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207L9~P208L4

手抄頁/行: #12 P40LL1~ P51LL3

音檔起訖: 90A_0318~90A_2401

廣論時時聽          

 

[03:18]

是故吉祥阿底峽尊持中觀見,金洲大師持唯識中實相之見,然菩提心依金洲得,故為師中恩最重者。

哪!剛才說過了,現在這個地方出來。阿底峽尊者,這「吉祥」啊,就是通常印度人稱呼人最尊貴的。譬如我們現在念佛的時候,「南無薄伽梵」,這個就含有這個意思。凡是對這個尊、勝的那個人哪,我們稱呼他。我們通常中國人稱呼,把那個尊貴的這個頭銜擺在後頭,他們西洋人、印度人擺在前頭。這個阿底峽尊者,啊!他自己持中觀見,而他的老師就是誰?金洲大師,持唯識見。他那個真正見解的實相之見哪,阿底峽尊者高過他的老師。欸,妙咧!儘管他的見解比老師還要高,結果啊,他拜他做老師。不但拜他做老師,而且他有幾十員大善知識,這個大善知識最起碼的都是加行位上的菩薩。他不把那些老師作為最尊貴的,而把金洲大師作為師恩當中最尊貴的,為什麼呀?喏,因為這個菩提心哪,是從金洲大師傳來的,換句話說,成佛與否的中心根本是這個。現在我們不是要學佛嗎?喏、喏,學佛就要從這個地方學起。從這個地方我們也看,為什麼阿底峽尊者有這樣了不起的成就,對佛法有這麼了不起的貢獻?種種理由,在這裡。

[05:19]

所以諸位,你們不想學佛則已,想學佛,就從這地方,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注意的。我們不妨再退一步說,學佛,為什麼要學佛啊?簡單得很!就把你一切的痛苦徹底圓滿地解決,把你所要得到的一切的安樂,最究竟圓滿地成就。所以我們最後推到這樣:假定你想徹底圓滿解決你的痛苦,從哪裡學?這裡學。假定你想究竟圓滿得到你的安樂,從哪裡找?這裡找。這個就是這個,就這麼簡單法。說它簡單呢,也真真簡單,說它重要,確實那麼重要!

[06:09]

若有了解聖教扼要,觀此傳記,於道扼要有大了解。

哪!如果說有人對這個真正的佛法的中心要點了解的話,只要這個地方看一看的話,他就了解了 ─只要看看阿底峽尊者傳記。所以這本傳記發給你們啊,希望你們好好看,如果說將來有因緣的話,我心裡面現在一直心裡想,有因緣我一定要想講這個,講這個。它為什麼這個傳記當中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那個簡單的傳當中啊,有它很重要的、特別的內涵在。這個意趣如果你能夠分辨得清楚,然後你照著去做的話,那個殊勝的利益是我們人人可得、人人可得。

[07:04]

若勤修此生真實心,雖施烏鴉少許飲食,由此攝持亦能墮入菩薩行數。

如果說你努力地修,了解了以後,當然認真去修了,只要這個真實的菩提心生起來了 ─這個真實的菩提心啊,是對比於上面說「僅於起首略憶文句」。前面只是剛開始的時候,照著文這樣唸一遍:「啊!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如此,這個。現在這裡呢,真實生起來了!乃至於你不唸,可是你心裡面真實的狀態。生了這個心以後,哪怕你布施烏鴉 ─烏鴉就是鳥類啦,通常我們施鳥類什麼?哎,自己吃剩或者不要的,隨便給牠們吃;那麼一點點糖給螞蟻。再小的任何一點,你由於這個心,真實心生起了,那個時候啊,你就屬菩薩了。他並沒有說這個功德,功德在後面會講的,那個功德是大得不得了!

