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27LL2~P128L5

手抄頁/行: #7 P178LL2~P190L2

音檔起訖: 53B_2308~54A_0837

廣論時時聽          

 

[23:08]

瞋恚心中。事想煩惱,如粗惡語。

那麼關於瞋恚心當中呢,這個事、想、煩惱就像前面的粗惡語一樣,粗惡語一樣。這個因為瞋跟粗惡語,這個是頗有相似的,粗惡語的動機就是那個瞋相,一定是對方,你要討厭他。其實這個瞋心所對的,比這個粗惡語還要廣泛,粗惡語通常罵的有情,那個瞋心有的時候不一定有情,有的時候你會莫名其妙對什麼東西都會發脾氣。譬如說跑到馬路上面一個石頭擋住你路了,你又會發起脾氣來了,對這個石頭你也會發脾氣。所以這個瞋心是非常地廣泛,這是所對的事;那麼想跟煩惱,跟它們前面一樣。

[24:19]

等起者,樂打等欲,

就是你心裡面哪,你有引發你策勵這個瞋的動作的。

[24:29]

云何令其遭殺遭縛,若由他緣,或自任運耗失財產。

就是說,你想:「唉呀,怎麼樣這個傢伙把他傷害他!」或者是你自己去傷害,或者想辦法別人傷害,乃至於你心裡想:「哼,這個傢伙!怎麼樣讓 ……他如果說 ……。」對你所瞋恚的討厭的人,你心裡想希望他遭到一點災難、倒楣什麼等等,這個都是屬於這一類,就是願意別人遭到損失。

[25:13]

加行者,即於所思而起加行。

就是對你所想的事情,你在繼續地進行這樣的思惟當中,那個就是瞋的加行。

[25:23]

究竟者,謂於打等,期心決定或已斷決。

對於你所想的,你覺得:「欸,什麼時候要做到!」或者你已經覺得:「啊,對了、對了!」譬如說你想:「希望這個傢伙受禍!」或者你看見前面這個人跑進去,前面一定是有一個少少的損害,你在那裡想:「欸,這傢伙活該!」他高興,希望他向前跑,然後你看他去了、去了,然後跑得去,哎呀!他正如你所想的,或者跑得去撞到一個什麼,然後你心裡面這高興了,那時候就是瞋心圓滿的時候。

[26:01]

此亦有五,全則圓滿,缺則非圓。

也是五樣東西。哪五樣呢?

[26:06]

謂具五心,一有憎惡心,謂於能損害相,隨法分別故。

就是這個心裡像那個瞋心種子所引發的這麼一點,就是要損惱別人,「隨法分別故」。

[26:18]

二有不堪耐心,謂於不饒益不堪忍故。

對於這個損惱的心你不能忍耐。不能忍耐什麼狀態呢?讓它繼續增長,換句話說。繼續地這樣,「謂於不饒益不堪忍故」。

[26:32]

三有怨恨心,謂於不饒益數數非理思惟隨念故。

那麼有怨恨心呢,就是前面你不能忍那個心的話,就是讓那個瞋恨心不去平息它,現在這個東西不但不平息,而且把它增上、增長它。因為你這個瞋心的增長的話,於是你下面幹什麼?作謀略心,就想辦法怎麼樣去傷害他。

[27:00]

四有謀略心,謂作是念何當捶撻,何當殺害。

就是這樣的心理。

[27:10]

五有覆蔽心,

跟前面一樣。這個五樣東西一樣一樣的心理的層次。如果說粗粗地說我們不大清楚,你細細地觀察,那心相很清楚、很清楚,它每一個層次有每一個層次。第一個,一個起了念的:「這個傢伙真討厭!」就是這麼如此而已。然後呢,你對那個討厭的心裡面,第二念、第三念下面的話,你就說忍住了:「唉,這個不好、不好!你何必發那個脾氣呢?」那就對了!然後呢,假定是第三念、第二念的話:「嗯,對,這個傢伙越想越討厭,對!」那就是你沒有忍哪!越想越討厭,再想下去的話,你心裡面這個慢慢地冒上來了。因為你越想越討厭的話,於是你覺得這個傢伙怎麼樣讓他上一個當,你就是謀略心了。就是這四種心理的行相,用在歡喜的東西是貪,用在不歡喜上呢就是瞋,就是瞋,就是這樣。還有如果既沒有前兩樣東西的話,那就是癡。平常的我們這種心理,就是從細到粗的這個行相。

