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94L9~P194LL1

手抄頁/行: #11 P136LL3~ P145LL1

音檔起訖: 84B_2628~85A_0815

廣論時時聽          

 

[26:28]

於諸小罪見大怖畏者,

這是第五。

[26:34]

顯無穿缺尸羅清淨。

對這個「小罪見大怖畏」,這點很難,但是這一點非常好我告訴你。說實在的教你真正持大戒,它不大容易持。說實在的,那個我們說難道我們還會犯淫、犯殺、犯盜嗎?境界不現前哪!大家記得不記得,那個《俞淨意公遇竈神記》這段公案哪?我們碰見了這個很難說哦!所以記得柳下惠跟魯男子那個公案吧!這個魯男子真正可貴的地方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喔!這個柳下惠就有這個本事 ─坐懷不亂,一個美女坐在他懷裡面,他一動都不動心。你要有這個本事,那麼這個境界上面防住。那麼我們在現在眼前的境界什麼呢?就起心動念當中:「欸!我是個出家人,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你時時有了這個準備了以後,大的就防得住了。為什麼?大家想想看,懂不懂這個道理?

[27:43]

我現在告訴大家,你現在的心理什麼心理?先想一想,你現在的心理是什麼?無始的習染,就這麼悠悠散散、放放任任、飄飄盪盪,對不對?哦!看見這個東西望它一眼,聽見這個東西跟它一眼,一直跟著這個境在轉,就這樣。所以因為這樣的習慣,所以等到那時候聽見幾個人講話,腳底下抹了油了,叫你停也停不住,「叭!」就去了,就這個樣。聽見那個地方好吃的東西來了,如果你歡喜的話,少了你一份的話,心裡不曉得嘀咕幾天,就這樣。你說擋得住了嗎?為什麼?因為你一直在這種無始相應的煩惱當中,你沒有練習過,所以儘管聽懂了道理,沒有用。那現在怎麼辦呢?很小的地方你去做,「欸!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在這種狀態之下,你的內心什麼狀態啊?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00:09]

而這個小地方,卻是很容易做得到的,的的確確的。欸!像我們平常一樣,這個飲食啊,無始生死以來第一增上緣。說實在的話,說不貪,你們如何不知道,問我的話,我說告訴你不貪,我是騙你們,我看見好東西就是 ─啊!食指大動。怎麼辦呢?那就是平常我靠小的地方啊,處處地方起心動念,因為經常養成習慣了,所以這個心哪,經常不是說隨著境界到處亂走,心經常啊,就自己在作主當中。所以因為你作主習慣了,所以當境界現前的時候,你很容易,欸!作主提起來。因為你提起來了:啊!想到這個飲食對你有這麼大的害處啊,然後你防止了、遮止了有這麼大的好處啊!那個時候你因為有過前面這個如理思惟觀察,所以一提,提起來了,欸,擋住了!這個小小戒有這麼大的好處啊!現在我們修學佛法,「欸!這個小小戒,可捨。」結果啊,小小戒固然可捨,是大大戒啊好了不談,兩句話。

[01:20]

好就好在什麼?好在幸好我們現在還有一個寺院住著保護,如果沒有寺院的保護的話呢,那我們就完了!這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不要看那些大菩薩啊,那大菩薩和光混俗的境界,可不是我們的哦!維摩詰大士示現在塵勞當中,他能夠做到。所以我們不要說:欸,人家怎麼辦。哦,這個獅子跳的路線,我們這個兔子不要去學牠,這你要注意的,種種行持是這樣。反過來說呢,假定你對小小戒,能夠見怖畏敬重的話,因為這個戒本身是什麼?三世一切諸佛的清淨幢相,你對它生起這一個念恭敬心的話,這個功德就不得了,不可思議。就算你做不到,你說:「啊!這是佛制的。」你無比地恭敬它的話,這就有無限的功德在,這個我們要了解的。這不管你從任何一個立場理解,了解了以後啊,這個做起來的確不難哪!難是不難,就功德卻是這麼個大法!

