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28L6~P129L4

手抄頁/行: #7 P190L3~P204L2

音檔起訖: 54A_0837~54B_0152

廣論時時聽          

 

[08:37]

邪見。事者,

邪見是什麼呢?

[08:40]

謂實有義。

對於實際上的,因為真正佛法裡面所講的,一切法都是空,但是空不是沒有喔!空而緣起有,就是這樣。實質上的東西,說這個本性是沒有的,可是呢緣起法相是有的,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現在邪見的人,他恰恰相反,或者是謗這個說,性空這一點他不接受;乃至於反過來,謗緣起,現在的事相的因緣的假有,就是換句話說一切事相,這個真實的俗諦事相,他否定它的存在。就是關於佛法所說的,相反的這種。那麼,

[09:43]

意樂分三,想者,謂於所謗義,作諦實想。煩惱者,謂三毒隨一。等起者,謂樂誹謗欲。加行者,即於所思策發加行,此復有四,

他所謗的東西,作實際上的 ……。關於諦實這個事情,到後面,講到最後的時候再來詳細地說明它,我們必定要對那個「緣起性空」清楚地認識。譬如說我們講中觀,是講這個真空俗有;相宗呢,恰恰相反,這個道理何在?你關於這個佛法所講的這個空有了解了,那個時候,你才曉得世間上面的錯誤在哪裡。那麼眼前我們就把下面這幾件事相,就是粗顯的,這個性空緣起的道理了解了,那我們就判別得出來了。

[10:41]

謂謗因,果,作用,有事。

關於這件事情,他就毀謗,這個下面解釋一下。

[10:48]

誹謗因者,謂云無有妙惡行等。

什麼叫謗因呢?佛法裡面講,一切事情都是什麼 ─空、緣起,並沒有天生本性如此的。說這個人本性天生就是好的,本來就是壞的,沒有!他以前造了善的業因,所以這一世感得善的、好的果報,反過來說惡果。那麼所以一定有這樣的因,感得這樣的果,由這樣的妙因,感得這樣的妙果。現在有的人說:「哼!你這樣做好事沒有用。」那這個就是謗因,就是謗因。還有呢,

[11:35]

誹謗果者,謂云無有彼二異熟。

謗果的話,也同樣地,一個是從因果的因上面著眼,一個是從因果的果上面著眼。實際上,除了現在佛法所講的,其他世間一般的人,都是這樣說的:「哪裡有什麼因果?你做了好事,什麼東西啊?誰看得見啊?」大家都會這樣說。的的確確地,「誰看得見」這句話,很多人被它難倒了。其實這個事情非常簡單,絕對難不倒。你反過來問:「你看見你的祖先了沒有?我們沒有一個人看見我們的祖先,對不對?祖父我們容或看見,曾祖父容或看見,再上面我們看不見,那你一定沒有祖先的。」這個話說得通嗎?說得通嗎?絕對說不通!這不簡單極了嘛!所以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只能說明它:我們不能證明它有或者沒有,但是絕對不能證明它沒有欸!這個道理很明白,是不是?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不談這一點,如果真正談,我會告訴你們。現在很多說以科學來談這個 ─科學上面可不是這樣講的,是最不科學的事情,這是最糊塗的事情,所以在這謗因、謗果,這兩點。

[13:06]

誹謗作用分三,

什麼叫「作用」呢?就是從因到果之間,必然有這樣的因,產生這樣的這個功效。這個作用,就是彼此因果三世當中這個功效、力用,這個叫作用。那麼哪分三種呢?

