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38L9~P39L3

手抄頁/行: #3 P151L1~P161L4

音檔起訖:   21A_1200~21B_0028

廣論時時聽          

 

[12:00]

《地藏經》云:

下面又引《地藏經》:

[12:02]

「彼攝受者,應經無量俱胝劫中,流轉惡趣所有諸業,然於現法因疾疫等,或飢饉等,損惱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責,或唯夢中亦能清淨。

假定說那個善知識攝受了你,那個是真正的善知識,你去依止一個善知識,善知識說:「好、好,你可以了。」跟著他,那個他攝受。真正能夠攝受的話,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先說反面消除你罪障,本來你這個罪障要經過什麼?「無量俱胝劫,流轉惡趣」的這樣的惡業,這個是非常可怕、非常巨大的這個!就算我們這一生一直把你呀這個苦刑,那也不過是最長一百年,然後真正惡道當中一動就是「劫」。無量俱胝這個數字,你無法想像、無法想像!

[13:18]

所以我常常說,我們不妨自己試一試看,拿一把刀把那個手上面割一條縫,然後弄點鹽巴放在那裡試試看,我們一分鐘都受不了,一分鐘都受不了!而這種感受比之這個三惡道來,那不曉得舒服多少倍,你完全無法想像地舒服啊!它現在呢?要比這不曉得大上多少倍的這種惡業,因為你承事、供養善知識,結果那些惡業,就在現法當中,就是我們現生受一點小小的病苦,乃至於餓一點,換句話說,身心上面稍微一點的損惱 ─消除掉了!

[14:01]

所以前面一再告訴我們,我們親近善知識,要「視為莊嚴,莫覺如擔」哪!我們現在千萬不要親近善知識,還自己覺得這個不行、這個不好,住又住得不舒服,吃又吃得不痛快,等一下這個熱又不行、冷又不行。這個完全是內心腐爛之相,這個是對我們一種最大損失啊!除了這個以外,下至呵斥,這個善知識對我們的呵斥,這樣。

[14:36]

這個呵斥那段公案,我建議你們看的那些祖師的傳記,在在都說明。其實除了這個呵斥以外,其他很多的苦惱,身心上的苦惱,對我們就是最大的收穫,最大的莊嚴。「或唯夢中亦能清淨」,這是消除罪障的那一面。集聚資糧呢?下面:

[15:02]

雖於俱胝佛所,種諸善根,謂行布施,或行供養,或受學處,所起眾善,然彼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關於集聚資糧方面,喏,經上面馬上證明。說你在「俱胝」 ─也是無量的佛那個地方啊種種種的善根,包括什麼啊?布施、持戒、供養,這樣,這麼多,受學學處,所有的眾善,各式各樣的善,這個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不得了的事情!現在我們,你只要承事這個善知識,做半天,只要做半天,就得到的功德,能夠超過了供養俱胝佛所行的這麼多、很多好處。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你無法想像地多,無法想像地多!這個引《地藏經》,又繼續又說:

[16:13]

又云:「諸佛無量功德神變,應觀一切悉從此出,是故應如承事諸佛,依止親近供事尊重。」

一切佛的所有的功德,所有的神變,換句話說所有的佛成就的一切,哪裡來的啊?都從這個地方來的,這個我們應該了解,都從親近善知識來的。前面已經簡單地說過了,這一點我們務必要知道。不過前面說的是一個大概的總綱,在我們沒有正確認識之前,對這點只能說,由於前面的經論佛菩薩的開示,來增長、來啟發我們的信心。而我們繼續學下去的話,我們會如實地了知,喔!為什麼這樣,到那時候,我們信心增強,功德增長,到那時候你就會完全不動搖。現在容或還會懷疑,說:「會嗎?」但願你們有這個懷疑,然後根據著這個懷疑努力去追尋,不要糊裡糊塗:「啊,聽見了,我信得過。」這個沒有用,這個沒有用!真正的信得過,你的的確確把這個道理如實地了解,然後清楚明白地感受到,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動搖,那個才是真的。不是說我嘴巴我信得過,說過了以後,等一下碰見了小小的事情,哎呀,你又煩煩惱惱的這樣,不去毀謗那個善知識已經算很好了。這個完全是一點點浮面上的浮想,只是如此而已。

