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行緣念收攝心情作用, 不但是為了使我們接下來的學習更有效,
也是藉此練習如何時時警覺, 控制自己的心,
使它不要遇境攀緣.
2.
藕花深處讚頌在敘述的是做弟子的,尋覓自己的善知識那種迫切的心情. 其實就像”千江有水 月投千江”,
善知識一直像月亮一樣關顧著所有弟子. 瞭解這一點之後, 從孰悉師長教授, 從勤修經論, 就會發現如同 蓮飄香 善知識隨時在我身旁,
在我心上. 關鍵是我知不知道如何親近他.
3.
打開經論, 打開音檔手抄, 就是憶念師長, 就如同善知識在我們身邊.
4.
我們常犯的學習毛病, 不知不覺就在學我, 不是學佛. 就是把善知識教授一腳踢開. 所以學了一點佛法, 反而如天成魔. 初一錯,乃至十五, 而不自知.
5.
每次上課最重要的是反問自己, 你為什麼來上課, 你處在甚麼位置. 大部分人只想結個善緣, 種個善種子, 不想深入經論學習, 自然沒法學到真正的善法緣.
6.
沒學法的人, 就像吃甘蔗, 不知道要先削甘蔗皮. 如果只是找經論來讀讀, 也就像吃甘蔗, 連甘蔗渣都不知道該吐出來一樣. 這樣學法, 會越來越覺得經論難懂, 造成學習困難. 其實問題出在沒有善知識教授,
就沒人把他的修習經驗告訴你, 就無從體會佛法的甘美.
7.
很多人願意捐錢蓋廟, 只求結個善緣, 殊不知學佛是要拿到生活裡來實證的.
8.
有了想要將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決心, 上課就會記住各個法類, 遇到境界自然有所依憑. 真能夠每次都把學到的佛法, 當作禮物帶回去, 平常自然拿來用的時候就會產生問題,
所以上課聽過之後, 沒問題才是問題.
9.
授是有老師教導的經典學習. 因為唯有老師,才能把他的修行經驗告訴你 ,省去你很多冤枉路
10.
對善知識的三個層次: 先學如何親近, 再修依止,
最後不捨離.
11.住性 (想學佛的凡夫) 數取趣
(在六道輪迴的眾生) 應親近善知識.
因為解脫生死這條路我們沒走過, 怎麼可以沒有老師.就像爬大山, 沒有嚮導帶路,
我們將會寸步難行.
12.
李逢棋師兄介紹有機紅寶石之美稱的龔爸有機蓮霧. 鼓勵大家對眾生有利益的有機農業之路,
即使在難行路上,也要堅持初衷,
繼續給予支持.
13.
面對我們最親近的親友家屬, 也可把他當成善知識來看待.
依著師長教授對他們學習觀功念恩,
自然會聯想到他們能夠活在你身邊就已經是人生最大的安慰,
這就是善知識顯現在我面前.
14.對於親人,我們容易起瞋念, 不耐煩他的行為. 其實是因為我們心裡有個錯誤見解, 認為平常瞋心生起, 影響不大, 對方會永遠包容我. 所以, 明明希望彼此關係更親近, 反而常常用表示自己的擔心, 指責對方的不是, 使對方反而生起你對我不信任,
想控制我等等的負面反應. 結果反而彼此更加疏離,
親子或兄弟姊妹之間,漸行漸遠,
這是人生最大的遺憾.