[28:20]

那麼它最好的對治呢,就是能夠見到它的過患。如果見不到,那麼好了,這個貪瞋癡心就圓滿了,所以第五個就覆蔽心,為無明所覆蔽。在這種情況之下,你雖然犯了罪,不知道。我們現在真正凡夫最可怕、最嚴重的就是什麼?就是第五個覆蔽心,我們有了這個不知道。所以本論的真正精采好的地方,它沒有說大道理之前,一開頭先告訴我們斷器三過、具六種想,現在你們了解沒有?喏!處處地方就是這個。然後你正式學的時候,還要把自己成就器,修學佛法的器,為什麼?就是把前面的那個障礙先拿掉。

[00:03]

粗的障礙不拿掉,細的根本沒有機會,沒有機會去碰到它,這個就是什麼 ─覆蔽心。

[00:13]

說到這覆蔽心,有一點要特別 ……。現在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慢慢地了解了,所以在我們,所以真正好的,不管師長也好,共同的同學之友也好,在真正的共同增上的,師長一定隨時告訴你,說你錯了,說你錯了,然後乃至於有很多地方呵斥你。有人說:「欸,前面那個呵斥,不是個粗惡語嗎?」對!從形相來看,它是一個粗惡語,一樣的。可是粗惡語的內容有幾樣:事、意樂、加行、究竟。意樂,什麼意樂?意樂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欲樂、煩惱。所以說,假定你說你懷著瞋心去罵人家,這個就是粗惡語;假定你是懷著悲心幫助別人的話,這個就不是。懂不懂?這個差別就在這裡喔!所以前幾天我跟你們說:你們看見別人不對,你就告訴別人,你先檢查、檢查你心裡什麼心?說你幫助別人,對不起,那個對的,那個可以;如果說你不是幫助別人,為了你心裡想,這一種想法,隨順你的胃口才對的話,那你就錯了,這個概念很清楚。

[01:29]

所以我們現在這地方,真正修學佛法的話,的的確確地,處處地方表面上面看起來,很多地方這樣地相似,或者是勸諫,畢竟不行的話就呵斥。因為有的時候的確,隨便跟你說,勸,勸了十趟、八趟他不行,大聲地呵斥一下,喔唷!他記得很牢了。凡是這種事情,都是師長不得已用的一個方法。我們同學當中,說真正的大家的善友不是說,哎呀!你今天被罵了,他跑得來安慰、安慰你。其實他為什麼安慰你啊?因為他自己跟你犯了同樣毛病,兩個人同病相憐,你還覺得很好咧,結果大家兩人一起下地獄,最嚴重的現在莫過於此。大家希望偷懶,然後你也嘀咕說,這個地方要求這麼嚴,他也要求你,你們兩個還覺得很好呢,完了!這個時候,我們真正的同修之間就應該這樣,互相諫勸:「啊!我們現在無始的習氣,現在這個好環境,要策勵我們,我們總要咬緊牙關努力啊!」應該這樣,這是我們應該真正了解的。

[02:44]

為什麼前面不了解?為什麼後面呢?這個就是什麼 ─覆蔽心。所以修學佛法最難做的、最難深入的、最難突破的,就是無知;而不是無知本身,在無知而不曉得自己無知,還自己覺得很對,這個是一個最可怕,也最難弄的東西,最難弄的東西。所以我常常說,在這個地方,有很多同修們,常常跟他說了以後,他一犯再犯、一犯再犯。不過不管他怎麼一犯再犯,我還是非常歡喜地總是告訴他,因為我了解眾生無始以來的習氣,可是他至少他肯想學啊,我們在座的確有好幾位同學,就是這個樣。這一點我心裡面,是,有的時候只是說,唉!這個東西實在不曉得什麼方法幫助他快點改過來,這個心理有的。但是我很少說對他起這種厭惡的心情,沒有。

