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8月
 
 
 
 
1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28
29
31

備覽 頁/行  P240-LL2 ~ P242-L11

手抄 頁/行  9 冊 P277-LL1 ~ P294-LL2

音檔 起訖     72A_1130~72B_1328

那麼下面那「淨住子」的說,我們就不去講它了。下面第二項。淨住子那個是他一共說出家有十八難,出家十八難!那個《資持記》上面也把這一段都立出來的,他下面舉了幾點。

第二項 引誡勸修

《業疏》云:『然世濁惑深厭苦求樂。初雖欣出終墜慾海,不修行業,故徒行也。』

那個就勸誡剛剛開始的時候,說這個世間惡濁呀!啊!又五濁惡世,這個迷惑無知跟習性非常深厚,世間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厭苦求樂,怕痛苦希望快樂,出家的目標也是如此,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但是正確的知見沒建立之前害了,這個是最嚴重的,出家是要求快樂所以種快樂之因,要種快樂之因行持本身就是苦的,我們往往以為出家了就快樂了,就眼前快樂的果報那個根本顛倒,就算有所認識了可是這個習性難改呀!所以他下面說初雖欣出,剛開始的時候一番好樂心,但是弄弄弄弄越害,這個無始的習性像海一樣不修行業故徒行也。

下面的解釋

《濟緣釋》云『初斥濁世不修二、初示時機。謂厭在家營趁之苦、求出家供給之樂。即涅槃云為衣食而出家者。 初下次明退墮。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即斯類矣。徒行謂出家無益也。』

初斥濁世不修二,這個初示時機謂厭在家營趁之苦!就是在家裡邊這個很苦,那出家呢!出家反正在家來供給覺得很快樂,這種都是什麼?為衣食出家!這是萬萬不可以,這個最糟糕的一件事情,初下次明退墮!那麼下面另外一種是退墮的原因,說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說作任何事情總有個開始,但是開始了以後,要真正圓滿的時候的話,那很少很少,能夠如其根本所望的,一步一步走下去,圓滿達到最終目標的很少,即斯類矣,徒行謂出家無益也!

《業疏》續云:如《智論》云,六情根完具,智鑒亦明利,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

《智論》上面告訴我們,就是我們六情根完具呀!就是十圓滿當中這幾個,智鑒亦明利,而不求道法是,枉受這個難得的智慧,

禽獸皆亦知,欲樂以自恣,而不知方便,為道修善事!

如果我們單單求世間的事情,禽獸也知道,所以說但念水草,餘無所知,我們現在人的水草金錢名位,這個也是水草呀,跟畜生無異啊!

既已得人身,宜勉自利益,不知修道行,與彼亦何異

得到的人身應該勉勵,真正的應該忙些什麼?如果不好好的修道的話,那跟畜生無異,這上面都是龍樹菩薩,

龍樹引誡為極言也,聞而不行,猶是不聞,今重引告,何得不用?』

上面這個都是龍樹菩薩在《智論》上面說的,那個這個聽見了已經難得,聽見了不照著去做,等於不聽見一樣,所以祖師在這個地方又重新來引用告訴我們,我們要好好的努力,所以平常的時候經常策勵,或者念無常或者念暇滿人身,如果我們一天到晚出了家以後,仍舊往世間的利養乃至往名聞,為了這個一點情、見什麼等等的話,這無非都是但念水草,往往還連畜生都不如,畜生只忙水草,我們還要忙我們的知見,更糟糕更糟糕,本來這個知見是修行佛法唯一的憑藉,現在我們這個知見還把我們送下地獄,豈不是畜生不如?所以以前我在家的時候,我曾經聽見過人家罵人,你這個人連畜生都不如!現在回過頭來,我出了家以後想想,往往自己感覺得,哎呀!我真的連畜生都不如,畜生造一點壞事,只是但念水草,我現在往往水草以外,還在知見上面纏增長那個東西,所以在這一點上面我深深的感覺的慚愧的警惕,也願意在這個地方跟大家同道們共相來策勉,所以我說最後那個出家宗致,儘管是講剛出家,我出家了三十年,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的話,還是覺得美不可言,還從這個地方要好好的努力,那麼今天就到這個地方。

請翻開《南山律在家備覽》,今天繼續講241頁,第二項引誡勸修,那麼這個引誡勸修就是別行篇出俗本意當中,出俗本意章當中第一節所謂出家元緣當中分出來的二項,那麼第二項引誡勸修,那麼這個引誡勸修前面已經說了二節,第一節說這個祖師訶斥濁世不修,那就是240頁上面說的世濁惑深厭苦求樂,訶斥世間尤其是五濁惡世不修,下面第二段就是241頁上面說引聖論來把三藏,聖者的經論,那是引《大智度論》來勸誡。

