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2月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手抄 頁/行  10 冊 P247-L11~P267-完

音檔 起訖     80A_1943~80B 完

所以有了這個還要一個什麼條件?真正好的老師,那麼這個各方面我這個概念已經有了,說這個概念的話只是聽說,一直等到自己親自遇見了這個老師的說明以後,啊!那內心當中就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覺受,對這句話的意思,平常儘管聽見了一些道理,遇見了大法師聽了很歡喜,聽完了以後總覺得嗯!這個是個道理,講起來如果我認真的多聽二遍,我可以講的頭頭是道,可是用來去行持的時候,總是有很多困難,所以不要貪不要瞋,好像很容易,說起來,行部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部,講起來非常圓融,講起來非常自在,遇見事情透不過。

持戒這不是講個道理,持戒就是要硬是在境界上面要透的過,要照著去做,那個時候圓融什麼等等的話就一點都透不過,唉!儘管以前是聽的蠻歡喜用不上,但是並沒有真正的察覺得到,後來遇見了老師以後一點嘿!那個時候我就感覺的到,那麼這個還不是我直接的影響,以後由於這個因緣接觸一些藏系的師長們,藏系的師長們!那個這個裡邊對我影響最深刻的一位什麼呢?就是近代的能海大師!能海大師有本傳記,現在這本傳記,已經慢慢的開始流通了,因為他離開我們現在,比較最近,他是民國55年12月31日走的,12月31日!這個民國55年那個大陸上面文化大革命,就是民國55年是1966年的夏天開始,到底怎麼樣我們這裡不知道,不過它那個傳上面就說,他一生弘法的事業,到了最後他說1966年,上半年還在那兒忙,說到文化大革命開始,下面就不談了,那麼下面簡單的也說喔!那個時候,怎麼遭到那個所謂文革期間的什麼紅衛兵鬥爭鬧了個半天,人家當然有威德,12月31日晚上,那這個紅衛兵跑到山上面,告訴他們說要解散,全山所有的僧眾把寺廟拆掉,那樣把大家趕回去,那麼完了以後,他老人家就說,現在這個情況之下你們怎麼辦?大家沒有話說!大家沒有話說,他也不說了好了,他說大家休息吧!那麼早一陣子呀!曾經有人勸請他,因為曉得他老人家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功德,勸請他老人家,為法要顯一點神通什麼等等,他說不是時候,到臨終的時候再說,話是不是這樣說的我記不住,意思就是說到臨終看嘛!就是這樣。那麼這是以前說的話,就到了12月31號晚上,半夜裡邊那麼他出來上洗手間,正好有一個人也在那兒,他就跟那個人說,他說:你明天代我向大家告一個假,就是這樣,就是這個話。第二天早晨上早殿,沒看見他老人家,早齋的時候跑的去看,看見他坐在那裡一摸沒氣了,然後坐的好好的,然後穿著什麼等等,袈裟披在上面跏趺而坐,一摸他這個頂上火燙,其他的栩栩如生,那麼當然後面還有很多,我這個只是說他最後是那個時候才走的。