[18:15]

所以我們對於這一點,啊!有了正確的認識以後,你自然而然會照著去做。那麼在沒有認識之前,我們產生了這個信心以後,也願意去做,所以說現在我們應該什麼?應該像承事佛那樣地去親近、依止、供養這個善知識。上面是經,下面是論,換句話說:佛是怎麼講的,菩薩是怎麼講的。他每一個地方層層給我們說明,來加強我們的認識、增長我們的信心。

[19:02]

《本生論》亦云:「悉不應遠諸善士,以調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塵,雖不故染自然薰。」

在任何情況之下,「悉」,換句話說,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可以遠離諸善士。這個「諸善士」包括你的尊重,以及你的同行善知識。換句話說,修行你絕不可以離開善知識,你一離開善知識,修行絕不成就。除非你自己有了相當成就,到了地上的菩薩,那可以遠離,並不是一切時遠離喔!不是一切時遠離。真正說起來,到了地上的菩薩,他一切時都在親近善知識,不過以我們眼前的眼光來看,我們看這個標準來看,那個時候他地上的菩薩可以離開佛菩薩到眾生當中,實際上那個時候眾生對他來說也是善知識。

[20:06]

這一點我想我們容或不太了解,為什麼這個眾生是他的善知識啊?地上菩薩行什麼?廣行六度。你如果在佛國土當中,還要你這個菩薩來布施嗎?對呀!一定要在這個染污的穢土當中,窮苦當中啊!所以他缺財嘛,你布施財;缺法嘛,你布施法;他有所畏懼嘛,你布施無畏。你跑到淨土當中,佛─你去受他布施耶!因為你到這個地方,在染污世界當中布施了,所以成就你的功德,所以那些人是你的善知識!但是在菩薩是這樣的,在我們看起來,覺得他離開了佛了。所以我說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容或看見他離開善知識,實際上他還是不離善知識,這個地方可以曉得。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可以遠離「諸善士」,不可以!

[21:14]

那麼怎麼辦呢?在我們現在這個情況之下,以及一直上去,「以調伏理修善行」。什麼叫調伏理啊?平常我們說 ─戒,戒。你可以說廣義地來說,所有的佛法;狹義的來說是戒,而這個廣義的調伏是從戒開始的。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啊?因為是煩惱雜染之行,都是惡的,隨順著我們自己,我想這個樣、我歡喜那樣、我要那樣,這樣才配我胃口。對不起,這個都是雜染、染污之法。現在你有正確的了解了,起心動念覺得:哎呀,不對呀!這個又隨順著我見,這個隨順著說我惑,或者思煩惱,或者見煩惱 ─見煩惱是我的見解如此,思煩惱是貪瞋癡慢等等。正確地認識,然後呢把它去克服,這個叫調伏,這個就是戒,這就是戒,戒的真正的行相是這個!那麼你怎麼知道呢?你怎麼知道這個?平常我們說我們當然理所當然的,你怎麼知道那個我不對呢?這個沒有善知識的引導是絕無可能!所以不離開善知識,他指導你、告訴你正確地認識了以後,如法地去調伏,以調伏的理,如理地調伏自己的雜染煩惱之行。這個時候你的行為就改過來了,所以這個本身就是「修善行」 ─靠善知識!

[23:05]

所以說「由近彼故」啊!因為靠近了善知識,「德塵」,這個功德,他用個塵字,美不可言!說平常我們做很多事情,慎重其事地這樣來,好像有個收穫。現在如果你親近善知識的話,你處處、處處地方啊都是增長功德,就像我們處處地方碰見那個灰塵,他現在處處地方碰上的都是功德,這麼好啊!所以千真萬確,你如果弄對了,由善知識能夠如理如法地親近承事、供養,照著去做的話,廿四小時吃飯、睡覺無時不在增長功德。就像灰塵一樣,你跑也跑不了,就碰到哪裡就沾到哪裡,這麼個好法!

