也不行,這個也那個、那個……弄了一大堆,那個累贅是越來越多啊!為什麼原因啊?就在這裡─根本,根本!

所以我們的的確確地,這一點事情啊,我只是策勵我自己。我自己這個毛病,儘管我在這裡給大家說,這個坦白地說,我一直在這個毛病當中。正因為自己曉得這個毛病,所以深深見到這個毛病的可怕,深深見到這個毛病的可怕。所以我想說不定哪,在座的同修當中,也有心向上,那麼那個地方,自己要好好地真正下功夫啊!不要在文字上面轉哪!那麼下面又說勝解如何起呢?對呀!這個東西這麼好,怎麼生起呢?下面:

It then states how to develop aspiration: Its root, in turn, is constant meditation on karmas fruitional effects.
【勝解如何而起者,如云:「又此之根本,恆修異熟果。」】

就這麼簡單!你要得到勝解,就是這個「修異熟果」,而且要「恆修」,要多修。異熟果什麼啊?就是你什麼因感什麼果。現在你放不下嘛,沒有錯,你放不下!放不下積了因,你看看這樣放不下的果是什麼。你說所以放不下是為什麼?要得一點好的好處,結(p118)果你放不下,結果真正的結果是什麼?大大了傷害你啊!不得了地傷害你啊!欸,現在是的,你放掉一點點,好像是打一針這麼刺痛一下,乃至於動手術割掉一下,但是啊,是大大了保護你啊!所以

This means that the way to develop aspiration is to meditate on how pleasant and unpleasant effects arise from virtuous and nonvirtuous karma respectively.
【此說修習後黑白業,生愛非愛諸果道理。】

所以這個就告訴我們,你從什麼樣的業,感什麼樣的果;造了黑業是一定感非愛之果,造了白業自然感可愛之果。總之,我們時時提醒自己:佛法沒有別的,講因果、業感緣起,更進一層─空,就這麼,就這麼!

This is because it is taught that faith acts as the basis for yearning, so that the faith of conviction in the two types of karma and their effects will generate two kinds of desire: to eliminate nonvirtuous karma and to adopt virtuous karma.
【諸論又說信為欲依,以從二種深忍之信,能引取捨二種欲故。】

是的,那麼現在要策發那個善法欲,那個欲又靠什麼來的呢?靠信來的,論上面說「信為欲依」。這什麼信哪?說兩種深忍之信。哪兩種啊?哪兩種啊?那就是這樣的啊,上面的黑業啊是感得非愛果,是白業啊是感得可愛之果。對於這個關係,深深地忍可於心,不是浮在嘴上面的,不是浮在耳根旁邊的,而是從心底裡面深深的。然後你因為深入我們的心、腦當中,所以自然而然我們做任何事情的話,曉得該怎麼做,該做的是取,不該做的是捨。因為對這個有堅定不移的信心,所以啊,才能夠產生這個欲樂。的的確確推(p119)動我們是欲樂,可是所以你推動你的話,你目的求什麼?要求好。現在你了解了,如理地信得過,了解了這樣對你好的話,那個時候這個善法欲就生起來了。否則你不了解的話,這個欲始終是什麼?貪欲,三毒之欲!然後不管你用什麼美麗的藉口,世間聖法也好,佛法也好,是越弄越害,是越弄越糟啊!

Furthermore, you consider karma and its effects in general, and in particular, the causality underlying the benefits of the bodhisattva deeds and the faults of violating them.
【此是思惟諸總業果,及特思惟諸菩隆行所有勝利,及越諸行所有過患諸因果等。】

他下面告訴我們的,思惟一些什麼呢?就是啊,總的這個業感果,這樣。特別呢,思惟菩薩行的殊勝的利益。

特別呢,思惟菩薩行的殊勝的利益,這是從它好的那一面看。反過來呢,就違越、「越諸行」,違反了,超越了這個的所有的種種的過患的因果。你把這兩個真正地肯擺在我們心裡面一轉的話,的的確確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他一定會全心全力走到這條路上去的,走到這條路上去的。

所以前天那個同學跑得來,問我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平常我們的概念哪,往往一種似是而非的概念,自己覺得對了,啊,好像是這個樣。所以我建議大家,你們應該空的時候討論。這我想我下個禮拜回來的時候,我會安排那個課,必定要把我們平常那個腦筋裡的這種錯誤的概念,似是而非的,要把它找出來,然後呢要把它改善它。就算你沒有能力,聽聽別人的話,心裡面也會增長。那個時候我們才有機會呀,真正地能夠策發那個淨(p122)信心的種子;有了這個淨信心的種子加強它,才有這個淨信心的果。有了這個淨信心的話,那個時候你的善法欲才生得起來,那個時候修行就有可能,就有可能!

