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08L1~P108LL4

手抄頁/行: #6 P219L1~P226LL1

音檔起訖: 47A_1544~47A_2930

廣論時時聽          

 

[15:44]

故於佛像不應說言,此如此類,

所以對於佛像,絕對不可以說:「啊,這個、這個 ……。」絕不可以批評,絕不可以批評!

[15:56]

於他所造諸佛像等,若因善妙,若量廣大,不應譏毀及遮止等。

那麼同樣地,對於佛像,在任何情況之下不要批評。還有別人如果造的話,我們一樣的,反正不管任何理由。現在我們常常有一種情況,固然我們壞的不可以,好的─往往我們是壞的嘛固然要批評,好的還要批評。為什麼?他不是批評這個佛像,人與人之間的嫉妒!人家造了一個好的佛像,「這有什麼了不起!」你嫉妒是嫉妒這個人,結果呢對不起,你傷害了,傷害了自己。像這種地方,要特別注意!下面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祖師行持的榜樣,告訴我們該怎麼辦。

[16:51]

大瑜伽師奉曼殊像於覺𡁮前,請觀視云:「此善醜何似,若善妙者,可將絨巴迦格瓦所供之四錢金授與購取。」

阿底峽尊者的這個侍者,就是大瑜伽師。人家有拿來一個文殊師利菩薩的聖像,那麼他就問他的老師說:「欸,這個像你看好不好啊?假定好的話,正好有一個人供了四錢的金子拿來買它。」尊者怎麼說?

[17:36]

覺𡁮答云:「至尊妙音之身,無所不善,師工中等。」

喏!看見沒有?哦,這個文殊師利菩薩,「至尊」哪!文殊師利菩薩雖然示現的菩薩身,他早就成了佛了,他這個身體哪有不善的?絕對是無上的,無上的世尊哪!但是做這個工匠的技術,那是中等。說完了以後,

[18:09]

說已置頂,

擺在頭頂上面,這是對我們最恭敬、最恭敬的方式,這樣。所以這個印度人當初的習慣,拿到了恭敬的三寶東西,他一定拿在頂上放一放。我現在也是,看見隨便一個什麼三寶的任何一樣東西,佛像固然是放在頂上,拿到了一個經本子放在頂上。所以我們現在捧經的時候,捧著高高的,不是隨便是拿了書,拎著這麼甩啊、甩啊,這個不可以,你拿得高高的,這樣。然後那個經本子,絕對不是說,睡覺的時候躺在那裡,丟在床上,絕不可以,放的地方,每一個地方都是這樣,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所以

[18:53]

於一切像,悉如是行。──

這個對於佛寶。法寶同樣的,下面

[19:01]

雖於正法四句以上,應離不敬。又應斷除一切不敬,謂抵押經卷,貿為貨物,置禿土地,灰塵險處,鞋襪并持,及跨越等。應起恭敬,等如法寶。

那麼關於法寶也是這樣,哪怕只有四句。他說的四句,實際上哪怕一個「佛」字,哪怕一個「法」字,哪怕一個「僧」字,任何情況之下,不要不恭敬,不要不恭敬。然後呢平常的時候,我們隨便處理任何事情,「等如法寶」,這個經卷等等。這個地方指諸有形的,實際上呢,我們對於無形的也應該如此。所以我跟大家說,對於這個平常的時候,這個講經說法千萬不要輕視,千萬不要輕視。這個千萬注意,心裡面總懷著一個很恭敬。你可以自己說:我現在正在忙我自己的,我也是跟法相應的,所以我可以不去;但是不要輕視,這個自己要分得很清楚,分得很清楚。

[20:30]

傳說慬哦瓦善知識,凡見有持經典來者,合掌起立,後不能起,殷勤合掌。

在傳說當中,慬哦瓦 慬哦瓦就是敦巴尊者的三個心子之一 凡是看見任何人拿了經典走過來,他一看見馬上站起來,合個掌,這麼個恭敬法。以後老了,站不動了,但是還是一看見,就馬上恭敬合掌。

[21:02]

又說覺𡁮至哦日時,有一咒師不從聞法,大依怙尊見一記錄,以齒汙穢沾其經書,深生不忍,說云:「可愍,不可不可。」咒師生信,遂從聞法。

那個都是大善知識的行持。那個阿底峽尊者剛剛從印度進入西藏,那個西藏的最西北邊陲,那叫哦日。剛去的時候,那時候有一個學密法的一個法師,自己覺得滿了不起,也沒有去這樣去聽從他聞法。那麼有一天,他看見阿底峽尊者的時候,那阿底峽尊者正在翻一個傳記之類的。翻那個傳記的時候,看見傳記上面有一點那個齒痕,總是那個口水或什麼的沾在上面。他一看見了以後,心裡面覺得:啊,這不可以、不可以啊!平常我們翻書,常常舔一點口水來翻翻書,這個不要,不要。這個習慣一養成功 ……我們翻書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惡習慣,有很多人舔舔口水,那個口水是非常髒的,萬萬不可以。有很多人翻書,那個指甲「嘎!」一來。這樣有很多人,隨便一來,翻開了書隨便一折,這都不可以。凡是你碰見這個都是法寶,最恭敬的方式。

[22:35]

那麼阿底峽尊者就看見了這個,一看見就曉得這個人一點沒恭敬心,唉呀,心裡想:這個不可以,這個不可以啊!他深生憐愍以及起了恭敬。這個地方說明什麼一件事情?說明他阿底峽尊者儘管以這樣的大尊者,可是平常心裡面敬法的情況。所以這個真正修行的咒師,他畢竟是個修行人,他一看曉得,欸,他是很了不起的人,於是就聽從他聞法。所以平常我們在這地方講經說法也好,自己心裡面跟法了不相應,那個的的確確這是差得遠,差得很遠哪!

