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58LL5~P59L1

手抄頁/行: #4 P177L4~P189L4

音檔起訖:   29B_2421~30A_1133

廣論時時聽          

 

[24:21]

然能了解,一切講說皆為修持者,實屬少際。

但是真正能夠了解,所有的大經大論這樣的這些東西,都是為了修持這個道理的,的確是非常少、非常少,這個人太少、太少!那這個原因是什麼呢?這原因就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性,我們這個習性的的確確地,你就是這麼個執著,就是這麼見上面的執著、情上面的執著,碰到什麼東西,啊!覺得就要這個。不修的固然這個毛病,還有呢,進一步地修了,他修了一點了,哎呀,更是執著得要命!所以我現在真正感覺到,真正可憐的地方就在這地方,所以真正的走法,最好的還是在「教下」。那麼這樣說起來難道那個「宗下」不好嗎?不!我們要了解的這個次第,就是說就我們從下腳第一步,到走圓滿的這個路來看起來,剛開始走最好的是應該學教。然後呢,你到了某一個程度,到那個時候的的確確教法圓滿了時候,你要去專門去講修。

[25:38]

所以在這種狀態當中,就我們一生來看那個就不一定。因為在我們整個的修行過程當中,少說嘛,是三大阿僧祇劫,那是個天文數字啊,不曉得多長。裡邊隨取一段,說不定那一段短短的一段當中,一生就在學定,這樣。所以在這個狀態當中,我們要了解,說對整個的那條大路來說,一開始你有一個圓滿的認識,然後走進去。這個差別在哪裡?這個地方我今天特別說一下,這個概念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26:17]

假定說我們沒有這個正確的認識的話,那麼那個時候我們去修學了,沒有修學的時候這個執著,我們權且說我們總算不錯,不會執著在世間當中,能夠破除。然後呢,我們進一步去修行了。修行的時候或者是你念佛,或者你參禪,你嚐到一點甜頭,自己就覺得這個好得不得了,就是這樣了,你就不肯轉身,就不肯轉身。不要說你這樣的不能成就,就是你成就了,這一個法愛很難拿得掉。就會使你從這個路一門深入一直到底,到了底了,證了個果,然後呢,佛陀告訴你:「你雖然證了羅漢果了,這個不究竟啊,你還得重來啊!」欸,那時候他就重來了。

[27:10]

所以大家《法華經》一定要念就是這個道理,那個都是我們的大善知識。你看這個大迦葉尊者,很多人他在這個會上懊悔,說以前聽見佛陀跟諸大菩薩轉那個無上的法輪的時候,我們總歸覺得沒有我們分啦,心裡懊悔,說佛陀為什麼不跟我們講啊?現在才曉得不是佛陀的過錯,原來我們自己。我覺得大家有這個經驗吧,有這個了解吧?如果看過《法華》的很容易了解,沒有看過地好好地把《法華經》看一看。這個還小喔,這個事情還小喔!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下面的,他雖然最後也成佛,可是他成佛要怎麼辦呢?然後呢,你再去供養多少億,譬如舍利弗尊者來說吧,還要供養二百萬恆河沙諸佛,然後到那個時候成佛。證了果你還轉這麼個大圈子,為什麼?就一開頭它就在上面,所以我們把以前說過的重新回憶一下。

[28:17]

還記得小提琴,學小提琴這個公案吧?有一個人沒有學過,老師就一下接受了,付學費五塊錢。另外一個人學過了,老師就不接受,最後付學費說一百零五塊。一百塊幹什麼?要把你那個習性拿掉啊!這個就是我們的根本問題,想想看,對不對?然後呢,我曾經有一次跟大家另外說個比喻:說我們現在在一個大的事業王國進去做事情,喔唷,覺得這是個大的事業王國,你想進去的時候,你就做一個,欸,哪一個部分,一生做到老死,做得後來得心應手不想動了。這一條路是一條歪路,你要曉得,你真正的目的既然要做這個董事長的話,最好的方法你首先了解各部分的內容是什麼。就是你不了解,聽著這個上面那個董事長的指導總沒錯,你到那一部分去摸一點,認識了馬上換一個,認識了馬上換一個,認識了又換一個,那個時候你很容易地就快速地達到那個董事長的地位。

