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69L10~P70L6

手抄頁/行: #5 P58L10~P67L4

音檔起訖:   34B_1103~34B_2629

廣論時時聽          

 

[11:03]

《入行論》云:「於諸有情先,如是思自利。夢中尚未夢,何能生利他。」

那個論上面說,在你利益有情之前,在要想利益有情之前,對於你的自利的這個道理,連它做夢都沒夢到,請問你怎麼去利別人?這個話怎麼講呢?你利益眾生的這個、這件事情怎麼個講法呀?就是曉得生死輪迴的痛苦呀,所以你要幫忙他利益。現在生死的輪迴的痛苦的事情,你自己不曉得,那就是做夢都沒夢到,你講去利益,你利些什麼啊?所以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要弘法、弘法,法是什麼,法是什麼啊?喏、喏、喏!現在這個地方進一步告訴我們了。

[12:03]

不過在這地方我們要注意喔!我們不要因為聽見了這個話,就隨意去批評別人,這千萬不可以。這個法是主要的照自己的。我要發菩提心,那是我的事情,我認識了,救別人。你怎麼曉得他別人不是,你怎麼曉得他不是菩薩?菩薩示現不但是在末法欸,畜生道當中他都有啊!這第一個。就是他不是菩薩,你不是要說菩薩嗎?是啊,我要菩薩的話,你要救他呀!他對了,你羨慕、讚歎,跟著他學;他不對,你同情、憐憫、要幫忙他呀,你怎麼是去笑他呢?所以不管是怎麼說,你真正了解了這個菩提心的內涵,它有這個好處。真正地更進一步,到那個時候你才曉得你心裡的這個業相是什麼,就在這個上面。你同樣地一個起心動念,走對了以後一直在增上,否則的話你還自己覺得很有道理了,啊!覺得這樣,結果我走錯了。所以這個就是,正知見的差別在此。那麼關於上面這個道理,

[13:13]

故於下士之時,思惟自於諸惡趣中,受苦道理,及於中士之時,思惟善趣,無寂靜樂,唯苦道理。

你必須要走下士,以及中士,這一個 ─哦,說是下士,為什麼下士啊?為什麼要求後世好啊?就是說,眼前這個忙一點不究竟的,你後世萬一做錯了要墮落的,所以不要做惡事。這個是下士當中要學的,所以我們要趕快造善業,這樣。中士呢,雖然你造了善事以後,還要輪迴的,所以要跳出輪迴。等到你要這個心情有了,

[13:57]

次於親屬諸有情所,比度自心,而善修習,即是發生慈悲之因。菩提之心從此發生。

這地方交代出來了。好,你自己有了認識了,然後自己覺得:「哎呀,對呀!我只是個修行的人,還要推己及人哪!」那個時候才比度、推己及人,還要幫忙他們。想想所有的人都是你母親:啊!母親對我這樣的,現在我自己不管了,行嗎?所以發大慈之心。反過來呢,給他的快樂叫大慈,看見他痛苦,要給他去掉是大悲。你必須這樣,那個慈悲心就發得起來。那麼有了慈悲心,菩提心又從此生了,所以說,

[14:41]

故修共同中下心者,即是生起真菩提心所有方便,

你要想真實生起菩提心,還必須修這兩樣東西,不是很清楚嗎?所以叫共中、共下。現在我們說:「喔唷,要修的大乘,這個是小乘行為不要了!」等於說你把根拔掉了,基礎不要了,然後要造摩天大廈,那不是顛倒嗎?這錯就錯在這裡。說:

[15:10]

非是引導令趣餘途。

這個共中下,並不是叫你停在中下欸,這個我們要了解。那麼說到這裡,我們這裡有一件事情要提一下。是的,我們了解了這個,我們絕對不會輕易去訾議這個小乘的,乃至於世間,像《了凡四訓》。不過我們了解,這兩個是不究竟的,這個我們要辨別得很清楚,辨別得很清楚。

[15:48]