[24:02]

說「雖不故染自然薰」哪!嘿嘿!這麼好法。我們現在,你拼命地努力,弄來弄去薰染了惡法,原因在哪裡?在這裡。這個上頭那個行相指得多清楚啊!行相指得多清楚!不過這裡有一點要說一下,儘管行相清楚了,聽的時候,的確覺得好。但是我們不是說馬上做到喔!為什麼?無始以來的習氣。只要你們聽得歡喜了解了以後,那個時候你們馬上有個感受,覺得:喔,原來這麼好。我想在座後面的幾位初修的人,你們也可以說幸運,一開始就聽見這麼好的、圓滿的教法,還不一定了解這個真正的可貴。前面有幾位久修上座,我想也許可能心情不太一樣。在以前的經驗比之於現在,一聽的話,哇!立刻曉得為什麼以前雖然想修,爬不上去,原來這個道理是這麼清楚、這麼明白!就是這樣。

[25:20]

所以很多以前想修的人,大家覺得很想修,弄了半天,就是好像沒有味道,摸也摸不進去,捨嘛,又捨不得,爬嘛,又爬不上。現在這地方都告訴你道理在這裡,這麼清楚、這麼明白。而這個道理不是講個空話,每一個地方就是把心理的行相指出來,清清楚楚。你不認真去想,那也就罷了,也沒有用;如果你認真去想,你立刻就感受到,啊!在你身心上面,就是這樣。而要認真去想的條件是什麼?前面告訴我們的,斷三過、具六想,還要具足弟子的行相,就是這些。

[26:12]

那麼上面是佛的經、菩薩的論,下面又有祖師親自的驗證,告訴我們這個話,一層一層地,從深到淺,從淺到深。從深到淺、從淺到深是為什麼?說理呀!從說明這個道理,然後引論跟經來證成;然後反過來也是,把這個經上面的道理說明了以後,再一步一步地推下來,因為根器的不同,層次的不同,所以自然而然它這麼清楚明白。最上根的聽了個經了解了;不行,菩薩的論,解釋知道了;再不行,那麼祖師們也跟我們最近,也可以說跟我們最相應。這是為什麼他一而再、再而三,這個層次也有它的這樣的特別的意義在裡頭。那麼祖師怎麼講呀?說:

[27:23]

博朵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過,如拖破衣,唯著草穢,不沾金沙。其善知識,所有功德,不能薰染,略有少過,即便染著。故於一切略略親近,悉無所成。」

說我們就像破衣裳的那個過失,那個破衣裳怎麼樣?拖個破衣,破衣啊,平常我們穿的衣服滿好,下面撕破了拖在地上。結果那個拖在這個地上面,拖到那裡,那個下面那個地上那個雜亂一起都沾上了。我們現在比較好了,那下面還有磁磚哪,掃得乾乾淨淨。如果我們到鄉下去的話,那個地上面灰塵、然後呢牛屎,一塌糊塗,你跑到哪裡這些東西就沾到哪裡,好的東西一點都沾不上的,好的東西一點都沾不上。那麼我們現在也是一樣,說善知識的功德你都沾不上,而一點的過失你就被染上了。

[28:27]

他為什麼要說這個話?這是他自己的切身的體驗,以及他教誡弟子的所看到的,用在我們眼前怎麼樣?就是前面所說的,我們不妨回憶一下。如果你自己不具足這個條件的話,善知識的真正的功德在哪裡,你看不見,但是善知識稍稍有一點過錯你完全看見了,然後呢心裡還嘀咕,然後你要去誹謗他。啊!本來依靠的善知識,能夠清淨我們所有的罪障,結果因為你自己條件不夠,他教你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這個要做、那個不可以做。本來這些都是幫忙你修行,現在受不了,覺得:「哎喲,這樣,這個地方這個人慈悲,這個善知識不慈悲 ……。」你心裡嘀咕什麼等等的話,不但沒有幫忙你淨除罪障、步步上升,而且你造了無量無邊的罪過,由此墮落。所以他說像那個破衣服一樣,好的你就是弄不上,壞的一點點你都碰上了。

[00:03]

唉,這個好可怕!所以在這裡他告訴我們,說「略略親近,悉無所成」,前面講那個道理,你略略地,啊,意思一下,沒有用、沒有用!他下面還有詳細的說明的,所以我們這裡不深入地去講。這個是說依止善知識的殊勝的利益。那麼再下面呢?不依止善知識有什麼大的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