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314L3~P315L3

手抄頁/行: #17 P125L9~P136LL1

音檔起訖: 132B_0855~132B_2930

廣論時時聽       

 

[08:55]

堅固力者。謂於何事發起精進,即於彼事究竟不退。

由於前面發了那個勝解力以後,然後呢心裡面一心一意,被這種善法欲所策動,你就努力去做了。那麼等到你去做的事情,要注意!要第二個力量叫堅固力。對於你所做的發起了精進啊,要一直做下去,達到究竟而不能退轉,這個很重要!所以他下面呢,先防反面的,然後呢正顯。

[09:30]

此初不應率爾而行,當善觀察,見其能辦次乃進趣,若不能者則莫趣入,與其既行中間廢捨,莫若最初不趣為勝。

怎麼樣達到那個堅固力呢?說在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不要「率爾」,好像很輕率地隨便就這麼開始去做了。要好好地善巧地去觀察,看見、了解的確地如是 ─欸,能做了,那麼然後去辦。假定說覺得還不行,那麼先不要去做,為什麼呀?與其中間做了以後不行退捨的話,不如最初不做。為什麼原因呢?他下面,

[10:25]

其因相者,以於中間棄捨誓願,若成串習,由此等流,則餘生中亦棄所受學處等故。

欸,我們做什麼事情啊,中間棄捨掉了,這個養成功了習慣以後,由於這個習慣、等流習氣啊,你將來也是會這樣去做的。這一點也許我們並不知道,說以前究竟怎麼樣會到現在,現前究竟怎麼樣到將來,不知道。可是假定我們仔細檢查我們的內心的、眼前的心理狀態,就看得很清楚,就看得很清楚!我們大家都是已經住在這個地方,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來的時候都有一番好心:啊,要學佛啊!要這個樣啊,要那個樣啊!結果進來了以後呢,是不是真的能夠如理地、一點都沒有退怯的這個心在走啊,不一定,不一定。

[11:34]

所以我們經常有這一句話,雖然這是句笑話,而經常有的說明了大部分犯這個毛病,什麼話啊?出家一年,然後呢出家三年,一年是佛在眼前,三年是到了天邊,再以後沒有了!為什麼原因?就這個。這個我們不必管眼前,這個狀態就是那我們以前就養成功這習慣,然後我們檢查、檢查我們自己心裡也是這樣。剛開始的時候,心情很猛利,來了以後啊,看看不對勁,然後呢到那個時候,或者拖拖拉拉,或者嘛就下去了,下去有各式各樣,這個情況我們就很容易了解。

[12:26]

不是不談這一生哦,這是我們宿生的習氣,宿生的習氣使然。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如此?不!千真萬確的。所以我一開頭的時候,我就跟大家說:我自己呀!就一直在毛病當中。不過我幸運的呢,就是這個拉鋸戰,拉了幾趟以後,欸,總算沒有退下來,慢慢地拉上去了,就這樣。我看見真正上去的那個,那的確不同、的確不同,他就是慢慢、慢慢地越來越深、越來越深。而且你去看的話,都有一日千里這個上升的情勢,一日千里的上升的情勢,這種善知識當代 ─有,我保證你們有!但是呢有一個問題,前面一再說過了,這個東西非要你自己努力,到那個時候看得見。否則你看不見,絕對看不見,他也不會給你看,真正修行人的話,他不會把那修行貼在面孔上。你心裡不相應,你也不曉得他心裡用功怎麼個用法,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現在我們繼續下去,不但餘生這樣,

[13:39]

於現法中增長眾惡,於餘生中增長苦果。

現在呢增長種種的惡業,將來呢增長苦果,為什麼?欸,本來你要修善法的,現在棄捨掉了,當然棄捨善法嘛就是惡法囉!既然棄捨了善法,修了惡法嘛,將來嘛當然增長苦果囉,那還有什麼話好說呢!前面特別說明的,發菩提心的時候,說你許一個人,說我給你一個東西,到那個時候沒有了;現在你許法界一切有情的東西,到那個時候你沒有了,這有何等可怕呀!這樣啊!