說到這裡,昨天晚上有一位同修給我看一本書,那個是一個學南傳的人寫的。現在目前我們有太多這種概念,往往由於自己不清楚,產生了種種誤解,這個是一個很可惜的、很大的遺憾。如果我們能夠把本論,這樣完整次第學下去了以後,自然很清楚、很明白,很清楚、很明白。所謂共下士、共中士,以及下士、中士的齊限,你就很清楚了。喏!到這個地方為止,這個是什麼;到那個地方為止,是什麼;再上去是什麼;一切,每一個的內容,每一個的行相。你了解了以後,那麼對於他們這個諍論,你也很清楚了,所以他諍論,諍論的差別在哪裡。這本書裡邊也談起一個:說平常學大乘人,總是說他自了漢,他覺得他並不是,就是這樣。實際上這個「自了」啊,它有一個很嚴密的定義的。我們不了解這個定義之前,反正拿到了兩個名字就亂套、就亂蓋,毛病就出在這個上頭。你真正了解了這個定義以後的話,那個非常清楚,一點都不錯,所以這個地方順便一提。好在我們一步步地學下去,把這個正確的內容了解了,自然你就不會圈在裡頭。要不然不管他怎麼講,你一圈在裡頭,引起這個諍論的話,那總歸是錯的。

[17:29]

如是又於彼二時中,思惟歸依及業果等,多門勵力,集福淨罪,如其所應,即菩提心之前行,

好,那麼既然我們了解了,共中、共下這兩個次第當中,應該修的什麼?修的是皈依啊、業果啊!他前面說「思惟」,這就是說我們在那個階段真正修持的方法 ─皈依、業果。還有呢,了解了這個道理,趕快努力,「集福淨罪」。要曉得這些東西都是什麼?都是修菩提心的前面的前行。

[18:15]

修治相續之方便,七支行願及歸依等。

這些都是,都是幹什麼?修這個東西,都是修改、淨治我們身心最殊勝的方便,這個修的方法就是皈依跟七支行願。所以我們的的確確下腳的第一步,學的什麼呢?就是這個,皈依、十大願王,換句話說。你們了解了這一點的話,到那個時候就很清楚、很明白,說如果說我現在要想走這一條路,那麼也是皈依跟十大願王,參禪也是、念佛也是,很清楚、很清楚。皈依是「南無」兩個字,你把「南無佛」變成「南無阿彌陀佛」不就對了?就這樣。實際上十方一切諸佛,真正廣義地來說起來,十方一切諸佛的內涵,無非都是同樣一個:方便、圓滿,就是福德圓滿、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叫作無量壽,智慧圓滿叫無量光。你懂得了這個的話,那無往不利,現在所有的那些問題諍論都解決。參禪的目的幹什麼?也這個;學教的目的幹什麼?也這個;淨土的目的,也這個!哪有一個例外的?原則了解了,然後呢修你相應的特殊的法門,那倒的的確確是有各人有可以不一樣的。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19:51]

故應了知此等即是發心方便。

這個就很清楚了。

[19:56]

此中下中法類,即是發無上菩提心支分之道理,尊重亦當善為曉喻,弟子於此應獲定解。

那麼現在這個裡邊啊,關於下士、中士這個兩類的法則,就是發無上菩提心的部分,關於這個道理,真正的老師一定要非常善巧地說明白。老師說明白了,學的人呢對這個東西不但要學懂,注意呀!「應獲定解」四個字,現在真正對大家重要的莫過於此。現在不要去忙著去:哎呀,我要去參禪!哎呀,我要去念佛!哎呀,我要去什麼!我覺得你把這個東西真正認識了以後,你走哪一條路,走上去,一定走得上。當然,譬如說今天比較年紀大的,歲月無多,確定了,那有空的時間來學一學,作為助行,否則的話一心念佛,這是正確的,這是絕對正確的!但是你了解了這個,這個就是最佳助行喔,你有了這個幫助的話,真正往生是如虎添翼。

[21:14]

