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66L2~P66LL4

手抄頁/行: #5 P3L1~P11L2

音檔起訖:   33A_0000~33A_1614

廣論時時聽          

 

[00:11]

反過來說,也可以這麼說,整個要學的道,要講的內容分這樣的三個大綱。這個三個大綱把整個的佛法主要的精要全部統攝,一點沒有遺漏。所以說三士道當中,總共地含攝了所有的至言,「至言」就是勝者所講的,這個道理我們首先要有個認識。

[00:49]

那麼其次呢,為什麼要這個三士道這樣地一步一步引導的原因何在?你對這兩個有了正確的認識,問題就解決了,現在簡單一點說,就是說,實際上我們修學佛法的整個的內容是什麼?就是這一些。那麼就這些東西你要做,當然有個方法,就這些說明了兩樣東西:「質」本身絕對是純正,「量」是圓滿。那麼這一個東西怎麼變成功具體事實?去處理的時候,做的時候,還要有個完整的次第,所以這兩者當中說明了這個,所以第二個「顯示由三士道如次引導之因相」就是講明這點。現在我們繼續下去,看文:

[01:48]

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

那麼,我們現在不是要學佛嗎?是。這個佛他真正的修行過程當中,分成三個步驟:初發心,中間是集聚資糧,最後現證圓滿的正覺。發心,為什麼發這個心?發些什麼心?這個就是因地當中的,或者是「境」 ─他對於這個境了解如何的;中間集資糧,就是開始的「行」持;最後證得這個「果」位。

[02:42]

所有的佛這個無非是為了利益有情,他的目的就是利益有情。說到這裡有的人自己覺得:「哎呀,現在這個時候利益有情真難噢!我自己先解決了問題再說。」是,有很多有這種想法。即使有的人說我要學佛,可是潛在意識裡邊,真正說要為利有情的這種心情,還是很少。不要說要利益一切有情,現在這個常住叫我去給大家服務一下,哎呀,想起來很容易,教你去做的話:「喔,這個是很難哪!還是馬馬虎虎自己解決了再說。」我們真正的心裡面說為利益有情的這個事情,不大容易生得起來的,那麼這裡要說一下。真正為了自利,你還非要利益一切有情,才能夠圓滿的自利,關於這個道理後面會詳細說。

[03:45]

現在不妨簡單地在這地方說一下,簡單地在這地方說一下。譬如說我們人人都從孩子這麼長大的,那麼我們孩子家庭裡當中,都有每一個人的家庭,有的人當然父母啊,然後乃至於祖父母、兄弟姐妹都有。有的人不一定具足,不過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過程,現在不妨把這個做一個比喻。譬如說,通常一個家庭裡邊我們常說「一家之主」,這個一家之主,或者是父親也好,或者是母親也好。他做一家之主有兩種狀態:有一種呢,他是物質上頭的支柱依靠,還要精神上的依靠,這個是一家之主。他這兩點做能夠做圓滿了,他自然而然是最圓滿的一家之主。

[04:43]

那麼這個是什麼狀態呢?喔!他去外面賺錢,賺了錢以後,他就拿得來養家。然後呢,他精神全部招呼那個家人,所以不管是物質上面、精神上面,他都這樣做,這樣做的結果,所有家裡的人都是以他為主,自然地。喔!這個因為爸爸在外面賺錢是為了我們,然後他回來的時候,你一看見爸爸他處處地方招呼你,看見是爸爸回來了就歡喜;物質上面他也為你,精神上面也為你。做為太太的人也是這樣,哎呀,她自己先生在外面這麼辛苦,然後呢,回來的時候還處處地方安慰這個太太,哎呀,看見就歡喜!這是一種狀態。反過來,假如這個先生外面賺了錢,自己在亂花,一個人自己這樣享受,然後回去時候呵斥這個,呵斥那個,又要打太太,又要罵兒子。一回去大家看見 ─喔,今天這個閻羅王回來了,趕快躲得遠遠的。我想我們大家都可以容易體會到這一點吧!

