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07L8~P108L1

手抄頁/行: #6 P204L3~P218LL1

音檔起訖: 46B_2345~47A_1544

廣論時時聽          

 

[23:45]

三種修行應學者。

那麼應該主動地,我們做些什麼?

[23:51]

謂於佛像,若塑若畫,隨好隨醜,不應譏毀,置塵險處,及押當等,不敬輕毀,皆當斷除,應當執為是可敬田,猶如大師。

同樣的三樣東西修,應該主要做的,對分佛、法、僧。現在佛已經涅槃了,目前唯一留在世間的就是佛像,這個佛像不管是雕塑的,或者是畫的,不管是好、不管是壞,畫得容或有好壞,那個是做的那個技術人員的差別,佛像本身絕對是好的,我們應該要這樣地認識。所以不管他是雕塑的、是畫的,畫得好是不好,我們絕對不要隨便地譏毀;乃至於把那佛像隨便放在不恭敬的地方,或者押當等等,這個絕對不是個財產。這個凡是對它不恭敬,輕,「輕」是對什麼?就是你心裡面沒有對它恭敬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輕哦!不是說你根本瞧不起它,不是這個意思,你不看重它,這個都應該斷除。

[25:17]

應該怎麼辦呢?應該任何情況之下,這個是敬田,這是我們最恭敬的,就像大師,就像佛一樣。這個話好像大家都會說,但是大家都做不到。現在這個地方我特別要提醒一下,不是我們馬上要做到,至少有一點我們要認識。認識什麼?認識連它這個概念我們都沒有。大家想想看,說我們真的能夠把佛像等等看成像佛那樣嗎?你們有沒有人說「我做得到,我有。」假如有的,我請他舉手,有沒有?反過來說你們的的確確說「我的確沒有。」沒有的請舉手。不錯,還有很多同修,這個倒是的確的,實際上平常我們的的確確,這個心理上面這個認識還沒有,這一點很重要。

[26:26]

我現在隨便舉個例子,我倒不是說要怎樣,我就處處地方點醒我們大家,當你認識了這個情況,我們就有機會改善了。我們每天都要至少上兩堂功課 ─早、晚課。我們跑到大殿佛堂的時候,什麼心情?馬上就感覺得出來。那個地方是佛,假定說這一點,我們有了這個認識的話,你那時候就會說,一進去馬上感覺到:啊!到了佛跟前了!到了佛跟前了。不要小看這個,不要小看這個哦!在我們本論一開頭的時候,就告訴我們幾件事情,說我們修學佛法的時候,「斷三過,具六想」,具六想當中第一個是什麼想?我們自己在病當中,什麼病?無明大病,粗的地方就是貪、瞋、癡。由於這個而造業,然後輪轉生死之苦,現在救我們的 ─佛。佛是無所不在,那麼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就是我們的業障礙。那麼怎麼樣才能夠淨除它,就是要自己至誠恭敬去懺悔;要想懺悔等等,還必須要先認得自己的錯,所以說我在三毒當中。

[28:01]

假定說我們平常有了這個認識,心理上再這個念頭的話,你提起來,一跑到那個佛堂當中,馬上現起來:「是,我現在看見的是,不是佛,是佛像。為什麼看見的佛像?就是我業力所感的,就是我的惑業現在所集的果。」看到那個時候,內心上面就生起無比的慚愧,那個慚愧的另外一方面,那恭敬心就起來了。所以我們現在常常說要恭敬就恭敬不起來,原因是什麼?因為你根本對這個概念沒有。或者是雖然有了以後,你沒有如理地去思惟。假定你這個概念,能夠真正認識了去如理地思惟,你常常這樣的話,你跑到什麼地方 ……也許在平常的時候,儘管說「毘盧遮那徧一切處」,也許我生不起來,因為這個的確凡夫啊,這煩惱很重;可是跑到當佛堂裡面去的時候,那時候莊嚴的氣氛,應該能夠提醒你,你就能夠感受得上。

[29:04]

所以有了這個標準,你一衡量一下,我們就曉得,現在自己的心境狀態。目前對我們最重要的,我們要認識我們錯在哪裡,你認得它錯在哪裡以後,然後我們就有改善的機會了。這一點,現在是最重要的一點,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認識我們自己的心相,然後呢這樣地向上。假定說關於這一點你真正地提起來了以後,那個好處是無窮無盡,無窮無盡。你們自己去想。

[29:43]

我簡單地告訴你們一下,當你這個心情生起來了以後,你禮敬三寶是不是就起來了?