[08:16]

若無此心,

反過來,你如果沒有這個大菩提心,這個真實的心。如果沒有真實,

[08:23]

縱將珍寶充三千界而為布施,亦不能入菩薩之行。

這個對比要明白喔!我們現在供養人家一點點,喔唷,你幫了他忙:我幫他幾千塊錢,幾萬塊錢,喔唷,好像了不起,我就做了那個、做了這個。對不起,就把你三千大千世界整個的都是珍寶,都是布施,對不起,不是菩薩。不是菩薩是什麼呢?生天福。修二乘用不著這些福,生天的福是三世怨,經上處處地方的。再你做多少布施,因為這個是有限的,你跟那個無限的,永遠不能比。

[09:06]

如是淨戒乃至智慧,修諸本尊脈息明點等,皆不能入菩薩之行。

不但是布施喔,然後呢布施、持戒,換句話說,你儘管這個內容是六度,這個六度沒有用,如果說你沒有菩提心的話。這個是顯教的,進一步密教的是什麼呢?密教的說你修本尊、氣脈、明點,也沒有用。你有了菩提心,然後這個完全就成就了,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的。換句話說,你沒有這個真實的菩提心的話,然後修這些東西的話,不能算是菩薩,也不能成就你這個菩薩的果,成就菩薩的果嘛就是佛果啦!

[09:55]

猶如世說刈草磨鐮,若此寶心未至扼要,任經幾久勵修善行,無甚進趣,

就像我們世間來說,要割草的時候啊,先要弄個鐮刀,把那個刀磨磨快。現在呢,你這把刀是什麼?就這個磨這個就像這個菩提心一樣。假定說你這個菩提心啊,沒有達到如理如量的正確的內涵,那麼在這種狀態當中,不管你經過多長的時候,不管是多少努力,修多少好事啊,「進趣」甚少,真正的進步很少、很少。就像什麼?

[10:45]

如以鈍鐮刈諸草木。

就像拿那個鈍的刀,「嘎噠、嘎噠」割了個半天哪,怎麼割也割不下。現在我們不必先忙割草,先幹什麼?先忙磨刀。現在這把刀就是什麼呢?我們練那個菩提心。

[11:02]

若令此心至於扼要,亦如磨鐮雖暫不割使其鋒利,其後刈草雖少時間,能刈甚多。

現在這個地方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怎麼修行的重點喔!現在我們第一步,幹什麼呀?喏,努力地把這個心能夠做到,所以令這個心「至於扼要」,使真正的根本上面把握住了。把菩提心先生起來了,不必忙布施、持戒、忍辱等等,不必修什麼觀本尊哪,什麼學定啊,學這個、學那個 ……一大堆,啊呀,這個暫時先不必忙。要忙的什麼?對於這個菩提心的正確的認識,認識了如理如量地去修習。就像那個割草一樣,你不要忙著去割草,先磨刀,磨得這把刀快了以後,然後你去割,一下!就割了很多了。說,

[12:06]

一一剎那亦能速疾淨治罪障,積集資糧,雖微少善能令增廣,諸將盡者能無盡故。

前面是個比喻,現在我們修行,修行本身要做的幾件事情啊:第一個淨除罪障,第二個集聚資糧,第三個呢增廣無盡。現在我們如果把握住重點,說不忙著做這些,先把那個菩提心的教授認識了。你如果這個能夠做到了,那麼你很短的時候之內,依這個菩提心的動力,推動你去淨除罪障,或者集聚資糧,很快一剎那,乃至於很快的時間之內啊,把所有的罪障統統淨除,你要集的資糧很快地就集聚起來,而且任何一個微少的善,便能夠增廣到無窮無盡。喏!它這個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你要淨除罪障,做一點點小事情,因為跟菩提心相應,所以這個力量大得不得了地大,大得不得了地大!

[13:31]

譬如說你欠人家錢,十塊錢也好,一百塊錢、一萬塊、一千萬也好,但是現在呢,一旦如果你把握住這個重點的話,哪怕做一點點,那就是無量無邊的價值。譬如我們現在常常說你賺錢,哎呀,你就拼命去賺錢。然後譬如說,我們到山上去打柴,打了一百斤,換了十塊錢,哎呀,你拼命地打,把那個山上的柴統統弄下來了,哇,賺它嘛幾千塊錢,只是如此。現在我不忙,換另外一條路 ─去尋寶,這個寶很難尋。你要打柴,遍地都是啊!所以你眼前到處都是柴,你拼命去忙,忙得個一天到晚,你還覺得忙得滿頭是汗,可是忙了完了半天,你換下來的,換到一百塊錢。現在我不忙這個,我去找寶,然後呢吃盡了千辛萬苦。你看佛陀因地當中,結果找到了如意寶,欸,把那個寶一來的話,那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那七寶就充滿了!你打柴呀,你怎麼打也打不到,這不是很明白嗎?