今天要講的引誡勸修的第三段,告訴我們所修的行相,那麼這個我們這個地方來看一看,先看 

《業疏》續云:『道行何耶?一切無染者是也。良由眾生無始封著,是此是彼是得是失。因之起染,纏縛有獄,故世鈍者多著財色,少有利者多貪名見。四科束之,尠不收盡,終歸死去,何事迷乎?』

那麼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所修,這個所修裡邊也分二部分來說明,一部份說明這個道,道是怎麼一回事情?那麼反過來呢!他從反面來說明,因為這個道正面說既然我們沒有修過,實際上就是說了我們也不瞭解,而進一步說為什麼要修道?是由於我們凡夫這個不學道的這個狀態,那麼曉得了這個狀態對我們有害,那麼說明如何去修習改善他?所以他從反面來證成反面來說明我們現在的狀態!那以襯托出應該如何修法?現在這個文第一句就是道行何耶一切無染著?就是說明這個道!說什麼是道?那一句話總綱的說!一切!一切是包括所有,這個一切包含的非常廣非常廣,針對著所有的一切善惡等等,就是無染兩個字,這個無染兩個字呀!很不容易很不容易,那麼平常所有我們對的境,惡的固然不可以,善的還一樣的染,所以下面告訴我們染惡增長的業,這個業是墮落三惡道,染的善呢?譬如說,哎呀,我們要佈施、要持戒、要什麼等等,對不起,這個雖然可以使得我們得人生天,他還是障礙我們,把我們陷在輪迴當中,要想無染那個東西就說非要正知見不可,所以這個三要道當中告訴我們,出離心、菩提心、以及說空正見,那麼這個空正見就是《金剛經》上面所說的三輪空,那麼這個才是真正道的內涵,走上去的路就是戒定慧,那這裡這是總括性的,這是第一部份,正面說明說道是什麼?由於這個道的本身有它深細的內涵,那麼我們不容易直接瞭解,所以反過來說,說反顯。看下面的文說由於,

「良由眾生無始封著」,無始以來為這個執著所固禁所封閉,無始以來在這個地方,我們對於這個真正的道,真正的正知見真正的悟覺什麼境界絕對無法想像,我們能想像的是我們經驗到的,凡是我們沒有經驗到的怎麼說也沒用,可是我們無始以來一直在無明當中,從來沒有見道,因此產生是此是彼是得是失,這個此彼得失!此彼就是通常我們說人我是非名利等等都在這個上頭,由於這些起的染污,我們不瞭解事實的真相,所以對他起了執著,這個就是個染污,由於這個染污把我們牢牢的綁住在三界這個牢獄之內,關於這個概念,《廣論》上面已經很清楚的說明白,說我們現在要求脫離這個痛苦,那什麼是痛苦?什麼東西綁住你?那麼這個就是他特別給我們解釋的,《廣論》上面告訴我們,這個綁住的是什麼?業!就是他能綁的,那麼業主導者是什麼?惑!而這個東西還是我們自己造的,那我們又要脫苦又要自己造,那為什麼?因為對事實的真相弄不清楚,所以雖然想脫苦,結果越弄越糟、越弄越死,這個是現在我們的致命傷。這一點我想這裡不細說他,下面這個是在這個裡邊,他特別的告訴我們這是第一個,說我們由於這樣,然後他就這一點是說染的根本在什麼地方?染的根本就是說無始以來不瞭解事實的真相,由於執著,死死的被綁死的這個根本的原因。

下面進一步就告訴我們,說這個染著的行相又是什麼呢?那麼下面說世鈍者,那個就是下面這一段話,就是說明染著的行相,這是染著的行相,染著的行相分二種,或者是財色或者是名利,那麼這個裡邊說「世鈍者多著財色,少有利者多貪名見,四科束之,尠不收盡」,現在這個染著的行相就是這個樣,由於世間眾生根性的利鈍,也是個別,那麼這個個別當中也是千差萬別,千差萬別!拿我們世尊來告訴我們,說有利鈍二類,鈍者是什麼樣?利者是什麼樣?說世間鈍的人多著財色,這個財色比較粗重一點,比較粗重一點,就是我們看見貪財貪色,偏重於物質方面的,那麼比較利一點的人,多著名見,或者是見解或者是名聞,四科束之,尠不收盡。拿這四個大科來總括起來,那全部在裡頭,而這四點,有一些人全部都有,對於所對的事這個財色固然要,然後名利名聞也要見解也強,這個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最糟糕的就是這個。其次呢!那就是著財色,再次是名見,名見!這個見就是個見解,這個見解,不僅僅是現在我們,譬如說出家的團體當中,通常人家說:在家人多重名聞利養,那出家人比較容易見解上面,執著的比較強盛,一般來說,可是世間來說同樣的,有很多學者唸書的人,通常這種人的見解特別強盛,物質方面他可以比較次要,除了這以外大部分人的話,對於這個利養財色比較重視,我們如果仔細去看的話,都在這個地方。結果呢,由於這樣的結果,那最後就是貪著世間的狀態,就是如此,也就是說以不瞭解而照這樣的去做,最後的結果呢?終歸死去,何事迷乎?不管你怎麼弄,見解也好、名聞也好、利養也好,弄到後來兩腳一伸,然後呢?在三途當中受苦,所以這一個一方面說這個結果,一方面給我們一個最好的勸誡,一方面給我們一個最好的勸誡。

