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35LL3~P135LL1

手抄頁/行: #8 P17LL2~P28LL1

音檔起訖: 57A_2416~57B_1720

廣論時時聽          

 

[24:16]

諸主上果或增上果者,謂由殺生,能感外器世間所有飲食及藥果等皆少光澤,勢力,異熟及與威德,並皆微劣,難於消變,生長疾病。

就這樣,這個叫增上果,主上果,有時叫士用果。就換句話說,你忙了半天,譬如說我們忙了半天,那麼有收穫。現在我們忙了半天,這個正報情況,前面是異熟跟那個等流,那麼外面剩下來的依報,就是這個東西。因為你殺生,所以感得外面的東西就少光澤、少勢力等等,吃的東西難於消化,容易生疾病。

[25:02]

由此因緣,無量有情,未盡壽量,而便中夭。

這個是殺。「不與取者」,我也把它唸一遍,重要的地方我再講。

[25:12]

不與取者,謂眾果尠少,

這是尠,眾果尠少,

[25:19]

果不滋長,果多變壞,果不貞實,多無雨澤,雨多淋澇,果多乾枯及全無果。

這個就是不與取,就是現在這個時候,就是現在這個時候。有的地方啊下雨下得成災,有的地方旱得個不得了,那都是這種原因。再下面這個欲邪行。

[25:44]

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一百三十五頁。上一次已經把抉擇業果的道理,頭上面幾個原則說了一下。第一個,我們首先了解的,世間任何事情都由業來決定。所謂業就是前面所造的因,你造的什麼業的因,那麼將來一定感得什麼果,這個因果之間,一點都不錯。其次呢,這個業會增長廣大。這兩點是我們整個的修學佛法的重心,這我們必須要知道的。然後呢,不做的碰不到;造了一定哪逃不掉。如果我們對這個概念不清楚的話,修學佛法始終在門外,始終在門外。

[27:07]

前面是歸依。我們了解,是了解世間的苦,所以呢,要找一個真正能夠幫助我們解脫的,於是最後找到說,在這種情況之下,唯一能夠幫助我們的這一個人,具足這個條件的是佛陀。於是這樣,然後呢怎麼一步一步推上來,追根究底,最後找到,啊,歸依了以後,所以能夠解決問題的,問題在哪裡?在這裡,那個時候我們要找到這個業。假定說我們對這個概念不清楚的話,儘管你信佛,沒有用!信佛的目的是什麼?解決你的痛苦,解決一切問題。而這個痛苦的根本,你把握不住的話,你雖然學了半天,沒有什麼用場。譬如現在我們平常看見很多學了佛的人,他還始終知見上面哪跟著佛法完全不相應。他自己覺得好像懂得很多道理,儘管懂得道理,是講的時候,有的,用的時候,沒有!

[28:28]

那麼真正信了佛應該了解,一切法無非是空緣起,它不是天生如此的,它也不是不順的因,不是說自在天,或者是什麼。所以前面曾經特別說過了,現在我們很多學佛的人哪,雖然學了佛了,但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照著佛告訴我們的話來說。佛告訴我們:這個因不要造,這個因應該造,我們不一定聽他的。倒是世間一個算命先生告訴我們的,乃至於現在各式各樣都是世間的概念,都是世間的概念。現在我們講科學,各式各樣的說,啊!這個科學上怎麼講的,這樣。稍微碰見一點皮毛,大家固執得要命,總是覺得這個有 ……好像很對的樣子。這我們要了解,修學佛法第一件事情應該認得,什麼?是我們以前那種概念的錯誤,我們應該認得,一切是由這個業感果的。

[00:15]

那麼這個業的四個行相我們了解了。了解了以後,更進一步就是說:那麼什麼樣的業是善的感得善果,什麼樣的是惡的感得惡果,我們也了解了。然後呢,下面又特別地說明,有幾種業它具有特別力量的,我們了解了。那麼最後曉得由這樣的業,感得那個果,那個果分三部分:異熟、等流以及增上果。

[00:52]

這個等流果前面已經簡單地說了一下,今天要特別解釋一下的,這個黑板上寫的,黑板上寫的。說,「造作等流」,它又叫真等流,這什麼意思呢?是說你因地當中,是有善心相應的,到果位當中,它還是這個。平常我們起心動念,前一個心念是善的,後一個念頭繼續地下去,繼續地向前面的繼續不斷地流衍,繼續不斷地向前面推衍,是前念、後念輾轉相生,而這個輾轉相生的前後,它特質相同的,這叫等流因果。我們剎那剎那地延續,一直不會斷絕,從前一世到這一生,從這一生到後一生,就這樣。

[02:06]

所以我們平常的一切的情況,譬如說前面說異熟,當那個果報現起的時候啊,當我們對了這個境以後,我們內心當中,就有一種知見、感受,跟它相應的生起的。那個時候的那種知見、那種感受怎麼來的呢?就是說我們曉得以前我們這種習氣,當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由於這樣的一種心情去做,所以當這個果報現起的時候,它相應的這個心情又現起來了。前面這個叫作異熟的因果,那麼當那個時候,跟它相應的心裡面現起的這種狀態,就是等流因果,等流因果。