[00:04]

我簡單地告訴你們一下,當你這個心情生起來了以後,你禮敬三寶是不是就起來了?起來了。然後這個念頭生起來的時候,你是不是在隨煩惱當中?不隨煩惱。然後呢常隨佛學,廣修供養,然後呢心裡面是這個時候跟法相應。總之,你隨便去想,隨便去觀察的話,十大願王中,至少五、六樣東西都具足了,這樣好啊!想想看。所以這些地方,沒有第二個辦法,別人可以指出來告訴你,得不得受用,完全看你自己能不能如理觀察思惟。你只要一個念頭轉過來,如理觀察思惟,那個念頭就是在淨除罪障,集聚資糧的時候。這是上面所說的,下面又引那個菩薩的論。

[01:14]

《親友書》云:「隨工巧拙木造等,智者應供善逝像。」

不管那個造佛像的這個技巧,好也好,壞也好,「巧」是善巧,「拙」是差勁;至於說做的是木造的、泥塑的、金銀,乃至畫的,不管!真正有智慧修學的人哪,都應該好好地供養,供養這個佛像。

[01:58]

《分辨阿笈摩》說,劫毘羅摩納婆,由於學無學僧眾,說十八種異類惡語。謂云:「汝等象頭,豈能了知是法非法。」等,感有十八異類頭形摩羯陀魚。自迦葉大師時,乃至釋迦法王住旁生中。

下面是兩個故事,我唸一遍,然後講一講。

[02:31]

《雜事》中說,拘留孫大師般涅槃後,端妙大王令建大塔,有一工人,曾經二次作是譏云:「今令樹其如是大塔,不知何日乃得完竣。」後善成已,深生憂悔,將其工價造一金鈴,掛於塔上,其後感生容顏醜惡,身形倭小,聲音和美,名曰善和。

這是兩個故事。那麼這兩個故事,這個在佛經上面出的,這兩個故事我以前聽說過,但是我自己沒有看到。另外同樣的,這是我看見的,我把它說一下。這個都出在《賢愚因緣經》上面。《賢愚因緣經》上面,有一趟啊,那個波斯匿王有一點事情,然後帶了個大軍,從佛的祇桓精舍走過。那個時候那個祇桓精舍裡邊,有一個比丘在那邊讀誦,然後聲音的美妙,啊!不得了地美妙。凡是走過去的人聽見了以後,都被那聲音吸引了,乃至於那個馬、象,那個軍隊用的乘載的工具,這馬、象聽見了以後,也被這個美妙的聲音陶醉了,停在那邊都不動了。

[04:23]

那個波斯匿王在後邊說:「欸,那些人怎麼走走不動了?」問說:「幹什麼?」說:「不知道。」然後跑上去問的人,一聽見那聲音也不動了,就這樣。這一聽原來聽見那個聲音,啊!說「奇怪,是看怎麼一回事情?」那說:哦!這個祇桓精舍裡邊,有這麼一個出家的比丘,這聲音美妙,他也聽了美妙得不得了。每一個人都被他吸引住了,大家都忘記了他們去幹什麼去。他們這次去的是幹什麼呢?去捉那個鴦掘摩羅。鴦掘摩羅就是指鬘殺人,那個公案這裡不談。那就彎到佛的精舍,說:「佛陀啊,既然有這麼美妙的聲音,從來聞所未聞,希望能見一見這個人,願意供養十萬塊錢。」世尊就說:「供養十萬塊錢哪,你如果想見的話,最好你那個錢先供養了以後再看,等到你看完了以後,你就不再想供養了。」波斯匿王說:「不會的,不會的。」大家都說,哎,這個人的聲音這麼個美妙!