南山律在家備覽 72B

一方面給我們一個最好的勸誡,所以他下面就濟緣的解釋,濟緣的解釋我們在這裡念一便,有相關的在這裡說一說,

濟緣釋云『三示所修行相二、初示道行。以偈文未顯、故特徵示用開心路。一切之言通收善惡塵境、染惡則增業、染善則成障。

實際上那個善也是個善業,不過他就是在文字上面說明上面,染的善哪怕你生了天哪怕得到了非想非非想天,對於道來說還是沒有用,所以說

能於日用所行所學觸境無染、

要怎麼辦?要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經過了修行以後,對於所學的所行的,要能夠不染著,這個話說起來好容易,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我們往往這樣說,於是那就不要去分別,實際上我們根本不瞭解這個次第,如果你真正瞭解這個行相以後,然後去觀察的話,說這句話是好容易,做到這句話是千難萬難,所以真正要想修行,你必須對於這個法相有深確的認識,先對這個名詞,然後次對這個名詞所指的內涵,那換句話說,我們自己對境的時候,你去觀察一下,說隨緣不變?看看他隨緣變不變?不變隨緣!看看能不能自己不變能隨緣,絕對做不到、絕對做不到!這個真正要做到,說禪宗的大徹大悟的祖師可以,念佛的人,儘管你念到功夫成片,你不去管他你可以,真正一對境,管管的話,那個功夫就會丟掉,不那麼容易呀!所以平常的時候在這個地方,我們務必要深細的,尤其是準備深信努力的在家人,一心一意的,反正念佛就不去管他,那個念佛是念到功夫成片了,你可以什麼都不管那是好,如果說要想真正努力的話,這個都不是辦法,尤其出了家以後,那是務必要在很多地方,針對著這個境界仔細去觀察,我的內心固然真的對了境界,我不被境界所轉?所以平常我們就不深細努力去學,所以也只是粗枝大葉,聽了這個文字,啊,那最好很好很好!那實在是這種被迷糊所耽誤了,所以這個地方是特別的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染惡怎麼樣?染善怎麼樣?日用之中要這樣才可以!那麼無染!之所以能夠無染要憑藉一個什麼?要憑藉智慧!這個智慧就般若,背塵合覺絕縛入道必始於此深可體究慎勿誦文!那祖師這個地方也告訴我們,我們真正要想背塵合覺,要想能夠把綁住我們的一切的惑業解決,要從道上面一步一步深入,必定從這個地方開始,那麼這一點不是單單把文字弄懂了以為瞭解,文字這是第一步,如果不向下深究的話,那都是個戲論,那麼下面這些我就不細說他。 看最後一行,

終下重誡。凡在同徒、用斯自照、有一於是、未脫輪迴。

那麼這個就是最後終歸死去何事迷乎!如果我們不能在這個上面真正的努力一層一層的深入,找到問題的中心而把他解決的話,那沒有用所以說凡是在同道之徒,我們大家一起的同修的,要拿這個來自己反省觀照,只要有一點點還保留著,對不起你也沒辦法從輪迴當中透脫,所說的那都是空話,那麼現在問題不是叫我們不要去說不要去學,而是叫我們說從學、從說、從探討當中,一步一步的深入,這個就是我們過程當中必須要的,現在我們在座的幾位同學,大家都很用功,我看的也非常讚嘆,非常歡喜,這裡我始終提醒大家一句,我也常常警策我自己,不要陷在文字上面,往往這個文字弄的很通,但是就是停在這個文字上面,結果這樣狀態當中,我們前面那段功夫都變成浪費,戲論,所以務必要從文字上面一步一步的深入。那下面說