[02:27]

眼前更好的啊,我們這裡有環境,不管是老和尚也好,我們同修也好,都有這樣好的現成的教授擺在這裡。所以啊,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從這地方學進去,啊!我真歡喜啊!再加上同修們這麼精進。再下面,這個叫「無穿無缺」。哪!正因為你小的地方補滿了,一點都不穿,一點都不缺,那大的就行了。所以平常我們有一句話:「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小的時候你不補的話,大就來不及了,大的時候就來不及了。最後,第六:

[03:14]

受學學處者,顯無顛倒尸羅清淨。

持了戒以後,還要什麼?「受學學處」,要好好地學哦!那個時候怎麼?「無顛倒」,你不努力地學,對不起,不懂得。所以真正的學戒,為什麼出了家要依止五年啊?這個真正的內涵,你的的確確要好好地去學啊!我們現在世間隨便學一樣東西的話,你非十年的功夫不行啊;現在要修學佛法,居然剃了個頭,跑得去啊,這樣啊,登了一個壇,當然不可能!這個就是給你一個資格,說你從現在開始,既然你發這個心,你可以了,然後好好地努力去學。學了以後,你才曉得如何是對、如何是錯 ─不顛倒。你有了這個不顛倒,然後呢,這個才能夠圓滿,這個是戒。這個六支具足的時候,這個戒就圓滿了,這個是才真正圓滿的時候。

[04:18]

那麼懂得了這個,我們再回過頭去想一想,這個《海龍王經》上面,就是講那個戒,這個「業決定」的時候,告訴我們正見、軌則、尸羅、清淨這個四條,也完全清楚,完全了解了。這個正見就在這個要善學「受學學處」,你才能夠正確地了解它的基本精神,基本精神。第二個,那個是定的自性,就是:

[04:49]

四心住者,謂四靜慮,

就是四禪。

[04:53]

此於現法安樂住故,名樂成就,是為心學。

就是指這個,這四樣東西 ─四禪,通常我們也叫作「離生喜樂、定生喜樂、離喜妙樂、捨念清淨地」。那麼因為後面奢摩他是特別說這個,所以這個內容我們不講了。

[05:18]

最後,「四謂四諦」,那就是慧學。「各四行者」,四諦是苦、集、滅、道。那麼每一個諦當中,苦聖諦有四個行相,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也是一樣。那麼苦當中呢,是「苦中無常,苦,空,無我」,四個。集當中呢,「集中因,集,生,緣」,四個。滅當中是「滅,靜,妙,離」,四個。道當中,「道,如,行,出」,四個。

[05:53]

達此十六有十六相,是為慧學。

對這個十六樣東西完全認識呢,那是智慧,這個認識從聞、思、修這麼一步一步上去。到現在為止,苦、集兩個簡單地介紹了,關於滅、道二諦,這裡沒有說。因為本論是經過下士、中士引導到上士道去,在上士道裡邊啊,把這個滅、道二諦有更圓滿徹底地說明;既然更圓滿徹底地說明的話,這個淺近的暫時擱在那裡,就像定也是一樣。

[06:35]

關於苦、集二諦,只要回過頭來想一想前面的,共下士當中特別講的三惡道苦,以及共中士道當中講的六苦、八苦、三苦,以及我們講的念無常這些道理,那麼苦、無常兩樣東西啊,就有一個基本認識了。看了這個十二因緣,對這個空、無我也有一個基本概念了。至於說真正的這個空、無我的特例,那是到後面,就是止觀,「觀」那一章的時候,會有很圓滿的解釋。那麼集諦當中因、集、生、緣哪,也就是十二因緣當中,以及四諦當中,大家再回想一下,都已經交代清楚。滅、道二諦剛才說留在後頭。

[07:37]

若導尋常中士道者,此應廣釋於三學中引導之理,

下面就說,假定我們這個地方只講中士的話,那麼我們會詳細地講。

[07:49]

然非如是,

這裡不是這個樣的。

[07:52]

故修止觀心慧二學,於上士時茲當廣釋,今不繁述。

所以心、慧二學,這個在止觀後面會詳細說明,那個時候再說,這裡就不說它了。那麼這裡說什麼呢?戒啊!特別地講一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