我現在要說的是情況怎麼樣?他老人家走的時候81歲,他出家很晚,一直到他39歲才出家,40歲才受戒,受了戒以後,那時候後來他那個時候接觸了一些,正好那時候有各方面的,也就是這樣四川什麼等等,靠近那個西藏,所以有很多那個藏系的大德過來,譬如說法尊法師,那麼都是差不多那個前後,再加上虛大師門下大勇阿舍黎,這個也是近代了不起的大德,他也接觸了以後,他也到西藏去,可是真正到西藏去是去了多久呢?去了四年,總共只有四年!他去過二次,第二次又去,又去了算起來的話,在那個西藏留的時間,大概只有說真正說一年吧!但是他學的內涵,那真是非常可觀,現在只留下來他那個著作也好,然後他留下的事業也好,所謂事業?到各處地方創辦的那個,從開始學戒堂或者什麼上來,從他引渡的弟子什麼等等,一直到現在最近我所曉得的,儘管大陸上面他們的條件遠比我們差,可是他修持的嚴謹,有很多地方哇!那我們這裡的的確確遠遠的趕不上,近代有一位,比丘尼當中最了不起的說隆蓮比丘尼,那就是他老人家的弟子之一,他在學的過程當中,我覺得我深受感動的一點在這裡,他因為中年以後出家,40幾歲了,他到西藏去的時候,好像已經43歲,我印象當中43歲,那個43歲通常這個學習的年齡以經過了,所以跑的去,他雖然很認真的學,可是得前忘後,苦不堪言,就是這樣東也學西也學呀!平常我們都是自己歡喜的這樣的來,這個善知識也很有意思,善知識也不先點他,隨便的隨分隨力的教,當然還有個原因噢,他那個老師是藏系當中一個相當高的一個高人,相當高的高人,也可以說近代最有成就的極少數的高人之一,那麼所以親近他的人,不曉得多多少少,以一個漢人跑的去要學文字開始,當然這個裡邊有多少人要跟著他都跟不上,那我去過那個地方的通常也是三大寺,那些真正上面的人哪有機會,跑的去聽他一下啊!那覺得很高興了,你要專門親近去教的可能是非常少,嘿!這個也是宿生的緣吧!到最後居然被他親近,然後去請求攝受他,攝受他了以後還並不是像我們小孩子耳提面命告訴你怎麼來,啊!那就隨分的因為他的師長也是很忙呀!

學了!學來學去得前忘後,學不通後來就問他啊!怎麼辦?他老師笑笑嘿!好好那麼這樣!你呀!告訴你修一個法,就是這樣那麼叫他去,換句話說,他們有他們特別的方法,他自說學了這個法以後,自己努力了二次,這個故事,我把它說一下,實際上這個故事,對我們有很深厚的影響,第一次叫他閉關閉三個月,然後他自己造了房子,那個地方的生活很艱難哪!那個地方臭蟲很多,所以那個臭蟲往往是無孔不入,從那個屋頂上面掉下來,要曉得他們有兩個人在一起,掉到後來一晚上用那個棉被,整個的裹在頭上那個被單,那個被單那個縫裡邊還躦進來,結果咬在面孔上,面孔上像生了切瘡一樣,那個切瘡非常嚴重噢!就是一種敏感,到後來你簡直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後來他就不得不離開這個地方,就留下,留下誰?留下那個能海大師一個人,他咬緊牙關三個月下來了,不管怎麼苦,好像看起來表面上面得不到什麼,可是他意志之強,反正老師告訴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剛開始依靠這個老師的時候,老師叫他做這個做這個侍者,這個侍者的情況是全部精神,要我們普通人我是跑的來學法的,你怎麼不教我法做這個?當然他那個師長也並沒有這樣,他也曉得這個時候能海大師曉得,真正要承事師長,並定應該如此,給他掃地弄呀這些東西,完全是照著經論上面這樣,那麼這樣去努力,最後他老師就告訴他,這個辦法三個月,就是這樣苦不堪言,那麼後來總算咬緊牙關過來了,過來了他覺得到,最後他就心裡面有一點點覺受,最後他老師告訴他,你再來一百天,第二次受用了,就是這個兩次下來了,以後他回過頭去再學,前面得前忘後,怎麼弄也弄不起來,嘿,經過了這二次以後,很快的,乃至於譬如說藏文,文字經論什麼等等的很快了,後來他自己自說:他這個老師傳他的所謂一個法,就是白文殊法,那文殊師利菩薩代表的智慧。

南山律在家備覽 80B

文殊師利菩薩代表的智慧,而且傳授的這個裡邊有它的特別的內涵,那這裡我也不能細說,時間也非常有限,結果他在不長的時間之內,很短的時間之內,幾乎把宗大師的心要的精要呀,幾乎是整個的都學了,到底學到什麼程度我們不敢說,乃至於後來他這個老師,那個藏系當中的極少數的高人之一,把他重要的東西都交給他。換句話說,這個法就傳給他!他也成為那個一代祖師那麼傳給他,至於那個傳承給他,結果回到了內地以後,不管到四川、上海、五臺山,乃至於現在的很多地方,像樣的太多很多像樣的地方都跟他直接間接有關係。

