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法師關懷研討班】影片: 如樹應安住 2017.03.10【如證和尚開示】上師教誡: 如樹應安住
眾生要離苦得樂,心要朝快樂的方向。 問題ㄧ:是否會常常心情不好? 問題二:生活中的問題處理的完嗎? 有意識到處理的完嗎? 有覺悟是處理不完的嗎? 覺得我總有一天處理的完,這次可以處理的完吧! 問題三:面對處理不完的問題,心情不好該怎麼辦? 你煩嗎?煩!煩什麼? 自己心裏的問題,還是跟別人的矛盾,或其他生活上的問題。 煩是什麼? 沒有耐心,生煩惱。 不想這樣下去,但還是要面對。 不想這樣下去,ㄧ模ㄧ樣心情的問題,人和事。煩是不是ㄧ種好的方式? 煩是ㄧ種常見的方式,自然合理的方式。 事情處理不完 + 心很煩 = 更加難以處理。 多ㄧ個心煩,就不是正常處理問題。 不想再繼續,想換個方向,找得到嗎?可換嗎?很難! 不是ㄧ個健康的方式,但真的很煩躁。 不能像小孩子遊戲ㄧ樣,把家人吧,同事都換一遍。期待外境能改變,想有舒適的愉悅感。外境上可以借力,不能說100%做的到。找人談談,如果不求理解反而火上加油,雪上加霜,還不如自己慢慢消化。 看起來被很多問題圍困,不面對,打冷戰,憤怒,為什麼會這樣?悲傷,膠著,我控制不了,怎麼辦?朝ㄧ個不可控制方向下去,ㄧ團亂。ㄧ味指責創造麻煩的夥伴是不對的。在苦水裡泡的人,也不是每次都成功期待理解,不ㄧ定能得到。 首先要防備的是-「不歡喜心」。 如何防備不斷變壞的心情。 如何防備不斷變糟的情緒。 遇到問題就鑽進去,想不出頭緒,焦頭爛額,找不到出路,更煩躁。 出現問題,遇煩惱事是什麼反應?遇不順心事又是什麼反應? 1. 大發雷霆 2. 不明白(覺得你為什麼會這樣?) 3. 逃跑:即使去作一見自己很舒服的事,逃避後還是要面對接下來的痛苦,種下另ㄧ個因。 和尚;我們習慣處理事情,不習慣處理自己的心情。 再問一遍,面對痛苦麻煩,自己會怎麼反應?那種ㄧ直來煩你,躲不掉,ㄧ直被突破的感覺。忍著情緒去解決,掙扎,憤怒,理論。學習廣論的大班長ㄧ定要熟悉自己的內心,調伏自己的內心。 前提是你真的會發現遇這麻煩事真的很不開心,你有覺悟嗎?你都是用不開心的方式迎接它,又來了,又來了。有人會用歡喜心迎接麻煩事嗎? 和尚:兩種總結:1 失敗的總結,把每個思路都列下來 ,每次麻煩事出現,要熟悉自己的內心,自己如何反應?2 大部份是朝逃避或擺爛的方向。 麻煩事來時,心情要如何? 1
覺察 2
止:入行論:「如樹應安住」,不為外境所動,安住在正知正見上。不好心情,惡念,傷心要止住,衝的越深越難重生。 和尚:人與人相處都有報復的心態在裡面,所以慈悲心生不起來。人與人相處不會太難,真誠,慈悲而已。 煩惱痛苦的時間如果越長,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巨大的痛苦,你痛苦別人會舒服嗎? 第一步:發現:自己的心在朝那一個方向? 第二步:止:「如樹應安住」,深呼吸,冷靜,告訴自己,沒什麼,只是壞心情又來了。 煩煩躁躁的小事都會粉碎我們的平靜和幸福感,我們對幸福的感覺和生命的滿足感都是處於飢渴的狀態。 和尚:幸福從你煩躁的心調伏起。 師父說:認識煩惱都不容易,認識,覺察,止,不造業,生歡喜心。 為什麼有這樣的狀況,我們沒有發現? 住:先停止惡念,不會惡口傷人,生出少許代人着想的心。無論什麼樣的痛苦,但我們有自由可以讓自己很快樂。為什麼來學佛?透過如理思惟,深度理性的智慧和慈悲,嚐到ㄧ定的自由度。 班長:思維以後智慧慈悲的抉擇是真正的自由。 如對聖顏,勝解作意。動機:佛菩薩加持ㄧ切時處,如收音機調到對的頻道才聽得到。 提問:生命中有無千篇一律的麻煩反應? (班長: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是忍著,挨著挨著過的。) 