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70L6~P70LL2

手抄頁/行: #5 P67L5~P75L3

音檔起訖:   34B_2629~35A_0653

廣論時時聽          

 

[26:29]

如是修習中下之道及善修習,如上士時所說道已,於相續中,隨力令生真菩提心。

那麼這個是第一個,是說照著上面這個,先是下士,然後呢中士,好好地善巧地修習。然後再繼續地下去,說上士道,照著這個修習,使得我們身心上面真實地產生這個大菩提心。現在我們是了解這個名字,聽見這個名字;進一步呢,了解這個內容的意義,然後照著去修;修了以後心裡面真實的心相起來了。生起來了以後怎麼辦呢?

[27:22]

次為此心極堅固故,應以不共歸依為先而受願軌。由願儀軌正受持已,於諸學處應勵力學。

進一步,等到你發了這個心以後,那麼要為了堅固,「堅固」是什麼狀態?就是你剛發心的時候已經有了,但是發完了以後,等一下碰見別的緣又會散掉。就像比如我們現在說:「哎呀,這個好啊!」你看看是認真去學,等到你下了課,或者回過頭忙了別的事情,一忙,忙了忘記掉了,這個不堅固。如果說這個碰見的事情,又給它恰恰障礙的話,乃至於你退心了。所以那個時候,淨信發起來是非常難,還要使它堅固,這個堅固,說絕不動搖。那麼為了使它堅固,那個時候應該學不共皈依。一開頭的時候就皈依,可是到後來那個皈依,就只有大乘的特別的皈依法─這個,下面這個不一樣的。還要呢「受願軌」,這個時候就是說,我現在要發菩提心。「由願儀軌正受持已」,受了這個願軌以後,那時候是什麼?正式地學。學什麼?學菩薩行。「於諸學處」,就是真正菩薩應該學的就是菩薩戒,努力去學。發了這個心,然後呢進一步不共皈依,然後呢受這個願軌,受了願軌以後學菩薩戒。「次」,看喔!

[28:56]

次應多修欲學之心,謂欲學習六度四攝菩薩行等。

那個時候就再加強這個心!發這個心是堅固了,堅固了以後進一步曉得,你要滿這個菩提願的話,這個願心已經有了,要滿這個菩提願的話,還要修菩提行。修菩提行就是六度萬行,所以欲要學這個,曉得欲學六度四攝、菩薩行等。

[00:13]

若由至心起欲學已,定受行心清淨律儀。

這個次第很清楚,所以每個地方有個次、次、次。那個時候你經過了這個學習,一心一意覺得:哎呀,現在要學這個了。這個地方學,不是我們坐在這個地方聽這個道理,講那個道理。那個時候學的話,碰見那個境界人家來要你,「欸,沒錯!我馬上東西送給他。」心裡有一點捨不得,「欸,不、不、不,我要送給他!」這樣。然後呢人家來罵你,「啊,我修忍辱。」碰見境界上面的話,「我就持戒。」就是這種情況。這個地方不配你胃口的,「對,這個戒上面告訴我們,我要忍受。」然後呢,你這個時候叫真正學的時候,它這個學不是文字上頭的。所以「至心欲學已」,那個時候幹什麼呢?「定受行心清淨律儀」,受菩薩戒!這個時候才真的受菩薩戒哦!修菩薩戒開始這個叫什麼?行、行心,修了菩薩戒以後,

[01:19]

次應捨命莫令根本罪犯染著。餘中下纏及諸惡作,亦應勵力莫令有染,

那個時候受了這個東西,寧捨生命,絕不可以犯根本戒,一點都不能。其他的「中下纏」,也要努力不要去沾上。

[01:41]

設若有犯,亦應由於如所宣說,出犯門中,善為淨治。

但是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就是發了這個心,因為這個煩惱還在,還難免有的時候不小心,或者是放逸,或者是失念,或者是煩惱盛,又要去犯。那麼那個時候怎麼辦?馬上依照儀軌,懺悔淨治。

[02:05]

在這個地方願心跟行心,在大乘這個位次當中很清楚。在你前面,從下士到中士,到發這個願心,那個時候叫下品資糧位,這叫下品資糧位;然後呢,你有了這個下品資糧位了以後,自己覺得,一心一意要行這個六度萬行,開始受菩薩戒的時就中品資糧位。下品資糧位的行者,如果你回向往生的話,到極樂世界就上品,最起碼的;下品資糧位的行者,拿這個心回向往生淨土的,上品,這樣。你們可以翻開來看,往生淨土的上品的條件什麼?發菩提心,對不對?就是這個,發了菩提心,其他說沒有了,上品下生;如果你發了菩提心,還要做一點什麼就中品,這樣哦!就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這樣。所以的的確確說,如果認識了這一點,照著去做的話,倒的的確確上品不難。

[03:19]

我想想現在算算看幾年哪,八、九年,好像好幾年了,我記不住。那個時候,我在美國,遇著一個老師,他也告訴我這個道理,告訴完了以後還告訴我一個表,修的儀軌。那個時候我問他:「哎呀,學那個東西啊,像我們想像當中,這個總覺得這個很難。」他就告訴我,他的老師親口告訴他的,學這個東西,從開頭第一步開始,兩年就學完成了。他那是再來人,如果我們去學的話,他就告訴我,大概稍微加個幾倍也可以。現在我了解,你真的去做的話,十年之內一定成功。地藏菩薩的《占察善惡業報經》上面告訴我們,你再嚴重的罪,你努力,「千日之功」決定可以懺乾淨,對不對?很簡單。懺完了以後達到的地位,那就是很高的地位了,那個時候你要學定的話,輕而易舉,千真萬確的。所以這不僅是說哪裡,這個我們經教裡面說得清清楚楚。現在我們真正重要的:沒有得到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沒有得到正知見。還沒有學,先已經打退堂鼓了,哎喲,這個難得不得了!好,你不要去學了,不要去學了。你沒有學這個內容,你怎麼知道怎麼做呢?當然,這前面只有一條路 ─沒有路!換句話說,這一條路就是。這是我們現在真正可惜的地方。那麼現在說,這個地方你能夠這樣做了,

[04:53]

次應總學六到彼岸,

那個時候就總學六度了!特別學這個。所以平常我們天台判的教的,所謂隨分的行,然後呢怎麼、怎麼這個,天台的判教的方式我不熟悉。這我們曉得,凡是這種位次都是什麼?所以天台的教當中,或者我們現在的叫信位菩薩,信位菩薩就在這個裡邊。

[05:24]

特為令心於善所緣,堪能隨欲而安住故,應善學習止體靜慮。

那麼在這個六度當中,特別因為我們要想真正地安住在這個「善所緣」,這個心真正要真修善法,那一定要在定慧當中修才有力。所以最主要的,前面這個六度是資糧,真正要學的,是學止。

[05:57]

《道炬論》說,為發通故,修奢摩他者,僅是一例,覺𡁮於餘處亦說為發毗缽舍那,故為生觀亦應修止。

固然你要修種種的善法,要學止;還有呢佛法的特質,發了菩提心,圓滿菩提心,還非要真正地通達空性,通達空性就是這個地方所謂的「觀」,所以進一步以這個來學觀。下面這個解釋是,為什麼要這樣解釋呢?因為本論的依據是《菩提道炬論》,那麼《菩提道炬論》講到這個次第一步一步上來,它最後說,為了發通所以要奢摩他;實際上它主要的目的,不是發通,主要的目的是在這個上面,所以這個地方說明一下。緊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