[14:17]

又因先思作此事故,未修餘善,退捨先作其果下劣,即此一事亦未究竟,故其所作終無圓滿。

再說,本來啊你要做這件事情,因為你要做這件事情,所以別的事情你就不做了。結果呢,別的事情嘛你沒做,現在你做的事情嘛又退捨了,完了!對不對?先前要做的事情,你說我現在不做、不忙這個,忙這個。譬如拿我們現在來說吧!假定我們不修學佛法,那麼至少我們在世間上面還做一點事情啊!然後賺一點錢啊供養、供養,上面供養父母,對社會上一點貢獻。現在我們這些都不管了,跑到佛門當中來,張開嘴巴來嘛吃,就是這樣,結果呢?你跑到佛門當中嘛,你也沒有好好地做,世間的事情嘛你也荒廢掉了,不是很明白嗎?兩頭皆失啊!「即此一事亦未究竟」,唉,那麼你現在要做的也沒究竟,所以呀「所作終無圓滿」。所以,

[15:32]

總之誓作何事,其事未成亦障餘事。

喏,這個很清楚。如果說這件事情你不成功的話,其他的事情也跟著弄垮。

[15:43]

由其等流,令其誓願所受律儀,亦不堅固。

這個習性,平常我們說習性難改、習性難改;而且我們另外一個立場說,也了解,我們一直在我們的習性所使當中。所以平常我們總是說:唉呀,就是這個樣啊,就是莫奈何它呀!正因為這個習氣的深厚莫奈何,所以大家務必要在這個地方要著眼!如果這個地方不著眼,不從這個病根上面除去的話,是永無了期。所以古德們總告訴我們,剛開始要五停心觀,為什麼?就是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強烈的熾盛煩惱,這個強烈的熾盛煩惱,就是無始以來的強烈的習氣。如果你在這個地方不努力去加以對治的話,不管你說什麼都是空話,始終被這個裡邊的轉。這一點哪,我們切切應該記住的!

[16:47]

如云:「先應觀加行,應作不應作,未作為第一,作後不應退。

先我們看看哪,我們要作的事情,該不該作、能不能作。沒有作,最好;然後已經作了,絕對不應該退。所以現在這個地方,注意啊!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了;碰見這種情況了解了,是,我們會怯弱,可是我的感覺當中啊,不是退。在我們現在這個已經站的位置上面,我們第一個把它牢牢地守住,在上面增強,那這樣的話,我們就有希望。你一退的話,那剛才說的,完啦,完啦 ─兩頭皆失。而且這個習性啊,會生生世世地輾轉增上,太重要、太重要了!

[17:42]

餘生亦成習,當增諸惡苦,障餘及果劣,此亦未能辦。」

將來養成功了習慣,而且增長種種的惡,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

[17:58]

是故願令誓願究竟,應修三慢,

下面告訴我們,你要想誓願堅固,他有個好的方法,什麼?修三慢,這個妙不可言,這個妙不可言!那麼在正式解釋那個三慢之前哪,不妨有一件事情說一下。我們平常看那個經論上面,常常發現有一個事實,說某人哪,他以前出了一次家,然後呢不能如法地做,然後因為這個善根,雖然墮落了,然後呢出來,碰見下一個佛出世,那個時候善根成熟了嘛,他就成就了。大部分的地方,經常有這種說法。我們樣樣說:「對呀!」這樣。現在教你爬上去是真辛苦啊!「好、好、好、好,那反正我種了這個善根,將來總有一天會成熟的。」

[18:59]