[13:24]

誹謗殖種,持種作用者,謂云無有若父若母。

那我們說這個怎麼會誹謗啊?欸,不,他這個意思就是這樣,真正的佛法裡面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怎麼來的啊?三樣東西 ─自己的識種,加上父母的和合,而有生命這個作用的存在。這個作用的存在還必須在,有這樣前面的因,感得後面這樣的果。現在說沒有,否定這一點,就是這樣。這是世間的人都不接受這個概念的,這個是叫作「謗持種作用」。說:

[14:11]

誹謗往來作用者,謂云無有前世後世。

什麼叫往來?就是怎麼從前世到後一世,就是因果關連過程當中的前後的相續。

[14:23]

誹謗受生作用者,謂云無有化生有情。

就是這樣,那麼這個也就是三世流轉當中的,種種的、不同的功效。這個佛法裡面講的「化生」,一定還有前生,他這樣的業感得。他說化生 ─天上掉下來的,或者是什麼上帝創造的;毀謗這個。凡是總之,就是這樣的因感得這樣的果,這個,否定「空緣起」這個法則的,除了佛法,以外的所有的這種見解,都是屬於這一類。有很多人,世間糊裡糊塗的人,他不會有很強盛的知見;有很多人理智很深的,通常都在這個上面。所以現在講的科學什麼等等,究實說來,都是屬於這一類,都是屬於這一類。

[15:21]

謗實有事者,謂云無有阿羅漢等。

「實有事」就是,前面是生死流轉當中的三世因果關係,現在這個是因果還滅的時候,所得到的真實的果報,這個是「阿羅漢」。所以說因果的順這個流轉,他也否定,當然還滅他也否定。由於順的這個流轉的話,產生前面這種因、果、作用等等;然後呢,從還滅來說的話,證得聖果,這個他都誹謗,這種都是邪見。

[16:07]

究竟者,謂誹謗決定。

他確定覺得這樣的。

[16:11]

此亦由於五相圓滿,謂具五心,

哪五樣東西呢?

[16:15]

一有愚昧心,

這就是這個心理,這個就是。這個就是普通我們都有的。

[16:21]

謂不如實了所知故。

對他所 ……真實的事情,他不能如其法相、如其法性,實實在在地了解。

[16:36]

二有暴酷心,謂樂作惡故。

對這個東西,他還覺得不但不知道,他還覺得嗯,這個是對的,這個是好的。

[16:46]

三有越流行心,謂於諸法不如正理善觀察故。

而那個時候他起心動念,起心動念 ─非法的起心動念,而不是如法地去觀察,這一點特別重要。現在我們世間,除了佛法以外,所有的大部分,尤其是做學問的科學家,喔,他很講究,他這個研究起來,研究的精密,那比起我們來,不曉得比我們要超過多少,但是這種都是什麼?不如理的觀察,這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為什麼到今天佛法這麼衰,原因就在這裡。他們外面的人都很認真地做這個,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人,佛法是世間第一智慧,居然糊裡糊塗不要善巧,就是這樣。所以我們雖然最好的佛法擺在那裡,我們不懂;說外道他很認真地去觀察,因為他對事情的觀察深入,等到我們大家坐下來一談,他兩句話一談,你啞口無言。啊,這個真可惜啊!

[18:00]

這個前面具五心圓滿了,這個愚昧心,這個愚昧不了知,不如實了知。這個第二個呢,不但不如實了知,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一切邪見的根本。那麼對我們來說,我們應該如實了知些什麼呢?根本就是「二無我」。那麼談到這地方,大家容易產生一個誤解,說:「哎呀!這個二無我,這個難得很欸!不要說法無我,我們談不到,人無我空了以後,要證羅漢果欸!我們現在末法的時候談不到,我們只有念念佛啦!」這個是千真萬確。不是說眼前叫我們破掉了這個東西,證羅漢果,不是這個意思。但是你要了解,這個東西是生死的根本,我們修學佛法的人,第一步要認識了這個,你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你修什麼就成功什麼。

[19:02]

然後進一步來說,眼前我們真正所以要做的事情,修行什麼?就是認得了我們錯在哪裡,如何改過。你這個認得 ─了解錯誤,以及了解了錯誤了改過,就是我們修行的業因,眼前我們要做的就是這個事情。假定這個事情你不認識、不做,請問你修行修些什麼?正因為你了解了這一點,說:哎呀!從這個地方了解了,徹底根除這麼難,所以不要再聽自己的胡思亂想招呼,一心念佛,那個才是我們所謂「念佛法門」的特質。還是從這個特別的認識上面,才開出淨土的方便法門。所以信,信什麼?還是信這個,這個道理我們要了解,這個才是真正「如實了知」的這個心情。

[20:11]