這個給了我一個非常深刻的影響,什麼影響呢?就是我們真正要學的那這個榜樣!本來經論上面處處地方告訴我們,從《華嚴》開始,乃至於阿含,所以這個真正要想修學佛法,那個善知識,那個第一因緣,你沒有善知識其他的就不談,就是這樣,除了這個經以外,譬如論,那麼《菩提道次第廣論》一開頭也特別說這件事情,所以我現在感覺到,如果說真正自己要想走那個上限,昨天說過了,尤其是大乘的行者,大乘的行者,這個小乘,我們現在說起來,你要想自己證羅漢果也沒有這個可能,倒不如好好的自己念佛回家去,這個大小乘通通包含在裡頭。

大乘的行者,那個時候怎麼辦呢?這個要立定那個志願!所以在此這個原則上面呢,先應該對自己走的路線有一個正確的根本的認識,那麼當然這個根本的認識,也可以各走各的,各走各的,本質上面我想天台賢首等等,每一家都有他特別的方便善巧,都有它的特別的方便善巧,對他整個的認識以後,那麼其次一步呢,就是說找到自己相應的定點,那個很重要,那個很重要!你沒有整體的認識,沒有這個整體的認識的話,那根本談不到大乘,對這個整體的認識有了以後,找不到自己的立足點的話,你根本沒辦法入門,你到底在哪裡?就是這樣!世間說一棟房子只有一個門,這個佛法本身哪,有無門之門,到處都是門,因為我們從前生也多生多劫的在這個裡邊修,你宿生跑到哪裡?從那個地方開始繼續向上,當然在我們對佛法沒有認識之前這種都談不上,如果說你有一個根本的認識,像剛才說的對於這個佛法的整體,有了一個原則性的認識以後,然後你去看,你多多少少能夠找到自己的定點。

所謂這個定點的話,譬如說以《菩提道次第廣論》來說,他能依著次第,前面說先是親近善知識,親近善知識、這個道前基礎,下面應該有些什麼準備?然後上去的時候分三士道,那個三士道就是說五乘法都包括在裡頭,那麼這個裡邊,它每一層都有它的這個特徵何在?這樣。然後這個特徵,包括兩樣東西-質、量!這個質量你弄清楚了,回過頭來反照自己,我們就看得見,噢,我大概在什麼地方?我隨便舉個例吧!譬如說我們現在很多人去修行,或者是自己,或者看見我們周圍的很多人,有很多人他出了家以後,他一心一意的就想求證之心非常的切,然後呢,他的行持也確如其期望的這種心情,他會一個人苦苦的關在山裡邊,咬緊牙關這麼來,別人擋不住的,他能擋的住,那從這個地方,你多少曉得那種是典型的什麼?是這個出離心有一點樣子的行者!

還有一種,他願意到處去弘法講經說法,那大概是偏向於另外一類,偏向於另外一類,當然這個裡邊的前者所謂出離心,到底什麼程度?以及真正的大乘行者,這個裡邊還有很多細緻的內涵,這裡我們不一一細說,我只是說,從這個地方來自己觀察,於是那個時候就可以找到自己相應的一個定點,找到了定點以後怎麼辦?那時候下面有一步,就是自己要把那個戒持好,那這個戒持好!我們既然還沒深學,怎麼可以持的好呢?那就是我們照著昨天所說的,像弘一大師告訴我們的,最基本的幾個點,四重戒,然後這個前面殘等等,這個比較說男眾的話,所謂十三僧殘!是吧!然後二不定法,然後以這個戒!以慚愧心這樣的一心至誠恭敬的祈求懺悔,然後照著說這個《廣論》上面告訴我們一個方法,是什麼?持戒是根本!然後其他的所謂師等,隨分隨力的能做什麼?還要廣發正願!這個真正的發這個願,一心祈求這是最重要的,這個祈求,當然並不是關在裡頭單單的拜噢!一方面隨分隨力的懺悔,一方面能夠盡量的又多瞭解了這個認識,然後去參訪,想辦法找到自己相應的師長,而這個師長當中,在我現在感覺的話,是特別的代表了傳承,所以天台賢首就是這樣,這個都有它的很重要的內涵在,那麼一心依止,從這個地方認真的咬緊著牙關下去。

