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52L3

手抄頁/行: #9 P95L1~ P100L5

音檔起訖: 67B_1404~67B_2555

廣論時時聽          

 

[14:04]

中士道次修心分四:一正修意樂,二彼生起之量,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四決擇能趣解脫道性。初中分二:一明求解脫之心,二發此之方便。 今初

「中士道次修心分四」,第一個「正修意樂」,喏,正修的這個內容是什麼,我們心裡應該些什麼認識,怎麼樣的做法。「彼生起之量」,第二個。「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這個是一樣的。第四「決擇能趣解脫道性」,既然你要求解脫,最後了解了,說第四個那個地方,就現在告訴我們了,我們哪,你要修解脫嗎?對了,解脫道是什麼一回事情,解脫道是怎麼一回事情。現在次第來講:「初中分二」,就是正修意樂。「明求解脫之心」,求解脫的心是什麼?第二怎麼樣發生這樣的求解脫的心,所以「發此之方便」。今初。

[15:05]

言解脫者,謂脫諸縛。此復業及煩惱,謂於生死是能繫縛,

所謂「解脫」,什麼樣呢?簡單,就是把綁住的把它解開來,這麼簡單法。那麼什麼東西綁住你啊?業跟煩惱,就是業跟煩惱把我們綁在生死當中,就是這麼簡單。

[15:32]

即由此二增上力故。若依界判,欲界等三。以趣分別,謂天趣等或五或六。依生處門,謂胎等四,即於其中結蘊相續,是繫縛之體性。

說,是的,現在綁住你的就是業跟煩惱,由於這兩樣東西的輾轉增加,結果呢把你綁住了。那綁在哪裡呀?綁的地方,如果拿這個「界」,拿那個地方,拿那個範圍來區的話,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然後在這個三界當中,如果分「趣」,就是我們分成功六趣,或者就是這個六個類型,那麼或者是六等,或者是五等。如果把修羅判作天趣的話,就是五等,有的把修羅叫作非天,這個沒關係。還有一種呢,「生處門」,就是在三界當中你怎麼去出生的,那麼分成功四:胎、卵、濕、化,就是這樣,不外乎這個。

[16:48]

就是不管是三界,不管是六趣,不管是四生,總之前後業感緣起,前面的蘊滅,後面的蘊生,是「結蘊相續」。在這個裡邊繼續不斷地這個五蘊身,繼續不斷地向前推衍,說結生相續。那個蘊、五蘊,不是有一樣真實的東西。而這個五類東西,到那個時候舊的壞了,新的又生起來了,這一個東西,生新起來的繼續不斷向前面推衍下去,這個相續體,這個就是被綁住的這個。而業跟煩惱,綁住那個蘊體,就是這麼;就像那個繩子綑著你,就這麼簡單。這個繩子是業跟煩惱,現在這個你呢,就是這個蘊,五蘊。

[17:55]

故從此脫,即名解脫,

就是這樣,從這個地方解脫開來,就是!

[18:02]

欲求得此,即是希求解脫之心。

你現在呢要想從這個地方,說唉呀,不要被它綁住,我一定要想辦法跳出來,就是這個,就是這樣!

[18:14]

又此解脫,非為惑業諸行生已息滅,以諸生法,於第二時定不安住,不待修習能治等緣,則不須勵力,一切解脫便成過失,

前面我們不是說業跟煩惱是能綁的東西,然後呢結蘊相續,就是我們生死的流轉的這個所綁的東西。那麼業跟煩惱的,說這個裡邊這樣,說這個業跟煩惱的諸行,它這個前面滅,後面的生。生完了以後它又滅,滅完了以後又生,生滅不停的。所以它生完了以後,它自己就會消滅。「以諸生法,於第二時定不安住」,它那個結蘊的事情,本身就是永遠生滅,永遠生滅。「不待修習」,假定說你不要去修習,說「不待修習能治等緣,則不須勵力,一切解脫便成過失」,就是說,那結蘊的體本身是什麼東西?找不到。它是怎麼一個?生滅繼續相續,換句話它一直相續的,一直相續下去的。這種情況之下,你必定要修習對治,斷了這個相續,那就對了。否則的話,如果你不修習對治的話,是呀,如果你不修習的話,對不起,它本身啊,它繼續不斷地就生滅、生滅、生滅。所以,

[19:59]

故若未生對治,當於未來結生相續。

所以你沒有修這個對治的話,它永遠接下去。

[20:07]

由其發起對治力故,結生相續即便止息。

你一定要修習,針對著這個生死流轉的結生相續,那麼它那個東西就停止了;那個停止了以後,那個繫縛也就沒有了。所以這個地方特別告訴我們,我們要求解脫心,那麼要求什麼解脫心呢?就要對這個結生相續,要找到如法如理的對治,對治了這個東西以後,那麼這個解脫才能夠具體地成就。了解了,所以說,哦,要求解脫,要一定要有解脫的方法,正確的方法,簡單的一句話就是這個。至於這個方法的內容呢,我想留在下面一次再講,今天這一堂就講到這個地方。

[21:09]

今天,《菩提道次第廣論》一百五十三頁,卷六,共中士,中士道。那麼這個中士,由於前面那個基礎上來,我們進一步了解說,雖然人天當中保持了善趣,是善道,但是畢竟最後還要墮落。由於這個原因,所以想到畢竟墮落還是苦,這樣不行,進一步還要更求進一步的解決。那麼那個從這個基礎上面,又向上一步,這個叫中士。那麼次第呢分四部分:正修意樂,哪一個是正式的,就是我們說中士要修的。換句話說我們的心裡的內容,我們應該有的認識,以及心裡這個狀態是什麼樣。那麼怎麼樣才能夠發生這樣的一個狀態,他告訴我們的,用什麼方法才行。這了解了以後,有一種錯誤的概念要去掉。對正確的了解了,錯誤的去掉了,最後告訴我們,那麼現在修什麼樣的道,能夠達到你這個目的。這個分這個四科,這個次第層層推進,圓成我們的目標。

[23:16]

那麼前面已經說過,所謂求解脫的心是指什麼樣的心?那麼這個心怎麼樣才能夠發起?平常說我們大家都希望,沒有一個人例外的,要想從痛苦當中脫出來,要想從痛苦當中脫出來。沒有一個人例外的,可是找不到,原因呢就是自己的愚癡,自己的愚癡。因為愚癡、不了解,所以不曉得從哪裡去找。現在我們很幸運地曉得,哦,要去找一定從那個方面,這個就歸結到從三寶。那麼更從那個地方了解了,單單前面這個不夠,更進一步到這裡。

[24:15]

那麼說現在呢,雖然我們進一步要求解脫,但是這個解脫的心,是曉得解脫,怎麼樣才能夠使得這樣的這個內心,跟它相應的如理如量地生起來?雖然我們大家都會這樣覺得:唉呀,這要求解脫啊!雖然你要求解脫,但是想完了以後,那下面就沒有一個力量來推動你,沒有一個力量來推動你,這樣。因為沒有推動的力量,所以當你想的時候儘管想,想完了以後,仍舊陷在自己一向的這一種習性當中,這種習性就是無明相應的見思煩惱。那種見思煩惱,儘管你拿來閱讀佛經,有的讀了半天增長各式各樣的知見,增長各式各樣的知見。結果呢它本來是要指導我們,憑這個去跳出輪迴的,淨化這個知見的;結果你弄了個半天,知見增長了一大堆。知見增長了,慢心也跟著增長,結果是煩惱是越弄越多。所以在這地方我們要很善巧地,找到這個正靜息的方便。那麼現在他下面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