我依然有滿足感、感恩心嗎?這個ㄧ個認識生命,回饋ㄧ切的機會。 上師:舉當廣論班班長為例,業主作完不給爸爸錢,兒子討論家裡不要說醬油錢,連火柴錢都沒有了,寧可蹲監獄也要報復去打人。 上師勸:打了人,錢ㄧ定要不到,而且去監獄關讓父母更傷心,不小心出人命,更可怕。後來上師勸請大家幫忙,弄點麵,醬油,年還是可以吃飽過的去的。後來對方在年後也把錢付清了。所有的ㄧ切,不是麻煩就變糟,取決於我們的慧力,幸不幸福決定於智慧。 提問:決定於智慧和慈悲,你是否需要獨立思考? ㄧ天抽點時間靜靜想ㄧ想,有就太好了。沒時間問自己,沒時間整理自己,如何有高度承擔ㄧ切,怎麼荷下責任和使命呢? 注意獨立思考這件事,面對事情的(你的)心怎麼了?如果把(你的)心搞清楚,是否所有的事都有頭緒了呢。所有的不舒服都是我的心,把心擺平。小孩不聽話就擺平別人,就不擺平自己。「離苦得樂」從何建立?從「知見」,「心」,「感受」上建立。 (班長:痛苦讓打電動的孩子變本加厲。唯有控制自己的心是沒有反控制。) 提問:如果所有的事都在心上,是更簡單還是更麻煩?
佛法是如何成就的?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擺脫輪迴是心嗎?你的境就是別人的心,還是心出問題。通常想擺平別人的心,成功控制別人的心,成功者有無?是對方沒有智慧能力,還是操縱的感覺想控制別人。有控制就有反控制就會有戰爭。我可以控制的了自己嗎?有無控制的經驗?如果我沒有控制自己心的經驗,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控制事情的方向,就是心的方向。發現不能控制的原因是自己控制力不夠。 生命是也種學習的過程,學習自己心的方向。「戒」就是在控制方向,觀察,判斷(心是否朝正知見的反向走),調伏(心不在在控制範圍內,趣向惡道,自私,沒智慧。為什麼要控制心?不讓它去痛苦的地方,就會離苦得樂。 收攝: 1. 發現不歡喜心,擺脫壞心情(不歡喜心)。 2. 探索出路在那裏? 3. 注意自己的壞心情,不歡喜心從那裡開始? 4. 「如樹應安住」,停下來深呼吸,至少不會焦慮,造成心理疾病對我們的摧殘。 5. 用佛法戒律擺脫心理疾病對我們的摧殘。 6. 想ㄧ個突破的方法,無方法也不能改變,不如去作點善行。先發現不歡喜心,是我們不習慣理解別人的心和自己的心。 7. 獨立思考,有傳統祖師的脈絡自利利他。 8. 找到容易活著的方式,學佛法後就容易作,因為所有問題都在自己可以控制,操作這件事。師父說騎腳踏車都要有車,修行不需要,如何在痛苦中提升自己苦難的價值,產生積極心態,這是送禮物來了,看要如何接?每一個苦難都有出路,報怨驚愕只是浪費大好時光。發現不歡喜心是非常重要的觀察。 9. 忍辱極大改變的是生命的質量,因為我開心,所以要經的住苦的焠煉。這樣的真理,不用花錢,眾生就可以得到幸福。祖師佛菩薩最多的念頭是原來幸福很容易簡單,不複雜,困難。 10.
「離苦得樂」不是特別苦難的事,廣論班講的內容都是「武器」。首先發現壞心情,再來用廣論每一條都可以警覺轉念。別沉溺在苦受,在苦受中出離。追求在理路的陽光下,而非感受的陰霾中。路就在腳下。 11.
未來境界要如何停下來?現在想我為什麼停不下來,未來才停的下來。因為你想控制境,所以心停不下來。佛法:看到自己的心,才能有智慧面對境。 12. 怎麼調伏自己,心就停的下來?要停止的本身要有正見,不停止有什麼過患,停止有什麼利益,想清楚就能停住。評估以後兄弟就不去打架了,急迫感受連火柴都沒有,已經沒有路是沒有智慧所造成,平常就要去想,想清楚。喪偶,父母離開就走不出來的人是因爲以為親人永遠不會離開。把這個愛轉換給別人,去利益他人才是父母要我們作的。平常要串習這樣的正知見才會「止」,取代原來昏黑的路。 13.
