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26LL1~P27L5

手抄頁/行: #2 P225LL2~P232LL1

音檔起訖:   15A_1420~15A_2930

廣論時時聽          

 

[14:20]

宛如有人讚美栴檀,謀自活命,有諸欲求妙栴檀者,而問彼曰:汝有檀耶?答曰:實無。此全無義唯虛言故。

就好像有人說:「哎呀,這個檀香,栴檀香是多好啊!」他為什麼要這樣去做?嘿,是為了賣狗皮膏藥,自己求活命。那麼有的人真的要求這個妙栴檀的就來問了:「你有嗎?」「沒有,那是沒有。」那這種情況之下都是空話、都是空話,這毫無真實意義。這個栴檀不一定,也不僅僅是我們現在點的檀香,佛法裡面通常講的栴檀是牛頭栴檀,這個香它可以摧毀一切毒、一切毒,它一點點東西你碰上的話,什麼毒都消除掉了,香味那更是不在話下。

[15:31]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面曾經有過這麼一次,漢朝、漢朝,那時候有一個西域的使者來進貢。那麼進貢的時候,這個裡邊有 ─那個名是「牛頭栴檀」,那個牛頭栴檀列出來的份量多少?四銖,金字旁一個朱字,四銖。我們說斤、兩;兩下面是錢,錢下面是什麼?分,分下面銖。那個小得簡直,一錢已經少得一點點了,錢下面是分,分下面是銖。換句話說,一兩是十錢,一錢是十分,一分是十銖,換句話說只有一兩的千分之四,這一兩已經不得了的少,千分之四。那麼那個時候這個朝廷的規矩,進貢再名貴的東西,它一定有最低的限度,所以它不上兩,不曉得什麼東西,根本就這個你啊太開玩笑了,但是不曉得這是無價之寶。所以那個時候這個官不曉得什麼名字,相當於現在我們的外交部,那時候也就是禮部,先朝覲那個皇帝之前,先要經過這個禮部的大臣。那麼然後各式各樣有關的,一看!說這個四銖,這個不行,不夠那個規定!就沒有讓他進貢。

[17:14]

那麼那個使臣非常聰明,非常聰明,沒辦法進貢也就算了。那天早晨他就把那個四銖當中拿出來好少、好少,象徵性的一點點,他就把那個牛頭栴檀一點!一點啊,整個那個方方幾十里路都是那個香味,那種香味 ─此香只應天上有。那個上早朝的時候大家聞到,說這個從來沒有聞到過這麼個美妙的香法,而且人人聞到了。大家就問了,說:「這很吉祥的祥瑞,那個香哪來的呢?」大家不知道、大家不知道。那個時候,那個使臣也在那個朝廷上面,那個樣子、表情很特別的樣子,所以旁邊那個禮部的大臣就想這大概有關係,就問問他。他們當時說:「現在不便說。」那麼退了以後就問他:「怎麼,你曉得嗎?」「是。」「這什麼東西呀?」「就是我送來進貢的。」「欸,你怎麼送來進貢的你怎麼不來貢啊?」「按照這個天朝上國的規定,說不上兩是不行,我現在這個只有四銖,那我沒辦法。」「啊,那這個事情好像有例外。」那麼就報告,結果接受下來了。這個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這麼一個公案,這個牛頭栴檀。所以這個東西,說要真正求這個妙栴檀,有這麼一件事情。

[18:48]

我們現在這個是一個比喻,實際上就是說,這個有非常殊勝的種種的功效,但是要真實的東西,真實的東西,不是我們嘴巴上面講。然後講或是自己羨慕而讚歎,乃至於為了自求活命,不管是名聞利養,空話、戲論!下面引經證:

[19:14]

《三摩地王經》云:「末世諸苾芻,多是無律儀,希欲求多聞,唯讚美尸羅,然不求尸羅。」於定慧解脫三種,亦如是說。

就是說末法的時候,不要說一般人,就是那個苾芻出家人,苾芻本來他一心一意要求得解脫,一心一意求得解脫,所以要照文字是要深入義理的,可是到了末世的時候,沒有律儀,乃至律儀都沒有。律儀是什麼?上次我曾經簡單地提過,大家了解不了解,什麼是律儀?平常我們說是戒,這律儀有幾個名詞叫律儀、非律儀,然後非律儀非非律儀。這個我暫時還不說,下一個禮拜開始,我們這裡啊,再不然再下面,我們這裡會有覆講或者有溫習,晚上還有課,那個時候我會提出幾個問題來問你們的。所以尤其是前面那個老同學,我希望你們可以好好地溫習一下,如果不太了解,不妨翻翻字典。這地方只是簡單地說 ─戒,平常說是戒。

[20:40]

那麼後說,末法的時候苾芻都是沒有戒,只是求多聞。這個戒跟多聞在這個地方我們感受當中好像是兩件事情,是的,你不了解是兩件事情,你真正了解的話是一件事情。你要想真正地戒學得好,這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這個正確的認識要透過多聞。現在呢你了解了以後多聞,聞了以後,你不去做,那沒有用、沒有用!所以前面已經一再地說,這個戒、這個律儀,不是說我們今天剃了頭了,說:「你戒臘幾年了?」「我是十年,你十五年。」這個是形相,真正有它的特別的內涵,這個才是真正的尸羅、律儀。所以我在黑板上寫這幾樣東西,你們看一看。這個古人解釋「戒體」叫「無作戒體」。為什麼叫「無作戒體」?為什麼戒能夠防非止惡?真正要學的三學,為什麼一定要從這個地方開始?這個就是我們的關鍵所在。所以它這個地方講的尸羅,整個地來說就是佛法,因為這個佛法一定是從這地方進去的。如果這個都談不到的話,下面根本就不談;這個有的話,下面跟著自然會來。