[14:40]

所以經上面很多,譬如說像那個牛頭栴檀,這個牛頭栴檀啊,乃至於很少的一點點,它那個價值超過我們全部的南閻浮提。而現在我們真正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真正中心在什麼地方。你把握住,哪怕一點點,對不起,你要淨罪,什麼罪都淨除掉了;要集資,什麼資糧都很快集起來了。就像治病一樣,這個牛頭栴檀,有很多這種妙藥啊,一拿它到,什麼樣的病啊,一下子就完全拔除掉了。現在你找了好多的藥,弄了個半天,這個藥就是不生效。所以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沒有一個例外的,要有方便善巧。現在有太多人大家都說:「哎呀,這個要忙、這個忙啊、這個要忙啊 ……。」是的呀,是要忙,但是你要了解怎麼個忙法呀,怎麼個忙法呀!這個一點在這個地方啊,大家值得我們再三多學習、思惟、觀察。

[15:50]

《入行論》云:「大力極重惡,非大菩提心,餘善何能映。」

以你極大的量,造的極重的惡業啊,這個惡業之大,不得了!除非是大菩提心,其他的善不大容易淨除。所以在小乘當中,犯了五無間不通懺悔,為什麼大乘能懺悔呢?就因為菩提心,這菩提心這個力量大得不得了!所以你再重的罪,只要跟那個心相應的話,它很快就淨除掉了,原因就在這裡,原因就在這地方。

[16:29]

又云:「此如劫火一剎那,定能燒毀諸罪惡。」

就像火一樣,那個火本身已經夠厲害了,欸,但是啊,對不起,這個火雖然厲害的話,你比如說那個火燒樹木,乾的固然燒,如果火旺的話,那個濕的也一樣地燒。但是它雖然能夠燒樹木,那樹木燒乾淨了以後啊,這個其他的燒不了。劫火來的時候,它把須彌山燒為灰塵了,大海水 ……沒有一樣東西不燒光的,就這麼個厲害法!所以啊,這個說明了我們淨罪也好、集資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大乘菩提心的真正珍貴。所以你了解了這個,第一件事情要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哪怕施一點點小東西,施給烏鴉吃,啊!這個力量大得不得了,這功德大得不得了!

[17:25]

否則的話,你儘管現在說:「哎呀,忙法!哎呀,弘法!哎呀,這個要弘法,要弘法 ……。」你先問問心裡面說:現在你拿什麼心去弘法?你拿菩提心吧!啊,那我讚歎!雖然我沒有力量去,我在後面為了你,日日夜夜睡在那裡我也笑、要歡喜。否則的話,如果心裡面不相應的話,暫時不必忙;如果你染污心的話,那種心理更不可以呀!騙人容易啊,騙自己啊騙不了!這一點務必要知道。

[17:59]

到現在說實在的話,我們騙是不會騙,真正地重要的還是什麼?就是我們內心煩惱,並不認識真正心理的行相,乃至於有的雖然認得一點,但是認得是認得了,就是它那個煩惱的現行的力量很強盛,擋不住。這個才是我們目前真正應該注意,應該對治的。

[18:25]

又云:「若思為除療,諸有情頭痛,具此利益心,其福且無量。況欲除一一,有情無量苦,欲為一一所,成無量功德。」又云:「餘善如芭蕉,生果即當盡,菩提心樹果,恆無盡增長。」

那麼這個上頭又說啦,假定說你發一個心,要想把一切有情的頭痛的毛病都治好的話,哇,這個心哪,就無量無邊的福德吧!你有這樣利益旁人的心,這個福德就大得不得了吧!何況現在你發了菩提心哪,不但是除頭痛,所有有情的一切的苦啊,你都要把它淨除,這個功德怎麼能衡量呢,怎麼能衡量呢?