積財荒色、諍見沽名、跡混世塵、不思出要、形出心沒、何所利乎!』

那就是說財色名見四樣,不管你是哪一個?積財,通常這個財是我們的貪著積累,對於這個色的話,完全是荒亂;見,諍論,這個沽名是沽名釣譽,那這種都是混在這個世俗,這個出家最主要的要一心一意要瞭解出家的宗致在什麼地方?而現在如果我們不在這個上面努力,那不行,所以說如果說這一點做不到,像剃了頭,形象上面是,可是心還沉沒在這個裡邊,沒有什麼好處,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害,所以這個地方特別的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應該怎麼樣的努力?當然這個地方也說一個大綱,那麼像我們這裡的《在家備覽》前面一路上面說過來,真正的都是告訴我們,要出家的下腳第一步,戒的內涵。

翻過來242頁,第一個這個出家的元緣說完了,然後

第二節 勸出有益

說出家的好處。出家的好處,我想我們都耳熟能詳,我們把那個文念一遍就好,

業疏云:『如出家功德經。若能放人出家受戒、功德無邊。

說不要說自己受戒,你能夠放別人乃至助成別人出家,那個功德都無量無邊,何況是自己去受戒,所以說他舉個比喻,

譬如四天下滿中羅漢、百年供養。

這個功德多大喔!這個四天下,不曉得有多少億人口,都是羅漢,一個羅漢,你去供養他的這個福報都是不得了了,何況是那麼多,就是

不如有人為涅槃故、於一日夜出家受戒。

不如有人出家一日一夜,前面有個說明噢!為涅槃故而出家,現在往往有的人說,哎呀,這個出家的功德很大,我也要去出家,他的目的只是要得到那個功德,而忘記掉出家所以有它的功德是為涅槃,忘掉涅槃,要求這個功德的話,雖然得到那個出家,那就是拿了這個摩尼寶,換了一個糖吃,自然這個功德也就大打折扣,乃至於沒有功德還要墮落,雖然出了家以後,戒這個種子將來遲早成熟,可是墮落的非常可怕,最近由於我常常鼓勵大家,然後談這個問題,所以很多人說,哎呀,一心要出家,結果他出家到底為什麼?我發現固然有一些人很深刻的瞭解,非常警惕,有一些人出家幹什麼,根本不知道?嘿,出家有功德,出家好,所以他要去出家,就是這樣,然後出了家以後,他世間的事情沒有一樣放的下的,他就覺得世間得不到那個功德,出了家就得到了,那是完全顛倒,完全錯誤,完全錯誤了,所以他前面所以說為涅槃故!這個是他最重要的,這一點失掉了,對不起,那這個出家那就沒有多大的意思了,

謂由前施雖多有竭、是欲界繫。為法出家、非三界業、故說過前。

那說明了,說由於前面說佈施什麼等等,乃至於供養四天下所有的羅漢,可是這個是有盡的時候,這個都是欲界繫法,那麼為法出家那個不是三界之業,那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兩個完全不能比,

又云、縱起寶塔至忉利天、亦劣出家功德者。

說這個經上面又說乃至於寶塔!那是供佛的那些地方,供養三寶的那個大到什麼忉利天啊!那個不得了的大也不如出家功德,下面說

一時欣出、雖未可數、然其積微是高勝本。』

最後乃至於一時為什麼一時?就是一日一夜,一日一夜就是很短的時候,雖然這個時間很短但是由於這樣慢慢的積累下來的話,那就不得了了,這個出家雖微可是這個因,這樣的因積累出來的話,那產生的效果那是出家的好處。反過來呢!

第三節 障出有損

障礙人家出家,那就有很大的損害,

《業疏》云:『如出家經。為出家者而作留礙抑制、此人斷佛種故、諸惡集身猶如大海。現得癩病、死在闇獄無有出期。』

反過來障礙出家,就是有人要出家你留難障礙,種種方法不使他出家,這個人斷佛種,這個斷佛種非常可怕,說諸惡!一切的好處都從三寶而來,現在你障礙人家出家的話,等於說豈不是斷了佛種?那麼無形之中使得這個惡增長,所以是諸惡集身像大海,大海是集一切的根本,所以這個這麼可怕得癩病,這個人間的病,最可怕的就是這個癩病,現在我們說的癩病就是什麼?就是痲瘋!一直到現在為止,痲瘋還是最可怕的,所以以前古代得了痲瘋,到哪裡一看見這個痲瘋,誰都害怕,就把你趕出去,這麼嚴重法,那麼現生得癩這麼可怕,死了以後到地獄當中,永無出期,這個可怕法,這個下面又看一個,

資持云:出既有功,障則損大。

既然出!有大的功功德功勞有功德,那麼障礙的話,就有很大的損害,

留礙如親里不聽,抑制如王臣禁斷。』

這個是說明,因為大家只覺得家人只能留難障礙他,抑制的話,那就是官吏等等,他下命令說不許,不管怎麼樣,不管你用什麼方式阻礙,那就有這麼可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