[05:56]

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啊?就是說,假定你真的能夠為別人,結果為別人的結果,所有那個受你恩惠的人,他全部的精神都傾向於你,對不對?那個家是圓滿的家。你為了自己的結果的話,儘管同樣的家,對不起,支離破碎、一塌糊塗,是不是這樣?現在我們造任何的業,你要想真正為你自己好的話,對不起,一個人好不起來的,這樣。當我們在一個團體當中,你真的為旁邊、真正為他一點,他這個還報往往會遠超過我們,這個你們要好好地體驗。我們現在不必說以後,說以前的,成佛是幹什麼?說把以前的業障要消除掉。以前業障怎麼造起來的?就跟人家人與人之間相處。今天造業障決不可能單獨,你要淨化你的業障你就能單獨了嗎?你就能單獨了嗎,請問?不是很明白的道理嗎?所以要圓滿把自己的業障消除的話,同樣地圓滿要把跟你造業障相關的那個都要解除。這一點我們不深談說這個利他,就是為了策發我們了解說我真正要自利,還非從利他方面下手不可!

[07:21]

現在我們這個小環境當中,你去看看,假如這個人一天到晚只忙自己的話,你自然而然不知不覺:「這傢伙自私自利!」你就不要去理他,但是也沒有辦法。他如果能夠真全心全意地為你的話,你自然而然也願意聽他,願意處處地方招呼他,是不是這個樣?那請問我們現修學佛法的人,願意人人討厭你,還是願意人人幫助你呀?願意做哪一個?這個不是嘴巴上面講,不是說:「為利有情願成佛!」就是你心裡面很清楚、很明白,你想這件事情,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地想這件事情!這裡隨便一提,真正到後面的話會詳細地告訴我們這一點。

[08:10]

所以了解了佛法真正特殊的地方,他因為要利益一切有情,結果真正得到好處的,嘿,妙了,他自己!這話怎麼講啊?沒有一個佛例外的,他都是要發這個心,說發什麼心?為利一切有情然後成佛,結果有情還是無量無邊這麼多,他卻成了佛了,對不對?這個現實的最圓滿的例子。所以我們真正要求自利,還非從這上面不可。反過來是羅漢,哎呀!他是說我自己解決了算了,結果呢,他證了羅漢,最後還要轉大圈子,還要成佛,真冤枉!我們現在說:「這個念佛,可不是這樣吧?」對不起!一樣的。你儘管現在去了,到了極樂世界到那裡證羅漢果;然後呢證了羅漢果,到那時候聽阿彌陀佛給我們講《法華經》,然後才來轉了個大圈子。佛佛道同,所以你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曉得這個是冤枉路,冤枉路!不過這裡我們現在暫時不強調這一點。如果說我們大家不想走這個路,下面同樣地,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更正確的。你現在想自利,他前面的還是一點都不遺漏地,就讓你現在自己自利去。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09:37]

如是所成有情利義,略有二種,謂現前增上生,及畢竟決定勝。

那麼上面我們就說過了,我們真正了解這個自利跟利他,實在可以說分大不開。換句話說,你真正要想得到這個利益的話,現在有哪個內容呢?這個內容主要的有兩類:第一個「現前增上生」,第二個「畢竟決定勝」,這個內涵我們早就了解了。

[10:16]