不過這個地方現在講業,講業。那麼我們退一步,這個實際上對事情的真相,又分兩部分,一個叫作業果愚,一個叫真實義愚。什麼叫「業果愚」呢?就是怎麼樣一件事情從因感果,造如是業因,一定感如是業的果,對這個因果關係不了解,這個就是我們普通凡夫應該了解的,這個地方所說的「不如實了知」指這一個。可是為什麼有因果啊?就因為表示一切法本身,它不是天生有實在的自性的,而實在的自性是沒有的;只是說如此因,所以有如此這樣的緣現起的現象。這個業果的所以存在,還是因為實實在在了解性空緣起,所以把這個業果更深一層探索,得到這個結果,我們真正要了解的這個。

[21:25]

如果我們學的只是人天乘法,那你只要了解淺的那一部分就對,可是這一部分人天乘法的最後結果是什麼?三世怨,很不值得。你忙了半天同樣的修行,最後還是到地獄裡面去。現在呢你只要認識得更深一點、多一點,你修行並不要加多少,這樣的修行,你就能夠跳出輪迴,乃至於解決一切眾生的痛苦,錯就錯在那個知見上頭。所以在這地方雖然講淺的,欸,但是我們深的要了解。同時我們現在了解了這地方所以講淺的,是引導我們達到深的、究竟圓滿的地方去,不了解的就是愚昧心。單單那個愚昧心哪,還有一個酷暴心,還要跟著它好樂歡喜做這個。

[22:25]

然後第三有越流行心,「謂於諸法不如正理地善觀察」,剛才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就是你懂得了,然後如理去思惟、觀察這一切善樂的根本;然後呢不懂得的話,害了!如果說你不善巧去觀察,最多就是糊裡糊塗,那個世間啊,大家就是這樣的世間,還造不出大惡來;如果說不如理地這樣去觀察的話,很多大毛病都出來了。所以說世間那個大外道,進一步說,眼前的所有什麼世間的很多特別突出的,科學上的概念,也可以說屬於這一類的。不過這一點,我們不要隨便講,因為你弄得不小心的話,這個會產生種種諍論,諍論。科學所採用的方法是絕對正確,這樣,就是說你要把一件事情要真實地了解,不是說人家告訴你怎麼,你就聽見怎麼,這個跟佛法的精神是完全吻合,完全吻合。它細微的判別,在這個地方我們暫時不去談它,不去談它這個事情。那麼這個地方講的,就是說不但是愚昧,不但是樂作惡,而且照這個錯誤的事情,你願意深入去觀察。我們現在要如理觀察就對了。

[23:57]

四有失壞心,謂謗無布施愛養祠祀妙行等故。

就是說你做種種的,也是前面的計畫,就是欸,你是覺得,你確定這樣的見解,誹謗那些不對的,這樣,這個邪見就圓滿了,圓滿了而也沒有對治。第五個,

[24:24]

五有覆蔽心,

就是沒對治。那麼同樣地,謂由邪見不覺羞恥,

[24:27]

對於邪見不覺羞恥,自己還覺得得意咧!這個真正可怕的,就在這個地方。自己明明錯了,自己還覺得得意;自己明明錯了,還覺得有道理;自己明明錯了,還覺得不承認,還有一百二十個藉口。這個修學佛法最難突破的,就是這個地方,這個千萬注意啊!所以我們第一個真正要認識的,就是認識自己 ─我是個凡夫,自己在無始無明大病當中。就算你不懂,你常常提醒自己的話,這有很大的幫助。

[25:03]

不知過患及與出離故。

你當然不知道,不知道嘛你當然完了!就是這樣。

[25:11]

此五若缺,則不圓滿。雖其邪見復有所餘,然唯說此名邪見者,由此能斷一切善根,隨順諸惡,隨意所行,是為一切邪見之中極重者故。

這個邪見有很多,各式各樣的,但是這個地方,單特別拿出這一點來,為什麼原因哪?由於當這個概念一來的話,一切善根都斷掉了。由於這樣的這個邪見啊,什麼樣的惡行都跟著來了,所以這個是邪見當中的最重的,最重的根本。當把因果這個法則,你一斷掉的話,就完了!說起來這「因果」兩個字,講起來容易,要想了解它實在是不容易喔!我們仔細想一想看。