這個事情要曉得,不是啊是自己告訴我們自己的哦!這件事情是就是說,幫助那些人,他萬一沒有辦法可想的時候,你就給他種了一個善根,它總遲早要出來的。對我們自己來說的話,你應該深入地了解哦!說種了這個善根以後,是,你如果不成熟的話,只要種下去,它遲早會成熟。現在這個裡邊,你必須比一下,在還沒有成熟之前,這一段時候幹些什麼?受無邊大苦。然後呢,最後沒有錯,它成熟了;成熟的時候,是不是天上掉下來你坐在這裡成熟了?沒有!然後你還是拼命去做,為什麼?因為你受了絕大的苦受,那個時候內心撐你這大的力量,我們願意嗎?我們現在所以上不去的原因是什麼?就是怕那一點苦啊!所以這個是我們現在這個如理的教法,應該策勵的。所以對於自學來說,千萬注意、千萬注意!你幫助別人是莫奈何的時候,才是如此啊!

[20:20]

所以你了解了這一點,那自然不一樣。說來說去一句話,你對圓滿的教法認識了以後啊,自然而然會引導到我們只有一條路。反過來說,了解了以後,自然而然逼到你非走這條路不可,只有這一條路,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而要想幫助我們逼上去,一個辦法:書本闔上來的時候,緊跟著在還沒有闔的之前,約束自己 ─哎喲,把那個聽見的不要忘掉。不要說還沒有闔書本,心已經想了:唉呀!怎麼還沒有下課,我還準備忙這個事情。那你注定一點用場都沒有,注定一點用場都沒有。你這個教法聽的時候都已經準備捨棄它了,到外緣一來,課一下,當然你捨棄它了,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嘛!所以你必須要在聽的時候聽對了,說:「哎呀!對啊,沒有錯!」你必定要把握得住,必定要把握得住!「下了課以後,我牢牢地拿著這個東西去!」你能夠這樣地努力去作的話,那才有機會哦!

[21:30]

所以前面那個所有講的道理,在這個地方都是它的基礎,都是它的基礎,那個基礎你如果不建立起來的,後面一定不行。所以你有了這個,然後呢牢牢地把握住,這個這樣地堅強的心,才能夠擋得住。同時在這個地方也告訴我們,我們精進第一個 ─擐甲,就是心裡面先披起來。反過來呢就是什麼?退弱。所以你還沒有作,心裡面啊這個甲已經棄甲,盔甲倒掉了,已經是準備打敗仗,準備逃走,當然到那時候非逃走不可啊!對這個概念先認識,然後呢,這個時候才談得到三慢。否則講那個三慢啊,還是口頭禪,還是飄在口上面。下面三慢是什麼?

[22:22]

如云:「於業惑功能,三事應我慢。」

對於這個三件事情 ─業、惑、功能,對於這個事情應該生慢。嘿,妙咧!佛法裡面處處地方叫我們除貪、瞋、癡、慢、疑;但是啊,大乘佛法當中,卻是教我們利用這個貪瞋癡慢疑,來對治我們的三毒。前面說我們不忍,要瞋,瞋什麼?瞋我們的煩惱,對了!我們要貪,貪什麼?貪功德,對了,善法欲嘛!然後要慢,慢什麼?就在這個上面去慢,現在我們看看如何慢法。

[23:08]

其業慢者,謂自修道全不賴他為作助伴,唯應自修。如云:「謂我應自為,此即事業慢。」

這個什麼叫慢?慢的行相就是「我」 ─我行、我高、我厲害。現在對什麼慢哪?對事業,這個業。說現在我要積的、造的什麼?善淨之業,這個業我來啊!一點不靠他人,不管別人,只有自己修,這樣。所以啊就像說:「我應自為。」欸,這個叫作事業慢。所以你真正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啊,平常我們做眼前一切的事情的話,你就歡喜都來不及。不要說:「喔唷,他不做。」嗯,他不作啊,他自己白白浪費了集聚功德的時間哪!我做,這個功德就是我的啊!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用得上「我」的時候。

[24:16]

《親友書》亦云:「解脫唯依於自修,非他於此能助伴。」

解脫是靠你自己的啊,別人沒辦法幫你忙,是千真萬確。不要說人哪,佛都沒辦法,佛只能告訴你這個道理,還要你自己如法如理,聽了道理去做啊!