其中依於成辦現前增上生事,盡其所說,一切皆悉攝入下士,或共下士所有法類。

那麼我們要想得到增上生,成辦、成就、辦妥當增上生的那些內容,統統包含在「下士」這一類,或者叫「共下士」。為什麼這個下士叫作共下士?因為的的確確有人哪,叫你爬上去成佛,「哎呀!這個成佛很難,喔,眼前得一點好處就行了!」是,這一類是這樣。可是真正要成佛的人,他眼前還是要的,所以這一部分是共同學的。說到這地方又有一個概念我們要了解:你看,他真正要成佛,他不是說眼前單苦欸,他眼前同樣地可以得到增上生,你豈不是冤枉了嗎?你得到了增上生以後停在這裡,乃至於還要墮落;他得到了增上生,步步上升,而且這個永遠不停地永遠上升,到最後成佛。所以這概念我們要了解,所以「共」字它大有意義在裡面,對我們實際上是一個大策勵!處處地方讓我們了解,只求眼前貪一點便宜,這是一個冤枉的事情,你肯放下來,全部求遠大的目的去幹的話,眼前樣樣都得到,眼前樣樣都得到。

[11:51]

殊勝下士者,是於現世不以為重,希求後世善趣圓滿,以集能往善趣因故。

「殊勝下士」這個是我們這裡真正重要的。真正的殊勝的下士是什麼?實際上這個地方引導我們的也是這個。如果你不了解這個殊勝的下士,前面那個下士就是三世怨的,三世怨的,得到一點好處虧了大本。殊勝的下士的話,那個才是得到的話,步步增上的。這個殊勝的下士,不拿現世為重,而要求什麼?求「後世善趣的圓滿」。因為他要求後世善趣的圓滿,所以現在他造的是,造集的因是什麼?都是能往善趣的因。因為他希望得到後世的好處,所以他修行,修行以後造了很多善業,將來就可以得到好的地方去。

[12:59]

以我們現在來說,所以出家放棄這些社會上頭一切的好處,為什麼?不是貪著現在,喔,覺得:「這個極樂世界美得很啊!現在這個事情我不要。」你就努力忙這個嘛!實際上也的確是如此,啊,你能夠眼前稍微辛苦一點點,花出一點代價,那個代價拿數字來衡量,說不定十萬八萬,將來去收入的話,哎呀,那是無量無邊!王永慶在你看起來,你根本不在眼下,這個王永慶算什麼?哎呀!一點都不要他,就是如此。所以這個叫什麼?殊勝下士,這也是本論真正引導我們的。

[13:47]

《道炬論》云:「若以諸方便,唯於生死樂,希求自利義,知彼為下士。」

那麼下面引那個《道炬論》,《道炬論》就是本論的這個藍本,阿底峽尊者的。實際上呢,他所以引的話,特別有個意義,說表示這個圓滿的師承。到這裡大家記得哦!本論真正的殊勝是什麼?從佛然後經過兩個大菩薩,一個是彌勒菩薩,一個是文殊菩薩,一直傳下來,經過龍樹菩薩、無著菩薩,一直傳下來,然後傳到阿底峽尊者,這有圓滿師承。所以他這地方特別說明:我這個不是亂來的,真正的佛說的最精要的精髓,根據是這個!這個括弧裡的很容易懂,假定說我們忙著這方便,都是為了求這個生死當中自己的快樂,那就是下士。這個上面說要求的這個─增上生,所以下士;還有要求的義利是決定勝:

[15:06]

決定勝中,略有二種,謂證解脫僅出生死及一切種智位。

那麼「決定勝」究竟是要得到好處的有兩種:有一個呢,單單解脫生死,叫二乘;還有一個呢,「一切種智位」,就是佛果。

[15:25]

其中若依諸聲聞乘及獨覺乘,盡其所說一切皆悉攝入中士,或共中士所有法類。

在這個兩類當中,不管「聲聞乘」以及「獨覺乘」,他所有說的這個內容就在共中士,或者就是「中士」或者「共中士」,共字意義也是一樣,跟上面一樣。那麼在這個地方呢,「共」字我們要著眼,原來啊,單單走中士那種人真是冤枉,因為你走上士,你也得到了;如果你不走上士,單單得到 ……你就上面得不到,所以這個「共」字著眼點,這我們應該要了解的。那麼中士內容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