所以印光大師的文鈔上面說得很清楚,你發菩提心,那是如虎添翼,那還得了啊!然後尤其是「如器、加硫」,像你這個要挖一個石頭,挖了半天挖不開,拿個炸藥「碰!」一爆,整個地就炸開了,就這樣。所以說剛才年紀大,因為的的確確也許你還沒有可能學好之前,無常來了,你只能作為助行。實際上你如果做對的話,這個助行的力量,比正行的不曉得要強多少、有力多少!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一個基本概念。然後呢我們了解了以後,

[21:49]

每次修時當念此義,修菩提心發生支分,極應愛重。

所以正式我們修的時候,要念這個了,要念這個了。現在我們修的時候念不念?念。但是我們現在念的時候是什麼?念到這裡為止 ─念到這個嘴巴;他現在念,念到心裡,這個兩個最大的差別。你念到心裡的話,現在就創造的就是這個相應的業,你隨便一個念頭起來的是產生無邊的功德;隨便一個念頭起來的話,能夠淨除無邊的罪障。這是為什麼乃至於五逆十惡這麼嚴重的罪,欸,大乘就可以懺悔乾淨,為什麼?就是這個量大,這我們要了解的。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的話,你的的確確沒辦法分辨得出這個大小二乘的差別,這個概念在小乘的教典當中沒有的,所以在這裡順便一說。

[22:44]

如果說關於這個概念,我又不小心地說進去,如果有的人 ─學小乘的諍,我們不必跟他諍論,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但是我們自己曉得,我們走些什麼。同時真正走起來,將來的的確確的,所以前面基礎的東西,我們全部要學,一點都不能遺漏,你那個時候才會對比得出來。所以對這個菩提心的支分「極應愛重」,要絕端地愛重,絕對不會現在我們說,哎呀,我是個大乘的,那個可不要,乃至於覺得違背了。那個都是似是而非的說法,破壞佛教就在這個上頭。你沒有前面那個厭離心,絕沒有菩提心,這個我們要了解。很清楚嘛!這個世間那麼快樂,你要講的菩提心,救他出來,你不是顛倒了嗎?你救我出來,明明有好處,那不讓我去享受,你不是跟我開玩笑嗎?還說來救我!所以這個事情很清楚、很明白,用不著深一層來講。連它世間最淺顯、最簡單的道理,我們一講都通了,說修學佛法的人居然在這個地方搞不通,那是一個笑話。

[24:03]

若不爾者,則此諸道與上士道別別無關。

假定你不了解這個的話,你覺得下面這個跟上士道好像不相干?各別、各別的呀!這個時候有什麼毛病?毛病大了、毛病大了,非常嚴重!

[24:22]

乃至未至實上士道,於菩提心未得定解,而成此心發生障礙,

因為你有了錯誤的認識,覺得這個跟上士道不相應,所以你不要去學。既然不要去學的話,請問,這個東西的基礎沒有,你怎麼能夠把這個菩提心發得起來?所以由於這個誤解,使得你不能真實地發那菩提心。所以他這裡說,使得你變成功一個障礙 ─你沒辦法發菩提心,這個道理很清楚。所以這句話「乃至未至實上士道」,因為你還沒走到,如果你真的走到了,當然沒有這個誤解。如果你沒有走到,而有了這個誤解的話,對於這個發菩提心,就變成最大的障礙。你說:「好了,不要去修的,不要去修的!」你放掉了,結果最好的正確的指導放掉了,請問你用什麼東西修上去?

[25:30]

或於此間失大利義,故於此事應殷重修。

對這件事情是失去了絕大的利益,所以要殷重地修。現在的修就是發決定解。注意哦!發決定解,不是馬上做到它,你有了決定解了,你心裡面會絕不動搖。否則的話我們說:想想這個地方啊 ……。跑到那裡又看那裡好,跑到這裡,看那裡好,所以我們跑來跑去,飄來飄去,一無是處。就這樣地一飄,多生多劫地就這樣飄過去了,這個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很大的損失!但是這個不是說完全空,還是種點善根哦!東啊種點善根,西啊種點善根,什麼時候種多了以後,突然之間,有一次碰巧一個巧,發一個芽,那個時候就證一個羅漢果。然後證完了以後,慢慢地再走上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走那條直路的機會就比較少,這是我們要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