p. 313 (10)

Understand these from the relevant sections of this text. Once you aspire to the Mahāyāna, you enter its door through a commitment to clear away all faults and achieve all good qualities for yourself and others.
【如是勝解大乘入大乘門,即是誓除自他一切過失,誓引自他一一功德。】

你那個時候有了這樣上面的幾個層次,一步一步得到了這個勝解,那個時候了解:啊!原來我們真正走的最好的路是這個啊!於是就誓願─發誓一定要淨除自他一切過失,一定要真正圓滿自他一切功德。必然會產生的!

所以他前面告訴我們這個次第,所以第一個欲為進依,我們第一個要找到欲,欲是勝解。那麼勝解怎麼來的呢?修異熟果。然後呢這個是什麼?根據這個,要深忍之信。更從這個深忍之信,這個淨信哦,這推到必定要找到善知識。現在我們非常幸運,有這麼好的一本論,有這麼好的環境配合在這裡,內外都具足啊!所以這個因緣,如果你平白放過的話,那不得了啊,那非常可怕!尤其是現在在這個因緣當中,如果你自己不小心,產生什麼?第一個浪費,浪費本身就是一個最可惜的事情。如果在這個浪費當中,你還扭錯一點點的話,那不得了啦!那不得了啦!

所謂弄錯是什麼樣呢?譬如說我們現在說,啊!現在在這個地方,要教你沙裡面揀(p123)金,結果你弄錯了,揀出來的是沙,把金丟掉了,完了!你以後注定你,只有永遠窮苦啊!所以這一點,我是特別地提醒大家一下。這我想,諸位所以願意在這個地方啊,跟我一樣,大家互相鞭策的原因,就是我們大家怕:在這個情況之下,得到了這麼好環境啊,不但不能浪費,還要扭錯,那個後果非常可怕!我們也不妨從本論上面,一向告訴我們的:它的殊勝的利益是什麼;錯了以後,它的過患是什麼,常常去想。繼續:

You must exhort yourself, thinking, I will have to meditate for many eons to purify myself of every single fault along with its latent propensity and to develop every single good quality to the fullest extent. Yet since I have not even a fraction of the joyous perseverance needed to clear away faults or accomplish good qualities, I have pointlessly wasted my leisure."
【然一一過及其習氣究竟清淨,一一功德畢竟圓滿,必須經歷多劫修習,不見我有淨除過失引發功德一分精進,我實徒耗有暇之身,如是思惟自行策發。】

好!懂得了上面這個道理啊,好囉!說你要淨除一切的過失,要達到究竟清淨,以及修習功德要究竟圓滿,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而我們現在呢?對不起,這個都沒有,要做這種東西,要精進。如果在這種狀態當中,「哎呀!我們得到了這個暇滿難得的人身寶啊,讓它空空地過掉了以後,不可以啊!」自然而然哪,就努力地策勵自己。否則你不懂得這個道理的話,一聽見要除無邊的過失,要集無邊的功德的話,唉呀!害怕就退怯;一個退怯,從此完了!然後你如理了解了,一個精進的話,那就對了!你只要跨一步,時時跨一步,的的確確這個菩提呀,就在我們手上!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I will destroy the immeasurable Faults of myself and others. To destroy each fault Will take an ocean of eons. But if I cannot see in myself even a fraction Of the effort needed to terminate a fault, I am a source of measureless suffering. Why does my heart not break?
(p124)【如云:「我應除自他,無量諸過失,然盡一一過,須經諸劫海。未見我有此,斷過精進分,墮無量苦處,我心何不裂。】

我們看,下面就說,唉呀,說我現在啊,要想除自他的一切的過失,但是呢,任何一個過失要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但是反過來,我們自己身心上面找一找,我們有這個能力嗎?沒有。乃至於有了這個精進心嗎?唉呀!沒有。所以呀,因為這樣的關係,結果嘛一直在這個無量的大苦當中啊!所以下面叫,什麼叫「我心何不裂」啊?說我們現在真正不應該忍的就是這個,我們應該把這個事情看見了以後,然後呢心裡邊說:「嘿,我這算什麼!」不要眼前一點小小的事情啊,等下說幾句,哎呀,心裡面就是自己嘀咕了,一點點小的事情就嘀咕了,這種事情根本動不了你!