[05:31]

那後來就把那個人請出來,結果一請出來,這個人長得醜陋,大家每一個人看見了心裡直發嘔,叫他拿一個錢都不願意。固然大家心裡頭懊悔得不得了,那又問了說:「佛陀,怎麼可能呢?這聲音之美,美成這個樣,那個長相之醜啊,那實在是教人人看見了,飯都吐出來。」那麼佛陀就告訴他說:以前哪,九十一劫以前,迦葉佛時候,那時候一個人 ……迦葉佛、迦葉世尊涅槃了,迦葉世尊就是於賢劫第三佛,我們釋迦世尊是賢劫第四尊佛,那是人壽二萬歲的時候。那麼這個國王為那個迦葉世尊造塔,他準備造一個大塔,很大、很大的一個大塔。但是那個很大的大塔,不知怎麼辦是好?後來感動了這個龍王,那麼這個龍王就來幫忙他。

[06:40]

那個龍王幫忙他,告訴他:「你那個周圍那個城,東門裡邊那個水,你只要拿出來就變成琉璃;南面那個城裡邊的水拿出來變成黃金;西門的變成功白銀;這個北門的拿出來變成白玉。」所以,啊!那是七寶塔,莊嚴得不得了,所以大家很認真地去做。這當中有一個,每一面啊派一個大臣去監督這個事情。有一個大臣監工,他馬馬虎虎沒弄好,然後呢這個國王看了就沒弄好,就把他呵斥。呵斥了以後,他就埋怨:「造這麼個大的塔,唉,這真是!」這樣埋怨了幾下。然後呢埋怨了幾下,這個他心裡面就這麼覺得很不高興的這樣子:「這麼個大塔,造得這麼困難!」就是這種味道,就好像平常叫我們做那個麻煩的事情,他心裡面厭惡、嫌它這個味道。那國王走了,國王走了以後,他還是認真地做,造好了。

[07:45]

哎呀!造好了以後,他看見這個塔這麼好,他就自己造了一個小金鈴,掛在塔上。就這麼一個因緣,從此以後,九十一劫以來,他生生世世就長了那個醜八怪,醜得不堪。他因為厭惡,厭惡這個東西,因為你一厭惡心裡面就這樣,心貌就現出來。然後他造了一個金鈴掛在那個塔上,啊,這個塔聲音美妙得不得了!他就是這個因緣,一直到這一世,遇見釋迦世尊。所以對這個佛像一點點的、輕微的,就會產生這樣的異熟的果報,你心裡面起一念的這個不對的,你就得到這個。然後他還是懺悔哦!那完了以後,他還是掛一個金鈴哦,如果不懺悔的話,那一定要墮落的喲!那這是一個。

[08:41]

另外的呢,還是釋迦世尊同樣的一個因緣。有一天我們釋迦世尊,帶了個弟子出去,經過那個城外,跑過去的時候,跑過去的時候,那個外面有一群人在打魚。那個打魚打那個,那網有大小的,最大的大網大得很,要五百個人來拖那個大網。結果那一天網到一個大魚,哎呀,那個大魚大得不得了,那個五百個人拖就拖不動,大家喊哪,叫人家幫忙。正好旁邊有耕田人,就一個來、兩個來,就找了五百條牛,然後,和五百個人、五百條牛,把那條大魚就把牠拖上來。拖上來了以後,發現那條大魚生各式各樣的頭,哇!怪頭,大家覺得奇怪,這從來沒有過的。那麼那些人大家在那兒嗡嗡嗡嗡,那麼上千個人,在那個地方大家就看。

[09:43]

佛正好帶著那個弟子從這邊走過,大家覺得好玩也去看去了。那麼佛當然曉得那件事情了,就叫阿難說:「阿難哪!你去看看,那些人幹什麼跑到那裡,都跑到那河邊去啦?」結果一看,喔,原來看見那個河裡邊抓出來這麼一條大魚啊!那「嘰嘰嘎嘎」那個魚還會叫。那麼跑得來告訴那個世尊,世尊看見了以後,他自己也就笑了一笑。然後阿難就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從來沒有看見過這一種怪魚吧!世尊就跑過去:「那好好好,我帶你過去。」然後就跑到那個河邊。跑到那個河邊以後,他就對著這個魚就喊:「你是劫毗羅嗎?」很慎重地問了牠:「你是劫毗羅嗎?」那個魚說:「是!」「你是劫毗羅嗎?」那說:「是!」很慎重地問了牠三遍。他然後呢第三遍,說:「以前教你罵出家人的那些人現在在哪裡?」「在阿鼻地獄。」那個魚就是流眼淚。嗯?大家覺得很奇怪,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啊?