[22:18]

這個原因,所以經上面懸記是這個樣,說「唯讚美尸羅,然不求尸羅」,這種狀態。那麼有的人又會這樣想:「哎呀,經上面佛都懸記了,所以我們就不管了啦!」這個現在有很多人是有這種概念,這個概念務必要改過、務必要改過!修學佛法的人,跟世間不同,在什麼地方?世間的一般人整個地撥無因果,否定這個三世的概念,這是最愚癡的人。另外一種世間的人的話呢,他講命運,講命運又變成三世的定命論,換句話說樣樣是命,命定死的,實際上這也是個錯誤。

[23:14]

所以有一本好書《了凡四訓》,我想大家大部分同學都了解。他前半生聽了算命先生的話,就是算得死死,結果遇見了雲谷法會禪師以後,了解了佛法以後,把佛法來解釋,整個命運改了。說明什麼?說明佛法的真正的特質,什麼?講業感緣起,拿我們世俗通常的話 ─因果報應;既然有因果報應的話,你有這樣的因,就感得這樣的果報。因哪來的?你自己造的。宿生造的是無可奈何,也不必去管;可是同樣的今生也是因,所以你只要努力下下去就改了,不是很明白嗎?所以因為我們以前無始以來所積累的別業也好、共業也好,而感得現在這個時候的末世。是,如果你是個凡夫的話,那注定就這個樣子。既然你已經在修學佛法的話,請問:你讓命運擺布,還是你創造命運?佛法的特質告訴我們,欸!業感緣起,然後這個業的因就操縱在自己手上,你只要自己能夠努力,馬上改善。

[24:43]

袁先生是個凡夫,他懂得這麼簡單的道理,照著去做,命運改變了;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人,還作為人天師表,居然也說:「啊!這個命。」不過命是這樣,我們就這麼守在那裡,讓那個命來擺布,這是佛法嗎?這是佛法嗎?不管這個算命的人誰算的,一個普通的算命先生,跟佛算的都是一樣,對不對?所以大家現在聽了:「唉呀,現在末法了,算了、算了!」這話完全錯了。那麼難道不是末法嗎?不,我們要了解是末法,這一點是絕對沒問題,佛講的;這個話:「現在末法了,趕快努力啊!」你就應該這樣,這個才是佛法的真正的真義!所以我了解了,正因為末法所以我們更要努力啊;你只要努力,你就向上了。

[25:40]

所以經裡面說的好多地方,正法的時候也有末法,你不照法去做的話,一樣嘛;反過來,末法的時候如果你行持認真的話,正法就住世了,這完全靠你自己。儘管眼前的果報的行相是莫可奈何,因為這是以往的因已經種下來了,當那個因感得異熟的時候,我們沒有力量能夠轉變它;但是現在眼前的因,卻是在我們的起心動念,然後由起心動念而身口行為,就在這裡。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我現在從起心動念開始,這個行為,跟正法相應的,這就對了嘛!這就對了!所以這個地方要了解,順便說一下。不要說:「末法啦,佛已經說這樣了。」不是、不是!這個概念後面還要繼續地講。那麼戒是如此,根本是如此,更深一層的「定、慧、解脫三種」,也是這個樣,「亦如是說」。這不對!

[26:58]

次云:「如一類士夫,稱揚栴檀德,謂栴檀如此,香相極可愛。次有諸餘人,問如所稱讚,栴檀少有耶?諸士夫此問,答彼士夫云:我是稱讚香,以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

那麼其次又說,就像有一類人啊稱揚讚歎,啊,說這個栴檀的功德是不得了,有種種的好處,還這樣地香呀!那麼那個時候就有別的人問:「你說這個東西這麼好,你有嗎?」他說:「對不起,我稱讚那個香,只是為了自己求活命啊,不是我真的有這個香。」這個人還不錯,這個人還很老實啊,要我們真的那樣子老實的話,那還不錯咧!很可惜的話,乃至於我們連他這一點老實都沒有。那麼下面說:

[28:06]

如是末世出,諸不勤瑜伽,以讚戒活命,彼等無尸羅。」所餘三種亦如是說故。

等到末世是什麼現象呢?也就是這種現象,末世就是這種現象,那些人啊不認真去修學。「瑜伽」就是相應,什麼叫相應呢?就是你了解了這個道理,怎麼樣跟這個道理相應:喔,這個道理告訴我們,我們現在這種行相,都在煩惱雜染當中,如何去轉染成淨;然後你照著去做,跟這個道理相應了,這個就是我們該做的事情,這個就是我們應該精勤努力的事情。但是我們現在不,所以說「不勤瑜伽」。欸,不勤,但是呢就讚那個戒,稱讚說:「哎呀,這個好!」到處去講,到處去說,到處去弘,這種狀態,那個是非常可惜,實際上沒有真的內涵的。「所餘三種」,那麼戒以外的三樣,定、慧、解脫也是這個樣。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