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46L8~P46LL2

手抄頁/行: #4 P7L9~P12L9

音檔起訖:   25A_0826~25A_1845

廣論時時聽          

 

[08:26]

未修中間如何行者。總之雖有禮拜旋繞及讀誦等,多可行事,然今此中正主要者,謂於正修時勵力修已,未修之間,若於所修行相所緣,不依念知,任其逸散,則所生德,極其微尠。

總之,這個兩個座之間,就是前面一座跟後面一座之間。換句話說,我們離開了這個修行,譬如說:離開了早晚殿,或者你自己做的功課以外,那麼其他的時候,當然你還是可以,個人有個人的安排。現在這個地方是舉說禮拜啊,然後呢繞佛啊、讀誦經典哪,有很多的。那麼最主要的是什麼,下面告訴我們,先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所謂正修的時候,那麼當然那個正修的時候,一定是努力去修;等到下了座,「勵力修已」那麼下了座完結了,下面一座還沒有來的時候,那個中間哪,假定你就這樣不管它了,「哎呀,辛辛苦苦弄了半天了。然後休息一下,聊聊天,玩一玩再來。」這個時候就是把「所修行相所緣」散失掉了,這個是不行的。

[10:01]

應該怎麼辦啊?應該正念、正知保持著,不要讓它放逸。所以他說如果說你「不依念知」,這個「依」就是憶念正知,換句話說還是正念正知,你不保持著這個正念正知,就讓它放逸。這樣的話,你真正產生的功效,非常少、非常少!所以他真正修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條件,全部精神擺在這裡修,下了座還在修。不過這個地方是不同的在哪裡呢?我們要曉得,你全部精神坐在這個地方的話,那時精力很貫注,我們的的確確要鬆、緊互相調配,所以你下了座以後,使得你那個身心鬆弛一下,並不是叫你放散掉。

[11:02]

那個鬆弛跟放逸這個地方要說明一下:譬如說,我現在去拜佛、念佛,那麼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裡,這個在大殿上面,站在那裡全部精神挺起來。那時候身體是全部精神挺得直直的,然後呢眼睛瞪得大大的,然後全部的精神貫注在這裡念,喔,這個念了半小時,念得很累!以後那個時候我們就應該下來輕鬆一下。輕鬆,輕鬆什麼?輕鬆這個身體,身體要輕鬆一下,那時候心裡面也放得輕鬆一點,但是你不要忘掉你所緣念的,這個很重要!你可以跑得去躺在那個床上,然後呢很輕鬆的這種方式,身體在這兒休息,可是這個心哪還是跟它相應的,跟它相應的,這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乃至於你可以想前面那一座有什麼缺點,有什麼錯誤,那麼後面一座怎麼去改善,這樣。

[12:12]

故於中間應閱顯說此法經論,數數憶持。應由多門修集資糧生德順緣,亦由多門淨治所有違緣罪障。

所以在這個中間應該怎麼辦呢?喏,我們應該閱讀「顯說此法經論」,說明你修這個方法的經論,當然這個包括善知識的教授,你自己作的筆記,或是什麼等等。那麼,這個為什麼用「顯說」呢?因為在我們修的很多法門當中,有很多它不是講個道理,譬如教你觀想,怎麼個觀法,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乃至於念咒,譬如尤其是密教當中,說三密相應,你只要照著這樣去做,那麼就對了。至於說如何的做法,為什麼要做,這種道理啊,有的時候他不跟你講,到了時候你自然相應。但是呢他前面一定有說明,跟你相關的地方,他有很完整的說明的。那麼這一種經也好,論也好,你不斷去看,看了以後腦筋裡去思惟,這樣。做這個工作無非是什麼?無非是集順緣,以及除逆緣。所以說「修集資糧生德順緣」,同樣,「淨治罪障」,「由多門」是各式各樣的,就是什麼樣跟你相應,什麼樣正確,你就照這個去做。

[13:57]

一切之根本,應如所知,勵力守護所受律儀。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根本」是什麼,這個要曉得的。根本就是我們所受的「律儀」。這個律儀就是我們所受的戒,要努力去守護,努力去守護。這個地方這個律儀,我們要認識,不是說我今天剃了個頭,具了這個形相,你真正受了律儀戒的話,它有律儀無作戒體,這樣。它這個戒體自然而然,任運地能夠產生防非止惡的功效,那東西不能壞。那如果說保持的話,你在睡覺它也在增長功德,而且一切時處都在增長功德;一破壞了,這個功效就沒有了。這是為什麼定慧一定要建立在這個律儀戒上的根本原因。

[14:59]

那麼在這個地方我們不能詳細地談,這個真正的概念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這個我們在另外會談,談到戒的時候,尤其是我跟你們說過了,將來談那個《南山律在家備覽》的時候,最重要的中心,就是特別說這一點。到那時候你們會體會到的,這個情況就完全不一樣。如果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了,那要好好地珍重,沒得到的,好好地努力,好好地努力。但是呢眼前這是就我們所知的,千萬不要任意損壞這個東西!那麼這個裡面最主要的還是正知見。

[15:43]

故亦有於所緣行相淨修其心,及律儀戒,積集資糧三法之上,名為三合而引導者。

所以也有人把它修行的這個集合起來,把一個就是所緣的行相,這個淨修它的心,這個我們曉得我們平常所緣的跟無明相應的雜染,那麼現在拿這個東西來淨化自己。條件剛開始的時候不夠,所以一定要集聚資糧,淨除罪障。那基礎呢?基礎就在那個「律儀戒」上面。所以把這個三樣東西合起來,合成功現在我們初機修行的第一步引導,這樣。

[16:34]

那麼,這個地方我們就有個基本的認識了。所以現在它那個修行哪,包括了兩部分:一個是前面的準備,以及事後的輔助,一個是正修,正修。那麼這個時間通於二十四小時,然後呢處理的事情包括我們各式各樣的,你從早晨張開眼睛來,到第二天張開眼睛來所有的,睡覺還在修行,吃飯也是修行,這樣。那這個概念我們一定要知道,絕對不是個文字,那時候你心裡面自己了解得清清楚楚。

[17:14]

所以如果不清楚的話,把昨天晚上談那個問題,你們多多地努力。昨天晚上,曾經有一個同學提起來,說:「欸,你這個菩提心的定義到那時候還沒有說清楚,那是為什麼原因?」因為到現在為止,我們這裡從修學本論的立場上來說,菩提心真正的內涵還沒有講到,只講到前面那一部分,我只是運用前面那一部分。所以說前面那一部分已經告訴他們,我們先要自己知道病,你不知道自己病的話,你還談什麼?自己還覺得很對、很得意、很好,那是一點用場都沒有。

[17:52]

所以我當年自己出家了以後,遇見了各式各樣的老師,有一個老師常常以這個話來給我說,一方面他固然是自己說他自己,一方面也是給我教訓我,我現在還記得很牢。唉,他說:「我的毛病啊 ─好為人師,好為人師!」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這句話,啊!正確啊,正確啊!這樣。的的確確的我們哪毛病就在這「好為人師」,不曉得自己拿什麼東西教別人,自己的學生都不會做,卻要教別人,這個是一個大毛病。所以佛經裡面告訴我們:自未調伏而能調人者,無有是處。那麼這地方隨便一談。下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