[10:57]

原來在以前那個迦葉佛的時候,那個時候有一個外道,有一個婆羅門。那個婆羅門有一個兒子,長得非常聰明、非常清秀,在婆羅門當中他是絕頂聰明的一個人。他雖然是婆羅門當中絕頂聰明,可是他父親就給他說:「我們是婆羅門種姓,很了不起,但是那些沙門婆羅門 那個沙門就是跟迦葉世尊那些出家人 你千千萬萬對他們敬而遠之,這些人你碰不得哦!就這樣,你要恭敬他。」那麼他因為他父親的遺命,所以他始終對他很恭敬。

[11:50]

後來他父親死了,他父親死了以後,那麼這個母親,印度人的習慣也是以男性為主的。他母親就問,說:「兒子啊!你是這地方最聰明的人。」當然父母都以子女為榮耀,他說:「是的,但是我對那些和尚們弄他不過。」「哦,為什麼啊?」他說:「我講的他們都懂,他們講的有很多我都不懂。」「嗯?那麼這樣的話,你為什麼不跟他學呢?」「跟他學要做和尚才行!我是個婆羅門怎麼可以?」「這樣,你假裝個和尚跟他學會了,不就行了嗎?」「那好。」那他心裡不大願意,但他母親的命令,他們都是有他們的各個宗教不同的習慣,你別看婆羅門,婆羅門還是有他婆羅門的很好的規矩的,也非常講孝順。那麼他母親一再要他這樣去做,那也沒辦法了,他就假裝地要去出家,跑到那個出家人當中。

[12:56]

結果因為他很聰明啊,學了沒多久樣樣都學會了,他想現在都學會了,他母親要叫他學了就回去了。他回去了母親很高興,「兒子,現在這一下你可行了吧!」他說:「還是不行!」她說:「為什麼你去學了還是不行呢?」他說:「這個不是講一個道理啊,這個道理我是會了,這個修證可不行耶!只講道理,我是講得過,講修證的事情的話,對不起,那我又是一樣。」她想了半天,修證可不行,那怎麼辦呢?「要去修證的話,那豈不是你要完完全全地改變那個婆羅門,要跟他和尚嗎?」他母親跟他怎麼說?「這樣,你如果下次碰見那種情況是弄不過,你根本不要跟他談,你就罵他,說:你是個畜生,你是個象,你是個狗,你是個牛,你懂得什麼?因為那個沙門婆羅門絕對不會跟你爭 ─不,那個沙門就是出家人,佛弟子絕對不會跟你爭的。」

[13:51]

那麼他實在不願意,他母親逼著他這樣去做,他也沒辦法。然後呢以後碰見這種情況,看見那個出家人,他就嘰哩呱啦這樣罵。從此以後,九十一劫一直墮這個大魚,然後呢身上,就是他罵過的那個頭,一個個都在這個上面,哎呀,痛苦不堪。然後他的母親呢,教他的,一直在阿鼻地獄。所以當時大家聽了以後,就感覺到心裡面很難過,就問世尊說他什麼時候可以透脫出來,透脫出來?世尊說:「賢劫千佛一一出世,我見不到他有機會能夠透脫出來。」

[14:42]

對他這麼輕毀,就會產生這麼嚴重的果報。所以這兩個公案。那麼上面這兩個,那個是大同小異的,當然有各式各樣類似的人。這一點我們從這一個地方要千萬注意,凡是碰見這個真正可尊敬,尤其是我們皈依了以後。剛才說那個公案當中婆羅門,他還沒有皈依哦 ─外道,但是不管他是外道、內道,它本身就是一個大福田、大功德田。這個大福田當中,你造一點少少的損益的業,損就是傷害,益就是供養,就會感得無量無邊的後面的異熟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