生命最可怕的痛苦是處於黑暗的陰谷。沒有練習是爬不出來的。習慣痛苦是人的劣根性,從聽聞討論中會很開心。只要照顧自己的心,可以處理所有的境,所有的「境」就是ㄧ顆心,「境界」就是別人的ㄧ顆心。
---- 隨喜 南宏師兄提供摘要筆記
================================================= 補充摘要資料:
上師教誡:「如樹應安住」
1.
心情好的時候多,還是不好的時候多呢? 2.
生活的事情有處理地完的時候嗎?面對生命中處理不完的問題該怎麼辦呢?心裡會不會煩?事情多又加上心煩,苦上加苦。煩躁不安不是處理事情的正常方式,但是我們卻避免不了。 3.
借力外境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嗎?事實上,常常因此被卸力了。 4.
期待跟我一起泡在苦水的夥伴如救世主來救我嗎?一味指責對方也不實際。 5.
首先要防備的是自己不停變壞的情緒,避免陷入越來越焦灼的狀態,一頭栽進去越想越沒有出路。特別是事情朝著自己無法控制的方向,心情特別地焦灼,期待生命在我的掌控之中,是正常的嗎? 6.
遇到麻煩事、不如意、痛苦時,會怎麼處理呢?1.大發雷霆、2.問為什麼?(不明白)、3.逃避(讓自己舒服一點)、4. 歡喜迎接(接受,會有人用歡喜心面對麻煩嗎?) 7.
當我們碰到麻煩事,自己知道是甚麼反應呢?通常我們碰到千篇一律的麻煩時,會用同樣的反應面對,我們是否熟悉這樣的反應?為什麼要熟悉這樣的反應?如果我們不熟悉自己的心,每次都會用同樣的反應去面對。當覺察自己即將暴跳如雷時,應該想起入行論中的如樹應安住。(要熟悉自己的內心碰到麻煩是甚麼樣的思路,學會調伏自心。) 8.
如樹應安住?住在哪?正知見、正念。一下就可以住在那嗎?要先「止」,止惡念,止住絕望、傷心、沮喪、否定。 9.
為何止?以免繼續下去會發生更可怕的心態,會失控;衝的越深,陷入的時間越長,會越難以抽身,為家人和關心自己的人帶來痛苦 10. 所以,首先要發現自心的方向,發現很多的非理作意;接著,要「止」冷靜、深呼吸,告訴自己沒發生什麼事,只是那個壞心情又出現了。 11. 生命的小事常粉碎了我們的平靜、滿足,把我們拋入巨大的饑渴,而不自知自覺,不知要饑渴甚麼? 12. 若自心陷於火宅,如何帶其他人衝出火宅。 13. 停止惡念,當自心安住時,或許才會產生想傾聽別人的心,不然總覺得自己是生命最大的受害者;覺得自己的痛苦都是別人害我的,也要透過心念的轉變才能改 14. 無論我們生命中發生甚麼樣的痛苦,我們都有自由讓自己快樂,這種信心有多少人有?有點不順心,就愁苦到老。 15. 透過強烈正理的建立,讓我們的心有機會超越膚淺感受,建立深度的理性,讓生命達到完全的自由度,超脫痛苦的感受,仍然對這些苦受問題存有感恩心。 16. 不是遭遇的事越麻煩,生命就越痛苦,心情就越糟,而是取決於我們的慧力。你幸不幸福,要看你有沒有智慧。有時遭遇的事情越麻煩,幸福指數越高。 17. 如果幸福度是取決於智慧慈悲,需不需要獨立思考自己的問題?一天當中是否需安靜地坐下來思考整理自己的問題?如果沒有時間想自己的問題,已經亂掉了,對事情的判斷力是不正確的,如何去解決老人、小孩的問題呢?如果事情都出在自己心上,這個世界是更簡單、還是更麻煩? 18. (我們)最喜歡探討事情怎麼樣?但面對事情的這個你怎麼了?如果把你在做甚麼?想甚麼?把心搞清楚了,是不是事情就清楚了?製造與擺脫麻煩的都是心嗎?覺得走投無路、麻煩、別人一無是處的都是我的心啊! 19. 把心擺平了,就可以搞定一切了嗎?我的心平了,小孩就聽話了嗎?把小孩擺平了,我的心就安靜了嗎?你們會讓我擺平嗎?(弟子們回答:會) 20. 有曾經成功地控制別人的心嗎?