[03:57]

另外一種,他也許做得滿好了,但是他心裡面就這樣的話,唉!我心裡想只是覺得,不曉得我什麼時候有了能力,再去幫助他。這種人只好跟他遠離,免得等一下我也沾上,這個注意。所以真正修學佛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為無明所蔽覆,我們處處地方,要找到我們的病根什麼地方。雖然改不過來,但是在這個地方要起大慚愧,說我要想辦法怎麼努力啊!那麼「覆蔽心」呢,是說:

[04:30]

謂於瞋恚不覺羞恥,

自己犯了毛病,還不覺得羞恥,還自覺得有道理,那就完了,你一有這個心,就完了!如果這一點改不過來,佛經上面告訴我們,如果這一點改不過來的話,你趕快脫掉這件袈裟回家去,懺悔。等到你自己有力量再來,那還可以,要不然穿下去的話這好危險、好危險!下面是

[04:55]

不知過患,及與出離。

那更進一步地曉得它的禍害,曉得了禍害以後,策發了厭離心,這個是瞋恚的五相。下面又告訴我們,這種瞋恚的零零碎碎的一般狀態,讓我們用這個來檢點、觀察。

[05:20]

僅成損害心者,謂作是念彼於我所,已作正作,諸無義事,故我於彼當作無義。

那麼有一種並不是圓滿的瞋相,他在心裡想:欸,這個傢伙怎麼來傷害我,嗯,這個傢伙背後說我壞話,這個傢伙什麼樣等等,那我也要怎麼樣去對他。那你這個心裡面生起來的話,就害了!人家對你怎麼樣,不管,不要說他不一定對你,你自己又胡思亂想;就是他真的對你怎麼樣的話,你應該怎麼辦啊?忍辱嘛!欸,他可是犯罪下地獄,對我來說成就我的忍辱啊!因為我成就了忍辱啊,我才是成佛啊!所以佛經上說得很清楚,他今天使你成佛,你感激都來不及嘛,對不對?假定說沒有這種暴惡眾生,就沒辦法成就你的忍辱;你沒有辦法成就忍辱的話,你就成不了佛,這千真萬確的事實啊!

[06:33]

所以我們現在往往說:「喔唷!他傷害我,所以我們要報復他。」世間的人是對的,你現在修學佛法的人要這樣的話,你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也許你說啊,我這是小乘,小乘的你拼命忙你自己,解決你的問題都來不及,你管他幹什麼?這不是很簡單嗎?所以不管入小乘、入大乘,絕對沒有你要給他講道理的地方,那何況是發瞋心啊!這個是我們應該了解的。

[07:06]

盡其所有幾許思惟,爾許一切皆損害心。

不管你在這一種狀態當中,你心裡面想多少,那都是損惱之心。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叫應該講道理,「他沒道理,我有道理!」對不起,這個道理你都錯了,不管你這個道理多大。你真正如果跟佛法相應的道理的話,完全不是這樣的,完全不是這樣的。最基本的道理,他之所以來給你這樣,你要找到原因在何處。他之所以今天傷害你,對不起,那很簡單,緣起嘛!你什麼時候傷害他了,這個才是真的道理。更進一步,你說你真正要修行的,那麼正好,現在一方面要感到抱歉,我怎麼以前傷了他;一方面現在正好,現在成就我的忍辱,你還有什麼要跟人家爭道理的事情?這個就很清楚了嘛!所以我們了解了這一點,那個瞋恚心就很容易平復了。關於這個詳細的道理,後面講到六度忍辱,他會分析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到時再講。

[08:25]

如是願他現法喪失親屬資財及善法等,及願後法往惡趣中,亦是損心。

那個都是。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