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項 功益 歸敬儀云:『經云:若人得聞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墮惡趣。』
從現在開始,我消文的方法改一改,因為念完了以後整個的,有的時候大家會不太清楚,有重要的地方停在那裡,經上面告訴我們,假定有人聽見“常住”二個字,那個人,生生不墮惡趣,這個文字很容易瞭解。下面說,
斯何故耶。
什麼原因呢?
以知法佛本性常故,
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就因為無常,所以推動我們皈依,現在呢,喔,聽見常住,為什麼我們是無常?祂為什麼是常住?就是這樣,這時內心當中就策發我們有很深刻的印象,假定我們也能常住,問題不就解決了?既然我們受無常之苦,而要來找皈依,他現在提供給我們的這個榜樣,以及這個方法,不就是常住嗎?啊,對呀!所以真實的內涵,是瞭解了真實的佛法的內涵,他是本性常故,這個昨天說的理體三寶,一體三寶當中,深細的說,這個意義就瞭解了。下面
一時聞解,熏本識心,業種既成,淨信無失。
為什麼聽見了以後能夠不墮惡趣呢?原因來了,一時聞解,這是兩個條件喔。聽見了而且瞭解,單單聽見不行,還要瞭解,而把所聽得的熏自己的識藏,那麼這個業種既成的話,淨信心永遠在這裡,你只要有強烈的淨信心,這個淨信心,它自然而然會產生它應有的功效,這個功效就會幫忙我們,策使我們不墮惡道。
不過這裡“聞”跟“解”兩個字我們不要誤解,說現在我聽見了,我瞭解了,不一定。這兩個字我要解釋一下,還是以經論告訴我們的,這個“聞”字,什麼情況之下才是熏本識心?才是業種既成,才是淨信無失。這並不是我們這樣聽見了,這個不行!有根據,這個一定不是我們這樣去想,說未會先會,這個沒有用,不可語談道。
剛才說「未會先會」,這是藕益大師的話,我所以用藕益大師的話,他對我們近代,絕端影響的,一個靠近我們極端了不起的大善知識之一,他在《淨土十要》之首「彌陀要解」當中曾經說,彌陀要解,這個小本阿彌陀經,大家會念,對吧!讚了六方之佛以後,就說東方有阿閦毗佛,須彌相佛等等,最後上方等等,所以他後面說了,假定大家聽得了這個以後的話,那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這樣喔,聽見了就是這樣,那我們大家都聽見了,真的不退轉嗎?不一定!實際上你要問我,我現在只要懂,不要說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麼都不懂,懂了才能夠談到走上去,走上去了才談得到不退轉,你懂都不懂,還談什麼呢?藕益大師就說明了,這個聞不是普通的聞,他根據什麼?根據《地藏菩薩占察善惡業報經》,這本經上是什麼一回事,我簡單說一下,《善惡業報經》它說你要想產生功德,他實際上說明占察的時候需要什麼條件?它說叫相應之心,你什麼情況之下跟你相應了,否則這個不相應的,這個相應,它叫下之心,我們說一心一心,要達到下之心,那個下之心是什麼量啊?這個裡面要深細的解釋,今天不大可能,我簡單的告訴你,得到那個下之心的量,就是比如我們念佛,得到最起碼的這個“一心不亂”的這個狀態,這個不是功夫成片的,就是如果唸唸唸,到那個時候你嘴巴停掉了,腦筋當中清清楚楚,乃至於晚上作夢它還在,那就是!那時候已經真正的深入八識田中,生起現行。這樣才算是一個種子真正的種下去,這個聞要到這樣,聞跟解要達到這樣的量。
那麼為什麼我們沒有,就是實際上,我們都在煩惱的現行當中,內心上面真正的阻力在煩惱的這個現行當中,表面看不出來,實際上主要的阻力都在這裡,舉一個簡單的比喻,比如說我們現在坐在火車上面,或飛機上面,飛機本身很大的速度開,我們感覺不到,火車亦復如是。我們或者說,地球上面,我們不覺得的動,實際上那個地球在動,現在我們亦復如是,在那個很強盛的現行當中,聽見一點點的話,實際上這個不會產生很深的影響,這是我們所以沒辦法真正得到它好處的,既然這地方說,真實的功益的話,我們要瞭解,要瞭解,回頭下面講懺悔的時候,關於這個還會詳細說明,所以你要這樣的真正的聞解,然後才能夠產生淨信無失的功效,在這種情況之下,已經有這個大的力量,何況呢,唸下去哦,看文,十七頁上面。
況能立願歸依,奉為師範,故當累劫清勝,義無陷沒。
何況你現在聽見了,瞭解了,而且發願說,從此以後我一心皈投依靠,真正的皈依,一定是什麼?照著它去做,所以皈依,皈依,平常我們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實際上三者是一,如果仔細來說的話,正皈依是正皈依的法,這個大家清楚不清楚?我們必須應該瞭解的。為什麼正皈依是皈依法呢?我想我還有這個必要跟大家說一說。
我們為什麼要皈依?是因為世間是苦,然後自己沒有辦法,嘿,最後找到了,說這個地方,這個人能夠幫忙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現在這個人是個大醫王,是佛陀,這樣,而佛陀真正能夠幫助我們忙的是什麼?他告訴我們的這個法,我們如法行持,這樣才能夠解決我們的問題,對是不對?想想看!也許大家還沒有想出來之前,我把佛陀的內涵也說一說。
佛具有最究竟圓滿的智慧,佛具有最究竟圓滿的慈悲,佛具有最無上的大威神力,不管在理論上面、在實際上面,以及我們的信仰上面,我們的了知上面,都瞭解這個事實,假定佛以祂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忙的話,我們應該人人,不要說成了佛嘛,至少到了極樂世界,不到極樂世界至少生了天,不生天至少這個世界應該是太平盛世,或者說那些不信佛的人哪,那是在那兒苦惱,因為他不信,我們信佛的人應該都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沒有?一點都沒有解決,這個說明什麼?說明什麼?而佛法告訴我們,你正皈依的皈依法,佛只是把法如理的、如量的告訴你,然後你去行持,所以決定一切的是業,可是業之所以成業的話,因為有惑,惑是什麼?你不瞭解事實的真相,法就是告訴你事實的真相是什麼,你依法行持,從因上面轉變過來。這個!所以佛只是法的引導的大師,也就是我們真正祈求的目標。
不過有人說,假定你這樣說的話,那我念佛,我照理應該不能往生囉!那當然能夠往生,那有不能往生,要曉得,你念佛的時候是正皈依法,法的特質是什麼?依法淨化我們自己內心的業行,對是不對?一切決定靠業,業現在我們瞭解了,業怎麼產生的?業最重要的意樂,對不對?平常你的意樂,如果跟惑相應,跟無明相應,就算做好事,這個好事也不一定行!
南山律在家備覽
15B
上日下常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