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30L5~P30L8

手抄頁/行: #3 P18L8~P25L1

音檔起訖:   17A_2912~17B_1052

廣論時時聽          

 

[29:12]

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者,如金剛心。

你找到了這樣的一個大善知識,一心一意依靠他,絕對不讓自己的自我發作,一天到晚跟著他,你能夠這樣去做的話,你就行。

[00:14]

可是那個時候,就怕一些問題來障礙你,你一旦離開了他了,你這個「我」就又起來了,「我」一起來了,又是生死染污之業。所以這個時候,第二步就怕不能依靠那個善知識。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堅固的,依靠這個善知識,絕不離開,非常堅強,像金剛心。金剛能破一切,不被一切所破。所以真正一個人依止善知識的這個心,像金剛一樣,不管在任何情況之下。

 

[00:55]

謂諸魔羅及惡友等,不能破離。

就是這個,不要為魔跟惡友來破。這個惡友啊,實際上對我們修學佛法當中,這個最嚴重、惡劣的,就是這個。這個惡友不是今天跟你吵架、打架的這個人,欸,好朋友,他跑得來跟你說:「唉呀,某人哪,你在這地方苦苦惱惱幹什麼啊!我們一起跑得去玩一玩,喝喝酒,聊聊天。」你覺得真痛快,這個就是惡友。所以這個概念,我們要很清楚。然後那個師長在那個地方呵斥你,他跑得來跟你說:「唉,我真同情你啊!像你某人,你這樣了不起,你世間上面有這麼了不起的學問,捨離了,跑到這裡來啦。照理人家應該捧你,他不但不捧你,還罵你。」欸,你還聽得很來勁咧。對不起!這個是惡友,真正可怕的地方,就是這個。

[01:50]

我們現在仔細看看佛經上面,佛經上面這個魔,絕對不是說,把他扮得三頭六臂要殺你的樣子,一定告訴你:「哎呀,你這麼辛苦了,你這樣地苦苦地做這件事情,幹什麼呀?去享福啊!」那就是這個。所以這種道理,除非是佛陀、大善知識來告訴我們,我們還不知道咧。所以關於這一點的話,你就得什麼?就得「正住」,然後呢,就得「具慧」,你不具足這個條件的話,他似說的惡法,跟正說的善法,你分別不清楚。說得似是而非的,實際上害你的,以及他的的確確地幫你的,你分不清楚。那時候你一定會跑到那個地方停住了,乃至於退掉了。

[02:45]

即前經云:「應當遠離,親睦無常,情面無常。」

就是前面那個《三摩地王經》告訴我們,你親近這個善知識的時候,要恆常不變,不要一下很好 ─親,哎呀,好好!一下,又不行了。然後你內心上面,這樣地發自內心的,不是在表面上面的,不是在表面上面的。所以我們看這個真正的大善知識,那個太多這種類型,他怎麼把他磨折,他絕不去。要我們現在稍微受了一點委屈,明天拎了個包袱就跑掉了,那是一點用場都沒有,一點用場都沒有。就是留在這裡的話,心裡不曉得是打算些什麼事情,那個東西是我們真正跟法不相應的地方。遇見這種情況,就得好好地懺悔,懺悔的辦法,他下面還會詳細地告訴我們的。那麼要堅固。再下面,怎麼辦哪?

[03:55]

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如大地心。

我們想像當中,然後跟了一個善知識,不離開了,他教你修學佛法。嘿,他不是教你修學佛法,他叫你負擔這個善知識的那些事情。「負荷尊重」,尊重就是你所依止的善知識的一切事業擔,他的事情你把它擔起來。要像什麼?「大地心」。唉!叫你隨便做一點還可以,要大地心的話,大地是承擔所有的東西,任何東西來,它絕對不叫回頭。

[04:33]

謂負一切擔,悉無懈怠。

所有的負起來,沒有一點的懈怠。懈怠呀,行為固然是要這樣,心裡的行,心理跟行為,同樣地沒有一點點退卻,沒有一點點疲厭。

[04:51]

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諸徒眾云:「汝能值遇如此菩薩,我之知識,如教奉行,實屬大福,今後莫覺如擔,當為莊嚴。」

那麼,這個詳細的道理,這裡不多講了,就告訴我們,一個祖師給他說,這個概念我們現在先要建立起來。說你們今天有幸地遇見這樣的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者,這就是我們的真正依靠的大善知識,碰到這種情況要依教奉行,照著佛、菩薩以及這個善知識告訴我們的去做,這是我們的大福報啊,這是我們的大福報啊!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個負擔哪,這個才是我們真正的莊嚴哪!這個話好容易說,好難做到!不要說做到,好難了解、好難了解!