[26:04]

講到現在,我們隨便談,當你一想到因果的話,眼前這種問題都解決了,可是眼前我們問題有沒有解決?沒有解決。表示什麼?我們雖然嘴巴裡面講因果,的的確確心裡邊,對於這個「因果」兩個字並沒有如量地生起正確的認識。好的呢,至少我們在概念上面曉得有因果,接受因果,這個時候就應該下面緊跟著,就應該檢點一下:我們接受了以後,是不是派上用場了?我們能夠這樣地檢查,很快就進步了。單單接受都已經很難了,如果你不努力去檢查的話,很快就失去了。因為這個人身很容易失去,而不知不覺當中又造了很多惡業,造這個惡業,還是照著以前的老習慣走了,你又墮落,又墮落。

[27:00]

尤其是有很多出家的同修,一旦被了這件衣服,你不能跟它相應的話,哇!這個是可怕極了!這是我們要了解的。但是反過來呢,欸,妙了,你一被了這件衣服,你做一點善事的話,對不起,這個在家人跟出家人,你同樣做一點好事,儘管做的好事的量完全一樣,可是你一被了這件衣服,得了這個戒以後,這個功德之大,這是不得了地大,不得了地大。所以我們常常說的那個比喻一樣,就像你走路一樣,欸,你平常走路用兩隻腳跑,你怎麼拼命地跑,能跑一點點。假定你得到一個善巧的工具,這飛機的話,你這個跑很短一段的時候,你就跑得很遠很遠,就這樣,所以這個戒就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效。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27:57]

其中殺生粗語瞋心,由三毒起,由瞋究竟。

那麼特別又檢查一下,殺、惡口、瞋心,這個煩惱都可以引起 ─由貪而殺,由瞋而殺,由癡而殺。但那最究竟、最厲害的是什麼?瞋心的殺最究竟。

[28:22]

不與而取邪行貪欲,由三毒起,唯貪究竟。

盜,盜也可能有貪、有瞋、有癡,可是貪心起的盜,是最嚴重、最究竟。那麼欲邪行跟貪欲也是一樣,下面:

[28:47]

妄言離間及諸綺語發起,究竟,俱由三毒。

這個剩下來的幾樣東西的話呢,發起跟究竟都是一樣。

[28:59]

邪見由其三毒發起,唯癡究竟。

這是容易明白。

[29:03]

此等之中,思唯是業而非業道,身語所有七支是業亦是業道,思行處故。貪欲等三,業道非業。

然後這個仔細分的話,這個業又分成功業跟業道。什麼叫「業」?什麼叫「業道」?這解釋一下。「業」,換句話就是你做的事業,平常說你做什麼事情啊,就是這樣。我們真正做事情的話,一定是什麼?一定是這個,就是一種行為,一種行為。

[00:04]

所以身固然是一種行為,然後呢,口固然是一種行為,心理的行相也是一種行 ─心行相,心行相。那麼「道」,就是你那個行為在這條路上走。比如說我思惟,思惟是一種心理的行相,但是這個思惟,就一定要憑藉了一個什麼東西,這個思惟才產生一種功效,產生一種功效。比如說我想走,然後呢站起來走,欸,對了!那個你這個思惟就變成功一種功效,所以這個地方說「思唯是業非業道」。那麼「身語七支是業亦是業道」,它本身又是一種做的事情,又在這個上面可以產生功效。貪瞋癡三唯是「業道非業」,這個貪瞋癡三,就是業所走的道,這個思心所經過,在這個,乘著這個貪瞋癡,就產生種種的功效。

[01:13]

現在這個地方,我們一下還不一定辨別得清楚這個業跟業道之分,業跟業道之分。現在這裡我不詳細講,你們仔細地思惟、觀察,將來會體會得到這個業跟業道之間的差別。然後你了解了這個,去對治的時候,也曉得它對治的正確的方法。那麼上面第一個,就是正說明了這個業主要的是哪一些,主要的是哪一些。那麼第二進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