那這個概念,我們不是說,啊,我跑地去,我是來學法的噢!這個!這個!這個學法是!我們來學法的這個概念,不能說我來學法的,跑的來你要給我上課上什麼?這個尤其是要注意的!所以這個樣樣東西資糧呀!你修行的這個資糧不具足這個不行,尤其這個大乘行者!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也不妨看看歷代祖師,所以我特別剛才說,這個能海大師的這個故事的根本原因也在這裡,他找到他的上師以後,跑得去就做他這樣的一個侍者,乃至於譬如說我現在我看見很多近代的,真正的有一點樣子這樣走上去,他同樣的這個條件,同樣的這個條件,那麼在這個地方,你能夠久久的好好的依止著師長,然後懺除業障積聚資糧,一切牽涉到什麼?我們的業!這個業!或者是說染業或者是淨業,染業淨除,然後清淨之業增長,到每一個程度,這個緣會慢慢的具足。

再說呢!尤其是我們大乘行者這一生不行下一生,下一生不行再下一生生生世世的來,所以這個禪宗的祖師都有這種勇氣,這是我們必須應該認識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根本那個戒很重要噢!根本的戒是把握住這個原則,說戒是根本然後師,所謂師等的話那大乘說的六度萬行呀!那是作為一個助!助成之緣,然後廣發正願說我現在這樣去做的目標何在?那麼不斷的在這個上面積聚資糧,希望能夠找到相應的師長,這個是一個整個的總體來說,整個的總體來說,那麼除此以外呢!這個大概瞭解了以後呢!

有一點我也特別的說一下,說平常我們現在修行,以我來說,剛出家沒多久,我就聽見師長告訴我,你好好的修行呀!出家當然,那時候我剛開始的時候,我一心念佛,你趕快出了家,以後趕快到毛棚裡邊去念佛去,就是這樣,當初因為我受了影響,受了二位大師的影響,一位是弘一大師,一位是印光大師,那時候心裡面多多少少有一點矛盾現象,那麼弘一大師是持戒念佛,他雖然講念佛,可是持戒是根本,印光大師他雖然念佛,他叫我們要敦倫盡分,不要出家,那我是個出了家了,那我到底怎麼辦?有的時候就想想了半天,也想不通,那不管了反正先念佛再說,有的時候呢!那去把那個律,就拿出來看一看,就始終就在那個心裡邊,像十五個桶水七上八下,不過雖然七上八下,因為這個環境還是蠻單純的,那麼空下來,反正說念也沒有一定的規則,好了!空下來想到念就念啦!想到看書就隨便去翻翻吧,就是這個樣,鬧了好幾年,你說他沒有樣子嘛,好像有一點樣子,說有樣子嘛,說起來沒有樣子,始終以後遇到什麼東西,遇到什麼東西,那個境界總歸擋不住的,要嘛,關在山裡邊,但是你出去,出去實在沒有路好走,我想眼前很多人跟我有共同的那個覺受,當時我一直想,唉,怎麼搞的,現在大家都是說弘法,那個時候責任都推給別人,說那個前輩的人,他們都沒有真正的引導我們,我心裡面老是這樣想,老是這樣想,結果就在這種心裡面,最好的時候,碰到哪裡,閒下來,想趕快唸唸佛吧!再不然的話,就多多少少沙彌律儀呀,那麼《南山在家備覽》,我那個時候就開始翻了,雖然不懂,我也總是要去翻啦!就是這樣那麼隨分隨力的。