[03:04]

對這個認識,對我們是絕端重要的,所謂修行就從這個地方修行起。這個話怎麼講?譬如說現在前面有一個境界現起了,境界現起了。以前你曾經傷害過他,所以這個境界碰到你身上的話,你同樣地是被傷害,那麼這個叫作領受等流,這個叫作領受等流,你被傷害的那個感受。但是除了這個身體相續上的領受以外,心理上面你會起一種反應:「唉,被傷害了,那我要以牙還牙去報復他!」這個時候我們心裡一定會生起這種心情來;或者他對你好的,你也對他好的。總是我們心裡面有種種的這一種,以世間上面的 ……平常我們常常好歡喜跟人家論辯見解什麼東西,這個毛病都在這個上頭,所以修行就從這裡。

[04:16]

所以我們真正要認識,認識什麼?就是認識這個。假定這個不認識的話,那個就談不到修行,這一點我們這個地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它會輾轉相續的。這是為什麼,我們自己作不了主的原因就是這樣。你說作不了主嗎?好像作得了主,就是前面一個境界現起了以後,你還覺得很有道理 ─欸,他來害你嘛,「我當然要報復啊!」他罵你嘛,「他說得沒有理由,我當然要跟他辯論哪!」嗯,就是這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覺得是可以作得了主,實際上你為什麼心裏會生起這種反應來?你為什麼對這件事情這樣想?這就是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為無明所覆蓋的。現在修學佛法真正要認識,就是要認識這個,大家懂不懂這個?現在這裡不一定完全清楚,到後面的時候才說明了。

[05:18]

那麼認識些什麼呢?認識就是說,現在我們不管你起了什麼念頭,說對於壞的境界你去報復,對於好的境界你去歡喜,或者感激什麼等等,這個無非是或瞋、或貪、或癡,不管你怎麼做,總歸在三界生死當中輪迴,三界生死當中輪迴。壞的墮落三惡道,好的就是保持人天,也是暫時的,到最後還是在這個地方跳不出去。因為什麼?這個是有漏的,無明相應的。是真正的整個的轉化,就從這個地方轉化起,你當下認得它 ─不對,這個錯的,這個錯的!

[06:14]

到現在為止,錯、對的內涵,我們還沒有深一層地去談它,但從這個地方要了解這一點。前面我們曾經講過修行,什麼叫修行哪?就是對我們善所緣的數數憶持,然後呢不要讓它忘失;把無始以來所緣的惡的,把它改變過來,這個基本的概念。因為我們無始以來一直緣那個惡的,說這個惡的不是一定做壞事,就是說凡是有漏的這種事情,我們整個地都要把它淨化。那麼這個基本概念,當時這一個道理,現在這個地方我們回憶一下。

[07:06]

下面又告訴我們四種資糧。這個四種資糧當中,現在請你們翻到四十七頁,我們馬上可以用的,如果說你們好好地善巧的話,那這個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四十七頁上面,告訴我們這個四種資糧,第一種叫作密護根門,這個密護根門當中分成功五個項目,五個項目。就是說「根門」是我們曉得的,說六根門頭,為什麼要護它呢?因為我們一切有漏的善惡業,都是從這個六根對著六塵,然後生起六識,造種種善惡之業。由於這個業,所以就感得種種生死果報,現在修行就從這個地方修起。

[08:09]

第一個叫以何防護。那麼你現在要修行就是修這個,所謂修習防護囉!那麼怎麼樣修習法呢?叫作「以正念」,這個正念要怎麼辦呢?對正確的認識,心念保持這個正確的認識,經常地,而且很認真地保持。喔唷!哪一念錯了,那你馬上不要放縱它;哪一念對了,就安住在這個上頭。

[08:41]

是,對、錯的真正的內涵,我們不一定很清楚,但是在座有很多修行人,譬如說他學禪的人,那麼當然,以前的禪我們不談,現在目前禪所流行的就是參一個說「念佛是誰?」看那個「誰」。然後呢或者你參一個是,趙州說:「這狗子有佛性也無?」參一個「無」。你全部精神貫注在這個上頭,總歸要把它那個根由找出來。念佛的人呢?一個念、一個心念,一直在那句阿彌陀佛上頭。為什麼呀?這因為當你平常起心動念,不管是善、不管是惡,這個本身都是染污的。那麼這個念頭,我們拿世俗的標準來說,容或是有善惡,可是這個世間善惡的標準,結果是什麼?在三界之內的升沈,跳不出生死輪迴,最後必定是在生死輪迴當中,這是絕端地痛苦。這個正念是正法相應的,但是呢因為無始以來,它一直在散亂當中,所以要很努力地、經常地保持。

[10:10]