真正是要什麼?就是思惟法:哎呀!想想我這樣,那不可以,那個絕對不可以!一想到這個大痛苦,一想到我們不能淨除這個大痛苦,那個時候心裡面哪,就要熱惱得不得了,就像要真正地遭到大傷害破碎一樣,你有了這個力量就行了,那就行了!我們啊,現在不是跟煩惱鬥的這個力量,而是被煩惱轉的這種狀態,一點點小的利益,就被它牽去了,一點小的煩惱就被它牽去了。然後呢我們忍受它,還覺得為自己忙,結果害了自己。所以說,

p. 314

I will accomplish numerous good qualities for myself and others. To cultivate each good quality Requires an ocean of eons, but I have never conditioned myself to even a mere fraction of a good quality. Somehow I have obtained this life— It is appalling to waste it.
(p125)【我應勤引發,自他眾功德,然修一一德,須歷經劫海。我終未能起,修此德一分,我將難得身,空棄實奇哉。」】

好的方面來說,我要啊成就自他一切功德,欸,任何一個功德要經過這麼長的時候。現在呢,我沒有這樣修啊,這個不可以啊!欸,目前尤其是我們得到了這樣的暇滿人身,這個暇滿人身,包括了能修的身,以及應修、所修的法,就白白地浪費掉啦!那個實在說起來,啊!真是叫奇哉,是、是、是算什麼呀!這種地方是我們真正應該策勵的。這個叫什麼?第一個勝解力,勝解力。上面說的雖然簡單,可是我們真正眼前應該努力的,就要不斷地努力這個事情啊!要不斷地真正努力的就是努力這個!第二,

Developing the power of steadfastness means that you bring to conclusion, without turning back, anything at which you joyously persevere.
【◎ 堅固力者,謂何事發起精進,即於彼事究竟不退。】

由於前面發了那個勝解力以後,然後呢心裡面一心一意,被這種善法欲所策動,你就努力去做了。那麼等到你去做的事情,要注意!要第二個力量叫堅固力。對於你所做的發起了精進啊,要一直做下去,達到究竟而不能退轉,這個很重要!所以他下面呢,先防反面的,然後呢,正顯。

First, do not try to do everything; examine the situation carefully. If you see that you can do it, you engage in it; whereas if you cannot do it, you do not engage in it. You should not even start in the first place things you will do for a while and then discard.
【此初不應率爾而行,當善觀察,見其能辦次乃進趣,若不能者則莫趣入,與其既行(p126)中間廢捨,莫若最初不趣為勝】

怎麼樣達到那個堅固力呢?說在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不要「率爾」,好像很輕率地隨便就這麼開始去做了。要好好地善巧地去觀察,看見、了解的確地如是─欸,能做了,那麼然後去辦。假定說覺得還不行,那麼先不要去做,為什麼呀?與其中間做了以後不行退捨的話,不如最初不做。為什麼原因呢?他下面,

The reason is that if you become habituated to giving up in the middle what you have committed yourself to do, then through this conditioning you will in other lives again abandon your commitment to the training, etc.
【其因相者,以於中間棄捨誓願,若成串習,由此等流,則餘生中亦棄所受學處等故。】

我們做什麼事情啊,中間棄捨掉了,這個養成功了習慣以後,由於這個習慣、等流習氣啊,你將來也是會這樣去做的。這一點也許我們並不知道,說以前究竟怎麼樣會到現在,現前究竟怎麼樣到將來,不知道。可是假定我們仔細檢查我們的內心的、眼前的心理狀態,就看得很清楚,就看得很清楚!我們大家都是已經住在這個地方,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來的時候都有一番好心:啊,要學佛啊!要這個樣啊,要那個樣啊!結果進來了以後呢,是不是真的能夠如理地、一點都沒有退怯的這個心在走啊,不一定,不一定。

所以我們經常有這一句話,雖然這是句笑話,而經常有的說明了大部分犯這個毛病,(p127什麼話啊?出家一年,然後呢出家三年,一年是佛在眼前,三年是到了天邊,再以後沒有了!為什麼原因?就這個。這個我們不必管眼前,這個狀態就是那我們以前就養成功這習慣,然後我們檢查、檢查我們自己心裡也是這樣。剛開始的時候,心情很猛利,來了以後啊,看看不對勁,然後呢到那個時候,或者拖拖拉拉,或者嘛就下去了,下去有各式各樣,這個情況我們就很容易了解。