譬如說那個蕅益大師呀,這些東西呀!東呀去看、西也去看一點,再不然就是埋怨,你看現在那些大德們,當然有很多外面以我們的眼光,自己也可以說是固執的眼光,去批評人家嫌不對,比較好的還是說,你看!他們沒有提拔我們後輩的這種味道,一直到後來漸漸漸漸我瞭解了,瞭解一個什麼?好簡單,業!佛法最根本的,也不要說等到要談出離什麼等等,這個在家來說,這個最起碼的,我們應該認識的業,你前面是造了什麼業?現在是感得什麼果!假定說你照著佛世,不要說現在這些,那個佛菩薩都在這個地方,既然你沒造的業,你去埋怨,那是更糟糕,我瞭解了這個道理,自從瞭解了這個道理以後,心境上面就慢慢的整個的就改變了,多多少少,前面這個惡劣的影響,心裡面還是突在那裡,因此由這件事情,也把我拖了很長一段時候,所以還是自己的惡業,那麼經過了懺悔,我總覺得那個時候,哎呀,沒有善知識沒有什麼,後來發現善知識有,而且有的是,真正主要的還是什麼?自己的眼睛瞎的!然後自己的業力是非常的染污的,見!見也沒有,行!行也沒有,這是二個真正重要的,由於我自己的感受經驗,所以現在我回過頭看,回過頭來看,發現剛才這個原則,當然我現在這個真正的認識的話,都是從《菩提道次第廣論》上面來的,對於你們諸位學的人,不一定限於這一個,我始終說,哪一家哪一派,都有它的真正很高明的東西,他有很正確的傳承,根據這個你一定照著他去做,有一套正確的方法,那個時候照著這個次第,這麼樣的走上去的話,你們就會,使得我們能夠得到我們真正所需要的,那麼在這裡這個時候,並不是一個人關在山裡邊住毛棚,這樣!剛開始的時候,你不妨就隨分隨力的找一個地方,多多少少能夠認識一點然後去參訪,不過這個參訪還需要什麼呢?還需要自己的眼睛,你沒有眼睛的話,對不起,這個很糟糕很糟糕。

平常我們隨便舉個例子吧,這個都是實際上的東西,我們跑到哪一個道場去,大家都是去參訪,就問問啦!我們條件不具足,跑到那個地方,參訪了半天,好的看不見,壞的都看見了,所以大家就說說說喔,以我自己來說剛開始的時候,那個都是20多年以前的事情,算起來我,跑的地方實在很少,可是我的經驗也是這樣,跑到那裡的話,大家是這麼喔!碰在一塊兒的話,所談的都是是非,每一個道場如何,每一個道場如何,這樣你說沒參訪嗎?參訪了!知道嗎?那好了,看見天下的所有的那些人面貌一付可憎相,弄到後來,你沒地方可去,真的如此嗎?不是!所以這個是我們現在實際上要想透脫的一個難關,一個透脫難關,那就以現在來說吧!就以現在來說,那麼譬如我現在總算也渡了幾年,年紀也比較大了一點,這個很不幸是坐在講堂上面當老師,有的時候看見有一些這個同學跑的來,結果來了以後,以我現在的想法,他應該在這個地方,心平氣和的觀察一下,通常都是這樣的跑的去找他相熟的人談談,那麼相熟的人,往往不一定是對這個裡邊有個全面認識的,至少!就是只能代表他的一個角度,如果這個人比較好,也就能夠提供他一點,尤其是這個人在旁邊是苦苦惱惱,這種情況之下,他所看見的這個東西,一定也是很偏狹的這種概念,那這種東西,好像跟我們的修行沒關係,實際上在前面真正帶動我們的,最重要最重要的,都從這個地方都從這個地方,所以說,假定我們從這個地方,能夠克服了能夠克服了,不管任何情況之下,能夠自己反省,能夠改善自己這樣,那麼這種地方,你能夠克服了才能夠進去。

所以說現在這個地方談上限,而這個上限的內涵呢!倒沒有講是講這個原因,就是說像上限這條路你應該注意障礙在哪裡?然後在上限那一條路,正走的時候是方向在哪裡?這兩個如果摸對的話那下面就容易辦,下面就容易辦了。