[29:30]

那麼在這種情況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你事先完全確信這個佛,不要信自己,說:「哎呀!我要這樣。」這個概念拿掉,他要告訴你怎麼做,你聽他招呼,他會帶你最快速的,這是一個。

 

[00:15]

第二個呢,你自己了解了這個全盤的內容以外,然後你從這一部分摸熟了、馬上換,摸熟了、馬上換,這兩條路是可行之路。清楚不清楚?所以我們現在才剛開始的時候,真正重要的大家了解了,你了解了這個以後,去做的時候,就不會把我們有一點小小的體驗,就死死地沈在這裡。這個沈在這裡的禍害很大、很大 ─習性!

[00:45]

關於這個習性部分,以後講到業那一部分的話,我會詳細地講。等到大家了解這個習性以後,回過頭來一觀察的話,自己就曉得了,原來在這種狀態當中。那時候我們就開始,開始可以多多少少有一點修行的樣子。現在大家自己的習性什麼都不知道,做起來還覺得自己很對,陷在那個習性當中,不行!那是簡單地說一下,的的確確,我們正式了解的人太少太少。那麼應該怎麼辦呢?應該好好地、認真地去學這個東西。關於要學這個東西的話,那要很詳細地說明了,所以他下面說:

[01:27]

故能略攝所應修事,亦可別書。

所以儘管是講修行,簡單地說明,簡單地說明這個修行的道理,也可以寫一本書啊,不是三兩句話就可說得清楚的。總之一句話,你事前了解得越多、越清楚,將來做的時候,是越占便宜、越快速、越省事、越省力,最後的結果是越好!

[01:54]

能不能現一切至言皆教授者,唯是於此修習道理,獲與未獲決定知解,隨逐而成。

說我們眼前能不能現下當時了解這個道理,了解什麼道理啊?說所有的大經大論,就是我們最好的引導。關於這個概念,一定要對於我們上面所說的道理好好認真地學習,不但學習,而且獲得決定的認識。有了這個決定的認識,我們就會這樣去做。沒有這個決定認識啊,我們就不會。那麼會是什麼狀態呢?會的話我們就會 ─樣樣如是了解了,然後照著次第去進去的,一步直超。不會的時候,我們碰到什麼,唉呀,就碰到什麼就沾在這個上頭,然後自己覺得很得意、很歡喜。

[02:57]

說到這裡,請大家再回過頭來,翻到第四十五頁,講那個正修的時候,講那個正修的時候那一段話。正修的那一段話,除了前面告訴我們正式修習以外,正式修習以外,它那一段當中的第三行。它說:「此復若隨任遇所緣,即便修者,則於所欲如是次第,修習爾許善所緣境,定不隨轉。」那個已經講過了,大家又提一下,概念是不是很清楚?不但如此,「反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礙。」這第二點。假定說,你沒有把完整的次第有正確認識,而這個正確的認識又沒有產生決定勝解,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不會照著你應該走的路子去走。那怎麼辦呢?你碰到一個,你馬上照著去修了。這個時候它不一定能夠像你所想的生得起來、修得起來。就是像我們現在的,哎呀,我趕快念得一心不亂哪!念了個半天,這麼簡單的事情,心裡面是偏偏散亂!至於說要想得定,那更是比登天還難!不但如此喔,「反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礙。」結果反而還成大障礙,這個是一個好可惜的事情。

[04:50]

而這個大障礙,下面又告訴我們:「若從最初令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是悉成過失。」我們就這個惡習當中,一生在這惡習當中自己還不曉得,自己還覺得很對:「喲,我還很認真努力修行噢!我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我啊在這兒可以不倒單,我在這兒一天只吃一餐。噢!這些東西,喔唷!我這個是什麼 ……。」自己還執著在這個相上面,一生善行終成過失!這個,我們要弄得很清楚。現在我們重新再翻回去,翻到五十八頁,五十八頁,繼續下去。

[05:34]