[23:21]

現在這個地方,我們只聽人家的故事。我剛開始的時候曾經說過,我們自己也可以衡量一下我們心裡恭敬不恭敬。如果你真的衡量的時候,經過這樣衡量,那個時候,你才認得我們自己心裡的心相。那麼在這種狀態之下,你去聽經書上面、經論上面告訴我們的話,也就容易相應了。否則的話,我們聽他那個,聽的時候滿好,聽過了以後,你心裡面就覺得風馬牛不相干,這樣。如果說你們能夠進一層仔細去觀察一下,那個心情就會不一樣的。所以平常的時候,處處地方注意,以前容或不知道,以後曉得了,總要養成習慣。不是說等到你進佛堂,進佛堂來不及了。進佛堂因為你的心裡面是什麼?是染污,很強烈的染污心在這地方,跑進去還是這個樣,還是這個樣,這個習性很厲害。

[24:25]

必定是你聽完了以後,馬上心裡就提起來,啊!把剛才這個道理提起來觀察一下,說我心裡面是什麼個狀態呢?然後呢經常觀察思惟;因為你經常觀察思惟,所以你跑到相應的地方,或者進佛堂,或者翻開經本,那時候你會認得你自己的心相。認得了自己的心相,一對比之下,然後你再一看那個公案,那個時候你就可以衡量得出來。哪!修行人他在任何情況之下,他就有很不一樣的,自然的修行相應的這種行為,所以舉手投足之間,自然不一樣,這個差別就在這裡。否則的話,始終我們只是嘴巴上講講是有的,實際上的內容 ─戲論,實際上的內容是戲論!

[25:28]

其實這個事情,不僅僅是佛法呀,世間也是如此,世間也是如此。所以人家說:「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這是一句俗話。你真的識貨的人,一動,隨便一來,他曉得是真、是假。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人也是一樣,也是一樣,你只要了解了,照著去做,那個時候,你很容易能夠辨別得出來。你有了這個情況,然後你在現在這個情況之下,你才有機會找到 ─哦,這個師父是善知識!要不然我們始終在外面空轉。現在不是沒有善知識,你怎麼認得他?問題在這裡。下面看:

[26:17]

霞惹瓦亦云:「我等於法任何玩耍,無所不作,然不敬法及法師者,是壞慧因。

這個話,這個祖師告訴我們說 ……先說下面的。要了解啊,我們真正修學佛法的人,真正重要的,一切都是從什麼?從懺悔業障、集聚資糧來。我們所以差的話,就是資糧一點都沒有,業障很重。那麼要想做這個,怎麼做法呢?懺悔,就是以前錯了;集聚,一定要從恭敬對方開始,這個是最重要、最重要的。現在假定你說你不能恭敬的話,這個是什麼?不但不是集聚,而且破壞。修學佛學最主要的慧,所以你對法跟法師不恭敬,是壞慧的因,你種了這個因,將來一定感得愚癡的果報。所以現在我們癡癡呆呆,就是已經感了這個果,你還不努力呀,還有什麼希望?而實際上我們努力嗎?不努力!什麼狀態呢?「於法任何玩耍,無所不作」,就把它隨隨便便,哎呀,有課可聽就聽一聽。那個課還逼著才來聽,那如果不逼的話,最好在那兒睡大覺,你怎麼可能修佛法?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他下面又說:

[28:00]

現在愚蒙,如此已足,

像我們這樣的愚癡已經太多啦!已經太多啦!假定我們再不努力的話,你還能做什麼啊?只有一條路。我們所以現在爬不上去,就是這個惡業太重,所以真正重要的,實在要好好地努力,這一點是的的確確。就眼前最近我在這地方,一方面看見有幾位同學,還是大家懶懶散散,很可惜、很遺憾,但是大部分非常努力,我看了非常讚歎,非常歡喜!

[28:40]

莫更作集愚癡之因,

這是教斥我們哪,千萬不要再造、再集這愚癡的因啊!這愚癡的因就是什麼?輕視、不恭敬。

[28:56]

若愚過此,更有何能。」

如果我們再愚笨、再差一點,我們還能做什麼呀?現在我們已經感覺得辛苦萬分了,對不對?已經感覺得爬不上去了,明明佛在這個地方,坐在這個佛堂裡邊,我們看見就是木頭,我們看見就是張紙,那就是我們的愚癡耶!明明這是最恭敬的大敬田,最大的大功德田,我們有了這個田,就沒有辦法在這個田裡面增長一點東西。可是至少我們現在還覺得看得見哪,而且我們還有機會去承事啊!所以一定要趁這個機會好好努力、好好努力啊!所以這句話 ─若更愚癡的話,那時候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