我現在只是不妨再簡單扼要的,也重新很簡單很扼要的,說一下那個上限的整個的過程,第一個呢,首先要確定說,我跑的來幹什麼的?這個很重要,說我們在修行,這個是個人的動機,這個動機非常重要,而這種動機都,不是這一生建立的,這一生建立跑不到佛門當中來,這個都是宿生有善根的,那麼由於這個善根所以跑進來,跑進來了以後,下面一步的時候就應該瞭解的,單單那個動機,一番好心不行,你還要有正確的方法,所以佛陀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悲心圓滿,那換句話說,他的動機,他要救一切人,第二個呢!智慧圓滿,換句話說,他救人還要正確的方法,那個方法也圓滿,那麼既然我們學佛的話,這個需要的,所以說第一個我們的動機,宿生的善根有了,進來了正確的方法,要學那個正確的方法,需要前面一個條件,說經上面總是告訴我們哪!講經了!他正講之前有一些開場白,開場白到最後有兩句話-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平常我們總把這兩句話就很快的念過了,實際上這兩句話有絕端重要的意義在裡頭,這個菩薩祖師尤其是到越向後,他就特別的告訴我們,你真正既然要想進去,得到正確的方法,那麼這個正確的方法一定要善知識,最好的善知識-佛!不幸我們的業力所感得的末代,那你怎麼辦呢?慢慢等而下之你去找吧!你要想得到善知識的攝受,你必須有一個基本的條件,這個基本的條件我們往往自己不感覺到,所以在這個上面要有個認識,那麼這個基本的條件就是自己的偏執,自己的錯誤一定要拿掉,使得自己成功一個修學佛法的具相者具相的,所以這個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說大乘佛法叫信畏,信畏什麼?淨信!就是以佛法來淨化你內心,還談不到修心,或者我們另外一個所謂以佛法淨化自己,使得自己成為一個具足修行相的人,或者叫具相弟子,那個裡邊它有它一些原因,那麼有了這個具相弟子,那個時候煩惱已經相對的減輕,佛法有一點基本的認識,那時候根據這個標準,那個時候才可以去衡準是非,否則的話我們都一番我們的這種情哪!跑到哪裡去嘿!這個配自己胃口就算很好,不配自己胃口不行,真正的這個團體當中的跟法相應與否?我們看不見完全看不見,修了半天仍舊是隨著在自己情見當中,這個對大乘佛法來說根本行不通,大乘佛法整個的就要淨化自己的情見。

那麼有了這個條件呢!然後再下去的話,那就是找尋善知識,找尋善知識要兩個條件,首先真正重要的還是在自己,就是前面這個有了以後,下面還要一個具足親近善知識的這個條件,這個比前面更積極,然後去找善知識,真正找到了善知識以後然後好好的依止他,如果說這個善知識夠條件的話,下面你就不要管了,他會完完整整的照著次第,他會告訴你一切,譬如說我們剛才說的這個能海大師,近代我所非常景仰的幾位尤其是法尊法師,他們都不是說到老師那兒說:老師我要學什麼!反正自己學了半天像剛才那個故事,學了半天他自己學這個學那個學了一大堆,得前忘後就是不行到最後就問他的老師,老師笑笑就告訴他,那最後老師照著次第就這樣告訴他,就這樣到最後呢!學會了!學會了!你想想看能海大師的啊!這個內容著作的豐富沒幾年耶!還要帶這麼多的人建立這麼多的道場。

譬如說現在講戒吧!這個弘一大師留下來的就是這兩本,但是能海大師留下來這個律學的著作的話,哇!那真精采呀!他把那個沙彌比丘菩薩那個精要,然後戒定慧的三學那個綱領都擺在這裡,修行的次第什麼等等,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很多東西噢!乃至於尊法師法尊法師也是如此,他們所以這樣的成就並不是說我要什麼,這個學真正佛法依靠善知識特點就在這個地方,必須他是個過來人,而且他這個過來人要什麼呢?最好的就是有傳承,最好的傳承是自佛世沒斷的這個傳承,當然再不然的話就是有修有證的,至少他那個經驗所以他可以把那個達到這樣的一個量的經驗哪!原原本本的告訴你,所以說這個最好的師長你跟到了以後,你不要說我以前學過什麼了,譬如我們現在學的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嘿!《廣論》上面告訴我們念死,說不定老師根本不告訴你念死,叫你念另外別樣東西,假定真的是個夠量老師,你聽他的總沒有錯,這是我現在的經驗,而且我周圍遇見好幾個,那麼同樣的修行的這個同道們,他那個上下之分都在這個上面,都在這個上面,那這是第一等最最精采的,當然這種師長的話他會整個的攝受你,那你就跟他身邊,不過在這種情況之下,通常情況之下,並不是說一開頭的時候在教你的唷!他一開頭的時候,你就苦苦惱惱的跟著他做這個做那個,就是這樣做了半天,那麼來了,那麼下面另外一類呢!那就是另外一類不是這個樣的,這種我覺得比較差,可是表面上我們看起來好像會好,這個話怎麼講呢?他就會照著這個次第,好!到那個地方去,然後你這樣的去學,那個時候就看什麼?天台我不知道!大概我只是曉得那個賢首更不知道,譬如說以這個《廣論》來說,以這個什麼來說,他就告訴你呀,先學先學學的方法是論辯的方法,然後再告訴你學《現觀莊嚴論》,然後這個入中論,然後這個《俱舍》這個律論,這些東西很有次第的,你學出來的情況這是什麼情況呢?你是個學者,到再上面,你再同樣的這個地方,他有一個養成教育的地方,那麼這個師長不是單獨的攝受,這個你也可以學成,多多少少有一點樣子,可是到最後真正你能夠一步一步上去的時候,那還是什麼?仍舊是這個!他有一種最後學到這個時候,那麼這個特別的師長跑得來會告訴你,然後你照著這樣的次第學下去,所以我覺得這種情況,這是我自己遇見的自己遇見的,那麼這個大概也只是說我所見到的,我所見到的只是滄海一栗。

