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20L2~P120L7

手抄頁/行: #7 P100L1~P109LL3

音檔起訖: 51B_2433~52A_0858

廣論時時聽          

 

[24:33]

所未造業不會遇者。謂若未集能感苦樂正因之業,則定不受業苦樂果。

說你沒有造這個業因,感得苦樂的這個業因沒有造的話,絕對不會感這個苦樂的果。下面這一句話是特別來策勵我們的,特別策勵我們修行人的。

[25:05]

諸能受用大師所集,無數資糧所有妙果,雖不必集彼一切因,然亦定須集其一分。

現在我們既然了解了,說原來一切都是這樣的。啊,這個道理好啊,這個道理只有佛告訴我們啊!是的,只有佛告訴我們,那麼現在我們在這裡幹什麼?在受用這個,大師無量無邊劫捨頭目腦髓,然後集聚的這個妙果,然後告訴我們,今天我們居然聽見了!我們所以能夠聽見,一定有聽見的因。所以我們不一定是集圓滿的因,如果我們集圓滿的因,我們一定感得佛世,聽到圓滿的教法。我們現在聽到一點點,你聽到一點點也一定感得這個。

[26:04]

所以大家想到這一點,要自己想:唉呀!我原來聽見還是以前靠我自己,居然聽見了,現在放棄掉的話,太可惜呀!所以當你想到暇滿的話,你自己曉得這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你自己絕對不肯偷懶。人家不管他怎麼說,「哎喲,我自己好好努力賺來的這麼一點點,隨便浪費怎麼可以呀!」你就拼命努力了。如果得到了以後,隨便一浪費的話,下一生得不到,完了,要想再得到的話,不曉得千辛萬苦啊!這個地方策勵我們一下。那麼已造的呢,最後不失。造了以後,對不起,決定要受。

[26:50]

已造之業不失壞者。謂諸已作善不善業,定能出生愛非愛果。

已經造了以後,一定要出生的。善業是可愛的果,不善的惡業一定是不可愛的惡果。

[27:04]

如《超勝讚》云:「梵志說善惡,能換如取捨,尊說作不失,未作無所遇。」

這個「梵志」,就是印度的婆羅門,他們那個婆羅門,是外道怎麼說?那個善惡就像「如取捨」,什麼叫換,「能換如取捨」?這個外道都是 ─啊,這個天,你供養供養他嘛,然後呢他就來保佑你呀!這樣。所以你供養他多少,就像那個商品一樣,你抽他多少錢,可以買點東西回去;你造了罪,只要作了些什麼東西,那麼好了,他那個罪就抵銷掉了!沒有這件事情。世尊告訴我們:造了以後一定不會失去,沒有造的一定不會碰到,絕對不可以換,沒有用!

[27:53]

《三摩地王經》亦云:

那麼下面的經上面:

[27:57]

「此復作已非不觸,餘所作者亦無受。」

經上面說,你作了以後,對不起,「非不觸」,觸是碰到,不可能碰不到,作了以後一定碰到!「餘作者」,別人作的,一定沒有你的份。別人作的,不是你作的,你沒有作,你一定碰不到。

[28:20]

《毘奈耶阿笈摩》亦云:

那麼戒經上面也說,

[28:24]

「假使經百劫,諸業無失亡,若得緣會時,有情自受果。」

縱使百千劫,所作的業一定不會亡失。你只要造了業,這個業一定在,一定在,等到因緣會合的時候,到那時候你還是自受,所以造了以後一定會在。

[28:51]

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這四個業總相,業就是這樣。現在總結起來說,第一個,一切的善惡,隨便一點點的苦樂,乃至於證了聖果的羅漢,為什麼這地方不講佛,單講羅漢啊?佛已經是徹底圓滿解決了,就這樣。實際上呢,是不是啊?對不起,佛還有餘報欸!所以佛出世了以後有金鎗、馬麥之報,這個我這地方隨便告訴你們一下,這個故事先慢慢地說。

[24:33]

所未造業不會遇者。謂若未集能感苦樂正因之業,則定不受業苦樂果。

說你沒有造這個業因,感得苦樂的這個業因沒有造的話,絕對不會感這個苦樂的果。下面這一句話是特別來策勵我們的,特別策勵我們修行人的。

[25:05]

諸能受用大師所集,無數資糧所有妙果,雖不必集彼一切因,然亦定須集其一分。

現在我們既然了解了,說原來一切都是這樣的。啊,這個道理好啊,這個道理只有佛告訴我們啊!是的,只有佛告訴我們,那麼現在我們在這裡幹什麼?在受用這個,大師無量無邊劫捨頭目腦髓,然後集聚的這個妙果,然後告訴我們,今天我們居然聽見了!我們所以能夠聽見,一定有聽見的因。所以我們不一定是集圓滿的因,如果我們集圓滿的因,我們一定感得佛世,聽到圓滿的教法。我們現在聽到一點點,你聽到一點點也一定感得這個。

[26:04]

所以大家想到這一點,要自己想:唉呀!我原來聽見還是以前靠我自己,居然聽見了,現在放棄掉的話,太可惜呀!所以當你想到暇滿的話,你自己曉得這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你自己絕對不肯偷懶。人家不管他怎麼說,「哎喲,我自己好好努力賺來的這麼一點點,隨便浪費怎麼可以呀!」你就拼命努力了。如果得到了以後,隨便一浪費的話,下一生得不到,完了,要想再得到的話,不曉得千辛萬苦啊!這個地方策勵我們一下。那麼已造的呢,最後不失。造了以後,對不起,決定要受。

[26:50]

已造之業不失壞者。謂諸已作善不善業,定能出生愛非愛果。

已經造了以後,一定要出生的。善業是可愛的果,不善的惡業一定是不可愛的惡果。

[27:04]

如《超勝讚》云:「梵志說善惡,能換如取捨,尊說作不失,未作無所遇。」

這個「梵志」,就是印度的婆羅門,他們那個婆羅門,是外道怎麼說?那個善惡就像「如取捨」,什麼叫換,「能換如取捨」?這個外道都是 ─啊,這個天,你供養供養他嘛,然後呢他就來保佑你呀!這樣。所以你供養他多少,就像那個商品一樣,你抽他多少錢,可以買點東西回去;你造了罪,只要作了些什麼東西,那麼好了,他那個罪就抵銷掉了!沒有這件事情。世尊告訴我們:造了以後一定不會失去,沒有造的一定不會碰到,絕對不可以換,沒有用!

[27:53]

《三摩地王經》亦云:

那麼下面的經上面:

[27:57]

「此復作已非不觸,餘所作者亦無受。」

經上面說,你作了以後,對不起,「非不觸」,觸是碰到,不可能碰不到,作了以後一定碰到!「餘作者」,別人作的,一定沒有你的份。別人作的,不是你作的,你沒有作,你一定碰不到。

[28:20]

《毘奈耶阿笈摩》亦云:

那麼戒經上面也說,

[28:24]

「假使經百劫,諸業無失亡,若得緣會時,有情自受果。」

縱使百千劫,所作的業一定不會亡失。你只要造了業,這個業一定在,一定在,等到因緣會合的時候,到那時候你還是自受,所以造了以後一定會在。

[28:51]

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這四個業總相,業就是這樣。現在總結起來說,第一個,一切的善惡,隨便一點點的苦樂,乃至於證了聖果的羅漢,為什麼這地方不講佛,單講羅漢啊?佛已經是徹底圓滿解決了,就這樣。實際上呢,是不是啊?對不起,佛還有餘報欸!所以佛出世了以後有金鎗、馬麥之報,這個我這地方隨便告訴你們一下,這個故事先慢慢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