不是不談這一生哦,這是我們宿生的習氣,宿生的習氣使然。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如此?不!千真萬確的。所以我一開頭的時候,我就跟大家說:我自己呀!就一直在毛病當中。不過我幸運的呢,就是這個拉鋸戰,拉了幾趟以後,欸,總算沒有退下來,慢慢地拉上去了,就這樣。我看見真正上去的那個,那的確不同、的確不同,他就是慢慢、慢慢地越來越深、越來越深。而且你去看的話,都有一日千里這個上升的情勢,一日千里的上升的情勢,這種善知識當代─有,我保證你們有!但是呢有一個問題,前面一再說過了,這個東西非要你自己努力,到那個時候看得見。否則你看不見,絕對看不見,他也不會給你看,真正修行人的話,他不會把那修行貼在面孔上。你心裡不相應,你也不曉得他心裡用功怎麼個用法,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現在我們繼續下去,不但餘生這樣,

Consequently, your sin will increase in that life, and in subsequent lives the suffering that is the effect of this sin will increase.
【於現法中增長眾惡,於餘生中增長苦果。】

(p128)現在增長種種的惡業,將來呢,增長苦果,為什麼?欸,本來你要修善法的,現在棄捨掉了,當然棄捨善法嘛就是惡法囉!既然棄捨了善法,修了惡法嘛,將來嘛當然增長苦果囉,那還有什麼話好說呢!前面特別說明的,發菩提心的時候,說你許一個人,說我給你一個東西,到那個時候沒有了;現在你許法界一切有情的東西,到那個時候你沒有了,這有何等可怕呀!這樣啊!

Furthermore, you will not accomplish other virtues because you will be thinking of carrying out your earlier commitment; there will be an inferior result because you turned away from your earlier commitment; and your earlier commitment itself will not be fulfilled because you did not follow through.
【又因先思作此事故,未修餘善,退捨先作其果下劣,即此一事亦未究竟,故其所作終無圓滿。】

再說,本來啊你要做這件事情,因為你要做這件事情,所以別的事情你就不做了。結果呢,別的事情嘛你沒做,現在你做的事情嘛又退捨了,完了!對不對?先前要做的事情,你說我現在不做、不忙這個,忙這個。譬如拿我們現在來說吧!假定我們不修學佛法,那麼至少我們在世間上面還做一點事情啊!然後賺一點錢啊供養、供養,上面供養父母,對社會上一點貢獻。現在我們這些都不管了,跑到佛門當中來,張開嘴巴來嘛吃,就是這樣,結果呢?你跑到佛門當中嘛,你也沒有好好地做,世間的事情嘛你也荒廢掉了,不是很明白嗎?兩頭皆失啊!「即此一事亦未究竟」,唉,那麼你現在要做的也沒究竟,所以呀「所作終無圓滿」。所以,

In sum, committing yourself to do something but leaving it unfinished is a hindrance to your accomplishment of other projects,
(p129)【總之誓作何事,其事未成亦障餘事,】

喏,這個很清楚。如果說這件事情你不成功的話,其他的事情也跟著弄垮。

and the conditioning also destabilizes your commitment to the vows you have taken.
【由其等流,令其誓願所受律儀,亦不堅固。】

這個習性,平常我們說習性難改、習性難改;而且我們另外一個立場說,也了解,我們一直在我們的習性所使當中。所以平常我們總是說:唉呀,就是這個樣啊,就是莫奈何它呀!正因為這個習氣的深厚莫奈何,所以大家務必要在這個地方要著眼!如果這個地方不著眼,不從這個病根上面除去的話,是永無了期。所以古德們總告訴我們,剛開始要五停心觀,為什麼?就是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強烈的熾盛煩惱,這個強烈的熾盛煩惱,就是無始以來的強烈的習氣。如果你在這個地方不努力去加以對治的話,不管你說什麼都是空話,始終被這個裡邊的轉。這一點哪,我們切切應該記住的!

In this vein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First I examine the endeavor and then undertake it or not. If unable, it is best not to undertake it. But once begun, I will not turn back.
【如云:「先應觀加行,應作不應作,未作為第一,作後不應退。】

先我們看看哪,我們要作的事情,該不該作、能不能作。沒有作,最好;然後已經作了,絕對不應該退。所以現在這個地方,注意啊!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了;碰見這種情況了解了,是,我們會怯弱,可是我的感覺當中啊,不是退。在我們現在這個已經站(p130)的位置上面,我們第一個把它牢牢地守住,在上面增強,那這樣的話,我們就有希望。你一退的話,那剛才說的,完啦,完啦─兩頭皆失。而且這個習性啊,會生生世世地輾轉增上,太重要、太重要了!

Otherwise I will be conditioned to this [starting and then stopping] in other lives, and my sin and suffering will increase. Also, other actions and their results will be poor and unaccomplished.
【餘生亦成習,當增諸惡苦,障餘及果劣,此亦未能辦。」】

將來養成功了習慣,而且增長種種的惡,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