末了呢,這個還有兩三句話,如果我們真想去廣學的話,我們心境第一個要打開,心境第一個打開,這個不要陷在自己的一種,這個論上面告訴我們說不要偏黨,說這個好那個好,我既然要學佛,佛是無所不學的,沒有一樣不圓滿的,對功德來說沒有一點不圓滿的,對過失來說沒有一點點缺陷,所以說禪、教、律、密、大、小、性、相沒有一個不完整,如果說你已經確定了,你要走那本來就是照著你確定的,如果沒有你要真正去找善知識的時候,這個概念原則上面哪!要把他拿掉,平常我們彼此之間的這種見解的話一定有的,一定會有種種的這種你是我非的這種情況,我隨便舉個例子吧!譬如說元照律師,我們現在說,哎唷,他好了不起噢!元照律師一生就遭到人家好幾次的非常嚴重的誣陷哪!那個宋那個時候,那個禪已經很盛了,禪已經很盛了,他瞭解了這個以後,然後覺得這是根本,這是個根本,所以他認真去行,所以他那個行持的方法,跟一般這種大眾一般人的這個行持的方法是有所不同,那麼所以人家都處處地方障礙他,乃至於後來告到官裡面去,他這個年譜當中有特別的說明,發生過好幾次發生過好幾次呀!這個裡邊我印象比較深的有二次,有一個《慈愍三藏文集》,其實實際上那個傳記的話是誰呀?就是唐朝初唐的那個就是那個慈,那麼人家就誣賴他寫的,幸好這個是三藏當中出來的,你看會有這樣的狀態,所以一樣的你看以這個時候那個宋初,這個狀態比我們不曉得好多少,尚且如此。何況是我們現在?所以我這樣說的話呢,就是我們這個概念第一個突破。突破了以後然後這樣的走下去的話,我想原則上應該沒有問題。

(鑒於當時禪僧輕視戒律和念佛,乃于紹聖三年(1096)翻刻唐《慈愍三藏文集》(即 慧日著《往生?土集》)倡導依經律修持,因此引起僧?的攻擊,並被控?造《慈愍文集》。元照律師乃上書敘明顛末,並檢附古本為證,其事始寢。)

所以本來這個志願!這一生不行下一生,下一生不行再下一生,當然你也可以同樣說我要去參禪,我一定要參到底,念佛念到底,這種精神都同樣的,最主要的就是找到了定位以後,然後你從你那個地方咬緊牙關走下去,現在我們以談律來講律的話,那個律不是一個宗噢,那就是整個的圓滿教法的這個基礎,所以這個裡邊哪,我們不會說只限於這個,就是對於這樣走這條的路,我們應該怎麼從基礎上面這樣的走上去?所以要先把整個的輪廓認識,然後找到定點,這樣的一步一步的上去,那麼好!這個南山律部分也簡單的做一個說明,這個說明也談不到什麼,也只是說我自己的一點失敗的經驗,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如果大家覺得可以參考那不妨!否則的話呢!這個本來呀!這個是不值得一提的噢!倒是耽擱了大家很多時間,這個結束了以後呢!下一次我想休息一段時候呢!那再來跟大家共同的研討一下,菩薩瑜伽戒本!瑜伽戒本,好!今天就到這個地方為止,現在大家一起迴向,願此殊勝功德,迴向法界有情,淨除一切罪障,共成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