控制別人的心就可以解決問題嗎?哪裡有控制,哪裡就有反控制。控制別人之前,可以控制自己嗎? 21. 控制自己的經驗多不多?真的是因為控制自己的能力不足,經驗不多,不夠善巧,所以我不能控制別人嗎?如果我不會控制自己的心,擺平不了自己,如何擺平別人?這次第有問題。如果我們有很多控制自心的成功經驗(一大把、說不完、一卡車),我們或許可以控制別人的心。教給他們面對控制自己的心像是控制別人的心一樣。 22. 生命是一個學習過程,學習控制自己心的方向,如果我們到一個很會控制自己的人,是否會升起景仰效學的信心,想要跟他學習。 23. 控制自己心的方向,實際上就是持戒律。(控制心的方向為什麼是戒律?攝心為戒)。為什麼要控制心?因為我們想要離苦得樂,但心總是往苦的方向。 24. 如果不理解心的問題,要從發現開始。想要控制心之前,必須發現哪裡是痛苦,什麼是快樂,具備判斷苦樂的能力。(這可以分成)感受上的與理智上的。理智上過得去,感受上過不去,所以是習慣的問題。把一個理路聽明白了,就是我改變習性的第一步。 25. (但知道了,卻做不到,為什麼?師父說是因為缺乏了思維,上師在此強調是獨立思考,獨立於事情之外,像是旁觀的第三者般,依佛陀理路-正知見-來看這些問題。) 26. 離苦得樂之路到底從何建立?從心、念頭、感受上建立。感受幸福,但知見上是不幸福的;知見上幸福,但感受上卻不一定是幸福的;感受引導理智,還是理智引導感受,古怪的幸福感與正理是相反的。將心獨立於事情之外思考,才能看清自己,才可以清明的智慧解決事情。 27. 只重感受,不管理智,任意而為,與旁生有何不同?感受帶著個體生命的膚淺性、局限性,有時無法溝通分享,有時是自私的,是過去生業力帶來的一種東西(這種業力是正確的嗎?是否正確需透過經論上的證明)。可否逃離感受對自心的控制?感受升起的業力非常快,我們常常很難抽離出來的。可否給我一雙翅膀,超越被感受控制的自心或世界,給我理性的抉擇去控制感受上的東西。談到所謂的理智,好像人生就沒有快樂?會這樣想嗎?逃離未經抉擇,像泡沫的感受,才能認真思考人生出路(這個翅膀是甚麼?該做的,而不是想做的,這就是戒律。) 28. 發現自己面對麻煩的壞心情,我們經常沒有去探索出路,只是一味地去批評,應該不要去爭誰的責任,要去注意自己的壞心情從哪裡開始,找到之後,如樹應安住。心就在身上,只要去觀察;可以看見心的腳印,只要擅於觀察自己的身語意,每天都可以看見自心。每天要發現,及時發現,至少我們不會被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摧殘,一旦我們擺脫了,就可以協助身邊的人解決生命的難題。 29. 抱怨、哭訴、嘮叨解決不了生命問題。學習佛法之後,找到生命容易活的方式,所有的問題,回到「心」上。找到一個方法,讓自己面對困難時,可以放鬆。當我們不再只為自己活的時候,找到自、他所有生命都可以適用的方法。所遇逆境,經過了,突破了,未來可以幫到很多人。 30. 以苦為道,在每個痛苦中發現苦難的價值,苦難中有驕傲的人嗎?苦難一定可以摧伏我們的傲慢。以積極的態度,接受苦難;每個苦難之後,都有一條出路。如果只是哭泣、抱怨、驚愕,只是浪費了大好時光。 31. 發現自己面對事情的規律是甚麼?發現不歡喜心是很重要的功課,在甚麼場景下?找到最頻繁發生的那個場景,然後練習如樹應安住。千萬別習慣地把自己泡在壞心情裡,要走在理路的陽光下,而非感受的陰霾裡。做一個幸福和平的人,帶給其他人幸福並不困難,路就在腳下。 總結:遇到麻煩事:1. 覺察壞心情、 2. 停止壞心情、 3. 依正知見積極找一個可以突破的方法;如果沒有,就放下,去做善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