[24:37]

此是念其我當自修,不希望他,與慢相似,假名為慢。

這個就是說,在這個地方策勵我們,說讓我們心心念念說:欸,這個靠我自己,我一定要自己去修,這不能靠他的;因為不能靠他,所以也不希望他。這個相跟慢相似,所以叫作慢,這個叫業慢,業慢。

[25:03]

這個《親友書》是龍樹菩薩寫的,實際上呢,在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上面也說得清清楚楚。說我們應該怎麼如理思惟啊,說若我如不做的話,不得果報;若我不自做的話,不從他來。換句話說,我不做沒有果報;反過來,我不自做,絕對不會別的地方來,別人沒辦法幫你忙。而我做了以後呢,一定不會失去,就是業的定義就是如此嘛!所以現在既然你要好的果,就要好的業因啊!這個業因也沒別的,就靠你呀!所以別的地方,我拿「我、我、我」,我一來的話,這個慢就來了。欸,這個地方妙極了!他前面告訴我們拿掉它,這個地方就要利用它,結果利用它你成就了。所以這個地方,千萬我們真正應該提起來的,就怕你不提這個,這個叫作「業慢」,這個叫作「業慢」,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慢的地方。第二是功能慢:

[26:19]

功能慢者,謂諸眾生隨煩惱轉,尚不能辦自己利義,況能利他,念我能引自他利義而勤修行。

那麼什麼叫功能慢呢?功能就是有做了這個事情,就有功德,它有能力可以達到我們要得到的種種好處。說那個一切眾生都是跟著煩惱在轉,因為他跟著煩惱在轉,真正自己的利益都做不到。他是想要得到利益,結果因為弄錯了,在無明當中,結果害了自己。他自己都在害自己,還要談利他嗎?欸,只有我能夠,不但是自己利益自己,還能夠幫助別人哪!現在為了這樣的大好處啊,努力勤懇地修行。

[27:15]

如云:「此世隨惑轉,無能引自利,眾生非如我,故我應修此。」

世間的人啊,都跟著煩惱在轉哪!連他自己的利益,都沒有辦法。那些人都不行,不像我這樣,嗨,所以我要!欸,那個時候這個也是跟慢相似的。

[27:36]

又此諸人於下劣業且勤不捨,我今此業能引妙果何故不為,作是思已而正修習。

你再看看旁人哪,為這種下劣、差得不得了毫無意義的事情,哎喲,忙、這個人忙這個,那個人忙這個,忙得個不得了。我現在忙這個事情,可以引發無邊勝妙大果,為什麼不幹哪!他們那些人種一點田,唉呀,忙得個要命;現在我能夠得到無比的佛果啊,為什麼不做啊!哎呀,早晨的的確確不要等到他三點五十分打板,我三點二十分就起來了,乃至於兩點鐘就起來了,哦,就這樣。然後他馬馬虎虎,正好我去幹哪!這樣自然你能夠如是思惟了修習。

[28:28]

如云:「餘尚勤劣業,我如何閑住。」

別人都忙這個毫不相干的,我怎麼可以停在那個地方呀!

[28:39]

然修此二,非輕蔑他而自憍慢,謂應觀為可悲愍相,無慢雜糅。

但是這個地方不是說輕視別人哦,自己驕傲哦!是說別人看見,唉呀,這個人真可憐哪!他不懂啊,我懂啊!所以這個地方是並沒有真正的慢。

[29:03]

如云:「非以慢修此,自無慢為勝。」

不是真正拿慢心,而實際上心裡面並沒有慢,這個才對的。

[29:13]

由念我能餘則不能,與慢相似假名為慢。

因為這個地方,說這個是有功德的,別人做下劣的事情毫無意思的,所以說別人不能,真是可憐者,而我能夠,這種行相啊是跟慢相似,所以叫作慢,叫功能慢。那麼今天我們講到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