況於法藏諸未學者,縱於經咒廣大教典諸久習者,至修道時,現見多成自所學習經論對方。

那麼上面有一部分人,實際上是大部分人,對於整個的完整的教法、法藏,沒有學的人,那固然不談,固然不談;現在我們太多人要修行,可是不要去好好地學的。啊,這真可憐哪!縱使有一些人認真去學過了,顯教也好,是密教也好,所以他「縱於經咒廣大的教典,久修習者」,他說廣大的教典,就是說,他自己去在經論當中摸索,得不到教授。

[06:23]

教授跟教典這個概念大家要分得清楚,「教典」那是這個地方教典這兩個字主要的,就是你自己讀誦經、論、注、釋,這樣,這叫作教典;「教授」的話,你也是在這個經、論、注釋上面,經過善知識告訴你:「喏,這個關鍵在哪裡!」這差得天差地遠!你有這個教授,你聽順這個教授,決定沒有錯,你只要肯做一定成功。單單摸索那個教典的話,往往是弄錯,而且弄錯的十之八九,這一個地方就是指這一個。他儘管對這個教典有長久的修習,可是等到修道的時候,嘿,怎麼樣?就說:啊,現在我們要修啦!剛才學的那一點放在那裡,另外跑得去修一套。這變成功什麼?「所學的經論的對方」,兩件事情拆開來了,拆開來了!那既然拆開來了,請問你前面學的要它幹什麼?就是這個。

[07:28]

所以一再地比喻說,就像看了地圖指示你到哪裡去,看完了地圖指示你到哪裡去,等到你要到哪裡去,這張地圖不要了;不但不要了,而且走反方向,那幹什麼?所以有一種人他不要經論的,他本來說我沒有學,那還至少他沒有學。現在你學了半天,你都不要了,請問你學它幹什麼?那真是個大浪費呀!那真是個大浪費呀!而且這種人多半變成什麼?變成功三世怨。現在世間很多世智聰辯的人,往往有一部分這樣來的。他因為辨別這個東西,結果腦筋是非常靈活,但是呢法義並沒有入心。因為法義沒有入心,下一世跟他就不相應了,但是辨別這個力量,聰明才智在的,就變成功世智聰辯。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等到你們對業相認識的時候,你自己也會看得清清楚楚。繼續:

[08:31]

此亦雖應廣為決擇,然恐文繁故不多說。

關於這一點,真正說起來應該很詳細地來說明,但是如果這樣說的話太多了,這裡也不說了。那麼這個地方,不妨也講一個故事,大家重新回憶一下,這個故事前面已經說過了。阿底峽尊者三個學生,大家想一想看,兩個學生老是跟著老師,一個學生是專門自修,結果自修這個人不如另外兩個,他還沒走上錯路哦!為什麼?這個答案你們自己去找。最後兩句話:

[09:12]

破於修理諸邪分別,已廣釋訖。

「破於修理」,現在破除這個修行錯誤的道理,都已經說明了。

[09:22]

今應顯示,如前所說,如理依止善知識之弟子,尊重應當如何引導之次第。

好!有了前面這個基礎,我們就說了:那麼能夠如理依止善知識的這個修學的人,在這種狀態當中,那個善知識應該怎麼樣引導他,次第又是如何。在這裡我們不妨翻到前面的那個科判。那個科判分四大部分:前面那個一、二、三都已經說過了,到最後正學習的時候,告訴我們這個根本是親近善知識。那麼親近了善知識以後,應該怎麼辦?看那個科判第一表的反面,第一表的反面哪,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這個分兩大部分:第一個,道的根本親近知識,現在了解了。下面,既親近已如何修心,喏,這個次第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然後這個親近以後的修習的次第,又分成兩部分:先,於有暇身勸取心要,第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10:40]

關於將來這一個修行的綱要,你一定要記得很清楚,心裡面非常明白,然後你修的時候,等到做的時候,很多地方現出有問題來了。這問題來的時候,那個時候因為你學過前面的次第,你只要稍微一想,曉得:「欸,毛病在哪裡!」然後這個時候,你從有毛病的地方去把它補足,馬上整個的這個概念就現起,然後你的修行就可以步步上升。就像我們這個講一個機器一樣,欸,機器萬一有了毛病了,通常你曉得這個次第怎麼樣探索,打開來一看,曉得在哪裡,一摸就對,問題解決、機器就動!那麼,現在我們修行也是這個樣。所以現在我們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