[19:19]

現在我們不是正在溫習那個《了凡四訓》嗎?記得《了凡四訓.立命篇》它最後有一段話,他前面做這個功德,立了一個心,做了個十幾年才成功;後面哪,反正發了心啦,做了很久。到後來慢慢、慢慢地啊,心裡面慢慢地越來越純熟了。最後求那個進士的時候,他才發了一個善念,功德就圓滿了。他就懷疑:「欸,我還沒做,怎麼會功德圓滿了?」這個夢裡邊,就那個金甲神就夢他,告訴他嘛:「啊!你那個要求的那個功行已經圓滿了。」他懷疑,他就問那個五台山的幻余禪師,幻余禪師說:「那當然嘛!你發那個心。」他發的什麼心啊?他做了那個地方的縣長,他就想:「哎呀,那個今年年成不好,老百姓這麼個苦啊!怎麼樣想辦法,把他們那個收的那個稅減輕一點。」就是發了這麼一個念頭,他是只注意到那個一個縣喔,一縣能有幾個人呢?教我們現在算的話,一縣的話,那最多幾萬個人。我們現在人口密度是世界最高的就這麼幾萬個人,何況那一切有情的心,這不得了的啊!所以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

[20:40]

所以你從這地方可想的,的的確確這個菩提心,菩提心是普緣一切眾生,法界一切有情。我們不要說法界,這個法界是無法想像地多大。我們現在說,喔唷,現在這南普陀這地方的一切有情,你看看山裡爬出來的螞蟻,晚上的飛蛾,啊,都是數以萬計啊!你現在幫了一個人的忙,哎呀,這個人感激不盡。的的確確啊,如果一家之主,喔,你外面賺了個錢是養太太、生兒子,那家裡面以為你中心,就這樣啊!所以你可想而知,從這地方我們從事實上面去體會到,為什麼這個菩提心的力量這麼強。

[21:27]

這我再說一遍,我們不要把那個文字聽過了,覺得:「啊,懂了、懂了!」不,不要這樣!這樣你雖然懂了,力量不強的。你務必在很多事情上面去想:「對,沒錯!沒有錯!」譬如說有一個人對你好了,你總歸感激他,常常不忘記,為什麼?他對你幫了一點忙嘛!你有病痛的時候幫你一點忙啊,你就對他這麼好,這樣。然後呢,不但是病痛時幫你忙,你吃的、用的他都給你,你一生真是,啊,感激不盡!假定說現在你能夠幫助對方的話,那個對方是這樣幫助;你能夠幫助兩個人,兩個人,幫助三個人,現在你能夠幫助一切人,請問是不是這個功德是無法想像地大?從哪裡開始?發心開始,發心開始。

[22:17]

然後呢,我們又了解了,業 業是什麼?業的真正重要的 意業。當你心裡面一動,就來了。所以他下面又說了,其他的善像芭蕉,做的善,是,但是啊一結了果就完了。芭蕉外面看起來實的,剝到裡邊沒有中心的;這個菩提心,不,這個是不但是有這麼大的好處,而且無盡增長,無盡增長!所以儘管我們現在真實的菩提心沒有發,但是我們每次完了以後要回向無上菩提,就算嘴巴上面唸一下,這個種子落下去也是好的。看看這有多大的意義,多大的功德!

[23:02]

現在我們前面已經了解了,前面了解了這個道理,所以真正入大乘的門是什麼?發心,這個務必要了解的。這個概念前面講的只是一個很粗淺的一個概念,我們目前第一件真正重要的事情,務必要對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這個注意!樣樣東西都是「正知見」最重要,什麼事情都是正確的認識最重要。那麼在這個地方要告訴我們,我們現在 ─小乘最重要的是什麼?所謂共中士的。那麼世間求,共下士的什麼?然後呢不共他們的,是真正的上士的,真正重要的什麼?這個我們首先應該認識的,就是說,發這個大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