那麼那個念頭保持什麼呢?第二個保護這個六根,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那麼從什麼地方去防起呢?從什麼地方去防起呢?就是說這個六根所對的境界,就是防那個六塵。哦!這個是你歡喜的,生起貪;這個你不歡喜的,生起瞋;其他的你無所謂的,生起癡,就是這個樣。

[10:43]

那麼怎麼防法呢?那就是這樣,有兩種。一個呢,你曉得這個根對了境以後,一定跟著外面去轉,所以不要讓那個根去對那個境。譬如說我們為什麼剛出家的時候,一定要住在山林裡邊,乃至於我們為什麼說平常的時候不准出去?我們曉得,一跑出去,對不起!你這個就亂掉了。所以我們一天到晚在這個寺院裡邊,眼睛所對的,不是佛菩薩,就是經藏、師長、同學,都是三寶,就是這樣。然後使得你的意念這樣,這是一種防護的方法,所以你不縱那個根。

[11:28]

還有呢,這個實際上是不可能一天到晚都做得到的,難免有的時候你需要這樣去做,有的是無意這樣去,那怎麼辦呢?當那個根對了境以後的話,你心裡上曉得:「欸,根對了境了。」對於所對的這個境,不取行相、不取隨好。什麼叫作「不取行相」?就是你看見了:欸,這個好看!你不去看它,曉得這個不對的。這個好聽!不去聽它。這樣的不看、不聽是離開貪。反過來說,這個不好的,然後呢你不去管它,是離開瞋。這個是行相,就是當下的這個相狀。什麼叫作「不取隨好」呢?事情過去了,過去了,你剛才看過了,你心裡想:欸,剛才這東西也不錯呀!啊!這樣。或者剛才這東西很糟糕,你心裡就嘀嘀咕咕弄了個半天。這個就是不取隨好。

[12:35]

那麼最後它為什麼要防?防些什麼呢?就是在這個時候,使得我們的意根哪,不要受著這一個塵境,而生起染污的意識。這個染污的意識就是我們的煩惱,生死的根本,它真正的防,就是防這個。

[13:01]

所以當我們心相續,前後相續的時候,一定在這個異熟的因果當中,所以我們無法離開我們這個異熟的報體,這個是正報。我們一定在那個增上因果當中,我們無法離開我們外面所對的境界,這個無法可想的,我們也不必去想它。真正重要的就是等流因果,當我們心裡面相應的起來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曉得前面這樣來是為什麼。以前不了解正確的佛法,在無明長夜以來,這個長夜是無始以來,都在這個裡面轉,現在了解了以後曉得到此為止,切斷!

[14:01]

所以一開頭的時候,為什麼說我們修學佛法必須要的幾個條件,第一個,曉得自己的過錯。這個道理說起來是容易極了,做起來是難極了。儘管現在大家都在那兒聽,都在那兒講啊,碰見問題呀都在自己說我的對,啊,不曉得有多少道理!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人家跟我講道理我還是聽他,也原諒他,他本來不懂嘛!結果發現我們很多同修們,修學了那麼半天,他還是講那個莫名奇妙的道理。所以一個修學佛法的人,最主要的我們應該了解,我們在無明當中,你那個道理是越講是越錯,不曉得錯到哪裡去,這是我們必定應該知道的,所以過錯應該拿掉。然後正確的第一件應該認識什麼?應該認識我們在無明大病當中。所以我們那個起心動念都是錯的,不是貪、就是瞋、就是癡,最粗的,細的根本談不到,那個時候你才肯一心一意地怎麼去改善。那麼改善從哪裡開始?就從這裡。

[15:07]

現在這概念有沒有?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哦!平常我們必須把那個整個所講的那個次第啊,把它歸納起來,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了。當你這個基本的認識,有了正確的認識了,那個時候你就曉得修行,為什麼修行第一步要教懺悔,懺悔如何懺法,都從這個上頭。所以今天講的那個東西特別重要,如果說你們把握得住的話,如法能夠真正去懺悔的話,那個時候你要修學的佛法都成功。如果這個概念把握不住的話,那─是,種種善根哪,總歸好的,可是你要想得到這個相應的結果的話,沒有這個可能,而且「絕無可能」,四個字!一直等到有一天,欸,等到你又轉過來,又跟這個法相應了,還是這一些!然後呢,那時候你成功了。

[16:08]

所以記住!我們不要讓我們轉了半天哪,那個說「半天」是形容詞哦!那個半天,可能無量阿僧祇劫,在地獄裡面去轉哪!所以這個地方我特別說一下,這個等流對我們這麼的重要。平常我們起心動念,在任何情況之下,就是這個東西,就是這個東西,等流的心識,念念地向前相續。所以說修行、修行就從這個地方,把前面這個東西到此為止,後面這個東西引發。所以我們在這兒聽呀!拜呀!幹什麼?就是薰習新的、跟法相應的,隨順正法跳出生死輪迴的這個認識,把它薰習進去,然後時時刻刻地把這個增長,而不是把以前染污生死之業跟著它轉,不是!這一點我們在這個地方要認識的。下面再看:諸主上果或增上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