[05:53]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只是建議諸位,把這個概念先弄清楚:為什麼?第一個。第二個呢,你了解了為什麼,看看我心裡上面是不是有這個量生起來了。平常我們自己的事情,不厭其煩地去做,再煩一點不妨去做,再遠一點也要去做。遇見那個善知識的事情,唉呀,只要做這一點點,你覺得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推三阻四的,他現在不是。關鍵在哪裡呢?先把我們心理建設起來,心理建設起來。建設什麼?說我們忙我們自己的這個東西,說起來是我們的損失,是造了我們的染污之業;你只有照著善知識,代善知識那個事情去做,去負擔的話,消除業障,然後增長功德,這個才是我們最好的莊嚴。眼前來說,假定你是求生淨土的,是往生資糧;究竟來說,就是我們將來報土的,你成佛的時候這個報土的種種莊嚴,就是從因地上面,從這個地方開始。

[07:14]

如果你這個概念認識了以後,你做起來就會很歡喜了。你就會覺得像作生意人一樣,你覺得辛苦,好啊!賺錢哪。作生意人就怕不辛苦,作生意人就怕不賺錢。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人也是一樣,我們真正擔心的,不是怕做,倒是怕不做,我們真正擔心的,賺不到那個佛法相應的法財,這個概念是第一個要建立起來。

[07:48]

我這兩天,出去了兩天,回來一看,哎呀!非常歡喜,非常讚歎,那個裡裡外外,整理得這麼高興。現在我們不妨在這地方,心平氣和地想一想,以前我們沒有整理的時候,以及整理了以後,做過了,你現在坐在這裡,什麼樣啊?還是一樣。前面那兩天,你辛苦地忙,今天坐在那裡也是一樣。你前幾天在那裡睡覺,今天也是一樣。可是這個最後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你睡了幾天,今天是睡在那裡,是越睡越懶,越來越不想動,最多心裡想,就是這樣。如果你做過了以後的話,現在你也不會覺得累!你會心裡覺得好歡喜,你自己看看,也歡喜。我想這個我們大家感受得到的吧!你眼前只是這麼一點點,將來這個因,將來你的能力是越來越增長,如果做過的話。另外一種呢,你越來越遲鈍。

[08:53]

所以這個人間的很多人,為什麼比牛馬來得聰明,這個牛馬沒有什麼事情,牠就躺下來坐在那裡,然後,妙咧!牠先吃的時候,吃了一大堆,吃在肚子裡,然後吐出來慢慢地嚼,欣賞這個東西,這個就是牛馬。人不是,人不是,忙完了停下來,這個腦筋還在那裡轉,還在那兒動,繼續地向上;菩薩更是!這就是它根本差別。所以將來你們真正了解著我們的業相以後 ─我說真正了解的話,不是講的業的道理。佛法整個講業,如果說單單文字上面,不一定認識,如果你了解這個業的行相,你的心裡一看,觀察就很清楚、很明白了:了解了,了解了。

[09:40]

所以同樣地,事情做過了沒有什麼,可是這個結果就完全不一樣。前者,你這麼努力的話,就是說將來你的淨土資糧,將來你的究竟圓滿報身、報土的莊嚴。另外一種呢,什麼?就是說墮牛墮馬,這個擺在這裡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這個後面那個果報啊,那差太多、太多了。你做過了,眼前呢沒有什麼,做也是那樣,不做也是那樣。所以我們常常說,這個不修行跟修行之間的差別,一個是白白浪費,一個呢是就是會,就是會善巧地利用,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所以對 ……括弧裡告訴我們,真正的依教奉行啊,這個才是真正的大福德、大智慧,這個才是我們最好的莊嚴,這是我們最好的收穫,這是我們最好的得到的。第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